1.2 物质结构研究的范式与方法 同步练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苏教版(2020)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1.2 物质结构研究的范式与方法 同步练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苏教版(2020)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5-08 09:3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物质结构研究的范式与方法
1 从目前的化学理论看,下列“假说”仍然合理的是(  )
A. 道尔顿提出: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以其原子质量为特征,原子是不可分的
B. 阿伏加德罗提出: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都相等
C. 格雷厄姆提出:胶体是一种黏性液体
D. 拉瓦锡提出:只有存在氧气时,物质才会燃烧
2 [2025扬州红桥中学期中]化学是一门具有实用性、创造性的科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CO2人工全合成淀粉,有效推动了“碳中和”
B.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有观察、实验、分类、比较、假说和模型等
C. 阿伏加德罗提出原子论,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D. 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汲取古人智慧,利用物理方法提取青蒿素
3 依据物质结构与反应原理分析,下列演绎或推论错误的是(  )
A. 通常状况下,AlCl3为分子晶体,可推知BeCl2也为分子晶体
B. 常温下,浓硫酸或浓硝酸能使铁钝化,可推知钴、镍也可能会钝化
C. CH3COOH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推知也不能使之褪色
D. 按上图装置可以制备无水MgCl2,也可由FeCl3·6H2O制备无水FeCl3
4 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NaHSO4稀溶液的部分化学性质总结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性质①说明NaHSO4溶液显酸性
B. 性质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BaSO4↓
C. 性质③中反应生成的气体是H2,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以上性质说明NaHSO4溶液具有酸的通性,在某些反应中可以代替稀硫酸
5 认识和掌握物质结构研究的范式与方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元素周期表发现新的元素属于归纳范式
B. 通过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的分子式,总结出饱和烷烃的通式为CnH2n+2,属于演绎范式
C. 实验方法只能通过化学实验才能实现
D. 归纳范式和演绎范式两者相互联系、互为前提
6 通常情况下,前者无法决定后者的是(  )
A.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B. 化合物的内在结构——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C. 碳碳双键具有还原性——烯烃使溴水褪色
D. 反应物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的快慢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可以创造新的原子和分子用于合成新的物质
B. 研究未知物质的性质可按照观察→实验→预测→结论的顺序进行
C. 将NaCl固体放入水中,从而获取NaCl的某些性质,这只涉及实验法
D. 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模型、假说等方法
8 演绎范式是物质结构研究的常用范式,其过程通常为“从一般到个别”。下列属于演绎范式的应用且结论正确的是(  )
A. 由元素周期律推测酸性强弱:HClO4>HBrO4
B. 由勒夏特列原理预测:其他条件不变,增大c(O2),2SO2(g)+O2(g) 2SO3(g)平衡体系中SO3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大
C. 由第3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获得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D. 由金属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
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科学家提出的假设都是有依据的,最终都能被实验证实
B. 如上图,C60的分子结构模型是微观结构模型
C. CH3CH2OH能与H2O形成氢键,故CH3CH2OH能与H2O互溶
D. 物质结构的研究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10 金属钙线是炼制优质钢材的脱氧脱磷剂,某钙线的主要成分为金属M和Ca,并含有3.5%(质量分数)CaO。
(1) C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Ca与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A形成化合物D,D的沸点比A与Si形成的化合物E的沸点________(填“高”或“低”),D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3) 将钙线试样溶于稀盐酸后,加入过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M(OH)n。则灰绿色物质的成分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 取1.6 g钙线试样,与水充分反应,生成224 mL H2(标准状况),再向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最多能得到________g CaCO3。
11 在下列表示分子结构的图示中,“”表示短周期的几种元素的“原子实”(指原子除去最外层电子后剩余的部分),周围小黑点表示没有用于形成共价键的最外层电子,短线代表共价键。
示例:卤素单质X2可表示为 。
A B C D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A、B、C、D四幅图一共可以表示________种分子。这些分子的电子总数可能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
(2) 写出2种分子结构符合D图的物质的分子式:__________,这2种物质的热稳定性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D组物质沸点的变化与A、B、C三组相比__________ (填“相同”或“不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上述物质中的两种间相互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
12 深入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与其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揭示物质的奥秘。
(1) 下列有关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 N2通常条件下很稳定的原因是氮分子中氮氮三键的键能大
B. 根据石墨易传热、能导电的性质,可以推测出石墨属于金属单质
C. 分子中具有碳碳双键的有机物与乙烯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 乙醇能与钠发生反应,故乙醇为电解质
(2) 原子结构模型经历了五个主要阶段:1803年实心球模型→1904年“葡萄干面包式”模型→1911年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913年轨道模型→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原子结构模型。对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贡献最大的科学家是________。
A. 玻尔 B. 汤姆生 C. 卢瑟福 D. 道尔顿
(3) 由元素周期律推测酸性强弱:HClO4>HBrO4,属于________(填“归纳范式”或“演绎范式”,下同)的应用。由金属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属于________的应用。
(4) Po具有放射性,其α衰变方程为Po―→He+Pb。半衰期是指由大量原子组成的放射性样品中,放射性元素原子核有50%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已知Po的半衰期为138天,物质的量为1 mol ,经276天后,得到Pb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13 化学研究中应当学会实验与探究、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方法的运用。回答下列问题。
(1) 通过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够根据类别通性预测物质的性质。
①已知:Cl2O属于酸性氧化物,则Cl2O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亚磷酸(H3PO3)是二元弱酸,它与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的盐为________(填化学式)。
(2) CuSO4溶液能用作P4中毒的解毒剂,反应可生成P的最高价含氧酸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ClO2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工业上制备ClO2的反应为2NaClO3+4HCl===2ClO2↑+Cl2↑+2H2O+2NaCl。
①该反应中的还原产物是________(填化学式),反应中每生成1个ClO2分子,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
②ClO2在杀菌消毒的过程中会生成副产物亚氯酸盐(ClO),需要将其转化为Cl-除去,下列试剂能实现其转化过程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O2 B. FeCl2
C. KI D. KMnO4
(4) 双氧水是公认的绿色氧化剂。已知氧化性:H2O2(H+)>Fe3+>I2,向FeI2溶液中加入足量硫酸酸化的双氧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 物质结构研究的范式与方法
1. B 元素的原子以质子数为特征,原子可以再分,A错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 nm的分散系是胶体,C错误;物质燃烧不一定需要O2助燃,如H2可在Cl2中安静地燃烧,D错误。
2. C 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系统地解决了在物质组成和原子量测定方面存在的混乱问题,C错误。
3. C 根据“对角线”规则知,Al、Be性质相似,AlCl3为分子晶体,可推知BeCl2也为分子晶体,A正确;铁、钴、镍都是第4周期Ⅷ族元素,具有相似性,常温下,浓硫酸或浓硝酸能使铁钝化,则钴、镍也可能会钝化,B正确;草酸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错误;HCl能抑制MgCl2水解,也能抑制FeCl3水解,可由FeCl3·6H2O制备无水FeCl3,D正确。
4. B Ba(OH)2少量时,性质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H++2OH-+SO===BaSO4↓+2H2O,B错误。
5. D 由元素周期表提供了元素之间联系的一般理论,发现新元素是个别,属于“一般到个别”,故发现新的元素属于演绎范式,A错误;通过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的分子式,总结出饱和烷烃的通式为CnH2n+2,属于归纳范式,B错误;实验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调查归纳,也可以是实践,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验证,C错误。
6. C 烯烃使溴水褪色是因为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与碳碳双键的还原性无关,C错误。
7. D 化学反应能创造新分子、新物质,但不能创造新原子,A错误;研究未知物质的性质可按照观察→预测→实验→结论的顺序进行,B错误;将NaCl固体放入水中是实验法,还需通过观察才能获取实验现象,C错误;观察、实验、分类、比较、模型、假说等是研究物质性质时常用的方法,D正确。
8. A 由元素周期律推测酸性强弱HClO4>HBrO4,其过程为“从一般到个别”,属于演绎范式的应用且结论正确,A符合题意;增大c(O2),平衡体系中SO3的体积分数不一定增大,结论错误,B不符合题意;由第3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获得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其过程为“从个别到一般”,属于归纳范式,C不符合题意;由金属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其过程也为“从个别到一般”,属于归纳范式,D不符合题意。
9. A 科学家提出的假设并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确的,如凯库勒提出的苯分子结构曾经被认为能够解释苯分子的性质及其不饱和度问题,但是后来通过实验发现关于苯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的说法是错误的,A错误。
10. (1)
(2) 高 
(3) Fe(OH)2、Fe(OH)3 (4) 1.1
解析:(4) 钙线试样中的Ca可与水反应放H2,由Ca~H2知,生成224 mL H2(标准状况)需消耗0.01 mol Ca,样品中含有CaO的物质的量==0.001 mol,假设Ca2+全部存在于溶液中,则溶液中Ca2+的物质的量=0.01 mol+0.001 mol=0.011 mol,由Ca2+~CaCO3知,最多能得到0.011 mol CaCO3,其质量为1.1 g。
11. (1) 8 10 18
(2) CH4、SiH4 CH4>SiH4 不相同 NH3、H2O和HF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而CH4则不能
(3) NH3+HCl===NH4Cl(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由原子实的概念可知,A、B、C、D都是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在短周期元素中,各图示对应的物质分别为A组:H2O和H2S,B组:HF和HCl,C组:NH3和PH3,D组:CH4和SiH4。在这些氢化物中,NH3、H2O和HF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导致它们的沸点较高。
12. (1) AC (2) C
(3) 演绎范式 归纳范式
(4) 0.75
13. (1) ①2NaOH+Cl2O===2NaClO+H2O
②Na2HPO3
(2) 10CuSO4+P4+16H2O===4H3PO4+10Cu+10H2SO4
(3) ①ClO2 1 ②BC
(4) 2Fe2++4I-+3H2O2+6H+===2Fe3++2I2+6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