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
语文试题卷
(本试卷共四大题24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解题作答必须在答题卷(答题卡)上。答案书写在答题卷(答题卡)
相应位置上(不能改动答题卡上的标题题号),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首语:亲爱的少年,三年的初中生涯,即将画上句号。三年来,我们不仅学习了知识,
也收获了友谊,更积累了能量。未来的我们,将渐渐走向独立,少年需向时代热点汲取养
分助力成长。就让我们一起向以下四个任务发起挑战,向时代热点汲取成长能量吧。
【任务一:从只言片语看少年积累】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
在电影《哪吃之魔童闹海》中,近2000个特效镜头充满中国式浪漫,观众看得心潮澎
湃:在总台蛇年春晚的舞台上,一场机器人与舞者的人机
秩歌舞,将文化遗产与
尖端技术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一次次创新实践,惊滟着亿万国人,彰显着莲
(png)勃的文化自信。
往深处求索,之所以能够推动科技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离不开创新
文化的滋养。从5000多年文明中走来,创新精神这一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bi)赋,不仅
内化为中国人民亘(gn)古亘今的精神血(xue)脉,更外化于新时代发展实践中,创
新发展的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培育创新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基因,营造
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使崇尚科学、追求创新在全社会尉然成风。”
通过实践创新、了解创新、推广创新的文化土壤滋养,创新文化日益成为一种价值导
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象。
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努力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焕发出新的生机。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蓬(peng)
B.禀(bin)
C.亘(gn)
D.血(xue)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心潮澎湃
B.滋养
C.崇尚
D.尉然成风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合作
融为一体
激发
源远流长
B.协同
合二为一
触发
源远流长
C.协同
融为一体
激发
薪火相传
D.合作
合二为一
触发
薪火相传
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8页)
4.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通过了解创新、实戰创新、创新的文化」:壤滋养
B.通过推广创新、实找创新、了解创新斯的文化上窄滋养
C.推广创新、实线创新、了解创新的文化.:壤滋养
D.实戳创新、推创新、了解创新的文化:壤滋养
5.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在这个总义上,清明节也不仅仅是一个节日,而是一种和时间相关的生命哲学,盈
亏、聚敬、存亡,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一切都在延续,过去应该被铭记。
②节日不仅是一个仪式,更是一种生命的接力。
③清明节的底色是悲伤的,这底色如果追溯起来,可能还是介子推打下的,从他那里,
我们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决绝和对现实的间离。
④当然,不独清明节,可能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对生
命的觉悟和对时间的认领一让人记得自己的来路,也通晓未来的去路,更明了现世的意义。
⑤这是介子推的“清明”时间一一种“清明”的生命时间,由介子推而来的清明节,
正是源于中国人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顿悟。
A.②④①③⑤B.②④③⑤①
C.③④①②⑤
D.③⑤④②①
6.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三年同窗好友即将分别,同学们打算绘制书签,配上初中三年所学的诗文赠予好友,
请你根据画面和寓意匹配适合的诗文。
画面
寓意
诗文
淤泥·洁净·莲花
虽处浊世,亦持高洁
(1)
·周敦顾《爱莲说》
远山·菊花·诗人
悠然闲适,热爱自然
(2)
陶渊明《饮酒·其五》
银河·星辰·大海
大胆想象,雄心壮志
(3)
”曹操《观沧海》
【任务二:从多元材料看少年运用】
二、综合性学习(7~10题,共10分)
(一)学习与探究(5分)
3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丽江古城,沿着石板路边走边看,不时停下脚
步同大家亲切交流:“云南咖啡还是代表着中国的,现在国外也是受欢迎的。”阅读下面
三则材料,探究:云南咖啡为什么能“代表中国”?
【材料一】
202ǎ年全1啡种柏积
2024年分国非
云州省衡轻种植响1267万
云齿名加啡量146方
+亦片全国9a以上,
脱占全国的98%以上
【材料二】
2022年,云南省出台“咖六条”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云南咖啡走精品化、精深加工之
路。划定精品咖啡适宜种植区105万亩,推广瑰夏、铁皮卡等优良品种,打造云咖品牌,
语文试题卷·第2页(共8页)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 2分,第 6题 6分,共 16分)
1.B 禀.(bǐn)应为禀.(bǐnɡ)
2.D “尉然成风”应为“蔚然成风”
3.C
4.A 本句语病为“语序不当”,正确语序应为“了解创新、实践创新、推广创新”,同
时设置了“通过”和“使”引导句子导致句子缺主语的迷惑点,事实上本句不存在“缺主
语”的语病,因此,应该选择A选项。
5.D 正确语序应为:③清明节的底色是悲伤的,这底色如果追溯起来,可能还是介子推
打下的,从他那里,我们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决绝和对现实的间离。作为首句引出“清明的
底色”;⑤这是介子推的“清明”时间——一种“清明”的生命时间,由介子推而来的清
明节,正是源于中国人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顿悟。紧承前句,引出“中国人对生命和时间
的深刻顿悟”;④当然,不独清明节,可能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
那就是对生命的觉悟和对时间的认领——让人记得自己的来路,也通晓未来的去路,更明
了现世的意义。补充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是“对生命的觉悟和对时间的认领”;②节日不仅
是一个仪式,更是一种生命的接力。总结节日传统节日的意义;①在这个意义上,清明节
也不仅仅是一个节日,而是一种和时间相关的生命哲学,盈亏、聚散、存亡,它时刻提醒
着我们:一切都在延续,过去应该被铭记。补充铭记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
6.(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二、综合性学习(7~10题,共 10分)
(一)
7.(2分)
(1)在全国处于绝对优势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2)明显提升的品质,出口量剧增。
(能结合材料概括出一点且言之成理即可得 1分,写出 2点得 2分)
8.(2分)
参考示例:
奇奇,我想用“来自云南的咖啡,每一口都是阳光的味道。”来概括我们的云南咖啡。
除了云南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之外,云南咖啡种植历史也比较悠久,更重要的是,云南咖
啡在国内国际市场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仰望国际咖啡品牌,本土
品牌也越来越受年轻人的喜爱。
(有创意,能结合材料三介绍云南咖啡特色且符合交际语境即可得 3分)
(二)
9.(2分)① 施耐庵②豹子头③法(国)④ 尼摩船长(每个空 0.5分,共 2分)
10.(3分)
(1)林冲内心的矛盾在于他既想保护妻子、维护正义,又不敢轻易得罪高太尉的干儿
子高衙内,担心给自己和家人带来麻烦和危险。这种矛盾体现在他认出高衙内后手不
由自主地软了下来。(1.5分)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 1页(共 4页)
(2)尼摩船长追求的是在海洋中摆脱陆地上的独裁和暴行,实现独立和自由;而阿龙
纳斯教授追求的是对身体的自主权和对海洋知识的自由探索与研究,并希望将成果公
之于世。(1.5分)
(言之有理即可)
三、阅读(11~23题,共 34分)
(一)
11.(2分)B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意思是: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
荡,远行到千万里以外的地方去了。《送友人》将孤身远行的朋友比作“孤蓬”,不是自
己,故选B。
12.(2分)
《闻王昌龄左前龙标遥有此寄》选用“杨花”“子规”等意象,渲染了凄凉哀愁的氛
围,奠定了全诗的基调,使得全诗在语言上体现出黯淡凄楚的特点。《送友人》则选用“山”
“水”“城”“郭”等意象,用“横”和“绕”二字将其组合在一起,并无过多的形容词,
语言显得轻快明丽。
(能围绕诗歌内容分析且言之成理即可)
(二)
13.(2分)
(1)穿透 (2)轻快迅疾的样子
(3)善于,擅长 (4)清澈,澄澈
14.(4分)
(1)(2分)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2分)如今,唯独这条溪水被“愚”字所辱没,这是为什么呢?(“见”译为“被”,
不作要求)
15.(2分)
示例:本文写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作者选择了蜿蜒曲折的小溪,可见作者融情于
景,将贬谪的悲凉寄寓于小溪之上。蜿蜒曲折的小溪仿佛作者的经历,于是心情由欢愉变
为凄凉,因此,作者的情感是从这里开始发生突转的。
(能围绕“蜿蜒曲折的小溪”和“贬谪的悲凉”展开论述且言之成理即可得 2分)
16.(2分)
示例:【甲】文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
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为议论,借述愚
溪而对自我的写照,表达自己济世之愿不能实现的满腔孤愤郁结。(能围绕表达方式论及【甲】
文“描写”【乙】文多见“议论”阐明两文在风格上的差异且言之成理即可得 2分)
(三)
17.(2分)
本文的中心论点为: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既体现了中国文化产
业创作水平的提升,更折射出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增强。
(意思相近即可得 2分)
18.(3分)
示例:作者首先提出观点:看点是“传承”,看头在“新生”,随后,列举了影片中出
现的“山河社稷图,八卦阵”等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事实,用举例论证从正面论证了“看
点是传承”;又提出“守正并非守旧”的观点,强调文化传承不应拘泥于形式,而应注重内
核;最后,通过导演的幽默解答进一步论证创新需有逻辑和现实考量,而非盲目改变。
(能逻辑清晰地指出本段的论证思路且言之成理即可得 3分)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 2页(共 4页)
19.(3分)
示例:我认为材料二更适合作为文章的事实论据。因为它是人民日报的真实报道,用
真实的数据证明了《哪吒之魔童闹海世》的影响力,更适合作为事实论据,只需在论述中
强调这一事实展现的文化自信即可。材料一则属于道理论据,所以不适合。
(能抓住事实论据对于论证的作用且能自圆其说即可得 3分)
(四)
20.(2分)
示例一:作者阅读了丽江的古老神秘。
示例二:作者阅读了洱海的如诗如画。
示例三:作者阅读了大理的宁静热烈。
示例四:作者阅读了香格里拉的宽广宁静。
示例五:作者阅读了三塔的精妙绝伦。
(能围绕作者所写景点进行概括,言之成理,写出 1点即可得 1分,共 2分)
21.(3分)
(1)恰当选用修辞。(1分)如本文标题将云南比作一幅画卷,也将云南比作一首未
写完的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云南的美,展现出丰富的画面和意境,给人以视觉化的联想。
(2)对其进行艺术化加工,要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标题中的“画卷”一
词让人联想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
(3)标题要能部分概括文章内容,暗点中心。(1分)“诗行中的画卷”这一标题既
形象生动,又富有艺术性和文学性,诗行与画卷都是对云南的艺术化表达,暗点了文章对
云南的喜爱与赞美。
(能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出一点即可得 1分,共 3分,分析仅供参考)
22.(4分)
(1)作者善于调动人体的视觉、听觉,全方位地描写昆明带给作者的独特感受,令读者
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将作者个人的喜爱抒发到极致的同时令人心驰神往。
(能从“奔”这一动词及“色彩”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得 2分)
(2)本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领略风情”“聆听音乐”“品尝美食”“饱览草原”
“感受热忱”五个句式接近的句子形成了排比,强有力地抒发了作者对云南的喜爱,
增强了语势。
(能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且言之成理即可得 2分)
23.(3分)
本文属于游记,写的是作者到云南很多地方游玩的经历,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了云南
的美景,叙写了云南带给作者的独特感受,符合单元导语所强调的单元学习重点“通过记
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八下第五单元目录所示
的 4篇文章都是有关壶口瀑布、各拉丹冬、勃朗峰、丽江的游记,本文为游玩云南的游记,
所以符合单元选材特点,因此,适合作为八下第五单元的补充读物推荐给同学们阅读。
(答案能结合单元主题及文章内容和单元目录分析且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四、写作(40分)
24.评分参考
项目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五类
类别 (40~36) (35~30) (29~24) (23~18) (17~0)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A 偏离题意中心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尚明确 严重偏题
中心不明确
思想感情真切 思想感情真实 思想感情尚真实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 3页(共 4页)
B内容 内容充实 内容具体 内容尚具体 内容不具体 不知所云
C 结构巧妙 结构完整合理 结构较完整 结构尚清楚结构 结构混乱
详略得当 详略明显 详略不明显 能分段
D语言 语言得体、流畅 语言准确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句不通
①立意深刻,构思 ①具备本类 A、 ①具备本类 A、 ① 具 备 本 类 在 17~0
巧妙,语言有文 B、C、D四项条 B、C、D四项条 A、B、C、D 分之间酌
采,文体特征鲜 件的评 35~33 件的评 29~ 27 四项条件的评 情给分。
评 明,可评满分。 分。 分。 23~21分。
分 ②具备本类 A、B、 ②本类 A、B、C、 ②本类A、B、C、 ②本类 A、B、
细 C、D四项条件的 D四项中某项稍 D 四项中某项稍 C、D四项中某
则 评 39~38 分。本 弱,评 32~30 弱,评26~24分。 项 稍 弱 , 评
类 A、B、C、D 分。 20~18分。
四项中某项稍弱,
评 37~36分。
注:①书写工整、美观,酌情加 1~3分;字迹潦草、难以辨认,酌情扣 1~3分。②错别字
每 3个扣 1分,重现不计,最多扣 3分。③字数不足酌情扣分。④缺标题或标题错误扣 2分。
【参考译文】
【乙】
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如今,唯独这条溪水被“愚”字所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
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有很多浅滩和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
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
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宁武子“在国家动乱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颜子“从来不提与老
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
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因
此,天下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
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善于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的响
声,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颜开,对它眷恋爱慕不忍离去。我虽然不合世俗,也还能稍用文章
来安慰自己,用文笔自由驱使万物,创造出一个称心满意的审美境界,世间万象没有什么
能逃得出我的笔墨形容。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
然似乎都是一样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融入玄虚静寂之中,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
解我。于是作《八愚诗》,记在溪石上。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 4页(共 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