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只需说出故事名字)
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等。
不错,大家知道的神话故事还真不少,这些故事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是的,这些故事都有着雄奇的想象和夸张,但又和现实有一定的联系,它是在人们头脑中经过加工,改造过的现实。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两篇上古神话《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总体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理解积累文言词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了解并掌握神话故事的知识,理解短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懂得事物具有多面性,要敢于思考,大胆质疑,要实事求是。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诵读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2、能通过想象,扩展文章省略的细节和场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共工勇敢、坚强,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
2、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时思想感情。
重点: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诵读及背诵。
难点:
让学生明白故事中蕴含的意义及课外的拓展延伸。
——《山海经》
整体感知
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夸父拼命追赶太阳。追至太阳身边,因炎热而口渴,喝干了江河仍嫌不足,于是,欲饮大湖之水,未等喝到,不幸渴死。手杖弃于路边,竟然长成一片桃林。这篇神话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山海经》:书名。18篇,作者不详,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
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原始理解和美丽的向往。所以,神话作品通常具有超现实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特点。
神话有哪些特点?
1、神话的主人公往往都是神仙或是神化了的古代英雄,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2、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解释。
3、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神话具有奇妙的想象和幻想,非常有趣。
神话是人类面对无力征服的大自然而 产生的幻想,企图以此呼唤回天之力。 神话中的人物具有超凡的能力和力量,东方有孙悟空,西方则有超人——美国 电影《超人》中的超人。通常借用瑰丽的想象和神奇的夸张,具有非凡的浪漫主义魅力。
说说你听过的一些古代神话故事,有怎样超凡的力量。
研读文本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 得饮,饮于
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弃 其杖,化 为 邓林。
竞跑,赛跑
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想要
到
黄河
足够
往北
到
遗弃
成为
桃林
能够
渭河
他的
在半路上
走:古义----跑
今义----步行
河:古义--专指黄河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大湖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未至,道渴而死。
译文:还没有赶到大湖,就在半路渴死了。
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请学生翻译全文:
河:
走:
江:
一定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哟!
古义----专指黄河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古义----跑
今义----步行
古义----专指长江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起因……
经过
结果
尾声
逐 渴 饮
死
化
和太阳赛跑
复述课文
夸父形象分析:
他是一个志向远大, 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有牺牲精神,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
文章主题:
这篇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坚强,勇敢,执着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 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夸张,表现了夸父气概非凡。
2、文中说夸父把黄河和渭水一下子喝干,
运用一种怎样的写法?
①和太阳竞跑。
②喝干黄河和渭水仍不解渴。
③死后,其手杖化作了一片 桃林。
1、文中说夸父神奇在哪里?
深入探究
3、你怎样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这件事?
从神话的积极意义方面理解:夸父有着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表现人类有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气魄,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斗争精神的反映。
你认为夸父这样的结局值得吗?
从探索未知世界的角度看,他的精神可嘉,值得。
既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又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出一种勇敢追求、甘为人类造福、死而后已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4、如何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这句话?
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
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
魄。
知识链接:成语“夸父逐日”
寻找名家笔下的夸父
日
------巴金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月21日
朗读余光中的诗
夸 父
余光中
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尽大洋与长河,
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
埋没在紫蔼的余烬,
——何不回身挥杖,
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
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
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
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
谈谈读后感受。
余光中的诗引领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所谓“追不上”,也并不表示结束,面对人生的困境与僵局,不是一味的勇往直前,浪掷生命于错误的目标上,而是冷静理性地思索确认方向追逐希望,一切都将有峰回路转的突破。(转换思维的视角,便柳暗花明。这就是逆向思维。)
哪些人也可以称得上是“夸父”呢?请结合人物的事迹简要地谈一谈。
失败
英雄
项羽 荆轲 关羽 岳飞 文天祥……
仿造例句,完成下面这个句子。
, 也是一种逐日
例: 勇于坚持,也是一种逐日。坚持就是始终怀着一颗纯粹的心,没有犹豫,没有退缩,没有后悔,千百次摔倒,又千百次站立。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请说出神话名称。
盘古开天
女娲造人
精卫填海
共公撞山
嫦娥奔月
哪咤闹海
愚公移山
大禹治水……
女娲补天
女娲造人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
写一写
扩写:
结合课文内容,发挥你的想象,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充实,更加丰富。
提示: ⑴夸父为什么要去追太阳﹖
⑵在追太阳的过程中,他的心理、动作等又是怎么样的呢 ﹖
⑶追日途中,夸父经历了哪些困难?临死前是怎么想的?
从夸父这个神话人物的身上,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有一天我也要起程
像夸父一样长跑
追随心中的太阳
旅程寂寞而又漫长
黑暗、混沌并不能使我慌张
瓦砾、荆棘困不住我的步伐
疲累 也不能叫我缴械投降
内心总燃烧着一团火焰
我知道
太阳如启明星般
在前指引我方向
《淮南子 》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淮南子》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
《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共工形象。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
据传说,颛顼 是黄帝的孙子,他 聪明敏慧,有智谋,他统治的地盘很大,在民众中有很高的 威信。
颛顼
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据说共工姓姜,是炎帝的后代。共工重视农耕,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以灌溉农田的办法。颛顼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认为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
共工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论力气,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 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
何谓“五帝”?
“五帝”指的是黄帝和他以后的颛顼、帝喾(kù) 、尧、舜这五个部落联盟领袖,他们被古代历史学家尊称为 "五帝"。
“不周山”何意?
不,表否定;周,周全,完整;山,高与地平面的自然隆起。不周山,就是不完整的山。这山一有名字,就不完整。
共工氏怒触不周山,怒触的时候,这山就叫不周了。
研读文本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一)读准字音
颛顼 水潦
Zhuān xū
lǎo
(二)解释字义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
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
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 焉。
从前
撞击
绳子
断绝
倾斜
所以
够、达到(陷塌)
积水
归向
这里
译文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
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
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从前,
共工和颛顼争夺帝位,
共工败怒而用头去撞不周山,
天柱折了,系地的绳子断了。
天向西北倾斜,所以日月
星辰都朝西北方向移动;
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
泥沙朝东南方向流去。
【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道路上的流水尘埃都在这里汇集 。
深入探究
1、★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
★ 经过:
★ 结果:
“争为帝” ,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怒而触不周之山
日月星辰移焉
2、“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
性格特点?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3、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4、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5、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1)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 敢于挑战权威。
(2)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 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古代神话故事的记载都较为简单和朴素。请展开想象,具体描写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的情形。(50字以上)
示例:共工眼望着不周山耸立在云雾中的 高峰,往后倒退着身子,啊!他大叫一声,带着惊天动地的怒号,飞跑着,猛然用自 己的脑袋撞在怪石嶙峋、直插云霄的不周 山上。霎时间,一声震天巨响,不周山立 即拦腰折断,同共工一起轰然崩塌下来。
朗读背诵课文
作业:
背诵、默写《夸父逐日》和《共工触怒不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