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8单元16阿房宫赋课件(共63张PPT)+练习含答案(教师用)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8单元16阿房宫赋课件(共63张PPT)+练习含答案(教师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8 19:49:47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第八单元 责任与担当
16 阿房宫赋 *六国论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赋”与“论”的有关知识;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这两篇文章。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这两篇文章的观点,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学会辩证分析。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感悟两位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情怀。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的罪恶,提高认识历史、反思历史的能力。
阿房宫赋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
?知人论世
改革弊政、成绩卓著的诗人——杜牧
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世称“小杜”,官至中书舍人。在地方任职时,改革弊政,成绩卓著。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后世也称“杜樊川”。
成就:诗歌成就最高,语言流畅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作品:著有《樊川文集》,诗歌代表作有《山行》《清明》《泊秦淮》等,散文代表作有《阿房宫赋》等。
?背景回眸
过秦警唐,借古讽今
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工程浩大,到秦亡时尚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这时的唐王朝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吐蕃、南诏等纷纷进犯,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民不聊生。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杜牧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强敌,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杜牧愤慨而又痛心,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一文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文学常识

先秦诗歌派生出的一种文体,始创于战国时期,兴盛于汉代的特别体制——汉赋。它以铺陈风物为主,文采华丽,句式整齐(多以四言、六言为主)。它像诗,讲究韵节,求押韵;像散文,在写法上不要求与诗一般精练,讲究铺陈。自汉后,赋或向骈文方向发展,或进一步散文化。接近于骈文的为“骈赋”“律赋”,接近于散文的为“文赋”。著名的赋有东汉张衡的《二京赋》、西晋左思的《三都赋》、唐杜牧的《阿房宫赋》等。
赋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铺陈描写:做大量铺垫、伏笔,用以说明最终观点。②夸张渲染:大量运用排比、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③骈散结合:句式错落有致。④音律和谐:读之朗朗上口。
?整体感知
1.初读印象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些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答案】 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富。
?[内容概括]
[内容概括]
本文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时济世的情怀。
2.文脉梳理
阅读课文:依据提取的信息完成下图
①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
②一:统一,数词用作动词。
③兀(wù):光秃。这里形容山上的树木已被砍伐殆尽。
④出:出现,意思是建成。
⑤覆压:覆盖。此句形容宫殿楼阁接连不断,占地极广。
⑥隔离天日:遮蔽天日。形容宫殿楼阁极其高大。
⑦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往西。
⑧走:通达。
⑨二川:指渭水和樊川。
⑩溶溶:河水盛大的样子,一说水流缓慢的样子。
廊腰:连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
缦(màn):萦绕。
回:曲折。
檐牙:屋檐翘出如牙齿的部分。
各抱地势:各随地形。这是写楼阁各随地势的高下起伏而建。
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
廊腰:连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
缦(màn):萦绕。
回:曲折。
檐牙:屋檐翘出如牙齿的部分。
各抱地势:各随地形。这是写楼阁各随地势的高下起伏而建。
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
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
盘盘:盘旋的样子。
焉:助词。
囷囷(qūn):曲折回旋的样子。
?夯实基础
1.字音识记

màn
qūn

yìng
qiáng
niǎn
huán
piāo
chēng



zhū
chuán
jiàn
cēn

ōu

jiāo
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
金玉珠宝等物。
金玉珠宝等物。
可惜。
天气。
3.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名词作动词,出现云,出现龙
名词作动词,出现彩虹
名词作状语,乘车
名词作动词,唱歌,演奏 
名词作动词,放了一把火,成为焦土
名词作动词,灭族,灭亡
为动用法,为……哀叹;意动用法,以…… 为鉴 
名词作状语,像人的腰部一样,像绸带一样。 
动词作名词,收藏的金玉珠宝,聚敛
的珠玉 
4.一词多义
(1)实词
〈1〉一
统一
数词
一旦
全,都
专一
喜爱
爱护
吝惜
喜欢
灭族

……的样子
助词
哪里
怎么
兼词,于之
表承接
表转折
表修饰
表并列
表递进
5.说出下列句式类型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__________
(2)明星荧荧,开妆镜也__________
(3)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
省略句
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
6.翻译下列句子
(1)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宫里,而雨雪阴晴截然不同。
楚人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成了一片焦土! 
秦朝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而后代的人哀叹他们;后代的人哀叹他们但不引以为鉴,也会使(更)后代人的又哀叹后代的人了。 
课堂学习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感知文章内容
1.赋的文体特征决定了它的谋篇布局一般是通过体物写志,请找出本文中的“体物”与“写志”部分。
【答案】 示例:体物:第1、2段,铺叙渲染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和宫中荒淫、奢侈的生活。
写志:第3、4段,议论秦朝因骄奢淫逸、横征暴敛而亡国,在篇末点题、警戒。
2.文章极力描写阿房宫对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答案】 示例:文章前面所进行的描绘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亡的历史教训、讽喻现实提供坚实的基础。文章极尽铺陈阿房宫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旨在说明秦统治者已奢侈腐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了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
3.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朝政。但在写阿房宫被焚时,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其中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示例:“可怜”在这里应解释为“可惜”,作者用“可怜”二字,无穷感慨充溢于字里行间。
秦朝速亡的史实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但是,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沉湎声色,又大起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历史兴亡,激荡杜牧胸中;目睹现实,他感慨万端。
神奇瑰丽的阿房宫付之一炬令人可惜,显赫一时的秦王朝毁于一旦令人可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料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唐王朝的命运不也令人担忧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的不安与忧愤溢于言表。
学习任务二 鉴赏艺术手法
4.《阿房宫赋》第二段中“明星荧荧……焚椒兰也”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 示例:(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璀璨闪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纷纷扰扰的“绿云”比喻宫女们的发髻。“渭流涨腻,弃脂水也”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丢弃的脂水可以使“渭流涨腻”,可见宫女之多。“烟斜雾横,焚椒兰也”也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四个分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2)这四个分句字数相等,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揭露了秦朝统治者的奢侈生活,让我们感受到“赋”所体现出的艺术魅力,同时,这样的铺排也为后文的议论做了很好的铺垫。
5.《阿房宫赋》是一篇骈体赋,在描写和议论上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答案】 示例: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前面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做铺垫的,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
6.《阿房宫赋》运用对比与烘托的手法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效果?请举例说明。
【答案】 示例:本文在铺叙中有对比,有烘托,从而造成强烈的反差,讽刺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以及他们必然灭亡的可悲下场,震撼人心,在艺术上了取得了既形象生动又深刻的效果。如精美绝伦、气势非凡的宫殿与“楚人一炬”后的“焦土”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宫女的“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与“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的悲苦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读者以巨大的心灵震撼,一句“有不见者,三十六年”饱含了真切的同情。“二川溶溶,流入宫墙”,烘托出阿房宫之壮阔。
学习任务三 探究文章主题
7.本文作者认为秦亡主要是因为统治者骄奢淫逸,你怎么看待历史上秦的灭亡?
【答案】 示例一:暴政亡国。我认为秦的灭亡主要是因为秦的残暴统治,它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导致人民敢怒不敢言,积怨太深,久而久之就一定会爆发起义。
示例二:农民起义亡国。我认为秦的灭亡是缘于陈涉、吴广起义,继而崛起的项羽、刘邦等起义队伍成为灭秦的主力军,农民起义军的正义壮举最终使秦灭亡。
示例三:历史的必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历史的必然,新的王朝取代没落的旧王朝亦是历史的必然。秦始皇统一天下,结束了分崩离析的局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在历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进步意义,但秦始皇后期一味享乐,秦二世也无心理政,百姓苦不堪言。这就注定了要有一个新的王朝壮大崛起,取而代之,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是某一个因素的作用,准确地讲是综合因素的作用,是历史前进的必然趋势。
精彩片段 美文欣赏
?精彩片段
1.社会责任
杜牧出身士族,其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可以凭着“官三代”的身份混日子的杜牧在23岁时写成《阿房宫赋》。他不为炫耀才华,而是向当朝者发出“爱民”“哀之”“鉴之”的劝诫,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匡时济世的政治理想。
2.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战国时代中期,六国以合纵之策对抗日益强大的秦国,如果六国能精诚合作,则秦国难以东向。可事实是,六国在十几年内相继被秦国吞并,而秦王朝则在统一天下的十几年后迅速崩溃。这固然有客观上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在六国和秦王朝自身。六国统治者目光短浅、用人不当、懦弱、自私、贪婪;秦王朝统治者残暴、好大喜功……这是六国和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3.敢说真话,会说真话
对最高统治者“好治宫室”奢侈无度的行为,作为臣子,不逢迎拍马,上行下效,已属不易。不同于那些以死进言的忠臣良将,杜牧在批评和劝诫皇帝的同时还要保全自身,他不仅有大无畏的勇气,更有高超的说话艺术。
4.人民至上、治国之道
《阿房宫赋》言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可见,民心的重要性。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才能让国家的未来更加美好。
?美文欣赏
重读《阿房宫赋》
南方朔
我对废墟一向有着独特的情绪,小亚细亚特洛伊古城和意大利的庞贝古城,以及柬埔寨的吴哥窟和越南的顺化皇城,都令人有一种独特的苍凉之感。废墟是历史重量的见证。
而在中国,我见过的废墟不多,但也有新疆的高昌古城、北京的圆明园等地,这些地方或者成了一抔黄土,或者只剩荒漠蔓草。遥想它曾有过的繁华,风华落尽,每个废墟都是一首哀歌。对废墟的感触,古今中外写得很好的,当是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所发的议论。杜牧那个时代,阿房宫早已成了焦土废墟,他只是想象阿房宫的奢华迷离,该赋虽然只有短短500多字,但却金句连绵,字字珠玑,最后以高广的历史哲学感想作结: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由阿房宫这个废墟曾有过的奢华,谈到政治以人为本的本质,正因为秦代缺少了这种人性,只追求繁华,当这种繁华没有人心作为支柱,它当然不能持久。因此,对于这个废墟,人们在哀伤的同时,是要以废墟为鉴。由杜牧的《阿房宫赋》我就想到17世纪的英国诗人德莱顿这样的诗句:
那个人,上天已替他设计好了废墟。
他会一步步走向命运,最先是他的心开始败坏摧毁。
另外则是18世纪英国诗人格雷也写道:
废墟已抓住了你,暴虐的君王!
你旗帜的散漫混乱已经在前面等待。
因此废墟既是一种事实,也是一种警告式的意象。任何时代的统治者都应该警惕到,世界多变化,今天的荣华,如果没有小心呵护,可能就会变成明天的废墟。而要呵护繁荣,一定要有一切为民的基本态度,才可能国运昌隆,上下同心,而最忌讳的则是好大喜功,穷极奢靡,通常这都是泰极否来的主因。
而在人类史上,古代由于王权浩荡,几乎重要的时代都会出现“建筑物主义”价值。统治者为了证明他的能力,都喜欢在他的任上大兴土木,动员民工,致力于文献或建筑物的工程。所谓“文献式建筑”主要是指神权时代和以君为神的皇权时代,动员大量工匠所建的浩大神庙、陵寝、宫殿和园囿,在上古和中古时代,每个古老的文明都盛行这种劳民伤财的建筑。这种建筑的公共性不大,它不像驰道、港口、运河及城墙,这种文献式建筑就像历史中的一篇华丽文章。华丽的代价是国穷民弱,注定了废墟的下场。
因此看着人类的许多废墟,它除了令人引发思古的幽情外,更令人对古人的专制奢侈引以为鉴。这些废墟是一个个令人伤感的活见证。它好像是在默默地叮嘱世人,不要像它一样,走上废墟的苍凉之路。第八单元 16
课后巩固 能力提升
一、课后巩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惜)
B.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比喻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C.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遮蔽)
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天气冷暖)
【答案】 B
【解析】 钩心斗角: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D项均为动词,去、到。A项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疑问代词,哪里。B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项发语词,用在句首,表示引起议论/指示代词,那。
3.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B.戍卒叫,函谷举
C.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答案】 A
【解析】 A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B项被动句。C项宾语前置句。D项状语后置句。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而气候不齐 ③直走咸阳 ④日益骄固 ⑤用之如泥沙 ⑥可怜焦土 ⑦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③⑤⑦       B.①②④
C.④⑤⑦ D.②③⑥
【答案】 C
【解析】 ①古义: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今义:各用心机,互相排挤。②古义:天气冷暖。今义: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③古义:一直通到。今义:直线地走。⑥古义:可惜。今义:怜悯。
5.下列对课文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B.“南亩”指农田。因为南坡向阳,利于农作物生长,古人的田土多向南开辟,故称。
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辞藻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的共同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答案】 A
【解析】 “李贺”错,应为“李商隐”。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3)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答案】 (1)(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渭水、樊川)两条河的河水缓缓流动,进入宫墙。
(2)人们在台上唱歌,歌声响起,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和暖;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3)假使六国各自爱护本国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抗秦国;假使秦国也能爱护六国的百姓,就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君主,谁能够灭(他们的)族呢?
【解析】 (1)“构”,动词,架房建屋;“走”,通达;“二川”,指渭水和樊川。(2)“融融”,和暖;“凄凄”,凄冷。(3)“使”,假使;“爱”,爱护;“递”,依次传递。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运用夸张手法描写阿房宫占地之广、建筑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统治者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并控诉秦统治者挥霍无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来揭示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的奢华与百姓的生活作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秦始皇的残暴;其中将阿房宫的钉子与百姓的粮食进行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二、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熟读史书,看透时局,杜牧无法________,无奈只得将一腔悲愤交与酒肆。不仅杜牧以饮酒来对这个腐败的社会进行消极抗争,也同时因纵情声色掩饰自己孤寂的灵魂。他忧国忧民的抱负却淹没在扬州这一片________的花红酒绿之中了。杜牧当时所作的《遣怀》,就抒写了以醇酒美人淡忘仕途多舛的失落心情:“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落魄江湖”,可以看出诗人很不满于自己沉沦下僚、寄人篱下的境遇,但自己无力改变现实,只好流连于青楼以忘忧。不知不觉,已是十年了。如今即将离开,回头看看,往日沉湎酒色________,就像一场梦似的。十年,对________的杜牧来说,是多么漫长而珍贵,他不知本可以为国家做出多少事,而今却空怀壮心,无处施展,大好时光只能虚掷于青楼酒肆之中,这是怎样的无奈与悲哀!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大展鸿图    轻歌曼舞
无所事事 胸怀大志
B.力挽狂澜 歌舞升平
放浪形骸 胸怀大志
C.大展鸿图 轻歌曼舞
放浪形骸 胸有城府
D.力挽狂澜 歌舞升平
无所事事 胸有城府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大展鸿图”侧重抱负和计划;“力挽狂澜”则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从下文称“腐败的社会”可知,“力挽狂澜”才符合文意。②“歌舞升平”指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而“轻歌曼舞”是指轻松愉快的音乐,柔和优美的舞蹈,是描写歌舞者的情态,无粉饰太平之意思,另与上文连词“一片”不能搭配。故选“歌舞升平”。③“无所事事”是指闲着没什么事情可以做,而“放浪形骸”则有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故意放纵的意思,结合“往日沉湎酒色”应选“放浪形骸”。④“胸怀大志”是指心中有远大志向,而“胸有城府”是指心机深藏不外露,别人难以窥测,根据下文语境“他不知本可以为国家做出多少事,而今却空怀壮心,无处施展”可知说的是杜牧的志向方面,应选“胸怀大志”。故选B。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杜牧以饮酒来对这个腐败的社会进行消极抗争,也同时以纵情声色来掩饰自己孤寂的灵魂。
B.杜牧以饮酒不仅来对这个腐败的社会进行消极抗争,也同时因纵情声色来掩饰自己孤寂的灵魂。
C.杜牧不仅以饮酒来对这个腐败的社会进行消极抗争,也同时以纵情声色来掩饰自己孤寂的灵魂。
D.不仅杜牧以饮酒来对这个腐败的社会进行消极抗争,也同时因纵情声色来掩饰自己孤寂的灵魂。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句的语病有:语序不当,“消极抗争”和“纵情声色”系同一主体杜牧,所以“不仅”应放在杜牧之后,排除A、D;“因纵情声色掩饰自己孤寂的灵魂”不构成因果关系,所以“因”字使用错误,同时与前句的句式不符,排除B。故选C。
10.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但我知道,这并非在借题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B.蓬佩奥称60个国家弃用中国5G,华春莹:举例来看看。
C.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D.下文的这首诗是公认最具中国情调的:“采菊东篱下,……”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文中的冒号表示下文内容系引用原文。A.表示解释;B.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C.表示总括后面的分说;D.表示下文内容系引用原文。故选D。
(2024·福建漳州高一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材料一: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①!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
(节选自《唐才子传》)
材料二:
杜牧,字牧之,善属文。第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是时,刘从谏守泽潞,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宰相李德裕素奇其才。会昌中,黠戛斯破回鹘,回鹘种落溃入漠南,牧说德裕不如遂取之,以为:“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②,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矣。”德裕善之。
会刘稹拒命,诏诸镇兵讨之,牧复移书于德裕,以“河阳西北去天井关强百里,用万人为垒,窒其口,深壁勿与战。今若以忠武、武宁两军益青州精甲五千、宣润弩手二千,道绛而入,不数月必覆贼巢。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逾年,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初,牧梦人告曰:“尔应名毕。”复梦书“皎皎白驹”字,或曰“过隙也”。俄而炊甑裂,牧曰:“不祥也。”乃自为墓志,悉取所为文章焚之。
(节选自《新唐书》)
注:①薄施尘露:效微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②折胶:指秋冬时节。胶是制弓弩的材料,秋季干凉胶劲而可曲,故秋季可折胶制弓。
1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
【答案】 CEG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太学博士吴武陵向他报告说:“侍郎您凭借着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声望,为明智的君主选拔人才,我不敢不效绵薄之力……”“曰”后是说话的内容,“曰”为断句标志,后面C处断开;“以峻德伟望”与“为明君”并列作状语,中间E处断开;“仆”是“敢不薄施尘露”的主语,主语前G处断开。故选CEG。
1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属文”中的“属文”是写文章,其中的“属”字与“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中的“属”字含义相同。
B.“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工作的官职。
C.“累迁”,文中指多次升迁;迁,变动官职;左迁,则指降职,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即此义。
D.“墓志”,指放在墓里的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亦指墓志上的文字,主要记述死者姓名、卒年和生平事迹等内容。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含义相同”错误。连缀,写作;嘱托,嘱咐。句意:擅长写文章/嘱咐我写篇文章纪念这件事。故选A。
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牧才能突出,受人赏识。他考中进士科,又中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奏他担任江西团练府巡官,宰相李德裕认为他是奇才。
B.杜牧议论时局,切中要害。他反对藩王世袭,认为藩镇官员傲慢不守法度是由于朝廷对藩镇处置不当,朝廷不能轻率任命。
C.杜牧颇有谋略,献计败敌。他劝说李德裕在秋冬进攻回鹘,建议受到采纳,后又献计,提出兵贵神速的军事主张。
D.杜牧性格刚正,气节不凡。他不做谨小慎微的事,也敢于纵论天下大事,善于从中剖析利弊,进行深入的分析。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在秋冬进攻”错误,由原文“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矣”可知,是建议仲夏发兵。故选C。
14.把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
(2)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
【答案】 (1)不久泽州、潞州被平定,大致是按照杜牧的策略(实行的)。
(2)年轻时与李甘、李中敏、宋邧交好,他通晓古今,善于决断成败,李甘等人比不上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俄而”,不久;“平”,被平定;“如”,按照。(2)“善”,交好;“通”,通晓;“及”,比得上。
15.两则材料都说杜牧“刚直有奇节”,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 示例:“刚直”体现在他敢于谈论朝廷的大事,敢于严厉指斥弊端,如写下《罪言》,越职也要发表言论;“奇节”体现在自撰墓志铭、焚烧自己文章、文风语率惊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术,……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可知,“刚直”体现在他敢于谈论朝廷的大事,敢于严厉指斥弊端,如写下《罪言》,越职也要发表言论;由原文“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乃自为墓志,悉取所为文章焚之”可知,“奇节”体现在自撰墓志铭,焚烧自己文章,文风语率惊人。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擅长写文章。当初考试没有及第时,来到京城,当时的主考官是侍郎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向他报告说:“侍郎您凭借着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声望,为明智的君主选拔人才,我不敢不效绵薄之力。先前偶然遇见十几个文人进士,他们眉飞色舞,非常高兴地在一起读一卷文书,看他们读的文书,竟然是进士杜牧的《阿房宫赋》。杜牧这个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于是拿出文卷朗诵它,崔郾听了大加赞赏。后来崔郾又举荐杜牧为贤良方正科。沈传师上表举荐他做江西团练府巡官。杜牧刚强正直,有奇异的节操,敢于议论朝廷的大事,指斥弊端尤其严厉,他死时五十岁。临死前自己撰写墓志铭,把自己所写的文章大多焚烧了。他的诗作感情豪迈,言语大多惊人。了解他的人把他和杜甫相比,所以把他们称作“大杜”“小杜”来区别他们。
材料二:
杜牧字牧之,善于写文章。考中进士,又被举荐贤良方正科。这时候,刘从谏镇守泽潞,何进滔占据魏博,非常骄纵傲慢,不遵守国家法律。杜牧追究责怪长庆年间以来朝廷的处置策略,又失去崤山以东地区。巨大重要的封镇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地方,藩王不能世袭,朝廷不能轻率任命,这都是国家大计,(杜牧)嫌怪自己不在其位却发表言论,实在有罪,所以写了《罪言》。
几次提拔后为左补阙、史馆修撰,改任膳部员外郎。宰相李德裕一向认为他是奇才。会昌年间,黠戛斯打败回鹘军,回鹘族部落溃退进大漠南部,杜牧劝说李德裕不如马上攻取,认为:“两汉进攻匈奴,常在秋冬两季,而秋冬时节匈奴兵力强盛,母马没有怀胎哺乳,与匈奴交战,所以败多胜少。现在如果在盛夏征调幽州、并州的精锐骑兵和酒泉的士兵,出其不意,可一举全歼!”李德裕认为这策略很好。
遇到刘稹拒不执行朝廷的命令,皇帝命令各节度使率兵征讨他,杜牧又送信给李德裕,认为“河阳西北距离天井关一百多里,用一万兵修筑堡垒,截断路口,修筑高墙不与他们交战。现在如果率领忠武、武宁两支军队,加上青州五千精兵及宣润二州二千弓弩手,取道绛州进军,不出几个月,一定会毁灭叛贼刘稹的巢穴。所以用兵听说是宁拙于机智而兵贵神速,没有看到巧谋秘计能长久(不被识破)的”。不久泽州、潞州被平定,大致按照杜牧的策略(实行)。过了一年,杜牧以考功员外郎的身份担任知制诰一职,升任中书舍人。
杜牧性格刚直,有奇特的气节,不做谨小慎微的事,敢议论国家大计方针。年轻时与李甘、李中敏、宋邧交好,他通晓古今,善于决断成败,李甘等人比不上他。当初,杜牧梦中有人告诉他说:“你名字应该叫毕。”又梦中写道“皎皎白驹”四字,有人说“过隙也。”不久,蒸饭时饭甑破裂,杜牧说:“不吉祥。”因此自己写了墓志,把自己写的文章全部拿出来烧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