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游园课件(共15张PPT)+检测卷含答案(教师用)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游园课件(共15张PPT)+检测卷含答案(教师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8 19:53:06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古诗词诵读
游园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
?知人论世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和《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背景回眸
【皂罗袍】是昆曲曲牌名,《牡丹亭》最出名的一段唱段《游园惊梦》就是用该曲牌演唱的。【皂罗袍】是本折的高潮,刻画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心态变化。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与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整体感知
1.初读印象
此曲表现了杜丽娘游园恨晚、青春寂寞的悔怨,进而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观念对少女青春的无情摧残。杜丽娘作为一个刚刚觉醒的少女,感叹春光易逝,哀伤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强烈要求身心解放,这折射出明中叶后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2.文脉梳理
?疏通大意
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旧冷落的庭院。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哪一家才有呢?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装饰华丽的船,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
?精要鉴赏
这段唱词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雅丽浓艳而不失蕴藉,情真意切,随景摇荡,充分地展示了杜丽娘在游园时的情绪流转,体现出情、景、戏、思一体化的特点。它紧紧贴合主人公情绪的当前状态和发展走向进行布景。“姹紫嫣红开遍”,艳丽炫目的春园物态,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的心扉,然而,主人公并非只是流连其中,只“入”而不“出”,接承第一眼春色的是少女心中幻设的虚景,她预见到浓艳富丽之春景的未来走向——“都付与断井颓垣”,残败破落的画面从另一个极端给予少女强烈的震撼。
女主人公心花初放紧接着又上眉头的景象,包蕴的是无奈的情绪——“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她在这里意识到生命的困境,换个角度看待这些唏嘘,里面则并不仅仅残存着纯粹的悲观情绪,主人公情绪跌入低谷之后,仍念念不忘“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云霞翠轩”“烟波画船”,美好的事物始终内嵌于少女的思维深处,读者不难从中窥见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期待,为下一段奇遇柳梦梅、为情而死的故事找到心理依据。
在这段唱词中,从喜乐到苦痛的情绪流变紧紧咬扣着从浓艳的实景向残败的虚景转变,读者很难剖判外在之景与内在之情的严格界限,只因在此处,景现而情发,情入而景犹存。
课堂学习 合作探究
1.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写深闺少女乍进后园,只见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艳丽炫目的春园物态,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B.女主人公心花初放紧接着又上眉头的景象,突出“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背后的矛盾,凸显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春光的不谐。
C.最后一句“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中的“锦屏人”,指的是能随心所欲欣赏大好春光的人,表现了女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期待。
D.全曲雅丽浓艳而不失蕴藉,情真意切,随景摇荡,充分地展示了杜丽娘在游园时的情绪流转,体现出情、景、戏、思一体化的特点。
【答案】 C
【解析】 C项,“‘锦屏人’,指的是能随心所欲欣赏大好春光的人”错。最后一句意思是“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锦屏人”指的是深闺中人。
2.这首曲子展现了杜丽娘丰富的内心世界,请简要概括其中的情感意蕴。
【答案】 示例:对春色无限的喜爱之情,对春光寂寞无人欣赏的惋惜,对辜负韶光、青春虚度的埋怨,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青春萌动的觉醒。古诗词诵读 游园
课后巩固 能力提升
一、情境默写
1.(1)《游园(皂罗袍)》开头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蕴含着无限的感叹和惋惜。
(2)《游园(皂罗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谢灵运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无限哀怨。
(3)《游园(皂罗袍)》中以合唱的形式,展现了一幅绚丽而略带迷惘色彩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游园(皂罗袍)》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是春心的萌动,更是追求美好生活和自由人性的觉醒。这样的呼声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答案】 (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2)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3)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 烟波画船
(4)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二、能力提升
(2024·福建福州高一下期中)阅读下面的曲子,完成2~3题。
游园(选段)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①,没揣②菱花③,偷人半面,迤逗④的彩云⑤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注:①花钿:古代妇女两边的装饰物。②没揣:没料到。③菱花:镜子的代称。④迤逗:勾引。⑤彩云:妇女发髻的美称。
2.下列对《游园》中两支曲子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汤显祖,明代戏曲作家。他的剧作“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中,《牡丹亭》的影响最大。《游园》是《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
B.“晴”与“情”“丝”与“思”谐音,所以“晴丝”语意双关。它既指晴空里的游丝,又是女主人公心中缠绵飘忽的情思。
C.“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中的“原来”“似这般”“都付与”这几个副词饱含着主人公无限的痛苦和悲愤,带有极强烈的感彩。
D.主人公惜春伤春的情感,表达了她渴望冲破封建牢笼、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和愿望不能实现的郁闷心情。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项,“主要是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说法有误。这支曲子,写了姹紫嫣红的春光在杜丽娘心中引起的震颤。由姹紫嫣红的春光,联想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都交付给了这断井残垣般的清冷拘束的生活环境。所以是写景与刻画杜丽娘内心世界的结合。
3.(皂罗袍)这段曲词历来被誉为“惊才艳绝之作”。这段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杜丽娘怎样的复杂心情?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
【答案】 示例:本曲描绘了花园明媚诱人的春光,传神地表现了杜丽娘由惊异到欢喜到无限惆怅的复杂心理,表现了杜丽娘对春光易逝的感慨,对春光寂寞的哀伤,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人物情感的能力。“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写深闭幽闺的少女从未涉迹园林,这次乍进后园,只见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艳丽炫目,明媚诱人的春园物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的心扉,充满了诧异和惊喜。“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是少女心中幻设的虚景,她预见浓艳富丽的春景将要“都付与断井颓垣”,残败破落的画面从另一个极端给予少女强烈的震撼。对春将归去的联想,震响了少女的心房,使之充满了惊惧和无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些开阔的美好的春景,自己作为深闺中女子却无缘欣赏,不懂珍惜,白白浪费。实际上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观念对少女青春的无情摧残。“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字面意思是说自己在深闺中不知道时光的可贵,把美好的春光白白浪费了,实际上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自己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以及执行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父母把青春少女禁锢在闺房之中,耽误少女青春的控诉之情。综上,本曲描绘了花园明媚诱人的春光,传神地表现了杜丽娘由惊异到欢喜到无限惆怅的复杂心理,表现了杜丽娘对春光易逝的感慨,对春光寂寞的哀伤,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