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
课后巩固 能力提升
一、情境默写
1.(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诗人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征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2)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3)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4)归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 酒旗斜矗
二、能力提升
(2024·吉林白山高一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3题。
南乡子①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①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所作。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陵是六朝古都,词的前两句就是盛赞它的繁华的。“自古”二字点明金陵作为帝都时间之久,“佳气”则指帝王之气。
B.上片的末句是说晋代风光一时的王公贵族、社会名流,现在已经化为抔抔黄土。“衣冠”原指衣服和礼帽,这里是借代。
C.“恣行”即随意走动,写词人的悠闲自在。“回头”一语双关,视角由楼内转向楼外,又从历史回忆过渡到眼前实写。
D.词的最后一句以景结情,以“空自流”的长江之水的无情,来衬托词人内心之有情,扩大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意蕴。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项,“写词人的悠闲自在”错误,绕水游是排遣心中的愁绪或不平事的一种办法,在这里作者借这种典型的动作来表现内心的无边愁绪。好在这种绕水游并不受外在任何事物的限制,可以“恣行”,随意地到处走走,但这是一种无奈的自由。
3.本词与《桂枝香·金陵怀古》均为金陵怀古之作,请分析两首词的怀古之情有何不同。
【答案】 示例:①《南乡子》把六朝兴盛与衰亡的历史看作是人生一梦,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怅然之情,作者借咏史抒发退隐后的孤寂之感。②《桂枝香·金陵怀古》借古讽今,借六朝竞逐豪奢相继灭亡的历史,劝谏当朝者奋起变革,切勿重蹈覆辙,表达了对政局的关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南乡子》中“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等内容,感叹四百年的繁盛如今变成旧梦,尤其是晋代显赫一时的名士高官,也早已入土作古,历史的沧桑使人悲愁,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怅然之情,这是作者“晚年退居金陵”借咏史抒发的孤寂之感。②《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等内容,感叹故都金陵曾经何等繁盛堂皇,在这朱雀门外结绮阁,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而今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借古讽今,借六朝竞逐豪奢相继灭亡的历史,旨在劝谏当朝者奋起变革,切勿重蹈覆辙,表达了对政局的关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9张PPT)
古诗词诵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
?知人论世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他为“王荆公”。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从熙宁三年(1070)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1076)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变法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在文学上颇有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擅长说理与修辞,善用典故;词作不多,风格高峻。有《王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
?背景回眸
此词可能是王安石出知江宁府时所作。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宁知府,写有不少咏史吊古之作;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之后王安石被罢相,第二次出知江宁府。这首词当作于这两个时段的其中之一。
?整体感知
1.初读印象
这首词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2.文脉梳理
?疏通大意
我登上城楼放眼远眺,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千里长江宛如一条白色熟绢,青翠的山峰攒聚在一起。帆船在夕阳下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彩色缤纷的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丹青妙笔也难描画这壮美风光。
遥想当年,争相追逐奢侈豪华生活。可叹隋军已经兵临城下,陈后主却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各个王朝接连覆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枉自感叹兴亡的荣耀和耻辱。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时至今日,商女们还时时地把《玉树后庭花》这首遗曲吟唱。
?精要鉴赏
这首词在艺术上卓有成就,它体现了作者“一洗五代旧习”的文学主张,为苏轼等士大夫之词的全面登台,铺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这首词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开头三句是泛写,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时令、地点、天气,并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以下“千里澄江似练”写水,“翠峰如簇”写山,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归帆”三句是在此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在滔滔千里的江面之上,无数征
帆于落日余晖中匆匆驶去。这景色,与“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相比,前者壮丽,后者凄清,风格迥异。而长江两岸众多参差的酒旗背着西风飘荡,与杜牧的“水村山郭酒旗风”相比,浓烈与俊爽之差别则显而易见。至于“彩舟云淡,星河鹭起”,如同电影镜头的进一步推开,随着征帆渐渐远去,词人的视野也随之扩大,竟至把水天上下融为一体,在一个更加广袤的空间写出长江的万千仪态。远去的征帆像浮在淡淡的白云里,飞舞的白鹭如同从银河上惊起。此词景物有实有虚,色彩有浓有淡,远近交错,虚实结合,浓淡相宜,构成一幅优美的金陵风景图。其旷远、清新的境界,雄健、壮阔的风格,是那些“小园香径”“残月落花”之作所无可比拟的。
其次,立意新颖,高瞻远瞩,表现出一个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见。《桂枝香》下片所发的议论,绝不是慨叹个人的悲欢离合、闲愁哀怨,而是反映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急心情。前四句“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所念者,是揭露以金陵建都的六朝统治者,贪恋江南秀丽山川,繁华竞逐,荒淫误国;所叹者,是鄙夷他们到头来演出了一幕又一幕“门外楼头”式的悲剧,实在是既可悲又可恨。“千古凭高”二句则是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而如今,六朝旧事随着
流水逝去了,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罩着的毫无生机的衰草。这“寒烟衰草凝绿”显然流露出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全词重点在结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此意唐人杜牧也写过。然而,作者不似杜牧那样去责怪商女无知,而是指桑骂槐,意在言外:歌伎们至今还唱着亡国之音,正是因为当权者沉湎酒色,醉生梦死。然而,“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如再不改弦易辙,采取富国强兵的措施,必然如六朝一样悲恨相续。此结句无异于对北宋当局的警告。
第三,章法上讲究起承转合,层次井然,极类散文的写法。上片首句“登临送目”四字笼罩全篇。次句“故国”二字点明金陵,为下片怀古议论埋下伏笔。后面写景先从总体写起,接着是远景,近景,最后以“画图难足”收住。既总结了以上写景,又很自然地转入下片议论。安排十分妥帖、自然。下片拓开一层,大发议论:金陵如此壮丽,然而它正是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见证。“念往昔”四句表明了对六朝兴亡的态度,“千古凭高”二句写出了对历来凭吊金陵之作的看法。以下即转入现实,结句又回到今天。首尾圆合,结构谨严,逐层展开,丝丝入扣。词有以景结,如晏殊的《踏莎行》“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写的是莫名其妙的春愁;有以情结,如柳永的《蝶恋花》“衣带
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现的是专一诚挚的爱情。而《桂枝香》却以议论作结,其中寄托着作者对重大的现实政治问题的看法。《桂枝香》在章法结构方面的这些特色,反映了词的发展在进入慢词之后,以散文入词的特点。
第四,用典贴切自然。“千里澄江似练”乃化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星河鹭起”用的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诗意。“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用的是隋灭陈的典故:当隋朝大将韩擒虎兵临城下时,陈后主却还在和宠妃张丽华歌舞作乐。杜牧《台城曲》曾咏此事。而王安石巧妙地只借用“门外楼头”四个字,“门外”言大军压境,“楼头”说荒淫无度,就极其精练而又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的覆灭。“悲恨相续”四个字则给南朝的历史做了总结。结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但赋予了它更为深刻、精辟的思想内容。短短的一首词而四用典,在王安石之前实不多见。
课堂学习 合作探究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故国”点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B.“似、如”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全片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金陵晚秋图景。
C.作者举了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的例子,他们的奢靡生活,使得国家灭亡,而且亡国的悲恨还在继续着。
D.本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答案】 D
【解析】 D项,“直抒胸臆”错,本词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含蓄深沉。
2.这首词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示例: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①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②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③流露了对北宋王朝统治者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