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统编八下历史
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统编版八下历史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八下历史5、6单元测试03
范围:(5、6单元)
(建议用时:60分钟 满分:60分)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广西中考)“我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如需帮助,请在16频
道呼叫我。”自2008年以来,这条以汉英双语播发的通告从未间断。中
国海军护航编队助力亚丁湾、索马里这个世界上“最危险海域”重新成
为“黄金航道”。这表明中国海军( )
B
A. 装备日趋完善 B. 维护世界和平
C. 防御体系健全 D. 守护国土安全
2.从歼-8ⅡM战斗机现身首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到歼-20、运-20、
直-20等航空装备相继亮相,每一届航展上,我国自主研发的航空航天装
备及技术项目都让国人为之振奋、让世界瞩目。这反映了我国( )
C
A. 重视和平利用核能 B. 防御体系不断完善
C. 积极推进科技强军 D. 大力发展民航事业
3.下表是2024年5月24日人民网发表的题为《走过70年……历久弥坚》
的文章摘要。据此判断,文章纪念的历史事件是( )
◎从亚洲走向世界,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展水平差异
◎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认同
◎成为现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
◎是化解国际难题的良方
B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表
C.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
4.万隆会议之前,除朝鲜、蒙古和越南三个社会主义国家外,与新中
国建交的亚洲民族主义国家是印度、印尼、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5
国。而万隆会议之后到1959年短短的4年间,就有尼泊尔、柬埔寨、埃
及、阿尔及利亚等10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据此可知,万隆会议
( )
A
A. 打开中国在亚非地区的外交局面
B. 使新中国得到世界各国外交承认
C. 彻底消除了亚非各个国家对中国的误解
D. 确立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5.下表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关于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
合法席位的投票结果(部分)。材料表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得益于( )
地区 投赞成票的国家 占赞成票数总
数比重
亚洲 缅甸等19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 家12个) 68.42%
非洲 加纳等26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 家24个) 拉丁美洲 智利等7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家 2个) A. 亚非拉国家的广泛支持 B.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C. 美国的国际控制力减弱 D. 世界形势的变化
√
6.“我们的朋友遍天下。”20世纪70年代,我国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
第二次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第二次建
交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C
A. 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D. “求同存异”的方针被普遍认可
7.从1972年到1977年的5年间,中国共接收留学生2 266名。其中学习
文科专业的日本和欧、美、澳留学生比例明显上升。中国国际广播电
台的“汉语讲座”和“学中国话”节目先后于1973年和1976年恢复。出现
上述现象的背景是( )
A
A. 中国外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中央决定兴办经济特区
8.下面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图中显示了新中
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三次建交高峰出现的根本原
因是( )
B
A. 对外开放政策的作用 B.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C.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9.中国核技术专家程开甲曾说:“我永远忘不了过去中国人被人看不起、
受人欺负的滋味。有了原子弹,中国人才真正挺直了脊梁。我们为核
武器献身,为的是让我们的祖国能硬邦邦地站在世界人民面前!”这说
明新中国研制核武器旨在( )
B
A. 打破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 B. 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 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目标 D. 加快工作中心的转移
10.20世纪70年代,为将实验结果尽快应用于临床,屠呦呦和她带领的
科研团队“以身试药”,成为首批人体试药的“小白鼠”,经过一系列的
试药与观察,青蒿素提取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材料表明青蒿素成功提
取的因素是屠呦呦团队( )
A
A. 奉献自我、团队协作 B. 艰苦奋斗、百折不挠
C. 政策引领、下达高效 D. 科研创新、乐观豁达
11.2017年,马达加斯加官员来长沙拜访袁隆平院士,表达了他们的感
激之情:“中国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人民已基
本摆脱饥饿。为了感谢您,马达加斯加特意选择水稻作为新版货币图
案。马达加斯加人民都想见到您。”这表明( )
C
A. 杂交水稻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
B. 水稻成为马达加斯加的主要作物
C. 中国智慧为解决世界难题作出贡献
D. 杂交水稻解决了世界粮食危机
12.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乡社会呈现新的气象。喇叭裤、红裙子、文
化衫、牛仔裤等风靡一时;社会上出现“读书热”和“外语热”,观看外
国电影、电视剧日益成为大众热衷的文化生活方式。下列选项中对这
些现象概括最完整的是( )
A
A. 人民生活丰富多彩 B. 服饰结构打破单一
C. 外来文化全面渗透 D. 人民群众追求享乐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设】(8分)
材料一:人民海军发展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记
1949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
立
1954年 中国政府采购苏联制造的四艘驱逐舰
1971年 中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
出访任务
时间 大事记
20世纪90年 代以后 海军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
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008年 中国海军从三亚启航,前往索马里海域护航
2018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南海海域海上阅兵时强调,要努力
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续表
时间 大事记
2019年 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交付海军
2022年6月 17日 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命名
2024年4月 福建舰系泊试验顺利推进,时刻准备向着深蓝挺进
续表
材料二: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海军在艰苦中创业,在战斗中成长,
在创新中发展,从白手起家到五大兵种齐全,从空潜快到航母编队初
步形成体系作战能力,从沿岸近海到远海大洋,逐步发展成为一支能
够有效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强大的现代化海军,成为一
支核常兼备、具有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能够遂行多样化军
事任务的海上力量。
——人民网《激扬爱党报国精神 致敬人民海军英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海军的变化。(3分)
[答案] ①武器装备不断更新;②形成了多兵种海军;③活动范围逐步
扩大。(每点1分,共3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海军能发展成为
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的原因。(3分)
[答案] ①国家综合国力提升;②工业制造水平的提升;③自主创新能
力的提高;④外交环境和国际环境改善,促进海军发展;⑤军队现代
化水平不断提升。(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分)
(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我国加强海军建设的意义。(2分)
[答案] 有利于巩固我国海防,防止分裂,抵御外侮,维护祖国统一和
国家安全。(言之有理即可,2分)
14.【新时期中国外交】(9分)
材料一:面对西方国家的挑拨,周恩来随机应变,临时将原定的发言
稿改作书面材料发给参会各国。在会议上,周恩来认真聆听了各国代
表发言后,从容地走上讲坛进行补充发言,并指出,在这个会议上用
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
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次发言得到了多数与会国代表的赞同。
材料二: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
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
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材料三:截至2024年1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3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
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
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
哪一方针得到了“多数与会国代表的赞同”。指出这次会议的历史地位。
(3分)
[答案] 方针:“求同存异”的方针。(1分)
历史地位: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
“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的外交成就。(4分)
[答案]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建交;③中日恢复邦
交。(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发展的表现。
(2分)
[答案] ①中国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②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每点1分,共2分)
15.【社会变迁】(9分)
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受经济等条件制约,人们的穿着需求主要集中
在坚实、保暖、耐磨、耐脏上,民众服装的主要色调是蓝、黑、灰色。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的衣着
21世纪初的中国女性着装
(1)根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前我国民众着装的特点。(2分)
[答案] ①经济实用;②色彩单调。(每点1分,共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众着装的新
趋势。(4分)
[答案] ①款式由单一到多元;②色彩由单调到丰富;③衣着需求从
“穿暖”到“穿美”转变;④着装理念从大众化到个性化转变。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材料三:1988—2008年我国在夏季奥运会上所获金牌数。
——摘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体育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88—2008年我国在夏季奥运会上所获金牌数
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3分)
[答案] 变化:稳步上升。(1分)
原因: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改革开放使我
国的综合国力持续增强;③全民体育参与意识的增强;④国际体育交流
的推动;⑤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等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16.【创新精神】(10分)
材料:
人物 主要事迹
袁隆平 他批判运用孟德尔和摩尔根遗传学理论的精华,打破常规,
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他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
1 000多个品种,做了3 000多个杂交组合,最终成功培育出
的籼型杂交水稻比常规稻平均增产20%。如今,杂交水稻已
推广到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
作出了杰出贡献
人物 主要事迹
屠呦呦 她所领导的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
药入手,编写了以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历经
380多次失败,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
提取方法,终于在1972年成功发现青蒿素。如今,青蒿素已
在全世界挽救了数亿人的生命
续表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创新精神”,自拟标题,运用中国现代史的相关
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10分)
[答案] (示例)观点:科学研究需要具备批判继承、坚持不懈、勇于
创新的精神。
论述:袁隆平批判运用了孟德尔和摩尔根遗传学理论的精华,大胆打
破常规,经过反复试验实践,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中国和世
界的粮食危机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也是在批判继承传统中医理论
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和方法,不断创新改进,最终提取出能够有
效治疗疟疾的青蒿素,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综上所述,历史经验证明科学研究需要具备批判继承、坚持不懈、勇
于创新的精神,这些科研精神值得在任何时代被发扬和传承。(10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统编八下历史5 、 6单元测试03
(建议用时: 60分钟 满分: 6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 ·广西中考)“我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如需帮助,请在16频 道呼叫我。”自2008年以来,这条以汉英双语播发的通告从未间断。中 国海军护航编队助力亚丁湾、索马里这个世界上“最危险海域”重新成 为“黄金航道” 。这表明中国海军( B )
A.装备日趋完善 B.维护世界和平
C.防御体系健全 D.守护国土安全
2.从歼-8ⅡM战斗机现身首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到歼-20 、运-20、 直-20等航空装备相继亮相,每一届航展上,我国自主研发的航空航天装 备及技术项目都让国人为之振奋、让世界瞩目。这反映了我国( C )
A.重视和平利用核能 B.防御体系不断完善
C.积极推进科技强军 D.大力发展民航事业
3.下表是2024年5月24日人民网发表的题为《走过70年……历久弥坚》 的文章摘要。据此判断,文章纪念的历史事件是( B )
◎从亚洲走向世界,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展水平差异 ◎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认同 ◎成为现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 ◎是化解国际难题的良方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表
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
4.万隆会议之前,除朝鲜、蒙古和越南三个社会主义国家外,与新中 国建交的亚洲民族主义国家是印度、印尼、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5 国。而万隆会议之后到1959年短短的4年间,就有尼泊尔、柬埔寨、埃 及、阿尔及利亚等10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据此可知,万隆会议( A )
A.打开中国在亚非地区的外交局面
B.使新中国得到世界各国外交承认
C.彻底消除了亚非各个国家对中国的误解
D.确立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5.下表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关于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 合法席位的投票结果(部分)。材料表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得益于( A )
地区 投赞成票的国家 占赞成票数总 数比重
亚洲 缅甸等19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 家12个) 68.42%
非洲 加纳等26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 家24个)
拉丁美洲 智利等7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家 2个)
A.亚非拉国家的广泛支持 B.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C.美国的国际控制力减弱 D.世界形势的变化
6.“我们的朋友遍天下。”20世纪70年代,我国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 第二次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第二次建 交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C )
A.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D.“求同存异”的方针被普遍认可
7.从1972年到1977年的5年间,中国共接收留学生2 266名。其中学习 文科专业的日本和欧、美、澳留学生比例明显上升。中国国际广播电 台的“汉语讲座”和“学中国话”节目先后于1973年和1976年恢复。出现 上述现象的背景是( A )
A.中国外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中央决定兴办经济特区
8.下面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图中显示了新中 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三次建交高峰出现的根本原 因是( B )
A.对外开放政策的作用 B.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C.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9. 中国核技术专家程开甲曾说:“我永远忘不了过去中国人被人看不起、 受人欺负的滋味。有了原子弹,中国人才真正挺直了脊梁。我们为核 武器献身,为的是让我们的祖国能硬邦邦地站在世界人民面前!”这说 明新中国研制核武器旨在( B )
A.打破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 B.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目标 D.加快工作中心的转移
10.20世纪70年代,为将实验结果尽快应用于临床,屠呦呦和她带领的 科研团队“以身试药” ,成为首批人体试药的“小白鼠” ,经过一系列的 试药与观察,青蒿素提取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材料表明青蒿素成功提 取的因素是屠呦呦团队( A )
A.奉献自我、团队协作 B.艰苦奋斗、百折不挠
C.政策引领、下达高效 D.科研创新、乐观豁达
11.2017年,马达加斯加官员来长沙拜访袁隆平院士,表达了他们的感 激之情:“中国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人民已基 本摆脱饥饿。为了感谢您,马达加斯加特意选择水稻作为新版货币图 案。马达加斯加人民都想见到您。”这表明( C )
A.杂交水稻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
B.水稻成为马达加斯加的主要作物
C.中国智慧为解决世界难题作出贡献
D.杂交水稻解决了世界粮食危机
12.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乡社会呈现新的气象。喇叭裤、红裙子、文 化衫、牛仔裤等风靡一时;社会上出现“读书热”和“外语热” ,观看外 国电影、电视剧日益成为大众热衷的文化生活方式。下列选项中对这 些现象概括最完整的是( A )
A.人民生活丰富多彩 B.服饰结构打破单一
C.外来文化全面渗透 D.人民群众追求享乐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设】(8分) 材料一:人民海军发展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记
1949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 立
1954年 中国政府采购苏联制造的四艘驱逐舰
1971年 中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 出访任务
20世纪90年代以后 海军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 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008年 中国海军从三亚启航,前往索马里海域护航
2018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南海海域海上阅兵时强调,要努力 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2019年 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交付海军
2022年6月17日 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命名
2024年4月 福建舰系泊试验顺利推进,时刻准备向着深蓝挺进
材料二: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海军在艰苦中创业,在战斗中成长, 在创新中发展,从白手起家到五大兵种齐全,从空潜快到航母编队初 步形成体系作战能力,从沿岸近海到远海大洋,逐步发展成为一支能够有效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强大的现代化海军,成为一支核常兼备、具有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能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海上力量。
——人民网《激扬爱党报国精神 致敬人民海军英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海军的变化。(3分)
[答案] ①武器装备不断更新;②形成了多兵种海军;③活动范围逐步 扩大。(每点1分,共3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海军能发展成为 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的原因。(3分)
[答案] ①国家综合国力提升;②工业制造水平的提升;③自主创新能 力的提高;④外交环境和国际环境改善,促进海军发展;⑤军队现代 化水平不断提升。(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分)
(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我国加强海军建设的意义。(2分)
[答案] 有利于巩固我国海防,防止分裂,抵御外侮,维护祖国统一和 国家安全。(言之有理即可,2分)
14.【新时期中国外交】(9分)
材料一:面对西方国家的挑拨,周恩来随机应变,临时将原定的发言 稿改作书面材料发给参会各国。在会议上,周恩来认真聆听了各国代 表发言后,从容地走上讲坛进行补充发言,并指出,在这个会议上用 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 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次发言得到了多数与会国代表的赞同。
材料二: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 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 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材料三:截至2024年1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3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 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 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
哪一方针得到了“多数与会国代表的赞同” 。指出这次会议的历史地位。 (3分)
[答案] 方针:“求同存异”的方针。(1分)
历史地位: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 “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的外交成就。(4分)
[答案]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建交;③中日恢复邦 交。(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发展的表现。 (2分)
[答案] ①中国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②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每点1分,共2分)
15.【社会变迁】(9分)
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受经济等条件制约,人们的穿着需求主要集中 在坚实、保暖、耐磨、耐脏上,民众服装的主要色调是蓝、黑、灰色。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的衣着21世纪初的中国女性着装
(1)根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前我国民众着装的特点。(2分)
[答案] ①经济实用;②色彩单调。(每点1分,共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众着装的新 趋势。(4分)
[答案] ①款式由单一到多元;②色彩由单调到丰富;③衣着需求从 “穿暖”到“穿美”转变;④着装理念从大众化到个性化转变。(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材料三:1988—2008年我国在夏季奥运会上所获金牌数。
——摘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体育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88—2008年我国在夏季奥运会上所获金牌数 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3分)
[答案] 变化:稳步上升。(1分)
原因: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改革开放使我 国的综合国力持续增强;③全民体育参与意识的增强;④国际体育交流 的推动;⑤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等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16.【创新精神】(10分) 材料:
人物 主要事迹
袁隆平 他批判运用孟德尔和摩尔根遗传学理论的精华,打破常规, 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他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 1 000多个品种,做了3 000多个杂交组合,最终成功培育出 的籼型杂交水稻比常规稻平均增产20% 。如今,杂交水稻已 推广到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 作出了杰出贡献
屠呦呦 她所领导的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 药入手,编写了以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历经 380多次失败,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 提取方法,终于在1972年成功发现青蒿素。如今,青蒿素已 在全世界挽救了数亿人的生命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创新精神” , 自拟标题,运用中国现代史的相关 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10分)
[答案] (示例)观点:科学研究需要具备批判继承、坚持不懈、勇于 创新的精神。
论述:袁隆平批判运用了孟德尔和摩尔根遗传学理论的精华,大胆打 破常规,经过反复试验实践,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中国和世 界的粮食危机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也是在批判继承传统中医理论 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和方法,不断创新改进,最终提取出能够有 效治疗疟疾的青蒿素,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综上所述,历史经验证明科学研究需要具备批判继承、坚持不懈、勇 于创新的精神,这些科研精神值得在任何时代被发扬和传承。(10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统编八下历史5 、 6单元测试03
(建议用时: 60分钟 满分: 6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 ·广西中考)“我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如需帮助,请在16频 道呼叫我。”自2008年以来,这条以汉英双语播发的通告从未间断。中 国海军护航编队助力亚丁湾、索马里这个世界上“最危险海域”重新成 为“黄金航道” 。这表明中国海军( B )
A.装备日趋完善 B.维护世界和平
C.防御体系健全 D.守护国土安全
2.从歼-8ⅡM战斗机现身首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到歼-20 、运-20、 直-20等航空装备相继亮相,每一届航展上,我国自主研发的航空航天装 备及技术项目都让国人为之振奋、让世界瞩目。这反映了我国( C )
A.重视和平利用核能 B.防御体系不断完善
C.积极推进科技强军 D.大力发展民航事业
3.下表是2024年5月24日人民网发表的题为《走过70年……历久弥坚》 的文章摘要。据此判断,文章纪念的历史事件是( B )
◎从亚洲走向世界,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展水平差异 ◎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认同 ◎成为现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 ◎是化解国际难题的良方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表
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
4.万隆会议之前,除朝鲜、蒙古和越南三个社会主义国家外,与新中 国建交的亚洲民族主义国家是印度、印尼、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5 国。而万隆会议之后到1959年短短的4年间,就有尼泊尔、柬埔寨、埃 及、阿尔及利亚等10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据此可知,万隆会议( A )
A.打开中国在亚非地区的外交局面
B.使新中国得到世界各国外交承认
C.彻底消除了亚非各个国家对中国的误解
D.确立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5.下表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关于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 合法席位的投票结果(部分)。材料表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得益于( A )
地区 投赞成票的国家 占赞成票数总 数比重
亚洲 缅甸等19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 家12个) 68.42%
非洲 加纳等26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 家24个)
拉丁美洲 智利等7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家 2个)
A.亚非拉国家的广泛支持 B.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C.美国的国际控制力减弱 D.世界形势的变化
6.“我们的朋友遍天下。”20世纪70年代,我国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 第二次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第二次建 交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C )
A.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D.“求同存异”的方针被普遍认可
7.从1972年到1977年的5年间,中国共接收留学生2 266名。其中学习 文科专业的日本和欧、美、澳留学生比例明显上升。中国国际广播电 台的“汉语讲座”和“学中国话”节目先后于1973年和1976年恢复。出现 上述现象的背景是( A )
A.中国外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中央决定兴办经济特区
8.下面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图中显示了新中 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三次建交高峰出现的根本原 因是( B )
A.对外开放政策的作用 B.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C.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9. 中国核技术专家程开甲曾说:“我永远忘不了过去中国人被人看不起、 受人欺负的滋味。有了原子弹,中国人才真正挺直了脊梁。我们为核 武器献身,为的是让我们的祖国能硬邦邦地站在世界人民面前!”这说 明新中国研制核武器旨在( B )
A.打破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 B.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目标 D.加快工作中心的转移
10.20世纪70年代,为将实验结果尽快应用于临床,屠呦呦和她带领的 科研团队“以身试药” ,成为首批人体试药的“小白鼠” ,经过一系列的 试药与观察,青蒿素提取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材料表明青蒿素成功提 取的因素是屠呦呦团队( A )
A.奉献自我、团队协作 B.艰苦奋斗、百折不挠
C.政策引领、下达高效 D.科研创新、乐观豁达
11.2017年,马达加斯加官员来长沙拜访袁隆平院士,表达了他们的感 激之情:“中国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人民已基 本摆脱饥饿。为了感谢您,马达加斯加特意选择水稻作为新版货币图 案。马达加斯加人民都想见到您。”这表明( C )
A.杂交水稻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
B.水稻成为马达加斯加的主要作物
C.中国智慧为解决世界难题作出贡献
D.杂交水稻解决了世界粮食危机
12.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乡社会呈现新的气象。喇叭裤、红裙子、文 化衫、牛仔裤等风靡一时;社会上出现“读书热”和“外语热” ,观看外 国电影、电视剧日益成为大众热衷的文化生活方式。下列选项中对这 些现象概括最完整的是( A )
A.人民生活丰富多彩 B.服饰结构打破单一
C.外来文化全面渗透 D.人民群众追求享乐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设】(8分) 材料一:人民海军发展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记
1949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 立
1954年 中国政府采购苏联制造的四艘驱逐舰
1971年 中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 出访任务
20世纪90年代以后 海军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 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008年 中国海军从三亚启航,前往索马里海域护航
2018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南海海域海上阅兵时强调,要努力 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2019年 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交付海军
2022年6月17日 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命名
2024年4月 福建舰系泊试验顺利推进,时刻准备向着深蓝挺进
材料二: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海军在艰苦中创业,在战斗中成长, 在创新中发展,从白手起家到五大兵种齐全,从空潜快到航母编队初 步形成体系作战能力,从沿岸近海到远海大洋,逐步发展成为一支能够有效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强大的现代化海军,成为一支核常兼备、具有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能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海上力量。
——人民网《激扬爱党报国精神 致敬人民海军英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海军的变化。(3分)
[答案] ①武器装备不断更新;②形成了多兵种海军;③活动范围逐步 扩大。(每点1分,共3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海军能发展成为 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的原因。(3分)
[答案] ①国家综合国力提升;②工业制造水平的提升;③自主创新能 力的提高;④外交环境和国际环境改善,促进海军发展;⑤军队现代 化水平不断提升。(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分)
(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我国加强海军建设的意义。(2分)
[答案] 有利于巩固我国海防,防止分裂,抵御外侮,维护祖国统一和 国家安全。(言之有理即可,2分)
14.【新时期中国外交】(9分)
材料一:面对西方国家的挑拨,周恩来随机应变,临时将原定的发言 稿改作书面材料发给参会各国。在会议上,周恩来认真聆听了各国代 表发言后,从容地走上讲坛进行补充发言,并指出,在这个会议上用 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 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次发言得到了多数与会国代表的赞同。
材料二: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 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 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材料三:截至2024年1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3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 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 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
哪一方针得到了“多数与会国代表的赞同” 。指出这次会议的历史地位。 (3分)
[答案] 方针:“求同存异”的方针。(1分)
历史地位: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 “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的外交成就。(4分)
[答案]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建交;③中日恢复邦 交。(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发展的表现。 (2分)
[答案] ①中国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②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每点1分,共2分)
15.【社会变迁】(9分)
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受经济等条件制约,人们的穿着需求主要集中 在坚实、保暖、耐磨、耐脏上,民众服装的主要色调是蓝、黑、灰色。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的衣着21世纪初的中国女性着装
(1)根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前我国民众着装的特点。(2分)
[答案] ①经济实用;②色彩单调。(每点1分,共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众着装的新 趋势。(4分)
[答案] ①款式由单一到多元;②色彩由单调到丰富;③衣着需求从 “穿暖”到“穿美”转变;④着装理念从大众化到个性化转变。(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材料三:1988—2008年我国在夏季奥运会上所获金牌数。
——摘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体育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88—2008年我国在夏季奥运会上所获金牌数 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3分)
[答案] 变化:稳步上升。(1分)
原因: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改革开放使我 国的综合国力持续增强;③全民体育参与意识的增强;④国际体育交流 的推动;⑤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等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16.【创新精神】(10分) 材料:
人物 主要事迹
袁隆平 他批判运用孟德尔和摩尔根遗传学理论的精华,打破常规, 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他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 1 000多个品种,做了3 000多个杂交组合,最终成功培育出 的籼型杂交水稻比常规稻平均增产20% 。如今,杂交水稻已 推广到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 作出了杰出贡献
屠呦呦 她所领导的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 药入手,编写了以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历经 380多次失败,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 提取方法,终于在1972年成功发现青蒿素。如今,青蒿素已 在全世界挽救了数亿人的生命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创新精神” , 自拟标题,运用中国现代史的相关 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10分)
[答案] (示例)观点:科学研究需要具备批判继承、坚持不懈、勇于 创新的精神。
论述:袁隆平批判运用了孟德尔和摩尔根遗传学理论的精华,大胆打 破常规,经过反复试验实践,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中国和世 界的粮食危机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也是在批判继承传统中医理论 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和方法,不断创新改进,最终提取出能够有 效治疗疟疾的青蒿素,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综上所述,历史经验证明科学研究需要具备批判继承、坚持不懈、勇 于创新的精神,这些科研精神值得在任何时代被发扬和传承。(10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