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土壤与植物生长(3)(课件 28张ppt+视频+课后检测卷+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3土壤与植物生长(3)(课件 28张ppt+视频+课后检测卷+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5-08 17:05:02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3节 土壤与植物生长(3)
第4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
引入新课
1、叶 制造的 要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
光合作用
有机物
3、植物的 从土壤中 ,要从根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

吸收水和无机盐
这些物质在植物体里是怎样运输的?
茎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与其运输功能相适应呢?
---通过茎运输的
2、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 、 和
的无机盐。



新课教学
自然界中,植物的茎是千姿百态的。
植物的茎形态多样,按茎的形态,可将茎分为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和缠绕茎四种。
1、直立茎:
茎干相对于地面向上直立生长
使叶片伸展,充分接受阳光
优点:
特点:
茎较坚硬,能直立
常见植物:
竹、松树、水杉、向日葵、榆树等
向日葵
榆树
樟树
新课教学
2、攀缘茎:
茎细长而柔软,必须依赖于其它植物作为支柱,才能向上攀缘生长。
特点:
用卷须等攀援他物上升
常见植物:
丝瓜、葡萄、爬山虎等
黄瓜
葡萄
爬山虎
新课教学
3、匍匐茎:
茎细长柔弱,平卧地面,蔓延生长,一般节间较长,节上能生不定根。
茎细长柔弱,平卧于地,长不定根
特点:
常见植物:
草莓、番薯、铜钱草等
番薯
草莓
新课教学
4、缠绕茎:
茎细长而柔软,不能直立,必须依靠其他物体才能向上生长,但它不具有特殊的攀缘结构,而是以茎的本身缠绕于它物上。
特点:
借茎本身缠绕他物上升
常见植物:
牵牛花、菜豆、金银花、何首乌等
牵牛花
金银花
何首乌
新课教学
视频:植物的茎
新课教学
按组成分,茎可分为:
草质茎和木质茎。
草质茎较脆弱
具有草质茎的植物是草本植物,大多数单子叶植物都是草本植物。
木质茎很坚硬
具有木质茎的植物叫木本植物
木质茎
茎的形态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结构基本相同。
新课教学
1. 选取一根三年生的椴树(或木槿)枝条(3 ~ 5厘米长),用刀片或解剖刀横切木槿枝条。
2.用放大镜观察,其横切面可明显分为三层。它们分别是树皮、木质部和髓,如图4.2-14所示。
3.用解剖针轻轻扎一下树皮、木质部和髓。质地较硬的是哪个部位?质地较软的是哪个部位?
质地较硬的是木质部 , 质地较软的是髓。
4.试一试,能否用手把树皮剥下来?
可以剥下树皮
新课教学
木质茎的结构:
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等结构
树皮:
树皮包在茎的外层
对植物起保护作用
功能:
细胞体积较大,具有储藏营养的作用。
韧皮部:
部位:
部位:
树皮靠近木质部的部位
功能:
韧皮部中含有起输导作用的筛管。
木质部:
木质部中含有起输导作用的导管。
形成层:
部位:
形成层位于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
(就是能用手剥开树皮的地方)。
髓:
部位:
髓位于茎的中央
功能:
新课教学
形成层:
位置:
位于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
细胞特点:
形成层的细胞只有2 ~ 3层,它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
功能:
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不断加粗。
木本植物的茎内有形成层,所以能逐年增粗,如树树、柳树等;
草本植物的茎内只有木质部和韧皮部,而没有形成层,所以长成后就不能再加粗生长了,如水稻、油菜、南瓜、毛竹等。
新课教学
视频:木本植物的茎
新课教学
1.如果用细铁丝缠紧小树,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伤害吗?为什么?
随着植物茎的加粗,铁丝会将韧皮部中的筛管切断。时间长了小树的根系无法获取营养而死亡,进而小树会也就死亡。
2.木制家具和课桌椅等的材料主要利用茎的哪一部分结构?
制家具和课桌椅,主要是利用茎的木质部。
新课教学
五、物质的运输
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运输的。
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是哪里呢?
1.取粗细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若干根,先按表4.3-1中的3种处理方法处理,各组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
新课教学
思考:(1)为什么要选粗细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
控制变量,更好的得出结论
(2)枝条的下端为什么要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
增大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
2.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3个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并用夹子将各组枝条分别固定,如图4.3-16所示,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
新课教学
思考:(1)为什么用红墨水?
为了便于标记观察
(2)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的目的
叶的蒸腾作用强,产生“蒸腾拉力”大,以便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15min后从每组取出一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再从每组取出另一枝条,将枝条纵切,观察纵切面的染色情况。
4.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4.3-1中,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新课教学
韧皮部没有被染成红色
木质部被染成红色,髓没有
木质部被染成红色
5.问题讨论:
(1)若B、C组枝条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均被染色,而A组树皮未被染色,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水分和无机盐主要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且水分和无机盐可由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新课教学
(2)若将C组枝条进行纵切,纵切面上从基部到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说明水分和无机盐是自下而上运输的。
(3)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而上进行的。
结论:
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途径:
根毛细胞→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各部分
新课教学
视频:水、无机盐的运输
新课教学
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除小部分留在叶肉细胞外,大部分需输送到茎、根、果实、种子等部位去。
有机物在茎中又是怎样运输的呢?
活动:在一株盆栽木本植物上选取一根枝条,用解剖刀在枝条中部剥除约1cm宽的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如图4.3-17所示。用刀轻刮木质部表面,然后用少许凡士林涂抹环剥部位。每隔一周观察并记录枝条环剥部位的变化。
新课教学
思考:为什么在枝条中部剥除约1cm宽的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
假设有机物是通过木质部运输的
实验现象:
经过一两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会膨大而形成枝瘤。
现象解释:
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被切断了,有机物积存在伤口上方,伤口上方部位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树皮就膨大起来,就形成了瘤状物。
树皮里只有韧皮部的筛管(sieve tube)是上下相通的。
可见,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向下运输的。
新课教学
1.割裂橡胶树的树皮,胶乳就会流出来,如图所示。人们就是这样来采集胶乳的。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胶乳是橡胶树的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韧皮部内的筛管运输。割裂橡胶树的树皮时,筛管被破坏,于是里面的胶乳就流出来了。
2.任意毁坏树皮会给树木带来什么不良的后果?
树皮的韧皮部中有筛管。任意毁坏树皮可能导致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茎和根,从而导致树木死亡。
新课教学
视频:割胶
当堂检测
1.我们吃的番薯是长在地下的块根,其内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来源于叶的光合作用,把有机物从叶输送到地下块根的结构是(  )
A.导管 B.形成层
C.筛管 D.气孔
C
2.杜仲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树皮可入药,但剥树皮时不能切口太深,否则会影响树的生长,其原因是与树茎部哪个结构被破坏有关 ( )
A.木质部 B.韧皮部 C.外树皮 D.形成层
B
当堂检测
3.下列有关木本植物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木质部、形成层
B. 木本植物茎逐年加粗的原因是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木质部和韧皮部
C. 出现在木质部的年轮是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
D. 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茎中木质部的导管运输到叶
A
4.打针输液常应用于果树栽培和树木移植,给植物“打针”输入的液体中主要由哪些物质(  )
①有机物 ②水 ③无机盐 ④维生素.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A
当堂检测
5.如图是植物茎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坚硬,主要是由于 ________ 有很强的支持力。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能逐年加粗是因为含有________ 。
(2)输导有机物的筛管位于树皮内侧的 ______ 部。
(3)④的结构名称是 ______,具有储存营养的功能。
木质部
形成层
韧皮

板书设计
第3节 土壤与植物生长(3)
筛管:自上而下输送有机物
茎运输物质
导管:自下而上输送水分、无机盐
新课教学
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预习“第4节 保护土壤”相关内容。4.3土壤与植物生长(3)课后检测
班级 姓名
1.打针输液是人们生病时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而今也常应用于果树栽培和树木移植过程中,给植物“打针”输入的液体中主要由哪些物质(  )
①有机物 ②水 ③无机盐 ④维生素.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2.“春天播种希望,秋天收获硕果”,为了更好地在秋天丰收,小蛟在农业上想出了以下措施及其目的,措施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种植时选择绿色的透明薄膜,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B.在中午高温时用无色透明塑料袋将植物枝叶套住密封,促进水分吸收
C.给植物施加一定的钾肥,促进植物枝叶繁茂
D.夜晚时给大棚内适当降温,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3.蒲公英、丝瓜、草莓的茎分别是(  )
A.缠绕茎、直立茎、匍匐茎
B.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
C.攀援茎、匍匐茎、攀援茎
D.直立茎、缠绕茎、匍匐茎
4.有些不法分子盗剥名贵植物杜仲的树皮作药材,致使树木死亡,这主要是因为树皮中的什么结构遭到了破坏(  )
A.木质部 B.韧皮部 C.髓 D.形成层
5.茎的各种形态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在这些茎都可以( )
A.从环境中获得有机物
B.更好的进行呼吸作用
C. 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
D.更好的缠绕他物向上生长
6.桃树的茎和水稻的茎根本区别在于(   )
A.桃树茎有形成层,水稻茎无形成层
B.桃树茎粗,水稻茎细
C.桃树茎有年轮,水稻茎无年轮
D.桃树茎有树皮,水稻茎无树皮
7.茎的各种形态都是对环境的适应,主要表现在这些茎都可以
(  )
A.使植物从环境中获得有机物
B.使植物更好地缠绕他物向上生长
C.使植物更好地进行呼吸作用
D.使植物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
8.相同环境中,两年生红富士苹果树的树干周长比国光苹果树的长14%,主要原因是(  )
A.两种植物茎的结构不同
B.有机物和水分的运输管道不同
C.茎的形成层细胞分裂速度不同
D.土壤中无机盐的作用不同
9.“探究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能证明水和无机盐一般是从下往上运输的现象是(   )
A.横切变色枝条的基部上方,观察到木质部变成红色
B.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枝端,颜色越浅
C.纵切变色枝条,发现木质部内的导管变成红色
D.实验时观察到枝条变成红色
10.根从土壤里吸水,土壤里的水通过根向上输送到茎的途径是
( )
A. 土壤水分→导管→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茎
B. 导管→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茎
C. 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D.根毛→土壤水分→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11.如图是植物茎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坚硬,主要是由于 ________ 有很强的支持力。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能逐年加粗是因为含有________ 。
输导有机物的筛管位于树皮内侧的 ______ 部。
(3)④的结构名称是 ______,具有储存营养的功能。
12.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①把一段带叶的植物枝条,用刀削成平整的斜面;
②插入装有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阳光下照射;
③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
④在枝条上方横切和纵切枝条,观察。
(1)茎横切面上变成了红色的部位是   ;该部位的主要功能是   ;
(2)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红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是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
(3)本实验证明了   。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B B C A D C B C
木质部;形成层;韧皮;髓
木质部;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逐渐变红;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输送 ;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