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师大物理八下第九章第4节《功率》说课课件 (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北师大物理八下第九章第4节《功率》说课课件 (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6-06 09:2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八章第二节 电功率西城中学 槐亚维一、说教材 《电功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本节内容,既是对电能知识体验的深化和具体化,让学生体验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快慢与功率的关系,又为本章第三节体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体验第五节“电功率和安全用电”作理论上的准备,而且它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的指标,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对学生今后体验生活意义重大。为了利用好教材中的资源,又使学生顺利学习,本节内容用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安排电功率概念和千瓦时的来历的教学,把它概括为一大部分:电功率。第二课时安排额定功率和电功率的测量的教学。把它概括为:生活中的电功率。下面,我仅就第一课时的教学继续我的说课。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功率的定义、定义式及单位。
知道千瓦时的来历,能区别千瓦和千瓦时。
过程和方法: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功率的关系。
体验电功率对用电器用电的影响。
经历从资料中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经历观察用电器铭牌并交流对其意义理解的活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各种用电器铭牌有观察了解的兴趣,对生活中各种电器耗电情况有关注的热情,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体验电功率概念。但电能的消耗不比喝水,不是可以看见的实物,所以电功率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将消耗电能的多少和消耗电能的快慢区别开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对体验电功率物理意义确定为本节课的学生体验学习的难点。 四、说教学用具 家庭电路示教板一块、电炉(1000w)、电熨斗(500w)、两个功率不同的灯泡、多媒体教学实物投影仪。 五、说教学流程 课堂的教学准备——引入新课、实验演示——资料 阅读,理解概念——单位比较,明确概念——例题讲解,巩固概念——解读铭牌,应用概念——学生小结——布置作业——课堂反馈
六、说教法学法 教法:以谈话法,讲解法为主,辅之以演示法。
学法:观察法,谈话法,练习法 七、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课堂的教学准备
提前一个星期布置学生双休日到家电电城或家电维修部去认识各种家电,并观察和记录各种家电的铭牌,对不了解其意义的参数请教家电销售人员和维修人员。(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通过从生活到物理的 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第二环节:课堂的新课引入,实验演示。 1、从生活情景的体验引入课题
学生之间交流自己体验到的有关电器的知识。让学生交流,给学生一个将自己的见解公开的平台,从同学们对铭牌上部分参数不同见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敢于放弃或修正自己错误观点的精神,同时学到新的物理知识,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也为下面埋下伏笔。 教师陈述:大家都对家电有了一定的了解,炎热的夏天很快就要到了,老师准备买一台空调,可是到了家电城后,各种型号的空调琳琅满目,不知买哪一个好,同学们能给老师一些建议吗?(由学生的各种建议引入要得到这些信息,我们就要看家用电器上的铭牌,尤其要关注名牌上的电功率一项。)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买常见的家用电器,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动机,铸就良好的开端。) 2、观察实验直观体验:把家庭电路示教板接入电路,接通100w 灯泡让学生观察电能表铝盘是否转动并提问转动意味着什么?再分别接入500w电熨斗,1000w电炉,再让学生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加快的情况。问情况发生怎样的变化? 再分别接入100w、25w的电灯,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减慢的情况及灯的亮度对比。 提问题1: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不同反应了什么?(认识意义:强化电能消耗的快慢)。 实物投影两个电灯,电熨斗和电炉的铭牌,学生注意到25w、100w、500w、1000w的字样。于是提问题2:这些量的意义和电能表显示的耗电快慢有什么关系? 由于学生已经通过对家电的了解基本知道电功率这个名词,此刻很大程度上能知道电功率就是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从而引出电功率的概念。 在这个环节,老师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对比观察,让学生对不同的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通过几个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与其各自铭牌的对比,引出课题。从直观的情景中引出问题,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条件下教学活动的体验性又体现了促进教学发展的问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第三环节:资料阅读,理解概念。 让学生看书上的小资料,并读出某个用电器的功率,形成一般用电器电功率大小的直观印象。然后回答:
1、电功率数值的意义是什么?
2、如果它工作1秒钟、10秒钟、1分钟、1小时会消耗多少电能? 你能由此得出电功率与消耗电能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吗?
3、比较两种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
4、比较两个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 公式的形成和理解过程,也是物理思维的培养过程,老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具体的现象中抽象并形成相应的公式。第2个问题是一个简单的计算,从1秒到1分钟学生容易解决,到1小时学生就感到难,这为后面千瓦时的教学埋下伏笔,同时体现了物理研究中由特殊现象到一般规律的推理过程,第3第4个问题是个陷井,初学者常常会认为电功率大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一定多,这样对比设计可让学生在纠错中深刻理解电功率概念。 第四环节:单位比较,明确概念。 用前一个环节中某用电器在1小时内消耗的电能不好计算为例,提出如果电功率用千瓦做电位,时间用小时做单位,电能的单位该是什么?让学生进行推导。因为学生具备基本的数理推导能力,容易推导出千瓦时和焦耳的关系,老师在请学生推导后强调在公式p=w/t中单位的对应关系 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己来推导,一是上一环节的伏笔,让学生体会到焦耳作为电能的单位有时数值过大,不好记录,另一方面是学生在上一节已经接触过千瓦时,很容易在推导中产生顿悟的喜悦,并体会物理量之间对应关系和物理表达的简洁奇妙。
第五环节:习题讲解,巩固概念。 为了巩固电功率的概念,我设计了一组程序题1.电功率是表示??????? 的物理量,电灯的功率是60瓦,表示的意思是??????? 连续通电1小时,电流做功?????????? 焦
2.一只电度表的表盘——标有3000R / KWh,其表示的意义是???????? ,如果一盏灯单独使用,表盘转动30转,用时3分钟,电灯的功率是?????????? 瓦。
3.电功和电功率的单位分别是 ( )
A.安培和伏特 B.焦耳和瓦特 C.伏特和瓦特 D.瓦特和安培 通过这组由浅入深的形成性练习,使学生对电功率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学以致用。并帮助学生养成有理有据,严密认真解决物理问题的习惯。尤其是课本上的例题的训练,目的是提醒学生不要孤立地分析某一个因素,更不能顾此失彼。 第六环节:理解铭牌,应用概念 在完成第五个环节的教学后,本节课新课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本环节先让学生小结本节内容,共同形成一个学习要点的板书。之后老师让大家一起轻松地观察课本上洗衣机铭牌,解读各项数据,尤其是电功率数据的意义并交流,
这个环节是电功率教学的拓展,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上的素材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对电功率的理解得到进一步巩固。第七环节:学生小结 小结中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思想三个方面总结,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用精练的物理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第八环节:布置作业。 在第六环节同学们观察课本上洗衣机铭牌,解读各项数据之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数据自编一道物理题目供作业用。 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物理问题并用他们的问题做作业,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第九环节:课堂的反馈 1、测量电功率可以使用专用的工具,但我们在实验室常通过测量 间接测量电功率
2、标有“220v 40w”字样的灯泡,其中“220v”表示
3、某家用电器的功率约为500w,则它可能是 ( )
a.空调 b.电视 c.洗衣机 d.电子计算机 设计意图:
在前面八个环节完成后让教师在反馈中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且能够利用反馈环节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发现更多有效的资源,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形成,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八、说板书设计 电功率
1、电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 理量或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符号:p
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
常用单位:千瓦,符号kw 1kw=1000w
2、电功率的定义:1秒内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定义式:p=w/t 单位 p—w t—s w—J
p—kw t—h w—kw.h
1kw.h=3.6×106
3、千瓦时是电能的单位 板书设计意图:
要点摘录式板书可以使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一目了然,可以使知识条理化。在本节课结束之后可以让同学们按照板书来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以实验为基础,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概念的认识为主线,运用实验、微机等多种教学手段,把传授知识、培养兴趣和能力、渗透方法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目的在于全方位地培养学生。
这节课内容较多,概念较多,是以后学习的关键章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感到: 1、上课的节奏尽量加快。可以通过与速度的类比加强功率的理解,但不能耽误太长时间,让学生提及速度的概念、公式即可类比引出电功率的概念及公式。 2、对公式、原理的理解多通过训练解决。设置课堂的习题不要太难,重在对公式的应用,并让学生熟悉公式的单位换算即可,更多的习题可以放在后面进行,对数值的设计也应以巧数为主,不涉及过难、过深的纯数学式的计算,以节约课堂时间。 3、注意让学生多动手,在学生动手计算时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统一解决,以提高课堂效率。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