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八县 (市,区)协作校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生物试卷 【完卷时间:75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1.探究实践“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以下方法错误的是( )
A.对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及其比例要有严格的要求,生态缸可制作成封闭型 B.生态缸中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活力,放置生物的数量要合适
C.为了使生态缸内的沙地保持干燥,应将生态缸放置在直射光下
D.生态缸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在上面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制作日期
2.在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现将某动物新物种 X 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鼠与 X 的种 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时间(年) 1 2 3 4 5 6 7 8
鼠种群数量 (只) 18900 19500 14500 10500 9500 9600 9500 9600
X 种群数量 (只) 100 120 200 250 180 170 180 I70
A. 鼠和 X 种群为原始合作关系
B.客观上物种 X 起到促进鼠种群发展的作用,两种生物共同进化
C. 引入物种 X 后,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X 种群的 K 值是 250 D.在第 5 年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
3.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野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重要意义,如图是罗源湾某野生鱼类在实施休渔 保护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获得最大捕捞量,捕捞后种群数量应保持在 b 点附近范围所代表的水平上
B.该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是 b 点,环境阻力最大是在 8 年以后 C.休渔能够很好地促进该种群数量的恢复,使该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D.适当的捕捞有利于该鱼类更新,有利于该种群的生存
4.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极其繁多,下列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中的微生物均是分解者,可以将土壤中有机质分解为无机物
B.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能力与土壤的温度、湿度有关
C.探究落叶腐烂是否与土壤微生物有关,实验组土壤要进行 100℃灭菌处理
D.土壤微生物的存在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5.下列关于群落结构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稻田中的水稻有高有矮,表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
②物种丰富度与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③校园中低矮的草坪不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④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最终一定都能演替到森林阶段
⑤菟丝子从大豆体内获取有机物和无机物,两者是互利共生关系
⑥芦苇是湿地的优势物种,与其和浮萍等植物在竞争阳光时处于优势有关
A. ②⑥ B. ①⑥ C. ②⑤ D. ⑤⑥
6.树线是指高海拔山地天然森林分布的上限,树线以上为高山灌丛和草甸,树线以下分布的是以乔木为主 的森林,如图 1.生态学家研究了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如图 2. 当植被厚度较大时, 会形成一道厚厚的“封锁墙” ,植物种子落于此地难以萌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区分高山灌丛、草甸、乔木群落的首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B.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次生演替,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多 C.树线之上和树线之下的植物群落明显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大时,植物种子落于此地难以萌发导致树线相对静止
7.生殖对策指生物繁衍后代时所面临的各种抉择。r—对策是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以更多的能量用于高生 殖率来适应环境的生物的对策。K 一对策是处于较稳定环境、以较少的能量用于生殖,而用较多的能量 用于自身个体生长的生物的对策。下图是两类不同生殖对策的物种在群落演替中的消长情况统计图。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的过程
B.在群落中相对比例出现差异的原因是 r一对策生物的出生率越来越低
C.根据生殖情况,银杏和大熊猫均属于 K-对策的生物类群
D.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极群落的特征是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8.在没有竞争和捕食存在的情况下,潜在的生态位就是基础生态位。 一个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叫做实 际生态位。生态位宽度是指群落中的一种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生态位的大小可用生态位
宽度表示。如图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图,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同生物的基础生态位部分重叠时,实际不一定存在种间竞争
B.窄生态位的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强度均大于宽生态位
C.三种蝙蝠栖息在不同的树洞中,这是三种蝙蝠各自占据的实际 生态位
D.三种蝙蝠各自占据的实际生态位大小为棕蝙蝠>蓬毛蝙蝠>银毛蝙蝠
9.戴云山脉横跨福建泉州、漳州等地,降水充沛、气温较高,为了研究其群落演替规律,生态学家利用 “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做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 叶林和针叶林等 4 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类别 港草丛 针阔叶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
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t/ (hm ·a) ] 17. 43 116. 61 150. 81 55. 50
总呼吸量[t/ (hm a) ] 15. 93 92. 73 124. 81 40. 98
叶面积指数 2. 48 11. 28 17. 76 6. 63
植被干物质的量[t/ (hm ·a> ] 6. 65 377. 52 398. 57 184. 74
(注: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
A.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叶面积指数与植被干物质的量呈正相关
B.群落的总呼吸量比生产者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少,说明群落含有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C.四个群落中只有灌草丛没有垂直结构
D.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的干物质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
10.生态工程的设计需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增加物种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维持稳定,体现了自生原理 B、循环原理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
C.处理好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调与平衡,需要尽可能多地增加生物的数量
D.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要保证各组分之间比例适当、结构有序
11.近年来,我国湖南、江苏等地出现“怪鱼”鳄雀鳝,号称“水中绞肉机”。该鱼为入侵物种,肉质粗糙, 不具备经济价值,内脏和鱼卵都有剧毒,其内脏污染物富集程度很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鳄雀鳝进入天然水域会直接导致该地水生生物的多样性降低
B.鳄雀鳝同化能量的绝大部分以粪便的形式进入分解者的体内
C.鳄雀鳝至少处于第三营养级,在所属食物链中富集的污染物最多 D.鳄雀鳝的入侵可能会改变自然环境下群落演替的方向
12.武夷山森林群落中存在一条食物链“草→ 昆虫 → 蜘蛛 → 鸟” ,其中蜘蛛摄入的能量去向如下图所示,图 中① - ⑦代表能量值,字母 A-C 代表能量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 (⑤/②)×100%代表蜘蛛到鸟的能量传递效率
B.图中 (① - ④)可表示蜘蛛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 图中③属于昆虫的同化量,但不属于蜘蛛的同化量
D.若武夷山生态系统处于生态平衡,则(⑤+⑥+⑦)的值等于零
13.福建闽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濒危物种聚集地,每年有数万只候鸟在此停歇。样线法是调 查鸟类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该方法首先要划定几条样线,然后沿样线行走时,记录前方和样线两侧一 定范围内的鸟类的数量,不记录调查者身后向前方飞行的鸟类。调查中使用的工具为双筒望远镜、单筒 望远镜、测距仪等。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划定样线要优先考虑鸟类飞行、聚集较多的区域 B.记录身后向前飞行的鸟类,有可能使调查结果偏大 C.样线法的调查结果与调查者行走是否安静无关
D. 由于使用了望远镜,该调查方法的误差与鸟类的体型大小无关
14.稻田生态系统是福建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
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不能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相同
D.用性引诱剂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15.2017 年的十九大报告中,习主席就生态问题发表了如下讲话:“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 国”。下列关于生态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 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
D.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16. 由于发酵工程生产条件温和、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等,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农牧业等许多领 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上应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分离、提纯获得微生物细胞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
B.啤酒发酵的过程分为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其中,酵母菌的繁殖在主酵阶段完成,大部分糖的分 解和代谢物的生成在后发酵阶段完成
C.生产柠檬酸需要筛选产酸量高的黑曲霉菌
D.通过发酵工程可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单细胞蛋白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也可制成微生物饲料 17.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倒置平板可防止培养Ⅲ盖上冷凝水滴落,造成污染 B.高温灭菌的目的是杀死微生物的细胞、孢子、芽孢 C.划线分离可在培养基上获得均匀分布的单菌落
D.稀释涂布平板法易获得单菌落和计数活菌数目
18.如图表示闽侯橄榄酒和永春老醋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需要 O2参与的过程是③④⑤
B.导致过程④⑤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糖源是否充足
C.过程④的发酵温度要小于过程②的发酵温度
D.过程①②在酵母菌细胞中发生的场所相同
19. A、B、C、D 四种抗生素均可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引起的肺炎,为选出最佳疗效的抗生素,研究 者将分别含等剂量抗生素的四张大小相同的滤纸片 a、b、c、d 置于 Sau 均匀分布的平板培养基上,在适 宜条件下培养 48h ,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实验中一般采用干热灭菌的方法对培养皿进行灭菌处理
B.四种抗生素中,抗生素 A 治疗 Sau 感染引起的肺炎效果最好 C.滤纸片 b 周围抑菌圈中出现的菌落,离抑菌圈越远抗药性越强 D.接种涂布后的培养皿倒置于 37℃的恒温箱中培养
20.《诗经》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体现了很多的生态学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反映了捕食关系,碳可在苹和鹿之间往复循环
B. “燕燕于飞,上下其音” ,其中的声音作为物理信息通过空气传播
C. “山有榛,隰有苓”(其中“隰”指低洼地)既体现了不同生物适应不同环境,又体现了生物群落具有水平结
构
D. “泽彼之陂,有蒲与荷”反映的是秀美的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具有蓄洪防旱、净化水质和调节气候的生 态功能
二、非选择题(共 60 分)
21.(每空 2 分,共 12 分)下图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曲线,回答下列与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以及应用
相关的问题:
(1)图 1 中在 t -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 形增长,若在 t2时种群的数量为 N ,则在 t1时种群的数量 为 。
(2)若曲线 X 表示某地区一种外来双子叶植物的增长曲线,调查该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为减少实验的 误差,抽取样方时必须 。
(3)若曲线 Y 表示池塘中某种鱼类的数量变化,则为持续获得经济效益,捕捞后鱼群的年龄结构应 为 。
(4)为调查某有害动物的种群密度,某小组采用标记重捕法,在一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捉并标记 30 只, 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 10 只没有标记,4 只有标记,估算该动物的种群密度是 只/公顷,因动物被捕捉 一次后的警惕性提高,事实上有害动物的数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估算值。
22.(除特别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13 分)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力争 于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该战略是实现社会生态转型的重要推手。回答下列问题:
(1)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 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 达到相对“零排放”。碳中和失衡不仅会导致温室效应,还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 键是 (2 分) ,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 。
(2)碳循环发生在 之间,物质循环具有 的特点。
(3)我国政府从 1983 年就开始在农村推广沼气工程。将牲畜的粪便作为沼气池发酵的原料,不仅可以提供 能源,沼气池中的沼渣还可以作为肥料还田,通过 ,进而被植物吸收。从能量角度分析沼气工程 的意义是 (2 分)。
(4)发展多种多样的绿色生态农业的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其中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明显大于 它 的 价 值 。 开 展 植 树 造 林 ,提 高 森 林 覆 盖 率 ,一 般 多 选 择 本 地 物 种 的 原 因 有 (答出一点即可,2 分) ,“宜乔则乔,宜灌则灌”涉及生态工程的 原理。
23.(除特别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12 分)福建省永泰县种植李子的历史十分悠久,其李树栽培与加工文化 在当地已有 700 余年的传承。目前发酵型李子醋的生产主要采用碱中和李子汁之后再进行酒精发酵和乙 酸发酵的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李子中的淀粉分解即发生 后,可作为果酒发酵的原料。果酒发酵的主要微生物类群是 ,发 酵产物酒精产生于 (填具体场所)。
(2)利用李子发酵产生李子果酒的后期,只加入醋酸菌后并没有产生乙酸,原因是 (2 分)。
(3)研究人员对某类型醋酸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相关研究。
①发酵过程中初始乙醇含量对于李子果醋发酵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随着初始乙醇含量的增加,总酸含量的变化是先增加然后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分别是 (2 分)、 (2 分)。
②对不同初始乙醇含量和温度的组合下李子果醋的风味进行感官评价(包括气
味、口味等,以分数表示,分数值越高表示感官越好) ,结果如下图。
在初始乙醇含量为 6.0%、评价为 88 时,对应的温度有 种可能。为使结果更加可靠,除初始乙醇含量 和温度组合外,还应测量 (答出两种,2 分)组合下的感官评价。
24.(除特别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9 分)福建南平长富牛奶养殖基地不仅注重奶源品质的提升,还积极响 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为实现了绿
色发展,并助力了乡村振兴,构建了藻菌共生污水净化系统,对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下图是 藻菌共生污水净化系统进行废水处理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湿地中,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些植物的分布体现了群 落的 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厌氧池中的厌氧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2 分)。
(3)经过氧化塘处理后,后部溶解氧的含量比前部溶解氧的含量 (填“多”或“少”) ,理由是 (答出两点,2 分)。
(4)若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沼虾仅以浮游藻类为食。科研人员对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 下表[单位: KJ/(cm2. a)]。
据表分析,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 kJ/(cm ·et)。
浮游藻类同化的 能量 沼虾摄入浮游溪类 的能量 沼虾粪便中的 能量 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 繁殖的能量 沼虾呼吸作用酸失 的能量
150 50 26 21
(5)虽然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的调节起重要作用,但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还应该加强对
污染源的控制,理由是 (2 分)。
25.(除特别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4 分)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应采取节约使用、综合利用,避免浪费和破坏 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桑基鱼塘是珠三角地区人民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将种桑和养鱼配合生产而形成的一 种可持续发展农业模式。图 1 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图 2 表 示某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动物构成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图 1 中 D 可表示为 。
(2)图 2 中乙和丙的关系是 。
(3)假设图 2 中丙的能量 4/5 来自甲,1/5 来自乙,那么丙每增加 2Kg ,至少需要消耗甲 Kg。
(4)该生态工程将植物残渣、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充分利用,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1分)。桑树经 常发生虫害,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杀虫的目的是 。
(5)在适宜光周期的刺激下,鱼塘中某些浮游植物会开花,光照对这些浮游植物来说是一种 信息 (1 分) ,该实例体现的信息传递功能是 。
高二生物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选题(每题 2分,共 40分)
1. C 2. B 3. C 4. B 5. A 6. C 7. B 8. A 9. C 10. C
11. B 12. C 13. B 14. C 15. A 16. C 17. C 18. C 19. C 20. A
二、非选择题(共 60分) 21.(每空 2分,共 12分)
( 1)S N/2 (2)随机取样 (3)增长型 (4)105 小于 22.(除特别标注外,每空 1分,共 13分)
(1)协调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2分) 就地保护
(2)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全球性
(3)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2分)
(4)间接 直接 本地物种有较高生态适应性;避免外来物种入侵,保证本地生 态系统安全性(2分) 协调
23.(除特别标注外,每空 1分,共 12分)
(1)糖化 酵母菌 细胞质基质
(2)醋酸菌是好氧菌,进行有氧呼吸,而果酒产生的条件是无氧,( 1分)且果醋发酵 的温度高于果酒发酵(1分)(共 2分)
(3)初始乙醇含量低,醋酸菌可利用乙醇产生乙酸,随着乙醇含量增加,青梅果醋中 总酸含量增加(2分) 乙醇含量过高,会抑制醋酸菌的生长和代谢,导致青梅果醋 中总酸含量降低(2分) 2 温度和 pH、pH和初始乙醇含量(2分)
24.(除特别标注外,每空 1分,共 9分)
(1)垂直 (2)异养厌氧型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粪便分解成无机物(2分)
(3)多 后部水中的有机物少,分解者消耗的氧气少;氧化塘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 用,使后部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增多(两点,按点给分,错答不得分,共 2分)
(4)3 (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5. (除特别标注外,每空 2分,共 14分)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流向蚕的能量(或“ 蚕同化的能量” )
(2)捕食和种间竞争 (3)18(4)循环( 1分)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5)物理( 1分)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