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8 17:5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20.曹刿论战
曹操~袁绍 项羽~ 章邯
官渡之战 巨鹿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曹操~周瑜 苻坚~谢安
说一说
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及相关人物。
《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
军事、文化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 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所以后人又称
《左传》为《左氏春秋》。《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 史资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 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 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限十年春齊丽伐我公将战曹刻請見其痛人日肉食煮謀之父何周焉制日肉食 者部未能遮謀乃入見間何以戟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事也必以分人對日小惑本
循民弗從也公公德牲王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目小信术李神弗福也公日小大
之狱雎不能察必以以到日忠之台也可以 一 戴威則請径公奥之乘较了長勺公
将鼓之制日未可齊人三鼓前百可矣★師敗績公公将之翻月未可下视其辙登
就而皇之曰可矣遂逐齊翩既克公公其其對封早戰勇氯也 一 鼓作氣再而衰三
而竭彼塌我盈故克之大大网维测也懼有伏焉吾親其微亂皇其捡融故迷之O
作品介绍
春秋左傳白文
母一第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 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 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 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 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
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 很大。《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书体裁
背景资料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 怕被连累,于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 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 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 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 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 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双方战于长勺。
预习检查
gui jiàn bi bó fú
曹 刿 又 何间 焉 肉 食 者鄙 玉帛 弗敢加
chéng
公与之乘
mi
望其旗靡

小 信未孚
shì
登轼而望
sháo zhé
长 勺 下视其辙

夫 战
串译课文
军队 鲁庄公 他的,代“曹刿的”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译 文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
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说:“做官掌权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 呢 ”曹刿回答说: “做官掌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 ( 宫 )拜(庄公)。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远谋。 ”乃 入见。
当政的大
“肉食者鄙,未能
鄙陋,目
光短浅
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遍,民 弗从也 。
译文
(曹刿)问道: “您凭什么应战 ”庄公说: “衣食这些用来安身 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
答说:4“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独自 凭 宾语前置
享有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
小 知 识 春秋时代的战争1
春秋时代大多没有常备军,有战事时,国君亲
任统帅,贵族任各级军官,而士兵则临时从奴隶中
征集。曹刿说的“民弗从也”就是针对这种征集工
作来说。
4511
“祭祀用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等, ( 我) 不
敢虚报夸大. 一定按照实情报告给神灵。 ” (曹刿)回答说: "这是
小信用4 不能被神灵所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祭祀用的祭品(猪牛羊等),
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丝织品 虚夸/ 夸 大 按照
译文
实情
即使 诚实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庄公 说 :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照
实情慎重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分一类的事情。可以凭
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从(跟着去)。”
类 可以凭借
竭力做好
本分的事
公 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
译文 音节的作用
鲁庄公同曹刿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 一 上阵)鲁庄公
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 “还不行。”齐军敲了三次鼓后。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军了。 ”
他,代曹刿
齐 师败 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 视其辙 , 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遂逐齐师。
追赶、追击
译文
齐国军队大败。鲁庄公准备驱车追赶。曹刿说:“不行。”于是
向下观察齐军的车辙,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瞭望齐军(溃败的阵型),
说:“可以了。”于是(下令)追击齐军。
车轮压出
的痕迹
军队崩溃
名作状, 向下
驱车
(追赶)
小知识: 春秋时代的战争2
春秋时代的作战方式是车战: 一车四马,
上乘三个甲士(一人驾车,主将居左,护卫居
, ) 的。信( 有。 千乘之国
锋在前,步卒紧跟其后。打败的一方往往离开
队伍,人仰马翻,落荒而逃。所以本文有“公
与之乘”“登轼而望之”“视其辙乱”等语。
车冲
25人










是进攻
72步卒






此为
右)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二 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振作 第二次 衰竭 充满 所以
已经战胜了齐军,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刿说: "作战, 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减弱了, 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他们的士气低落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 所以能战胜他们。
动 词 , 已经 战胜
发语词
无实义
缘故,原因
译文
句首发语词 推测、估计 语气助词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 其旗靡,故逐之。
他 们 ,
倒下 所以 代齐军
译文
齐国是大国,难以推测(它的情况), 惧怕他们有埋伏。我
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旗帜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55
问题探究
1.这篇课文紧扣哪两个字展开
论战 战前——战中——战后
2.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正义之战,敌强我弱 (客观原因)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忠 君 爱 国 , 深 谋 远 虑 ( 主 观 原 因 )
3.曹刿认为“何以战”的条件是什么
“忠之属也” (取信于民)
4. “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小太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
鲁庄公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这两点都被曹刿否
定。在曹刿的启发下,庄公终于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主 要 因 素 。这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6.本文的线索的什么
两条 明线 事件发展:迎战一一备战一一胜战一一论战
暗线 人物活动:请见一一问战一一参战一一释疑
7.本文一个有名成语是什么
一鼓作气
一 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 文中的哪一句 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有利于进攻的时机
有利于追击的时机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7.庄公的“鄙”、曹刿的“远谋”分别体现在哪里
(1)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
(2)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
(3)取胜而不知胜因;
远谋
(1)取信于民
(2)临阵从容指挥若定
(3)把握战机详察敌情

“请见”“ 何 以 战 ” :
深谋远虑,有爱国情怀,有政治远见
“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论战:
审慎、有军事才能
政治上平庸,军事上无能,目光短浅,鲁
莽草率,急躁冒进。
广开言路深入实际
虚怀若谷,任人唯贤 不耻下问
曹 刿 鱼 庄 公
鱼庄公

主题归纳
本文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以曹刿对战争的
论述贯穿全文, 阐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 人,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卓见
和非凡的军事才能,赞扬了曹刿的爱国精神。
代人的启发很大。曹刿的思想和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
位卑未敢忘忧国。
做事情要一鼓作气。
勇于毛遂自荐,承担责任。
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
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
拓展延伸
1.长勺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后发制人,疲敌制胜最早、最典型的 战役,在中国战争史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曹刿的军事思想对现
2、本文的详略安排
《曹刿论战》一文紧扣“论战”,叙述了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 挥长勺之战的史实,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第一段略去曹刿求见的详细情 节,而对鲁庄公与曹刿的论战作了详写。其中对战前政治准备又作了重点 论述,因为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前提。
第二段不对战争的场面作细致描写,只作概述。写曹刿指挥作战, 只 用了两个“未可”,两个“可矣”,也不讲原因。第三段是论战的重点。 详细写曹刿论“何以胜”。曹刿对“击鼓”一事的解释,“追击”一事的
解释充分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文章所以要这样安排详略,主要是 表现中心意思的需要。文章的题目是“论战”,意在说明取胜的道理,表 现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当然要详写论战,略写作战。
练习
1.古今异
(1仪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今义:中间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今义:卑鄙(多指品德)
(3)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义切: (猪牛羊)今义:为正义事业舍
(4)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古义:忠于职守,这里指尽心于民(多指态度)
今义:忠诚,忠心 (多指品德)
(5)小天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古义:诉讼案件 今义:监狱,牢狱
(6)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
古义:第二次,第二 今义:指重复,多次










古义:实情 今义:情感
2.一词多义

曹刿请见。 战则请从。

战则请从。 民弗从也。

公问其故。
故克之。
跟随
服从
缘故、原因
所 以
请求
请让我
原因,缘故
所以
代 词,他的。
代词,代曹刿在打仗时所用的种种做法。
代词,他们的,即齐军。
3.重点虚词

既克,公问其故。
故克之。

其乡人曰
公问其故
望其旗靡
曹刿论战
肉食者谋之。 代词,指这件事。
小大之狱。 助词“的”
公与之乘。 代词他,指曹刿。

何以战。
必以分人。

3.重点虚词
凭 把
作战(是靠)勇气的。
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衰弱了。
4.句式
(1)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2)省略句
再而衰。
(3)倒装句
何以战
凭借什么作战
5 . 省 略 句 式 理 解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可以之(这个条件)一战。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必以之(衣食类养生的东西)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