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夏
商
周
王朝的更替
2024新教材部编版七上历史第4课
鲨鱼历史
西
三字经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中共提到哪些王朝?分别存世多久?
目
录
01
觅国家之源
02
悟更迭兴衰
03
创体制之变
知道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时空观念)
01
学科素养目标
02
03
理解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朝代兴衰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家国情怀)
西周
夏
商
尧舜禹部落联盟时期
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世袭制
二里头遗址
商汤灭夏
盘庚迁殷
牧野之战
分封制
国人暴动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阅读教材子目录,说一说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导入新课
引
壹
01
觅国家之源
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左传·哀公七年》
涂山之会
夏朝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地位
约公元前2070
禹
阳城(今河南登封)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禹铸九鼎
王权 国家统一
阅读教材,梳理夏朝建立的基本概况。
觅国家之源
壹
尧
舜
禹
伯益
启
世袭制
禅让制
家天下
公天下
禹最初想传位于谁?但最终谁成为了夏朝新的继承人?他能继承王位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开创了哪一制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宗族内部血缘关系世代继承。
觅国家之源
壹
夏朝的中心区域主要集中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二里头遗址
空间定位
觅国家之源
壹
观看视频,了解二里头遗址概况。
考古发现 历史信息 考古发现 历史信息
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随葬绿松石龙的大墓
二里头遗址1号宫殿复原图
等级分化明显
二里头遗址是一个经过严格规划而表现出某些规律性模式的大都邑,层次清晰,秩序井然,处处体现着等级结构的存在。
二里头墓葬大致可以分成王墓、贵族墓、平民墓和乱葬墓四个等级。
绿松石铜牌
青铜爵
史料实证
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夏朝时期已有阶级的存在且文明发展水平较高
觅国家之源
壹
文献史料 历史信息
设置监狱
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乃召汤而囚困之夏台(牢狱),已而释之。——《史记·夏本纪》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乃召六卿(官吏)申之。……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史记·夏本纪》
建立军队
设置官职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
制定刑法
史料实证
依据下列文献史料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觅国家之源
壹
贰
02
悟更迭兴衰
商朝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统治
商汤灭夏
夏桀为虐政淫荒,……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
——《史记 殷本纪》
约公元前1600年
汤
以亳(今河南郑州)为都城,后盘庚迁徙到殷(今河南安阳)
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刑法,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阅读教材,梳理商朝建立及统治的基本概况。
悟更迭兴衰
贰
商朝的中心区域主要集中在今河北、山西、河南,南至长江。
王畿地区(内服)
战争征服
订立盟约
商王直接控制王畿地区,间接控制方国和部族。
方国
(外服)
内外服制度
空间定位
阅读教材相关史事部分,思考商王是如何管理国家的?
悟更迭兴衰
贰
商朝时,生产领域大量使用奴隶。奴隶被迫在农田上集体耕作,在手工作坊里做工,在贵族家中劳动,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奴隶主可以随意把他们转让、买卖,乃至屠杀,用来作为祭祀祖先的祭品,或为死去的奴隶主殉葬。
①商朝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残酷剥削基础上的。
②奴隶生活悲惨,处境艰难。
③商朝已制定了刑法(桎梏)。
历史解释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根据这件陶俑,可以推断出哪些历史信息?
戴枷奴隶陶俑
悟更迭兴衰
贰
考古发现 历史信息
妇好率领一万三千军队伐羌方的甲骨文
①妇好是有据可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还是王后、大祭司
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开启了我国“信史”时代。
妇好墓是迄今发掘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有着极丰富的精美随葬品,共出土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1928件。
青铜钺
玉凤
嵌绿松石象牙杯
史料实证
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知识拓展:妇好墓
拓
商纣荒淫无度,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且刑罚严酷,设置了炮烙等酷刑。
——《史记˙殷本纪》
暴政而亡
史料实证
结合材料思考商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悟更迭兴衰
贰
叁
03
创体制之变
武王伐纣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利簋
西周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战役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镐京(今陕西西安)
牧野之战
阅读教材,梳理西周建立的基本概况。
创体制之变
叁
商
夏
250多万平方公里
50多万平方公里
100多万平方公里
内外服制度
西周
?
创体制之变
叁
2.8万
36.4万
观看视频《分封制》
创体制之变
叁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封邦(土地、臣民)建国(诸侯国)
藩(诸侯国为藩篱)屏周(保卫周朝)
④分封的目的及作用是什么?
①西周是如何管理广大疆域的?
分封制
②分封对象有哪几类?
宗亲、功臣、先代贵族等
③以什么标准分封?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史料实证
根据视频,结合图文史料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创体制之变
叁
伯禽受封诸侯获得了哪些权利?
伯禽为什么要率军平息叛乱?
为何伯禽能代替周公旦受封鲁国?
伯禽是周公旦的嫡长子
建立诸侯国,管理土地和人民,封国内再分封,具有一定独立性。
伯禽身为受封的诸侯需要向周王承担一定的义务,如进献贡赋,军队服从周王调遣,镇守疆土等。
原则:嫡长子继承制
周武王灭商后不久,即封其弟周公旦于鲁,后周武王去世,其子周成王继位。由于周成王年幼,于是周公旦便留在都城辅佐周成王,而派嫡长子伯禽代替他受封鲁国。周成王则下令将奄国和“殷民六族”赐给伯禽。伯禽担任鲁国国君后,淮夷徐戎等反,于是率师伐之于费,作《费誓》,平息叛乱。
创体制之变
叁
_____
____
_____
_____
士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①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天下共主。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层层分封。
③等级森严,臣属关系明确。
《诗经·北山》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嫡长子
诸子
诸子
诸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历史解释
将图片中贵族等级身份填充完整,小组讨论,分封制有何特点?
创体制之变
叁
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和乐舞。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公羊传》
它是维护分封制的工具,体现了严格等级制度,有利于维护西周政治稳定。
周公旦为何要制定礼乐制度?
知识拓展:礼乐制度
拓
楚庄王进攻陆浑戎人,军队行至洛水,在王室境内陈兵示威,周定王派王孙满前去慰劳庄王。庄王问起九鼎的大小跟轻重。王孙满答复说:“一个人能否获得天下,在于德而不在鼎。
①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有夺权之心
②地方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易形成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问鼎中原
唯物史观
根据材料思考,庄王问鼎的意图是什么?据此可知分封制有何消极影响?
创体制之变
叁
周厉王
国人暴动
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
西周被犬戎灭亡
周平王
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下列图片与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创体制之变
叁
都是因统治者实施暴政而亡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夏桀
商纣王
周幽王
家国情怀
夏、商、周三代的亡国之君分别是谁?他们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
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创体制之变
叁
夏商周的更替
夏
商
西周
东周
事件
疆域
制度
大禹建夏(早期国家)
商汤灭夏盘庚迁殷
武王伐纣
平王东迁
世袭制
世袭制
分封制
分封制
课堂小结
结
1.中华文明早期,废“天下为公”而行“天下为家”,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人们“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这一现象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我国省级行政区简称的由来大体有三种:第一,取全称中的一个字或几个字;第二,因境内山、河、湖而得名;第三,由古地名或古国名演化而来。下列省份简称的由来属于第三种的是( )
A.河南湖南 B.江西陕西 C.辽宁浙江 D.山东山西
小试牛刀
题
4.西周时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周王旨在( )
A.发展农业生产 B.提高军队实力
C.巩固国家统治 D.加强封建专制
3.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小试牛刀
题
2024新教材部编版七上历史第4课
再
会
鲨鱼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