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语文园地四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四篇课文,通过对课文的品读与分析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我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交流平台
读读交流平台,看看其中介绍了哪种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画出关键词并作批注吧!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如《军神》一文,从刘伯承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的话“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我们可以感受到刘伯承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语言描写
此外,课文着力刻画了沃克医生的一系列变化,从“冷冷地问”到“目光柔和下来”,再到“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我们能感受到他对刘伯承从冷漠到赞许、钦佩的内心变化。
神态描写
你还从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和同学交流。
小组
交流
读句子,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01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02
你还可以从本单元课文中哪些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
03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动作神态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刘伯承的镇定以及他坚强的意志。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神态 语言
通过对沃克医生的神态、语言的描写,从侧面体现出刘伯承的伟大之处。
在日后的阅读中,要注意运用这样的方法。
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再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
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这是对毛主席的动作描写,反映了毛主席在失去爱子后无比悲痛的心情。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
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
任务交给我吧!”
通过对黄继光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了黄继光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
◇将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咙哽了一下,
说:“同志们……”停了一下,又说:“孩子
们,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表现了将军对战士的关爱。
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焦急
地等人
期待
落空
久别
重逢
焦急
地等人
示 例
烈日下,一个小男孩焦急地等待着……“妈妈怎么还不来接我呢?”小男孩皱着眉头,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上落了下来,很快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对面的太阳早已长到了头顶上,炽热的光线更加猛烈地炙烤着他。那个小男孩儿心急如焚,不知是因为强烈的阳光,还是因为迟到的母亲。
期待
落空
他的头慢慢地低垂下来,往日里亮晶晶的眸子也灰暗了下来,仿佛星光被乌云遮掩,没了光彩。周遭的气息也仿佛暗淡下来,一切成了慢镜头。刚才心里的期待成了伤人最深的刀。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心像坐过山车一样,高高地扬起然后急速下落,最终归于让人无奈的平静。嘴角慢慢牵起了一抹不自然的微笑,颇有些让人心碎的味道。
久别
重逢
周围的时间仿佛停止了,微风吹着脸颊,心里激动极了,脑子里马上回忆起与老朋友度过的美好时光,进而我们相视一笑。
下面的句子写出了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照样子说一说。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
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
了一次又一次。
连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双手都有些颤抖了,说明这场手术难度大,令人紧张。从侧面衬托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我都能一笑而过,可是这件
事让我实在无法释然,胸口总像是被什么堵住了
似的,白天心神不宁,晚上也无法入睡。
与以往乐观开朗的“我”相比,现在“我”的表现显得很焦躁、郁郁寡欢。说明这件事比以往要不顺心。
两个例句有什么样的表达特点?
先写一个人平时的表现,后写这个人此刻不寻常的表现。
运用“一向……这次……”“平时……可是这件事……”等句式将前后紧密联系起来。
把有关平时表现的语句删去,对比原句读一读,哪一种表达效果更好?
手术台上的沃克医生,双手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这件事让我实在无法释然,胸口总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似的,白天心神不宁,晚上也无法入睡。
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我都能一笑而过,可是这件事让我实在无法释然,胸口总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似的,白天心神不宁,晚上也无法入睡。
课堂小结
句子中同一人物前后有不同的表现是为了通过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人物特点。
书写提示
硬笔书法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它不仅作为一门艺术而存在,而且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它质地硬,写出的线条刚劲挺秀,骨感突出,清新明快,均匀简洁,易于掌握,便于分析。因此,硬笔书法以其强烈的个性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自由探究
自由读刘湛秋的散文诗——《帆》,力求读准确、读通顺、读出感情。思考: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事项:
1.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
目的位置,一般居中。
2.段落要分明。
帆
我愿意看见一只只白帆。
在帆的上面,是飘动的白云和天空,在帆的下面,是温暖的船舱;在那里,生活不是僵硬的,而是在不停地流动和飘荡。
我愿意看见一只只白帆。
无论在小河,在大江,还是在海洋,它都在前进,在和风浪搏斗。在每一片鼓满风的帆里,都藏着一个美丽的幻想。
我愿意看见一只只白帆。我愿我们的生活像一只只白帆,永远寻求不冻的港。
你觉得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还发现,标点符号不顶格书写。
每行字要写在横格线的适当位置,不能压到线,字的间距要均匀。
帆
我愿意看见一只只白帆。
在帆的上面,是飘动的白云和天空,在帆的下面,是温暖的船舱;在那里,生活不是僵硬的,而是在不停地流动和飘荡。
我愿意看见一只只白帆。
无论在小河,在大江,还是在海洋,它都在前进,在和风浪搏斗。在每一片鼓满风的帆里,都藏着一个美丽的幻想。
我愿意看见一只只白帆。我愿我们的生活像一只只白帆,永远寻求不冻的港。
按照书写格式,认真抄写书上的范文,写完后先自己对照看看格式对不对,再同桌相互交流,看看谁写得又对又好。
品读诗歌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这两句诗描绘了哪些景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诗人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
一片孤城万仞山。
“孤城”玉门关在万仞高山的衬托下,显得单薄;在“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广阔背景下更显得单薄和孤单。
这两句诗描绘了哪些景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征人有怨吗?
怨什么?
怨杨柳不发芽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为什么又“何须怨”呢?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一个“何须怨”,道出了将士们保家为国的心声,表达了他们豁达的胸怀。
《凉州词》一诗,作者通过对驻守在黄河上游、生活艰苦的孤城将士们听到羌笛吹奏《折杨柳》,不免产生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柔细之情,也寄予诗人对守卫边疆的将士们的深切同情。
感悟主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 白
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将要去广陵的孟浩然。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多是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诗中哪几句描写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的情景?哪几句描写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前两句描写孟浩然向李白告别的情景,后两句描写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这两句诗描绘了哪些景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我的好友孟浩然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从黄鹤楼出发,乘船去扬州远游。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真的都尽了吗?不尽的是什么?
不尽的是滚滚长江水,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
我伫立在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湛蓝的天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这是一首送别诗。开头两句点明送行之地和友人的目的地,又说明了季节特征。后两句把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融入景色描写中,暗指诗人目送友人时的心潮起伏。
感悟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