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8 14:2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主题名称】 寻找秋天的足迹
【单元主题概述】
本组课文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秋天的多样魅力,通过阅读、品悟、联想等方式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丰富自我表达。
【教学内容分析】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上写秋天。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写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抓住了秋天特有的景物变化,写出了秋天的美丽、丰收与欢乐,给予读者形、声、色、味多层次的审美愉悦,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结合年段教学目标,整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炼出“寻找秋天的足迹”这一学习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秋天的多样魅力,通过阅读、品悟、联想等方式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丰富自我表达。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习写日记”。对于“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一语文要素,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给出了循序渐进的设计安排。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具备了借助图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和提升,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以感性思维为主,因此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时学习目标】
1.能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的含义。
2.学习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3.结合生活观察,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丽,和同学交流感兴趣的内容。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等方式,感受秋天的雨带给大自然的变化;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学习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综合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参与,保护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乐于分享,分享过程中吐字清晰,语气语调适当,仪态自然大方。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与秋天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你是如何知道秋天来了的?
解锁一:我会理解
1.提出学习任务: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秋天的颜料有哪些呢?用“——”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
2.学生读书,圈画描写颜色的词语。
3.多媒体展示学生圈画的词语,启发:课文写了这么多颜色,可以用文中哪个词语来概括?(五彩缤纷)
4.请说一说如何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如,结合圈画的词语可以知道这个词表示颜色繁多;也可以通过近义词“五颜六色”对其加以理解;还可以借助泡泡从联系上下文、从数量和颜色这两个方面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
【设计意图:第2自然段结构清晰,句式丰富。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抓住表示颜色的词语,初步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感受色彩的丰富。再让学生想象画面,朗读句子,感受色彩的绚丽及蕴含的生机活力,加深对“五彩缤纷”的理解。最后通过“我帮秋雨来绘色”、结合生活,让学生展开想象,仿写句子,使课后题真正落到实处。】
解锁2:我会模仿
1.体会文中优美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生活,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2.借助图片,展开想象,感受秋雨给秋天带来的缤纷的色彩。 “我帮秋雨来绘色”,并尝试创意表达。
【设计意图:第2自然段结构清晰,句式丰富。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抓住表示颜色的词语,初步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感受色彩的丰富。再让学生想象画面,朗读句子,感受色彩的绚丽及蕴含的生机活力,加深对“五彩缤纷”的理解。最后通过“我帮秋雨来绘色”、
结合生活,让学生展开想象,仿写句子,使课后题真正落到实处。】
解锁3:我会观察
1.小组合作学习:朗读3、4自然段内容,圈一圈描写秋天气味的词语,说一说动植物准备过冬的句子。
2.以练代讲,结合语境理解“勾住”的意思,感受秋天丰收的景象。
3.组织课堂活动,结合课文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动植物们准备过冬的模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精读第二自然段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小组自学,减少教师细碎的分析,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验合作探究精神。】
【板书设计】
6.秋天的雨
颜色 五彩缤纷
气味 好闻
消息 冬天要来了
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反思】
本着“教学评一致性”学习目标达成度比较好。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活动形式,如朗读、讨论、游戏等,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活动,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还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师在朗读指导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充分指导学生读出句子应有的感情。未来应多给学生个人朗读的机会,通过示范、引导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