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 课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8 13:1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交流平台
交流内容:回顾、交流课本列出的开头和结尾,发现这些开头和结尾的特点,再找一些你认为写得好的文章,把开头和结尾列出来,和同学一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十六年前的回忆》以时间开头。强调1927年4月28日令“我”永远难忘的原因,在文中起到强调的作用。一个重要的时间,往往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个时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事情?这一课的结尾再次强调这个时间,首尾呼应,强化主题,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藏戏》一文以三个反问句开头,在问句中强调了藏戏的三个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以提问的方式来开头,可以引发读者思考,大大地吊起读者的好奇心,表达对藏戏的推崇之情。
《草原》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给人简洁明了的感觉。 开头的景物描写有着强烈的“画面感”,就是人们常说的“文中有画”,而这景物描写中也流露出作者的情感。
《匆匆》一文的结尾以问句形式引人深思,既照应了开头,也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慨叹,余味悠长。
《那个星期天》的结尾含蓄深刻,引人深思。 用光线的变化说明一天的结束,“一派荒凉”一语双关,不只是写环境,也是写“我”的心情。这一幕永远留在了“我”的回忆中,余味无穷。
我喜欢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结尾)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郭沫若《白鹭》
文章的结尾与开头相呼应,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照应开头,强调“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开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朱自清《匆匆》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燕子、杨柳、桃花描绘季节更替,表明大自然的枯荣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结尾)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宗璞《丁香结》
用反问结尾,引发对人生的思考感悟。
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的诗句,联系你读过的古诗,说说有哪些事物在诗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三句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将事物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第一句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气节。 第二句出自元代王冕的《墨梅》,赞美了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第三句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盛赞了在寒风中傲霜挺拔的菊枝,表达了诗人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
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的事物还有莲花、菊花、松柏等,例如:
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寒菊》
竹: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郑燮《新竹》
松柏:岂不罹(lí)凝寒 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其二)
联系课文想一想:下面的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如果删去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以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然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坚强的革命者,看到了一位慈祥的父亲。
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这段话抓住人物的神态、外貌和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凶恶可怕”“鹰的爪子”写出了敌人凶狠可怕的嘴脸,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憎恶与痛恨。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这段话通过对祥子外貌的描写,“没有什么模样”揭示其相貌普通、淳朴可爱、体格健壮、充满生气、出身平凡等特点,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这些外貌和神态描写可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使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如果删去这些内容,人物形象就显得很单薄,文章的表达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句意:有心去栽花,花却始终不开放;无心去插柳,柳却自然地长大成荫。比喻有心去做某件事情,往往惨遭失败;反倒是无心去做的某件事情竟然成功了。
日 积 月 累
◎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句意:中肯的劝告或批评,就如同苦口的良药,虽然听起来难受,实际上对自己的行为大有裨益。
◎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句意: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要静也静不下来;儿女想要孝敬父母了,父母却已过世。多用来劝诫人们及时孝敬、陪伴父母。
◎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句意:生活富裕之时,要时常想到困难时该怎么办,不要等到贫穷了,才后悔当初没有节省。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句意:需要知识的时候,才悔恨自己读书太少,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事就体会不到它的困难。劝诫人们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实践,多取得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