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会写“域、惯”等字,会写“真理、领域”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
3.能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能了解每一个事例的表达顺序。
4.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第1课时
作者简介
叶永烈(1940—2020) 浙江温州人,1963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是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 他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影响较大。2005 年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域
惯
圃
盐
溅
蕊
搜
蚯
蚓
版
阶
发
______ 发现
fà
我发(fā)现妈妈有一根白发(fà)。
______ 白发
fā
解
______ 解决
______ 押解
jiè
jiě
______ 解数
xiè
他使尽浑身解(xiè)数,终于解(jiě)决了安全押解(jiè)犯人的问题。
重
______ 重复
______ 重点
zhòng
chóng
重(zhòng)点内容要重(chóng)复练习。
转
______ 转变
______ 转圈
zhuàn
zhuǎn
他转(zhuǎn)变策略后,陀螺转(zhuàn)圈的速度越来越快了。
域(领域)
城(城市)
溅(飞溅)
测(测试)
蕊(花蕊)
芯(芯片)
版(版本)
板(木板)
搜(搜索)
插(插队)
阶(台阶)
价(价格)
领域 花圃 盐酸 飞溅 石蕊 魏国 搜集 蚯蚓 出版 阶段 真理 建树 敏锐 提取 明显 无聊 吻合 偶然 文献 证据 系统 整理 灵感 机遇 司空见惯 不可思议
见微知著
【建树】 建立的功绩。
【司空见惯】 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造句:北方人对下雪早已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追寻本根,探求源头。 指探寻事物的根源。
【敏锐】 (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不可思议】 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见微知著】 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锲而不舍】 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造句: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真理—— 细微—— 急匆匆——
敏锐—— 偶然—— 锲而不舍——
谬论
巨大
慢吞吞
迟钝
必然
半途而废
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
敏锐—— 急忙——
探索—— 发现——
灵敏
连忙
发明
探求
爱迪生(发现 发明)了电灯,居里夫人 (发现 发明)了镭。
√
√
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文章题目
中心论点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第1自然段
开门见山,提出了本文的观点。
品读课文
再读课文,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落大意,说说文章的写作思路。
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第一部分(1—2)
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第二部分(3—5)
列举事例,证明观点。
第三部分(6—7)
作者的写作思路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读第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真理诞
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具有说服力
以“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为依据
理解“?”和“!”的含义。
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真理诞生的过程
发现问题
不断追问
解决疑问
发现真理
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发现真理后的喜悦心情
再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课文围绕“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讲了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
品读课文
相关段落 具体事例
第3自然段
第4自然段
第5自然段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
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石蕊试纸
魏格纳依据海岸线的形状以及蚯蚓的分布情况推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
阿瑟林斯基从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中推断出眼珠转动和做梦的关系
请将三个事例用小标题概括:
盐酸使花瓣变红
地图边缘形状吻合
睡觉时眼珠转动
请大家再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你能说说这三个事例的共同点吗?
三个事例的共同点:科学家能从细微的、常见的现象中发现别人观察不到之处,在不断发问的过程中显现他们善于思考的品质;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显现他们追求真理的恒心与毅力。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找到真理
第2课时
第1自然段中作者说“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还列举了三个事例来证明,他说的到底对不对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文章。
论证观点
提问:为什么波义耳能有这个科学发现呢?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关键词句,把感悟批注在书上。
奇迹般:说明这种现象当时让人觉得神秘,也表明波义耳作为一个科学家的内在潜质。
敏锐地意识到:说明波义耳善于从细微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许多实验:说明波义耳拥有不怕失败的反复探究精神。
一直:说明这个发明的重要价值。
事例一
波义耳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所以他关注到了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波义耳不仅关注到现象,还_________,并且________。
波义耳经过_________,最终发明了石蕊试纸。
你从波义耳身上学到了什么?
追根求源,坚持不懈。
盐酸使花瓣变红
许多实验
善于思考
提出问题
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锐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
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
发现真理的前提
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
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
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
解决疑问
发明石蕊试纸
发现真理我们需要有——
波义耳的事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强烈的求知欲
敏锐的观察力
勇于探索的精神
不断追求的韧性
气象学家魏格纳的偶然发现
南美洲
非洲
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
事例二
发现问题
深入研究
魏格纳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搜集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
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
阅读文献
搜集证据
这是发现真
理的必然过程。
同一纬度
生物学家米歇尔逊的发现
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
证据
没有这种蚯蚓
有同一种蚯蚓
睡觉时眼珠转动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
更有趣
过渡句,承上启下
引起读者的兴趣
睡眠专家从细微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细微的现象
儿子睡觉时眼珠忽然转动起来
事例三
睡眠研究专家不断发问,不断探索,发现真理。
不断发问
不断探索
发现真理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
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
对自己的儿子进行了实验,又对二
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时,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变化。
当波义耳、魏格纳、阿瑟林斯基等科学家们发现了问题,经过不断探索找到了真理之后,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惊喜、兴奋、激动、骄傲、自豪
只有“!”才能表达他们经过长期的、艰难的探索找到真理后的强烈的成就感和无比激动的心情。
说明发现真理是有条件的
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具体的条件
说明科学的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
偶然的机遇
善于独立
思考的人
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文章结构
本文通过三个科学发现的具体事例, 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是如何敏锐地抓住常见的或不为人注意的现象,不断发问,反复实践探索,进而“找到真理”的。
主题归纳
【课文回放】本文作者写作时先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然后用三个具体事例论证了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用具体的事例使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技巧点拨】所谓“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就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证明作者提出的观点,提高观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方法总结
写作方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牛刀小试
示例:有人说,拥有积极乐观心态的人更容易成功,我想这句话是对的。有一次,罗斯福家里失窃,他的朋友写信安慰他,
他在回信中写道:“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 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罗斯福在家中失窃后没有悲伤抱怨,而是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也正是秉持着这样的心态,才成就了这样一位在美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总统。
随堂练习
一、选择正确的字形或字音,画“√”。
领(域 城) 飞(测 溅) 台(价 阶) (插 搜)索
花圃(pǔ bǔ) 蚯蚓(qiū qiú)
√
√
√
√
√
√
司空( )( )
见( )知( )
锲而( )( )
二、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见
惯
微
著
不
舍
默读课文,想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再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教材习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这句话启发我要仔细观察,善于发现,不断思考,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每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列举了三个事例:①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石蕊试纸;②魏格纳依据海岸线的形状以及蚯蚓的分布情况推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③阿瑟林斯基从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中推断出眼珠转动和做梦的关系。
三个事例在表述时都采用了相同的顺序:先写“现象”,着力突出其“细微”“司空见惯”;再写“问题”,突出“问题”与“现象”的关系;最后结合“问题”写相关的发明或发现,也就是所谓的“真理”。
小练笔
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
示例: 有志者事竟成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纵观古今,我们发现,那些成功者大都具有远大的志向。
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坚定自己复国的志向,甘愿做吴王夫差的臣下侍奉他。在被吴王释放后,勾践卧
薪尝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灭国的耻辱,时刻牢记复国的大志。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越王积攒了足够的财富和兵力,终于消灭吴国,实现了自己的复国大业。
无独有偶。 三百多年后的西汉,司马迁惨遭重刑,但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忍辱负重,立志编写史书。他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无视别人的议论,潜心投入到《史记》的创作中,终于写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一传奇著作。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它们都启示我们:只要坚定自己的志向,并为之不懈奋斗,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寻求真理的只能是独自探索的人,和那些并不真心热爱真理的人毫不相干。 ——帕斯捷尔纳克
☆要有一颗爱真理的心灵,随时随地碰见真理,就把它吸收进来。 ——歌德
☆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 ——莱辛
拓展空间
关于真理的名言
☆如果你想独占真理,真理就要嘲笑你了。
——罗曼·罗兰
☆在我所讲的一切中,我只是探求真理,这并不是仅仅为了博得说出真理的荣誉,而是因为真理于人有益。
——爱尔维修
☆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周恩来
☆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 —李四光
☆打破一切,寻求一切,敢作敢为敢破坏,这就是真理与生活。 ——雨果
☆许多伟大的真理开始的时候都被认为是亵渎行为。
——萧伯纳
☆在真理和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 ——爱因斯坦
熟读课文,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学习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