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文言文二则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4文言文二则 课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8 13:4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14 文言文二则
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 会写“援、俱”等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决”的意思。
2. 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 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
4. 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
第1课时
作者作品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属山东)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后被尊为“亚圣”,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 中国儒家经典典籍,集中反映了孟子的基本思想。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列子 名寇,又名御寇,相传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郑国人,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列子》 中国道家典籍之一,相传为战国列御寇所著。《列子》内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一些为人熟知的 寓言故事,如“纪昌学射”“愚公移山”皆出于此书。




支援 俱乐部 自愧弗如 争辩
yuán


biàn

_____见义勇为
_____因为
wèi
wéi

____斗争
____斗室
dǒu
dòu
因为(wèi)勇救落水儿童,他被授予“见义勇为(wéi)先进个人”称号。
援(援助)
缓(缓慢)
俱(俱全)
具(具体)
辩(争辩)
辨(分辨)
自读提示:
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大意,不理解处作标记。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
/
/
/
/
/
/
/
/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指导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开弓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与第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是棋艺比不上人家。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人家吗?当然不是这样的。
“学弈”,谁来学?谁来教?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二人学,弈秋教。
从“使弈秋诲二人弈”可以知道。
理解“诲”的意思,可以联系“诲人不倦”的意思是教育人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这句话中的“诲”也是“教”的意思。
为什么请弈秋来教?文中有没有告诉我们理由?
弈秋是全国下棋下得最好的人。
“善弈者”指善于下棋的人,可见“善……者”就是指“善于做某事的人”。那“善于唱歌的人”或“善于跳舞的人”可以怎样称呼?
善歌者、善舞者
思援弓缴而射之。
“之”在此代指上句中的“鸿鹄”。
一人虽听之。
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
通国之善弈者也。
惟弈秋之为听。
小结:“之”在很多时候,能代表上文中出现过的内容。用“之”字可以避免重复,使文章更简洁。通过联系上下文,读者就能推测出语句中“之”的意思。
(弈秋的教导)
(指前一个人,专心致志者)
(指前一个人,专心致志者)
(的)
(助词)
围棋国手弈秋“诲二人弈”,二人“俱学”,却产生了一人“弗若之(另一人)矣”的不同结果。为什么?
这两个人的表现截然不同,“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注意力非常集中,学习态度很好;另一个人则“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老师讲了什么,他听了好像没听见一样,心思都用在学棋之外了。
他们二人当时分别可能在想什么?
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两人不同的学习状态吗?
一人: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另一人:三心二意、心不在焉、心猿意马……
小结:两人截然不同的学习态度,和之后产生的截然不同的学习结果,让我们明白了孟子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学习需要专心致志。
《学弈》中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学习效果不同并不是智力有差异的缘故,而是学习态度不同导致的。
我获得的启示:①要想学到真正的本领,就要有专心致志的精神,不能三心二意。 ②不管跟随的是水平多高的名师,学习的效果如何,还是要看自己努力的程度。
第2课时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
/
/
/
/
/
/
/
/
/
/
/
/
/
译文:
孔子游历东方,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于是询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到了正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到了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那样大,到了正午却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因为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吗?”
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天气很寒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一样,这不是因为离得近让人感觉热,离得远让人感觉凉吗?”
孔子无法判断孰是孰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很聪明呢?”
“辩”是什么意思
“两小儿辩日”是什么意思
争辩、辩论
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
第1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内容?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
“辩斗”、“故”
“辩斗”、“故”
学习第2~5自然段
①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两小儿“辩斗”的内容。
②看看两小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又各自说出了什么理由呢?
③听完两个孩子的辩论,孔子有什么反应?“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辩斗
作决定、作判断
日中:正午。
以:认为。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观察两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两小儿的阐述有观点,有事实依据,非常具有论辩性。
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填写下列表格。
人物
观点
现象
依据
小儿甲
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远者小近者大
小儿乙
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近者热远者凉
两小儿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的?
一个以视觉效果为依据(远小近大),另一个则以对温度的感知为依据(近热远凉)。
情景表演
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两小儿,读一读两人的对话。
两个孩子的理由都十分充分,以至于连孔子这样的大圣人都无法决断,还引来了两个孩子的笑话。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怎么理解两小儿的话?
这是两个孩子嘲笑孔子的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既表现出两个孩子的机智可爱,又引发人们的思考:一个人无论多么有智慧,也无法解释所有的现象,这就是“学无止境”的道理。
假如你就是孔子,听了两小儿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说?请写下来。
现代文
文言文
从《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从“辩日”的角度: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也可能包含着我们不了解或不确定的知识,需要多观察、多思考。
从“小儿”和“孔子”的角度: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有独特的发现和独到的思考;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孔子能在两个小孩子面前坦率承认自己“不能决”,而不是故作高深或恼羞成怒,也很令人敬佩。
文章结构
《学弈》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两小儿辩日》围绕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阐述了两个小孩辩斗的经过,孔子面对这个问题无法做出科学的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主题归纳
方法总结
写作方法——巧用对比
【课文回放】《学弈》运用了对比手法来说明道理。文中描述了两个人不同的学习态度,一个是“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另一个是“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通过这一正一反的对比,突出了文章中心,清楚地表达了本文想说明的道理: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写作方法也叫对照。 运用对比,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示例:我们班的董悦同学是个爱劳动的学生。那天早晨打扫卫生区,董悦是第三个到的,比他先到的文文和阳阳拿着扫把站在卫生区说说笑笑,根本没有干活的样子。董悦二话没说,马上就挥动扫把,把落叶清扫到一起,然后收进垃圾桶里,额头都冒出了一层小汗珠。这情景被王老师看到了,王老师不仅在班里表扬了董悦,还把他评为我们班的“劳动标兵”呢。
牛刀小试
写一个小片段,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现人物。
随堂练习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弗若之矣( )
(2)见两小儿辩斗( )
(3)及其日中如探汤( )



不如
争辩,争论
热水
二、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那样大,到了正午却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因为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材习题
朗读文言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把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相应的语气。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叙述顺序来背诵。
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字的意思。
通国之善弈者也。
思援弓缴而射之。
孔子不能决也。



善:善于,擅长。
之:它,指鸿鹄。
决:判断。
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
学 弈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指导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开弓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与第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是棋艺比不上人家。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人家吗?当然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孔子游历东方,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于是询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到了正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到了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那样大,到了正午却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因为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吗?”
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天气很寒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一样,这不是因为离得近让人感觉热,离得远让人感觉凉吗?”
孔子无法判断孰是孰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很聪明呢?”
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小儿甲的观点: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小儿乙的观点: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两小儿都是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小儿甲以视觉效果为依据——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小儿乙以对温度的感知为依据——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拓展空间
古诗中的太阳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千里黄云白日曛(xūn),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孟浩然《宿建德江》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熟读并背诵课文,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分角色朗读《两小儿辩日》,并合理想象,写个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