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根据交际场合和对象,围绕某个交际话题快速组织语言,有条理地发言。
如何作
即兴发言
提前打腹稿,想清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说什么
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交流借鉴
改进提高
发言时语气要自然,态度要大方
交流指导
交流范例
班里来了新同学,班主任让你代表全班同学向他表示欢迎。
同学你好,我是咱们班班长向小东。我代表全班同学欢迎你来到六年级(1)班,欢迎你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你的到来让我们兴奋不已,你的到来壮大了我们的队伍,为我们这个大家庭补充了新鲜血液。希望我们以后能够成为好朋友,同时祝你尽快适应新生活。
◇ 学校作文比赛获奖,老师让你即兴发表获奖感言。
首先我要感谢学校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可以在作文比赛中一展风采。我还要感谢语文老师,因为她的认真指导,我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才有了很大提高。是她教会了我如何表达,如何更好地写作,在此我要对她说一声:“谢谢您,亲爱的老师。”
开班会时,主持人临时请你说一说平时应该怎样珍惜粮食、拒绝浪费。
《朱子家训》中有这样一则名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每一粒粮食、每一条丝线都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汗水,我们有理由不爱惜它们吗?因此,在平时我们应该做到珍惜粮食、拒绝浪费。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菜剩饭;提醒身边的朋友,制止浪费粮食的行为;做“光盘行动”的宣传员,宣传节约粮食、拒绝浪费的新风尚。 相信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节约型社会一定能成为现实。
参加爷爷的寿宴,宴席上向爷爷说几句祝福的话。
爷爷,今天是您七十大寿,孙子在这里祝愿您身体健康,心情舒畅,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焕发童颜,安享晚年!
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电视台采访,记者让你谈谈对“小学生带手机去学校”的看法。
学校有着自己的作息时间,小学生到学校后忙着学习、活动,没有看手机的时间。而且小学生大多自制力较差,如果带了手机去学校,势必影响学习,所以我认为应该禁止小学生带手机去学校。如果有急事,可以通过老师联系家长。
本次习作要求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或写一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习作例文
正月十五秧歌会
你听,锣鼓声声,鞭炮齐鸣,唢呐声响,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打圆场了。领头的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鹤氅(chǎnɡ),手持大折扇。后面紧跟的是乔装打扮的大姑娘和小伙子。随着铿锵的锣鼓,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挥下虎步生风,自然排成两行,绕场穿花。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跃步跳入场心,双手抱拳作个罗圈揖,唱个贺年的大喏(rě),热闹的小戏便开始了。这时唢呐换调,锣鼓的韵律也变得更加昂扬,一队队
名师总评:
文章选取了秧歌会中的经典场面,对秧歌会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写,行文语言幽默风趣。文中对“沙公子”和旱船进行了详细描写,高跷队等则一笔带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文章的主次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阅读时要分清文章的主次,理解作者所要重点表达的意思;习作时要注意根据内容的主次安排详略,突出重点。
交流平台
总结交流分清文章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作者详细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这五天的情景,腊八之后至腊月二十三之前、腊月二十四至除夕前、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些日子里人们的活动则写得简略,有的民俗活动只一笔带过。这样写使文章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使读者对老北京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腊八粥》一课详写了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几件事,而对喝粥却写得很简略。通过详细描写八儿等待喝粥过程中的行动和心理,突出了腊八粥的香甜、诱人,也展示出儿童的天真烂漫。而在喝粥环节,没写喝粥的过程,而是描写了喝粥后的结果,让人仿佛看到一家人喝粥的香甜和满足,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我们在写作文“家乡的风俗”这篇习作的时候,也要安排好选材的详略。围绕主题来确定材料的详略,最具特色最有意思的内容要详写,其余内容可略写。
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同一个意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第一句中的加点词语都表达了“都,全部”的意思;第二句中的加点词语都表达了“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意思。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 你还知道哪些有吉祥寓意的习俗?
寓意年年有余、鱼跃龙门
中秋节吃月饼的寓意是团团圆圆,过年倒贴福字的寓意是福气到。
书写提示
观察下面的字,再照着写一写,试着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
这是一幅行楷作品。行楷是介于楷书和行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书写特点是笔画变形、笔画与笔画自然相连、书写速度快。因此,练习行楷可以提高书写速度。
长 歌 行①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②。
阳春③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④至,焜黄⑤华⑥叶衰。
百川⑦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⑧伤悲!
注释:①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②晞(xī):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③阳春:指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④秋节:秋季。⑤焜(kūn)黄:形容草木凋零枯黄的样子。⑥华:通“花”。⑦川:这里指河流。⑧徒:白白地。
日 积 月 累
【诗意】园中的葵菜枝叶苍翠,附着于葵叶之上的朝露显得格外晶莹透亮。然而,好景不长,待到朝阳冉冉升起之后,朝露很快就要被晒干了。和煦的春天处处洒满阳光雨露,万物蓬勃无不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常常担心秋季很快来临,红花绿叶纷纷枯黄凋零。江河滔滔不绝地流向东海,何时才能掉头流回西边? 年轻时不抓紧时机奋发努力,等到年老时一事无成,必然会后悔,徒生伤悲。
【主题】这首诗借季节变迁、百川东去等自然现象,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慨叹,劝诫世人惜时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