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5春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质量检测期中模拟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
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
páo xiào yōng dài péng pài dǐ yù
jīng yíng tàn wàng huāng táng zhǎn dīng jié tiě
二、选择题。(14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渲染(xuàn) 勾勒(lēi)
B. 蒙古(měng) 摇曳(zhuài)
C. 婆娑(suō) 冠冕(guān)
D. 逶迤(wěi) 磅礴(páng)
2. 根据形声字的特点,“骢”字的意思可能与( )有关。
A. 虫子 B. 马 C. 声音 D. 玉石
3. 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移舟泊烟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B. 黑云翻墨未遮山(打翻的墨水)
C. 旧时茅店社林边(用茅草盖的小客舍 )
D. 三军过后尽开颜(三支军队 )
4.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能 ,而要知难而上;不能 ,而要深入探究;不能 ,而要积极实践。
A. 浅尝辄止 半途而废 纸上谈兵
B. 半途而废 浅尝辄止 纸上谈兵
C. 纸上谈兵 半途而废 浅尝辄止
D. 半途而废 纸上谈兵 浅尝辄止
5. 下列语句描写的人物不是出自《三国演义》的一项是( )。
A. 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B. 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
C.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D. 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
6. 下列哪种方式不适合搜集古代神话故事的资料?( )
A. 查阅《山海经》
B. 询问长辈
C. 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
D. 到操场上实地考察
7. 对下面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毛茸茸的长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A.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
B. 松鼠乖巧、驯良,讨人喜欢。
C. 松鼠的外貌特征。
D. 松鼠很漂亮,很讨人喜欢,有独特的外貌特征。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 平时,他活泼好动,像个小猴子,今天却 , 。(写出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
2. (情境题)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再选择一个情境,照样子写一写。
例:他紧皱着眉头,不停地在房间里踱步,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七上八下的,嘴里还小声嘟囔着:“这可怎么办才好啊!”
等待考试成绩 参加演讲比赛
3. 春天,百花盛开,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冬天, 。(运用对比的手法把句子补充完整)
四、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1分)
1. 我们前四个单元所学的古诗中描绘了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象。“ , ”写出了西湖在雨中的独特风姿;“ , ”展现了草原的辽阔与壮美。
2. 爱国是古诗中常提及的主题,《示儿》中的“ , ”表达了陆游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凉州词》中的“ , ”体现了戍边将士们的豪迈气概。
3. 《月是故乡明》一文通过描写故乡的月亮,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 之情,文中“ , ”这句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五、口语交际。(6分)
1. 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交友的名言警句,“ , ”告诉我们朋友间要彼此了解,交情深厚;“ , ”强调了朋友之间应患难与共。(请选择相应的名言警句填在横线上)
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C.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D.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2. 下面是小明和小红在图书馆的一段对话,其中有一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修改。
小明:“小红,我想借《三国演义》这本书,你能帮我找找吗?”
小红:“哎呀,你自己不会找啊,我正忙着呢!”
不得体的句子是:
修改为:
3. 在班级讨论会上,同学们就“小学生是否应该带手机上学”展开了讨论。你持什么观点?请说明理由。
第二部分 阅读积累和运用
六、课内外对比阅读。(10分)
【材料一】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材料二】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
(2)吾忘持度(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材料一中“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 什么?(2分)
材料二中的郑人“宁信度,无自信也”,这种做法很愚蠢,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5. 下列有关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两则材料都是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B. 材料一中的楚人自相矛盾,材料二中的郑人墨守成规。
C. 两则材料都讽刺了那些不切实际、盲目自信的人。
D.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阐述了深刻的道理。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5分)
美丽的晚霞
红红的太阳落山了,它收起余晖,只剩下一个柔和、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再高的画家也难以描绘。
太阳身影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神奇的、美丽的云,令人想到仙境,想到梦幻的世界。
我出神地望着,眼睛朦胧起来了,天空仿佛出现了一条龙,金色的龙。它上游下窜,吞云吐雾,喷出鲜艳美丽的水花,随着云彩的移动,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看不见了。森林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飞起一只洁白如玉、顶冠赤色的仙鹤。鹤背上,一个头顶光亮、胡子洁白的老头儿,拄着打拐杖,慢慢地倚着仙鹤飞走了。这一切是那么美丽,那么神奇,那么有趣。
我从幻境中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好看的故事,一幅又一幅如画的美景。
当我回到现实中来时,晚霞已经消失。
1. 用“ ”画出“我”在幻境里看到的东西。(3分)
2.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温和—( ) 好像—( ) 奇特—( )
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4分)
(1)“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看不见了。”这句话是比喻句。( )
(2)“森林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飞起一只洁白如玉、顶冠赤色的仙鹤。”这句话是个动态描写的句子。( )
(3)“这一切是那么美丽,那么神奇,那么有趣。”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
(4)“太阳身影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神奇的、美丽的云”这句话是个过渡句。( )
4. 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体会到了晚霞的美丽?请用“﹏﹏”画出来。(3分)
5. 人们常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本文作者对落日时的晚霞却有新的感受,你能体会作者的感情吗?请把它写下来。(2分)
第三部分 习作训练
八、习作。(30分)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各有特点,有的热情开朗,有的沉默寡言,有的幽默风趣……请以“ ,真 ”为题,写一篇习作,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不少于400字。
2025春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质量检测期中模拟卷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咆哮 拥戴 澎湃 抵御 晶莹 探望 荒唐 斩钉截铁
二、选择题
1. C。A项“勾勒”的“勒”应读“lè”;B项“摇曳”的“曳”应读“yè”;D项“逶迤”的“逶”应读“wēi”。
2. B。“骢”是“马”字旁,根据形声字特点,其意思可能与马有关。
3. D。“三军过后尽开颜”中“三军”指红军队伍,并非三支军队 。
4. B。“半途而废”对应“知难而上”;“浅尝辄止”对应“深入探究”;“纸上谈兵”对应“积极实践”。
5. C。C项描写的是贾宝玉,出自《红楼梦》;A项描写张飞,B项描写吕布,D项描写诸葛亮,均出自《三国演义》。
6. D。操场上无法实地考察古代神话故事资料,A、B、C选项的方法可行。
7. D。该选项全面概括了松鼠漂亮、讨人喜欢以及外貌特征等内容。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示例:安静得像个木头人,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一处发呆。
2. 示例(选择等待考试成绩):她双手紧紧攥着衣角,时不时地看向教室门口,心里七上八下,嘴里不停地念叨:“怎么还不公布成绩啊,我考得怎么样呢?”
3. 示例:寒风凛冽,到处是一片萧索寂静的景象。
四、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 思念;月是故乡明,心安是归途(或其他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五、口语交际
1. C;D
2. 不得体的句子:哎呀,你自己不会找啊,我正忙着呢!
修改为:不好意思呀小明,我现在有点忙,你可以去那边的书架找找看哦。
3. 示例:我认为小学生不应该带手机上学。理由是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弱,带手机上学容易被手机里的游戏、视频等吸引,分散学习注意力,影响学习成绩。而且在学校使用手机还可能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所以不建议带手机上学。(也可从方便与家长联系等角度阐述应该带手机上学的观点及理由 )
六、课内外对比阅读
1. (1)卖 (2)量好的尺码
2. 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3. 他既说自己的盾坚固无比,什么东西都不能刺穿,又说自己的矛锋利无比,什么东西都能刺穿,这两者相互矛盾,无法自圆其说。
4. 启示:做事不能过于死板,要懂得灵活变通,不能迷信教条,要相信自己的实际判断和能力。
5. C。材料一讽刺自相矛盾的人,材料二讽刺墨守成规的人,并非都讽刺不切实际、盲目自信的人。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 天空仿佛出现了一条龙,金色的龙。它上游下窜,吞云吐雾,喷出鲜艳美丽的水花,随着云彩的移动,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看不见了。森林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飞起一只洁白如玉、顶冠赤色的仙鹤。鹤背上,一个头顶光亮、胡子洁白的老头儿,拄着打拐杖,慢慢地倚着仙鹤飞走了。
2. 柔和;仿佛;神奇
3. (1)×(没有本体和喻体,不是比喻句)
(2)√(“飞起”体现动态)
(3)√(使用“那么……那么……那么……”构成排比)
(4)√(承接上文太阳落山,引出下文对云的描写 )
4. 红红的太阳落山了,它收起余晖,只剩下一个柔和、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再高的画家也难以描绘。太阳身影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神奇的、美丽的云,令人想到仙境,想到梦幻的世界。
5. 作者通过描写晚霞中的奇幻景象,表达了对晚霞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尽管晚霞易逝,但它的美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作者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之中,并不因晚霞的短暂而感到遗憾。
八、习作(略)
评分标准:
一类文(25 - 30分):题目补充恰当,内容具体,能通过具体事例突出人物特点,语言通顺流畅,结构清晰,书写工整。
二类文(18 - 24分):题目补充较合适,内容较具体,事例能体现人物特点,语言较通顺,结构较清晰,书写较工整。
三类文(12 - 17分):题目补充基本完整,有具体事例,但人物特点不够突出,语言基本通顺,结构不够清晰,书写较潦草。
四类文(12分以下):题目补充不合理,内容不具体,不能突出人物特点,语言不通顺,结构混乱,书写潦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