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1.(2025四上·瑞安期末)发出声音时,我们用手轻轻放在喉结处,能感觉到声带在振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发声时,气流冲击声带,引起声带振动,从而发出声音。我们用手轻轻放在喉结处,能够感觉到声带的振动,这是声音产生原理的一个直观体现。
2.(2025四上·瑞安期末)航天员在月球上需要借助通讯设备才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太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空气。(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液体或固体等。而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处于近乎真空的状态,没有空气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因此,航天员在月球上即使距离很近,也无法直接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需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来进行交流,因为无线电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2025四上·瑞安期末)长时间戴耳机能有效地锻炼听力,使我们的听觉更灵敏。(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保护听力
【解析】【分析】长时间戴耳机不仅不能锻炼听力、使听觉更灵敏,反而会对听力造成损害。长时间佩戴耳机,尤其是在音量较大的情况下,会使耳朵内的毛细胞长时间处于紧张工作状态,容易引起毛细胞疲劳、受损,进而导致听力下降。此外,长时间戴耳机还可能引发耳部炎症等问题,影响耳部健康。
4.(2025四上·瑞安期末)在测量肺活量时,做法正确的是轻轻吸气,轻轻呼气。(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在测量肺活量时,正确的做法是深吸气,尽量将肺部充满气体,然后再用力快速呼气,将肺部的气体尽可能多地呼出,这样才能准确测量出肺活量的大小。而不是轻轻吸气和轻轻呼气,所以该说法错误。
5.(2025四上·瑞安期末)在对食物进行分类时,我们一次可以选定两个标准对食物进行分类。(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在对食物进行分类时,一次通常选定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这样可以使分类结果更清晰、准确,具有一致性和可操作性。如果一次选定两个标准,可能会导致分类混乱,界限不明确。例如,若同时以 “食物来源” 和 “烹饪方式” 为标准,那么苹果派既可以因为是植物来源归为一类,又可以因为是烤制食品归为另一类,这就使得分类结果不唯一且难以清晰界定。所以一般一次选定一个标准对食物进行分类。
6.(2025四上·瑞安期末)为了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脂肪,我们可以用食物在白纸上涂抹,观察是否有油迹。(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脂肪的检验;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脂肪会在白纸上留下半透明的油迹,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的方法。如果食物在白纸上涂抹后出现油迹,说明该食物中含有脂肪;如果没有油迹,则说明该食物中可能不含脂肪或脂肪含量极少。
7.(2025四上·瑞安期末)牛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我们只要吃这一种食物就能得到足够的营养。(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牛肉确实富含蛋白质、铁、锌、维生素 B12 等多种营养成分,但仅靠食用牛肉无法满足人体对所有营养素的需求。人体需要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六大类营养素,还需要膳食纤维等其他营养成分。例如,牛肉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极少,维生素 C 含量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这些营养素对于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需要从谷物、蔬菜、水果等其他食物中获取。因此,为了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我们需要摄入多种不同种类的食物,而不能仅依赖牛肉这一种食物。
8.(2025四上·瑞安期末)树上的苹果掉下来,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来,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重力是指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是因为苹果受到地球重力的作用,重力使苹果从高处向地面运动;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来,也是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滑梯向下运动。所以这两种现象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该说法正确。
9.(2025四上·瑞安期末)使用水性笔、铅笔和毛笔写字时,笔尖与纸之间都会产生摩擦。(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摩擦力;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当使用水性笔、铅笔和毛笔写字时,笔尖与纸张接触并相对运动,必然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使得笔尖能够在纸上留下痕迹,我们才能顺利书写。不同的笔产生的摩擦力大小和特点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存在摩擦这一现象。所以该说法正确。
10.(2025四上·瑞安期末)橡皮筋小车运动时,轮胎的转动方向与橡皮筋的缠绕方向相同。(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橡皮筋小车是利用橡皮筋缠绕产生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来使小车运动的。当橡皮筋缠绕后松开,它会试图恢复原状,从而带动与它相连的轴转动。以常见的后轮驱动的橡皮筋小车为例,橡皮筋带动后轮轴转动,后轮与地面产生摩擦力,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后轮会朝着使橡皮筋松开的方向转动,而这个转动方向与橡皮筋的缠绕方向是相反的。这样,后轮通过与地面的摩擦力推动小车向前运动。如果轮胎的转动方向与橡皮筋的缠绕方向相同,那么橡皮筋就无法通过松开产生动力来驱动小车前进了。
11.(2025四上·瑞安期末)早上,小科被呼啸而过的小汽车喇叭声吵醒,吵醒小科的声音是( )。
A.动物发出的声音
B.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C.大自然的声音
【答案】B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小汽车是人类生产的交通工具,其喇叭声是由人类在驾驶过程中按动喇叭产生的,属于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而选项 A 动物发出的声音与小汽车喇叭声无关;选项 C 大自然的声音通常指风声、雨声、雷声、鸟鸣声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声音,小汽车喇叭声不属于此类。所以本题选 B。
12.(2025四上·瑞安期末)我们经常在公共场合看到“禁止大声喧哗”的标语,大声喧哗指的是( )。
A.音高高 B.音量大 C.音色亮丽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大声喧哗” 主要是指声音的强度较大,也就是音量大,会对周围的环境和人造成干扰。而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比如高音和低音的区别;音色则是指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特色,如钢琴和小提琴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大声喧哗” 并不涉及音高和音色的问题,主要强调的是音量大小,所以选 B。
13.(2025四上·瑞安期末)小科尝试用各种方法让橡皮筋发出声音,下列方法能成功的是( )。
A.拉长橡皮筋 B.按压橡皮筋 C.弹拨橡皮筋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选项A,拉长橡皮筋,只是改变了橡皮筋的形状,橡皮筋没有振动,所以不会发出声音。 选项B,按压橡皮筋,同样只是对橡皮筋施加了压力,橡皮筋没有产生振动,也不会发出声音 。 选项C,弹拨橡皮筋时,橡皮筋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快速振动,从而产生了声音。 所以能让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方法是弹拨橡皮筋,答案选C。
14.(2025四上·瑞安期末)古代人们常用“伏地听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敌方军马来袭,运用的科学原理是( )。
A.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B.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和在空气中一样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慢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伏地听声” 运用的科学原理是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固体的分子间距离比气体小,声音通过固体分子的振动传递得更快,所以能更早地听到从远处传来的声音,帮助人们提前判断有无敌方军马来袭。故本题选 A。
15.(2025四上·瑞安期末)兔子的耳郭很大,还会转动,可以帮助它( )。
A.让自己更漂亮
B.收集各个方向的声音
C.奔跑时快速转变方向
【答案】B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兔子是一种被捕食的动物,需要时刻警惕周围的危险。它的耳郭很大且能转动,主要作用是收集各个方向的声音,让兔子可以更敏锐地察觉到周围环境的细微声响,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并迅速做出反应。而选项 A,兔子的耳郭大不是为了让自己更漂亮,自然界中动物身体结构的特征通常是为了适应生存需要而非美观;选项 C,兔子奔跑时快速转变方向主要依靠其灵活的身体和四肢,而非耳郭。所以本题选 B。
16.(2025四上·瑞安期末)在气球皮上放少量细沙或碎纸屑,用音叉在气球皮上方敲击,观察到纸屑跳动,这是模拟( )的工作过程。
A.心脏跳动 B.肺收缩和舒张 C.鼓膜振动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用音叉在气球皮上方敲击,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进而使气球皮振动,导致上面的细沙或碎纸屑跳动。这一过程与鼓膜振动的工作过程相似,外界声音引起空气振动,鼓膜就像气球皮一样,能接收声波并产生振动,将声音信号传递给内耳。而选项 A 心脏跳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来源,与声音振动无关;选项 B 肺的收缩和舒张是呼吸过程,主要与气体交换有关,也与声音振动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本题选 C。
17.(2025四上·瑞安期末)在设计和制作小乐器的过程中,当小组成员意见不一致时,应该( )。
A.每个人都据理力争
B.听从成绩最好的同学
C.小组协商后再确定
【答案】C
【知识点】制作乐器
【解析】【分析】在设计和制作小乐器的小组活动中,当成员意见不一致时,小组协商后再确定是比较合理的做法。通过协商,小组成员可以充分交流各自的想法和理由,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终达成一个相对最优的方案。这样既可以尊重每个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又有利于团队协作,提高效率,共同完成小乐器的设计与制作。而选项 A 中每个人都据理力争,可能会导致小组内部矛盾激化,降低工作效率,影响最终成果;选项 B 听从成绩最好的同学也不合理,成绩好并不代表在小乐器设计制作方面的意见就一定正确,且这种方式不利于团队成员的平等交流和合作。故本题选 C。
18.(2025四上·瑞安期末)为了增强呼吸功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经常蒙头睡觉
B.经常锻炼身体
C.经常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
【答案】A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蒙头睡觉会使被窝内的氧气逐渐减少,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吸入的空气不够新鲜,长期这样会影响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不利于增强呼吸功能。
19.(2025四上·瑞安期末)妈妈为小科准备了丰盛的午餐,有米饭、番茄炒鸡蛋、青椒炒肉,紫菜蛋汤。小科一共吃了( )种食物。
A.5 B.6 C.7
【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午餐中的米饭是一种食物,番茄炒鸡蛋由番茄和鸡蛋两种食材组成但算一道菜,青椒炒肉由青椒和肉组成也算一道菜,紫菜蛋汤由紫菜和鸡蛋等做成算一道汤,所以一共是 1+1+1+1=4 道菜,再加上米饭,总共是 5 种食物,答案选 A。
20.(2025四上·瑞安期末)如右图所示,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____进入血液,同时排出____。符合题意的选项是 ( )。
A.氧气;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氧气 C.空气;二氧化碳
【答案】A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人的呼吸过程是吸入空气,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在细胞内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同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肺部,再通过呼气排出体外。所以人的呼吸实际上是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故本题选 A。
21.(2025四上·瑞安期末)不同形状的牙齿有不同的作用,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撕碎食物 B.②——切断食物 C.③——磨碎食物
【答案】C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人的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不同类型的牙齿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是门齿,其作用是切断食物;②是犬齿,主要用于撕裂食物;③是臼齿,适合磨碎食物。因此,选项 C 正确。
22.(2025四上·瑞安期末)早餐后,“糯米饭”开启了在小科身体内的旅行,其中它经过了一条较长的圆柱形滑滑梯。这一站是( )。
A.食道 B.胃 C.小肠
【答案】C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在人体消化系统中,小肠是一条较长的管状器官,盘曲在腹腔内,全长约 4 - 6 米,符合 “较长的圆柱形滑滑梯” 的描述。食物在小肠内会被进一步消化和吸收。而食道是连接咽和胃的通道,比较短;胃是一个囊状器官,主要功能是储存和初步消化食物,其形状与 “较长的圆柱形” 不符。所以 “糯米饭” 经过的这一站是小肠,答案选 C。
23.(2025四上·瑞安期末)小科设计制作了气球反冲力小车。为了让气球小车行驶得更远,他应该( )。
A.给气球充足气 B.装上小气球 C.把小车做得重一些
【答案】A
【知识点】反冲力
【解析】【分析】给气球充足气,能使气球内储存更多的气体。当气体从气球喷口喷出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会产生更大的反冲力,从而推动小车获得更大的初速度,行驶得更远。
24.(2025四上·瑞安期末)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
A.读数时视线高于指针
B.测量前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
C.测量的力不超过弹簧测力计刻度的最大值
【答案】A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
【解析】【分析】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相平,这样才能准确读取测量值,若视线高于指针,会导致读数偏小,A 选项操作错误。测量前检查指针是否指在 “0” 刻度,如有偏差需要进行调零,B 选项操作正确。为了避免损坏弹簧测力计,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其刻度的最大值,C 选项操作正确。故本题选 A。
25.(2025四上·瑞安期末)下列物体不具有动能的是 ( )。
A.振动的音叉 B.放在桌上的铅笔盒 C.正在跑步的运动员
【答案】B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振动的音叉和正在跑步的运动员都处于运动状态,因此具有动能。而放在桌上的铅笔盒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 0,所以不具有动能,故答案选 B。
26.(2025四上·瑞安期末)如右图从不同的位置释放小车,木块被撞击后滑行的距离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 处释放小车,小车速度慢、能量小,木块滑行距离短
B.在B 处释放小车,小车速度快、能量小,木块滑行距离短
C.在C处释放小车,小车速度快、能量小,木块滑行距离长
【答案】A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在 A 处释放小车,A 点位置相对较低,小车下滑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较少,所以小车速度慢,具有的能量小,撞击木块时对木块做功少,木块获得的动能小,滑行距离就短,A选项说法正确。
27.(2025四上·瑞安期末)学期快结束了,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将教室内的课外书搬运到图书室。小科使用推车搬运,小瑞不使用推车,则( )。
A.小科的搬运方式省力
B.小瑞的搬运方式省力
C.两人的搬运方式一样省力
【答案】A
【知识点】摩擦力;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使用推车搬运课外书时,推车的轮子可以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很多,所以推动推车搬运课外书更省力,即小科的搬运方式省力,A 选项正确。而小瑞不使用推车,直接搬运书籍,需要克服书籍与地面或其他接触面的较大的滑动摩擦力,会更费力,B、C 选项错误。故本题选 A。
28.(2025四上·瑞安期末)自制乐器展览会
小瑞所在学校进行了“自制乐器展览会”的活动,我们一起和小瑞研究乐器吧!
(1)小瑞打算用铜管、纸盒、铅笔自制一个手敲琴。右图是小瑞制作的手敲琴,用铅笔轻轻敲击铜管,铜管会发出声音主要是因为( )。
A.铜管自身在振动
B.铜管中的空气在振动
C.敲击的铅笔在振动
(2)小瑞在敲击时发现①、②号铜管音高接近,为了更好地区分音高,下列最合适的方法是( )。
A.将①号铜管变得更短
B.将①号、②号铜管互换
C.换成木棒来敲击
(3)在展览会现场,小瑞想让自己演奏手敲琴的声音更大一点,他需要( )。
A.用小一点的力气敲 B.用大一点的气力敲 C.怎么敲都可以
(4)停止敲击手敲琴后,声音还能持续一会儿。这是因为( )。
A.空气还在传播声音 B.人的错觉 C.铜管还在振动
【答案】(1)A
(2)A
(3)B
(4)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铅笔轻轻敲击铜管,铜管自身会发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故 A 选项正确。虽然铜管中的空气也可能会因为铜管振动而产生一些振动,但这不是主要的发声原因,B 选项错误。敲击的铅笔振动主要是产生敲击的动作,而不是发出手敲琴声音的主要原因,C 选项错误。
(2)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音高,对于铜管乐器来说,铜管越短,振动频率越高,音高也就越高。将①号铜管变得更短,可以改变其振动频率,使其与②号铜管的音高差异更明显,从而更好地区分音高,A选项正确。
(3)声音的大小(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用大一点的力气敲铜管,会使铜管的振动幅度增大,从而使发出的声音更大;而用小一点的力气敲,铜管振动幅度小,声音就小。所以要让手敲琴声音更大一点,需要用大一点的力气敲,故答案选 B。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停止敲击手敲琴后,声音还能持续一会儿,是因为铜管还在振动。虽然敲击停止了,但铜管由于惯性会继续振动一段时间,继续发出声音,直到振动逐渐减弱停止。而空气传播声音是声音传播的条件,不是声音持续的原因;这也不是人的错觉。所以本题选 C。
29.(2025四上·瑞安期末)演奏完成后,小瑞来到了“弦乐器”区游览,发现有同学还利用橡皮筋、木棒、纸盒等材料制作成了橡皮筋琴,如右图。
(1)用同样的力气拨动①号琴弦和⑧号琴弦,发现由于橡皮筋的( )不同,发出来的声音高低也不同。
A.长短 B.粗细 C.松紧
(2)小瑞想使①号琴弦的音高再低一点,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
A.将①号琴弦调得紧一点
B.将①号琴弦调得松一点
C.将①号琴弦拨得更轻一点
【答案】(1)C
(2)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在橡皮筋琴中,当用同样的力气拨动不同的琴弦时,橡皮筋的松紧程度不同,振动的频率就不同,从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不同。一般来说,橡皮筋越紧,振动频率越高,声音越高;橡皮筋越松,振动频率越低,声音越低。而图中明确提到是①号琴弦和⑧号琴弦,说明是同一根橡皮筋在不同位置的状态,主要体现的是松紧程度的差异,而不是长短和粗细的不同,所以本题选 C。
(2)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音高,对于橡皮筋琴来说,琴弦越松,振动频率越低,音高也就越低。所以将①号琴弦调得松一点,能使它的音高降低,B 选项正确。A 选项中,将琴弦调得紧一点会使振动频率升高,音高变高;C 选项中,将①号琴弦拨得更轻一点,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而不是音高。故本题选 B。
30.(2025四上·瑞安期末)巴黎奥运会
在巴黎奥运会上,温籍奥运冠军、国家游泳队队员潘展乐收获2金1银,刷新了世界记录。潘展乐是我们温州人的骄傲!热爱运动的小安也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特意调查了专业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与饮食习惯。
为了能提高自己的体能,小安给自己设计了如下训练计划表:
日期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训练项目 慢跑 跳绳 慢跑 游泳 慢跑
时间 20分钟 500个 20分钟 30分钟 20分钟
(1)在慢跑训练时,小安感觉有凉凉的空气通过鼻子,接下来空气还会经过哪里呢 鼻子→ →
(2)小安每次在跳完绳后,呼吸都会变得急促,呼吸次数大大增加,这是因为( )。
A.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
B.身体太累了
C.身体太紧张了
【答案】(1)咽;喉
(2)A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1)空气进入鼻子后,接下来会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在呼吸系统中,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喉是呼吸道的一部分,也是发声的器官;气管和支气管则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气管分支形成支气管,支气管再不断分支,最终与肺泡相连,气体在肺泡处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2)跳绳是一种较为剧烈的运动,运动时身体的新陈代谢加快,细胞需要更多的氧气来进行呼吸作用,以释放能量满足身体的需求。为了获取更多的氧气,呼吸系统会加快工作,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次数增加。虽然身体太累或紧张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呼吸,但在跳绳这种运动情境下,主要原因是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增加,故本题选 A。
31.(2025四上·瑞安期末)运动员的饮食与训练一样重要。小安为此也制定了一日三餐的食谱。
时间 早餐 午餐 晚餐
所吃食物 牛奶、面包、鸡蛋 米饭、牛肉、鱼、虾 米饭、水煮鸡肉、虾
(1)运动员摄取营养要均衡,为了让小安的食谱更科学,他应该再增加的食物是( )。
A.五花肉、白菜 B.螃蟹、羊肉 C.白菜、苹果
(2)小安听从了你们的建议改进了食谱,还查阅资料了解到消化器官会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营养和能量。下列关于食物在身体内“旅行”的路线,说法正确的是( )。
A.口腔→小肠→食道→胃→大肠
B.口腔→大肠→胃→小肠→食道
C.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3)为了尽快吃完饭进行训练,小安总是大口吃饭,结果在训练时肚子开始痛起来了。你觉得小安的做法对吗 请你给他提出一点建议。
【答案】(1)C
(2)C
(3)吃饭时要细嚼慢咽,这样能使食物在口腔中充分与唾液混合,进行初步消化,减轻肠胃负担,同时也能减少吞咽空气的量,避免肠胃不适。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平衡膳食;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1)运动员的饮食需要营养均衡,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素。小安的食谱中,早餐有牛奶、鸡蛋提供蛋白质,面包提供碳水化合物;午餐和晚餐有米饭提供碳水化合物,牛肉、鱼、虾、鸡肉等提供蛋白质,但缺乏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2)食物进入人体后,首先在口腔中经过牙齿咀嚼和唾液的初步消化,然后通过食道进入胃,胃对食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磨和消化,接着食物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进行充分的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剩余的食物残渣则进入大肠,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粪便排出体外。所以食物在身体内 “旅行” 的正确路线是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本题选 C。
(3)小安的做法不对。大口吃饭可能导致他在进食时吞咽过多空气,引起肠胃不适,而且没有充分咀嚼食物也会增加肠胃的消化负担,这些都可能是导致他训练时肚子痛的原因。
32.(2025四上·瑞安期末)小小汽车工程师
传统汽车工业以燃油内燃机作为主要动力。百年后的今天,中国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达到1000万辆的国家。小科受到鼓舞,也想成为小小汽车工程师,并设计制作了各种动力小车。
小科设计制作了一辆重力小车 (如下图),并用小车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1)重力小车是利用垫圈的重力让小车动起来,弹簧测力计测得垫圈的重力如上图所示,重力为 。
(2)小科用重力小车开展了“小车的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的实验研究,以下是实验测试结果,请你帮助小科完成下方表格:
拉力大小 小车的运动时间 (单位:秒)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取值
1个垫圈 0 0 0 0
4个垫圈 4.6 4.5 4.7
7个垫圈 2.5 2.4 2.4 2.4
(3) 小科发现:如果拉力太小,那么____;如果拉力大到一定程度,那么____;拉力越大,____。
A.小车开始运动 B.小车运动得越快 C.小车不会动
(4)小科发现实验测试时,小车总是不能走直线,可能的原因是 ( )。
A.车轴不正 B.垫圈太轻了 C.轮胎摩擦力太大
【答案】(1)2.4N
(2)4.6
(3)C
(4)A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滑轮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0.2N,指针指在2N下方第2小格处,所以垫圈的重力为 2N+0.2N×2=2.4N 。
(2)在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若其中某次测量结果明显偏离其他数据,可将其视为异常值舍去,若所有测量数据都较为接近,则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计算 4 个垫圈时小车运动时间的平均值: (4.6+4.5+4.7)÷3=4.6 (秒)
(3)通常情况下,当拉力太小时,不足以克服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等阻力,小车就不会动,所以第一个空选 C;当拉力大到一定程度,拉力能够克服小车所受阻力时,小车开始运动,故第二个空选 A;而拉力越大,根据前面实验中拉力越大运动时间越短可知,小车获得的动力越大,运动得就越快,所以第三个空选 B。
(4)车轴不正会导致车轮转动方向不一致,从而使小车不能走直线,A选项符合题意。
33.(2025四上·瑞安期末)小科还打算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设计制作不同动力的小车,使它能在5秒内把两块橡皮擦运输至少1米远。
(1)要想达成任务要求,小科在设计制作时需要 ( )。
A.把轮胎设计的很光滑,减小地面的摩擦力
B.把小车设计的很大,来装更多的物体
C.选择合适的动力,让小车跑得又快又远
(2)你能帮小科选择一种动力,并选择材料,画出设计图吗
我选择的动力是 。
我的设计图(在图上标注材料和运动方向):
(3)完成设计图后,小科和他的小组成员们打算做好分工,根据设计图制作并测试小车。他们正在进行的步骤是 ( )。
A.制定方案 B.实施方案 C.评估改进
(4)以下可以不作为小车的评价标准的是 ( )。
A.团队分工合作 B.小车重量 C.小车行驶距离
【答案】(1)C
(2)橡皮筋;向前运动
(3)B
(4)A
【知识点】橡皮筋动力小车;设计小车
【解析】【分析】(1)选择合适的动力是让小车在规定时间内行驶足够远的关键。只有动力合适,小车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跑得又快又远,从而完成任务,所以C选项正确。
(2)我选择的动力是:橡皮筋动力。 我的设计图(简单描述): 材料:一个长方形的硬纸盒作为车身、两根小木棍作为车轴、四个圆形瓶盖作为车轮、一根橡皮筋、两根小钉子。 设计方法:在硬纸盒的两端合适位置各钻一个小孔,将两根小木棍分别插入小孔作为车轴。把四个圆形瓶盖分别固定在两根车轴的两端作为车轮。在车身前端的合适位置钉上一根小钉子,在车身后端的合适位置也钉上一根小钉子。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前端的小钉子上,另一端固定在后端的小钉子上,然后转动车轮,让橡皮筋缠绕在车轴上,给橡皮筋上劲。运动方向:当松开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状,带动车轴转动,从而使小车向前运动。
(3)实施方案是在完成方案设计后,按照设计图和计划进行实际的操作,如小科和他的小组成员做好分工,根据设计图制作并测试小车,这正是实施方案阶段的工作内容,所以B选项正确。
(4)团队分工合作主要是针对制作小车过程中团队协作方面的考量,它不直接反映小车本身的性能和质量,不能作为评价小车的标准。
1 / 1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1.(2025四上·瑞安期末)发出声音时,我们用手轻轻放在喉结处,能感觉到声带在振动。( )
2.(2025四上·瑞安期末)航天员在月球上需要借助通讯设备才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太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空气。( )
3.(2025四上·瑞安期末)长时间戴耳机能有效地锻炼听力,使我们的听觉更灵敏。( )
4.(2025四上·瑞安期末)在测量肺活量时,做法正确的是轻轻吸气,轻轻呼气。( )
5.(2025四上·瑞安期末)在对食物进行分类时,我们一次可以选定两个标准对食物进行分类。( )
6.(2025四上·瑞安期末)为了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脂肪,我们可以用食物在白纸上涂抹,观察是否有油迹。( )
7.(2025四上·瑞安期末)牛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我们只要吃这一种食物就能得到足够的营养。( )
8.(2025四上·瑞安期末)树上的苹果掉下来,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来,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
9.(2025四上·瑞安期末)使用水性笔、铅笔和毛笔写字时,笔尖与纸之间都会产生摩擦。( )
10.(2025四上·瑞安期末)橡皮筋小车运动时,轮胎的转动方向与橡皮筋的缠绕方向相同。( )
11.(2025四上·瑞安期末)早上,小科被呼啸而过的小汽车喇叭声吵醒,吵醒小科的声音是( )。
A.动物发出的声音
B.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C.大自然的声音
12.(2025四上·瑞安期末)我们经常在公共场合看到“禁止大声喧哗”的标语,大声喧哗指的是( )。
A.音高高 B.音量大 C.音色亮丽
13.(2025四上·瑞安期末)小科尝试用各种方法让橡皮筋发出声音,下列方法能成功的是( )。
A.拉长橡皮筋 B.按压橡皮筋 C.弹拨橡皮筋
14.(2025四上·瑞安期末)古代人们常用“伏地听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敌方军马来袭,运用的科学原理是( )。
A.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B.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和在空气中一样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慢
15.(2025四上·瑞安期末)兔子的耳郭很大,还会转动,可以帮助它( )。
A.让自己更漂亮
B.收集各个方向的声音
C.奔跑时快速转变方向
16.(2025四上·瑞安期末)在气球皮上放少量细沙或碎纸屑,用音叉在气球皮上方敲击,观察到纸屑跳动,这是模拟( )的工作过程。
A.心脏跳动 B.肺收缩和舒张 C.鼓膜振动
17.(2025四上·瑞安期末)在设计和制作小乐器的过程中,当小组成员意见不一致时,应该( )。
A.每个人都据理力争
B.听从成绩最好的同学
C.小组协商后再确定
18.(2025四上·瑞安期末)为了增强呼吸功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经常蒙头睡觉
B.经常锻炼身体
C.经常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
19.(2025四上·瑞安期末)妈妈为小科准备了丰盛的午餐,有米饭、番茄炒鸡蛋、青椒炒肉,紫菜蛋汤。小科一共吃了( )种食物。
A.5 B.6 C.7
20.(2025四上·瑞安期末)如右图所示,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____进入血液,同时排出____。符合题意的选项是 ( )。
A.氧气;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氧气 C.空气;二氧化碳
21.(2025四上·瑞安期末)不同形状的牙齿有不同的作用,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撕碎食物 B.②——切断食物 C.③——磨碎食物
22.(2025四上·瑞安期末)早餐后,“糯米饭”开启了在小科身体内的旅行,其中它经过了一条较长的圆柱形滑滑梯。这一站是( )。
A.食道 B.胃 C.小肠
23.(2025四上·瑞安期末)小科设计制作了气球反冲力小车。为了让气球小车行驶得更远,他应该( )。
A.给气球充足气 B.装上小气球 C.把小车做得重一些
24.(2025四上·瑞安期末)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
A.读数时视线高于指针
B.测量前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
C.测量的力不超过弹簧测力计刻度的最大值
25.(2025四上·瑞安期末)下列物体不具有动能的是 ( )。
A.振动的音叉 B.放在桌上的铅笔盒 C.正在跑步的运动员
26.(2025四上·瑞安期末)如右图从不同的位置释放小车,木块被撞击后滑行的距离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 处释放小车,小车速度慢、能量小,木块滑行距离短
B.在B 处释放小车,小车速度快、能量小,木块滑行距离短
C.在C处释放小车,小车速度快、能量小,木块滑行距离长
27.(2025四上·瑞安期末)学期快结束了,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将教室内的课外书搬运到图书室。小科使用推车搬运,小瑞不使用推车,则( )。
A.小科的搬运方式省力
B.小瑞的搬运方式省力
C.两人的搬运方式一样省力
28.(2025四上·瑞安期末)自制乐器展览会
小瑞所在学校进行了“自制乐器展览会”的活动,我们一起和小瑞研究乐器吧!
(1)小瑞打算用铜管、纸盒、铅笔自制一个手敲琴。右图是小瑞制作的手敲琴,用铅笔轻轻敲击铜管,铜管会发出声音主要是因为( )。
A.铜管自身在振动
B.铜管中的空气在振动
C.敲击的铅笔在振动
(2)小瑞在敲击时发现①、②号铜管音高接近,为了更好地区分音高,下列最合适的方法是( )。
A.将①号铜管变得更短
B.将①号、②号铜管互换
C.换成木棒来敲击
(3)在展览会现场,小瑞想让自己演奏手敲琴的声音更大一点,他需要( )。
A.用小一点的力气敲 B.用大一点的气力敲 C.怎么敲都可以
(4)停止敲击手敲琴后,声音还能持续一会儿。这是因为( )。
A.空气还在传播声音 B.人的错觉 C.铜管还在振动
29.(2025四上·瑞安期末)演奏完成后,小瑞来到了“弦乐器”区游览,发现有同学还利用橡皮筋、木棒、纸盒等材料制作成了橡皮筋琴,如右图。
(1)用同样的力气拨动①号琴弦和⑧号琴弦,发现由于橡皮筋的( )不同,发出来的声音高低也不同。
A.长短 B.粗细 C.松紧
(2)小瑞想使①号琴弦的音高再低一点,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
A.将①号琴弦调得紧一点
B.将①号琴弦调得松一点
C.将①号琴弦拨得更轻一点
30.(2025四上·瑞安期末)巴黎奥运会
在巴黎奥运会上,温籍奥运冠军、国家游泳队队员潘展乐收获2金1银,刷新了世界记录。潘展乐是我们温州人的骄傲!热爱运动的小安也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特意调查了专业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与饮食习惯。
为了能提高自己的体能,小安给自己设计了如下训练计划表:
日期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训练项目 慢跑 跳绳 慢跑 游泳 慢跑
时间 20分钟 500个 20分钟 30分钟 20分钟
(1)在慢跑训练时,小安感觉有凉凉的空气通过鼻子,接下来空气还会经过哪里呢 鼻子→ →
(2)小安每次在跳完绳后,呼吸都会变得急促,呼吸次数大大增加,这是因为( )。
A.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
B.身体太累了
C.身体太紧张了
31.(2025四上·瑞安期末)运动员的饮食与训练一样重要。小安为此也制定了一日三餐的食谱。
时间 早餐 午餐 晚餐
所吃食物 牛奶、面包、鸡蛋 米饭、牛肉、鱼、虾 米饭、水煮鸡肉、虾
(1)运动员摄取营养要均衡,为了让小安的食谱更科学,他应该再增加的食物是( )。
A.五花肉、白菜 B.螃蟹、羊肉 C.白菜、苹果
(2)小安听从了你们的建议改进了食谱,还查阅资料了解到消化器官会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营养和能量。下列关于食物在身体内“旅行”的路线,说法正确的是( )。
A.口腔→小肠→食道→胃→大肠
B.口腔→大肠→胃→小肠→食道
C.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3)为了尽快吃完饭进行训练,小安总是大口吃饭,结果在训练时肚子开始痛起来了。你觉得小安的做法对吗 请你给他提出一点建议。
32.(2025四上·瑞安期末)小小汽车工程师
传统汽车工业以燃油内燃机作为主要动力。百年后的今天,中国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达到1000万辆的国家。小科受到鼓舞,也想成为小小汽车工程师,并设计制作了各种动力小车。
小科设计制作了一辆重力小车 (如下图),并用小车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1)重力小车是利用垫圈的重力让小车动起来,弹簧测力计测得垫圈的重力如上图所示,重力为 。
(2)小科用重力小车开展了“小车的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的实验研究,以下是实验测试结果,请你帮助小科完成下方表格:
拉力大小 小车的运动时间 (单位:秒)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取值
1个垫圈 0 0 0 0
4个垫圈 4.6 4.5 4.7
7个垫圈 2.5 2.4 2.4 2.4
(3) 小科发现:如果拉力太小,那么____;如果拉力大到一定程度,那么____;拉力越大,____。
A.小车开始运动 B.小车运动得越快 C.小车不会动
(4)小科发现实验测试时,小车总是不能走直线,可能的原因是 ( )。
A.车轴不正 B.垫圈太轻了 C.轮胎摩擦力太大
33.(2025四上·瑞安期末)小科还打算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设计制作不同动力的小车,使它能在5秒内把两块橡皮擦运输至少1米远。
(1)要想达成任务要求,小科在设计制作时需要 ( )。
A.把轮胎设计的很光滑,减小地面的摩擦力
B.把小车设计的很大,来装更多的物体
C.选择合适的动力,让小车跑得又快又远
(2)你能帮小科选择一种动力,并选择材料,画出设计图吗
我选择的动力是 。
我的设计图(在图上标注材料和运动方向):
(3)完成设计图后,小科和他的小组成员们打算做好分工,根据设计图制作并测试小车。他们正在进行的步骤是 ( )。
A.制定方案 B.实施方案 C.评估改进
(4)以下可以不作为小车的评价标准的是 ( )。
A.团队分工合作 B.小车重量 C.小车行驶距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发声时,气流冲击声带,引起声带振动,从而发出声音。我们用手轻轻放在喉结处,能够感觉到声带的振动,这是声音产生原理的一个直观体现。
2.【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液体或固体等。而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处于近乎真空的状态,没有空气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因此,航天员在月球上即使距离很近,也无法直接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需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来进行交流,因为无线电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答案】错误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保护听力
【解析】【分析】长时间戴耳机不仅不能锻炼听力、使听觉更灵敏,反而会对听力造成损害。长时间佩戴耳机,尤其是在音量较大的情况下,会使耳朵内的毛细胞长时间处于紧张工作状态,容易引起毛细胞疲劳、受损,进而导致听力下降。此外,长时间戴耳机还可能引发耳部炎症等问题,影响耳部健康。
4.【答案】错误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在测量肺活量时,正确的做法是深吸气,尽量将肺部充满气体,然后再用力快速呼气,将肺部的气体尽可能多地呼出,这样才能准确测量出肺活量的大小。而不是轻轻吸气和轻轻呼气,所以该说法错误。
5.【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在对食物进行分类时,一次通常选定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这样可以使分类结果更清晰、准确,具有一致性和可操作性。如果一次选定两个标准,可能会导致分类混乱,界限不明确。例如,若同时以 “食物来源” 和 “烹饪方式” 为标准,那么苹果派既可以因为是植物来源归为一类,又可以因为是烤制食品归为另一类,这就使得分类结果不唯一且难以清晰界定。所以一般一次选定一个标准对食物进行分类。
6.【答案】正确
【知识点】脂肪的检验;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脂肪会在白纸上留下半透明的油迹,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的方法。如果食物在白纸上涂抹后出现油迹,说明该食物中含有脂肪;如果没有油迹,则说明该食物中可能不含脂肪或脂肪含量极少。
7.【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牛肉确实富含蛋白质、铁、锌、维生素 B12 等多种营养成分,但仅靠食用牛肉无法满足人体对所有营养素的需求。人体需要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六大类营养素,还需要膳食纤维等其他营养成分。例如,牛肉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极少,维生素 C 含量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这些营养素对于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需要从谷物、蔬菜、水果等其他食物中获取。因此,为了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我们需要摄入多种不同种类的食物,而不能仅依赖牛肉这一种食物。
8.【答案】正确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重力是指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是因为苹果受到地球重力的作用,重力使苹果从高处向地面运动;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来,也是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滑梯向下运动。所以这两种现象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该说法正确。
9.【答案】正确
【知识点】摩擦力;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当使用水性笔、铅笔和毛笔写字时,笔尖与纸张接触并相对运动,必然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使得笔尖能够在纸上留下痕迹,我们才能顺利书写。不同的笔产生的摩擦力大小和特点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存在摩擦这一现象。所以该说法正确。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橡皮筋小车是利用橡皮筋缠绕产生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来使小车运动的。当橡皮筋缠绕后松开,它会试图恢复原状,从而带动与它相连的轴转动。以常见的后轮驱动的橡皮筋小车为例,橡皮筋带动后轮轴转动,后轮与地面产生摩擦力,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后轮会朝着使橡皮筋松开的方向转动,而这个转动方向与橡皮筋的缠绕方向是相反的。这样,后轮通过与地面的摩擦力推动小车向前运动。如果轮胎的转动方向与橡皮筋的缠绕方向相同,那么橡皮筋就无法通过松开产生动力来驱动小车前进了。
11.【答案】B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小汽车是人类生产的交通工具,其喇叭声是由人类在驾驶过程中按动喇叭产生的,属于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而选项 A 动物发出的声音与小汽车喇叭声无关;选项 C 大自然的声音通常指风声、雨声、雷声、鸟鸣声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声音,小汽车喇叭声不属于此类。所以本题选 B。
12.【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大声喧哗” 主要是指声音的强度较大,也就是音量大,会对周围的环境和人造成干扰。而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比如高音和低音的区别;音色则是指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特色,如钢琴和小提琴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大声喧哗” 并不涉及音高和音色的问题,主要强调的是音量大小,所以选 B。
13.【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选项A,拉长橡皮筋,只是改变了橡皮筋的形状,橡皮筋没有振动,所以不会发出声音。 选项B,按压橡皮筋,同样只是对橡皮筋施加了压力,橡皮筋没有产生振动,也不会发出声音 。 选项C,弹拨橡皮筋时,橡皮筋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快速振动,从而产生了声音。 所以能让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方法是弹拨橡皮筋,答案选C。
14.【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伏地听声” 运用的科学原理是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固体的分子间距离比气体小,声音通过固体分子的振动传递得更快,所以能更早地听到从远处传来的声音,帮助人们提前判断有无敌方军马来袭。故本题选 A。
15.【答案】B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兔子是一种被捕食的动物,需要时刻警惕周围的危险。它的耳郭很大且能转动,主要作用是收集各个方向的声音,让兔子可以更敏锐地察觉到周围环境的细微声响,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并迅速做出反应。而选项 A,兔子的耳郭大不是为了让自己更漂亮,自然界中动物身体结构的特征通常是为了适应生存需要而非美观;选项 C,兔子奔跑时快速转变方向主要依靠其灵活的身体和四肢,而非耳郭。所以本题选 B。
16.【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用音叉在气球皮上方敲击,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进而使气球皮振动,导致上面的细沙或碎纸屑跳动。这一过程与鼓膜振动的工作过程相似,外界声音引起空气振动,鼓膜就像气球皮一样,能接收声波并产生振动,将声音信号传递给内耳。而选项 A 心脏跳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来源,与声音振动无关;选项 B 肺的收缩和舒张是呼吸过程,主要与气体交换有关,也与声音振动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本题选 C。
17.【答案】C
【知识点】制作乐器
【解析】【分析】在设计和制作小乐器的小组活动中,当成员意见不一致时,小组协商后再确定是比较合理的做法。通过协商,小组成员可以充分交流各自的想法和理由,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终达成一个相对最优的方案。这样既可以尊重每个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又有利于团队协作,提高效率,共同完成小乐器的设计与制作。而选项 A 中每个人都据理力争,可能会导致小组内部矛盾激化,降低工作效率,影响最终成果;选项 B 听从成绩最好的同学也不合理,成绩好并不代表在小乐器设计制作方面的意见就一定正确,且这种方式不利于团队成员的平等交流和合作。故本题选 C。
18.【答案】A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蒙头睡觉会使被窝内的氧气逐渐减少,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吸入的空气不够新鲜,长期这样会影响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不利于增强呼吸功能。
19.【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午餐中的米饭是一种食物,番茄炒鸡蛋由番茄和鸡蛋两种食材组成但算一道菜,青椒炒肉由青椒和肉组成也算一道菜,紫菜蛋汤由紫菜和鸡蛋等做成算一道汤,所以一共是 1+1+1+1=4 道菜,再加上米饭,总共是 5 种食物,答案选 A。
20.【答案】A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人的呼吸过程是吸入空气,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在细胞内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同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肺部,再通过呼气排出体外。所以人的呼吸实际上是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故本题选 A。
21.【答案】C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人的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不同类型的牙齿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是门齿,其作用是切断食物;②是犬齿,主要用于撕裂食物;③是臼齿,适合磨碎食物。因此,选项 C 正确。
22.【答案】C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在人体消化系统中,小肠是一条较长的管状器官,盘曲在腹腔内,全长约 4 - 6 米,符合 “较长的圆柱形滑滑梯” 的描述。食物在小肠内会被进一步消化和吸收。而食道是连接咽和胃的通道,比较短;胃是一个囊状器官,主要功能是储存和初步消化食物,其形状与 “较长的圆柱形” 不符。所以 “糯米饭” 经过的这一站是小肠,答案选 C。
23.【答案】A
【知识点】反冲力
【解析】【分析】给气球充足气,能使气球内储存更多的气体。当气体从气球喷口喷出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会产生更大的反冲力,从而推动小车获得更大的初速度,行驶得更远。
24.【答案】A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
【解析】【分析】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相平,这样才能准确读取测量值,若视线高于指针,会导致读数偏小,A 选项操作错误。测量前检查指针是否指在 “0” 刻度,如有偏差需要进行调零,B 选项操作正确。为了避免损坏弹簧测力计,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其刻度的最大值,C 选项操作正确。故本题选 A。
25.【答案】B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振动的音叉和正在跑步的运动员都处于运动状态,因此具有动能。而放在桌上的铅笔盒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 0,所以不具有动能,故答案选 B。
26.【答案】A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在 A 处释放小车,A 点位置相对较低,小车下滑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较少,所以小车速度慢,具有的能量小,撞击木块时对木块做功少,木块获得的动能小,滑行距离就短,A选项说法正确。
27.【答案】A
【知识点】摩擦力;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使用推车搬运课外书时,推车的轮子可以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很多,所以推动推车搬运课外书更省力,即小科的搬运方式省力,A 选项正确。而小瑞不使用推车,直接搬运书籍,需要克服书籍与地面或其他接触面的较大的滑动摩擦力,会更费力,B、C 选项错误。故本题选 A。
28.【答案】(1)A
(2)A
(3)B
(4)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铅笔轻轻敲击铜管,铜管自身会发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故 A 选项正确。虽然铜管中的空气也可能会因为铜管振动而产生一些振动,但这不是主要的发声原因,B 选项错误。敲击的铅笔振动主要是产生敲击的动作,而不是发出手敲琴声音的主要原因,C 选项错误。
(2)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音高,对于铜管乐器来说,铜管越短,振动频率越高,音高也就越高。将①号铜管变得更短,可以改变其振动频率,使其与②号铜管的音高差异更明显,从而更好地区分音高,A选项正确。
(3)声音的大小(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用大一点的力气敲铜管,会使铜管的振动幅度增大,从而使发出的声音更大;而用小一点的力气敲,铜管振动幅度小,声音就小。所以要让手敲琴声音更大一点,需要用大一点的力气敲,故答案选 B。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停止敲击手敲琴后,声音还能持续一会儿,是因为铜管还在振动。虽然敲击停止了,但铜管由于惯性会继续振动一段时间,继续发出声音,直到振动逐渐减弱停止。而空气传播声音是声音传播的条件,不是声音持续的原因;这也不是人的错觉。所以本题选 C。
29.【答案】(1)C
(2)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在橡皮筋琴中,当用同样的力气拨动不同的琴弦时,橡皮筋的松紧程度不同,振动的频率就不同,从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不同。一般来说,橡皮筋越紧,振动频率越高,声音越高;橡皮筋越松,振动频率越低,声音越低。而图中明确提到是①号琴弦和⑧号琴弦,说明是同一根橡皮筋在不同位置的状态,主要体现的是松紧程度的差异,而不是长短和粗细的不同,所以本题选 C。
(2)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音高,对于橡皮筋琴来说,琴弦越松,振动频率越低,音高也就越低。所以将①号琴弦调得松一点,能使它的音高降低,B 选项正确。A 选项中,将琴弦调得紧一点会使振动频率升高,音高变高;C 选项中,将①号琴弦拨得更轻一点,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而不是音高。故本题选 B。
30.【答案】(1)咽;喉
(2)A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1)空气进入鼻子后,接下来会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在呼吸系统中,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喉是呼吸道的一部分,也是发声的器官;气管和支气管则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气管分支形成支气管,支气管再不断分支,最终与肺泡相连,气体在肺泡处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2)跳绳是一种较为剧烈的运动,运动时身体的新陈代谢加快,细胞需要更多的氧气来进行呼吸作用,以释放能量满足身体的需求。为了获取更多的氧气,呼吸系统会加快工作,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次数增加。虽然身体太累或紧张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呼吸,但在跳绳这种运动情境下,主要原因是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增加,故本题选 A。
31.【答案】(1)C
(2)C
(3)吃饭时要细嚼慢咽,这样能使食物在口腔中充分与唾液混合,进行初步消化,减轻肠胃负担,同时也能减少吞咽空气的量,避免肠胃不适。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平衡膳食;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1)运动员的饮食需要营养均衡,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素。小安的食谱中,早餐有牛奶、鸡蛋提供蛋白质,面包提供碳水化合物;午餐和晚餐有米饭提供碳水化合物,牛肉、鱼、虾、鸡肉等提供蛋白质,但缺乏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2)食物进入人体后,首先在口腔中经过牙齿咀嚼和唾液的初步消化,然后通过食道进入胃,胃对食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磨和消化,接着食物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进行充分的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剩余的食物残渣则进入大肠,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粪便排出体外。所以食物在身体内 “旅行” 的正确路线是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本题选 C。
(3)小安的做法不对。大口吃饭可能导致他在进食时吞咽过多空气,引起肠胃不适,而且没有充分咀嚼食物也会增加肠胃的消化负担,这些都可能是导致他训练时肚子痛的原因。
32.【答案】(1)2.4N
(2)4.6
(3)C
(4)A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滑轮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0.2N,指针指在2N下方第2小格处,所以垫圈的重力为 2N+0.2N×2=2.4N 。
(2)在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若其中某次测量结果明显偏离其他数据,可将其视为异常值舍去,若所有测量数据都较为接近,则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计算 4 个垫圈时小车运动时间的平均值: (4.6+4.5+4.7)÷3=4.6 (秒)
(3)通常情况下,当拉力太小时,不足以克服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等阻力,小车就不会动,所以第一个空选 C;当拉力大到一定程度,拉力能够克服小车所受阻力时,小车开始运动,故第二个空选 A;而拉力越大,根据前面实验中拉力越大运动时间越短可知,小车获得的动力越大,运动得就越快,所以第三个空选 B。
(4)车轴不正会导致车轮转动方向不一致,从而使小车不能走直线,A选项符合题意。
33.【答案】(1)C
(2)橡皮筋;向前运动
(3)B
(4)A
【知识点】橡皮筋动力小车;设计小车
【解析】【分析】(1)选择合适的动力是让小车在规定时间内行驶足够远的关键。只有动力合适,小车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跑得又快又远,从而完成任务,所以C选项正确。
(2)我选择的动力是:橡皮筋动力。 我的设计图(简单描述): 材料:一个长方形的硬纸盒作为车身、两根小木棍作为车轴、四个圆形瓶盖作为车轮、一根橡皮筋、两根小钉子。 设计方法:在硬纸盒的两端合适位置各钻一个小孔,将两根小木棍分别插入小孔作为车轴。把四个圆形瓶盖分别固定在两根车轴的两端作为车轮。在车身前端的合适位置钉上一根小钉子,在车身后端的合适位置也钉上一根小钉子。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前端的小钉子上,另一端固定在后端的小钉子上,然后转动车轮,让橡皮筋缠绕在车轴上,给橡皮筋上劲。运动方向:当松开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状,带动车轴转动,从而使小车向前运动。
(3)实施方案是在完成方案设计后,按照设计图和计划进行实际的操作,如小科和他的小组成员做好分工,根据设计图制作并测试小车,这正是实施方案阶段的工作内容,所以B选项正确。
(4)团队分工合作主要是针对制作小车过程中团队协作方面的考量,它不直接反映小车本身的性能和质量,不能作为评价小车的标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