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1.(2025五上·怀集期末)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为植物提供( )。
A.氧气 B.能量 C.二氧化碳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为植物提供能量,具体过程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为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2025五上·怀集期末)下列物体放入水中,会沉在水底的是 ( )。
A.装满空气的密封塑料瓶
B.木块
C.石头
【答案】C
【知识点】浮力;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物体在水中会下沉;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体在水中会上浮;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时,物体在水中会悬浮。石头的密度通常大于水的密度,所以石头放入水中会沉在水底。
3.(2025五上·怀集期末)水结成冰,体积( )。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答案】C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但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4.(2025五上·怀集期末)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 )。
A.冰川
B.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C.深层地下水
【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储存在冰川、江河湖泊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等多种水体中。其中,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是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因为它们分布广泛,开发利用相对容易,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而 A 选项的冰川虽然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但多分布在两极和高山地区,开发利用难度大;C 选项的深层地下水埋藏深,开采成本高,且补给困难,也不易直接利用。
5.(2025五上·怀集期末)植物生长需要的阳光主要是为了( )。
A.提高温度 B.进行光合作用 C.促进水分吸收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阳光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主要是因为植物需要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这一过程为植物提供了生长所需的能量和物质基础,是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关键。
6.(2025五上·怀集期末)把盐放入水中搅拌后,盐不见了,这是因为盐( )。
A.蒸发了 B.溶解了 C.与水发生反应了
【答案】B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盐放入水中搅拌后消失,是因为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均匀地分散到了水中,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这个过程叫做溶解。
7.(2025五上·怀集期末)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方向是 ( )。
A.向上 B.向下 C.向四周
【答案】A
【知识点】浮力;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方向相反,这是因为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了浮力,而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所以浮力方向是向上的。
8.(2025五上·怀集期末)海水不能直接饮用,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 )。
A.微生物 B.盐分 C.泥沙
【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平均盐度约为 3.5%。如果直接饮用海水,会导致人体摄入过多的盐分,使人体细胞内的水分被 “吸” 出来,造成细胞脱水,进而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9.(2025五上·怀集期末)植物的根在生长过程中,具有( )的特性。
A.向光性 B.向水性 C.背地性
【答案】B
【知识点】根
【解析】【分析】植物的根在生长过程中具有向水性,即根会向着水分充足的地方生长,这有助于植物更好地吸收水分,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10.(2025五上·怀集期末)一块橡皮泥,捏成实心球会沉入水底,捏成小船会浮在水面,这是因为( )。
A.橡皮泥变轻了
B.小船排开的水量变大了
C.水的密度变大了
【答案】B
【知识点】浮力;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当橡皮泥捏成小船时,其形状发生改变,排开的水量变大,受到的浮力也增大。当浮力大于橡皮泥自身重力时,小船就会浮在水面上。
11.(2025五上·怀集期末)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酒精挥发 B.纸张燃烧 C.玻璃破碎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A、酒精挥发是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玻璃破碎只是玻璃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12.(2025五上·怀集期末)河流最终流入大海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球引力 B.地势高低 C.风力作用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势存在高低差异,河流在重力作用下,从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最终汇聚到大海。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产生的,但在这里地球引力不是直接使河流流向大海的原因,而是通过形成地势高低差,让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低处流动。
13.(2025五上·怀集期末)植物的叶子通过 ( )散失水分。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答案】B
【知识点】叶的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表面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叶子上有许多微小的气孔,水分主要通过这些气孔散失。
14.(2025五上·怀集期末)相同体积的铝块和铁块,在水中( )受到的浮力大。
A.铝块 B.铁块 C.一样
【答案】C
【知识点】浮力;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相同体积的铝块和铁块浸没在水中时,它们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水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也是固定值,所以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质量等因素无关,只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15.(2025五上·怀集期末)下列哪种物质变化是不可逆的 ( )。
A.水的汽化 B.铁生锈 C.蜡烛融化
【答案】B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的过程,铁锈无法通过简单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再变回原来的铁,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
16.(2025五上·怀集期末)植物的生长不需要空气。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空气对于植物的生长是至关重要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从而获得生长所需的能量和物质。同时,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以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维持植物的正常生理活动。此外,空气的流通还能帮助植物传播花粉、种子,调节植物周围的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所以,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空气。
17.(2025五上·怀集期末)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系。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浮力;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当物体的质量较大,重力大于其受到的浮力时,物体下沉;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较大,使得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例如,相同体积的铁块和木块,铁块质量大,重力大,在水中下沉,木块质量小,重力小,在水中上浮。而相同质量的实心铁球和空心铁球,空心铁球体积大,排开的水多,受到的浮力大,可能会上浮,实心铁球体积小,排开的水少,受到的浮力小,会下沉。所以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系。
18.(2025五上·怀集期末)物质溶解后就不能再分离出来了。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物质溶解后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再分离出来的。例如,对于食盐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可以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将水蒸发掉,使食盐重新结晶析出;对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可利用它们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变化差异,通过降温结晶等方法来分离。此外,还有蒸馏、萃取、过滤等多种分离方法可用于将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分离出来,具体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 “物质溶解后就不能再分离出来了”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9.(2025五上·怀集期末)地球上的水是循环的,所以不会缺水。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虽然地球上的水是循环的,通过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但是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在全球范围内,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有的地区水资源丰富,有的地区则极度缺水。同时,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许多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这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因此,不能因为水是循环的就认为不会缺水。
20.(2025五上·怀集期末)植物的茎只起到支撑作用,不能运输物质。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茎的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的茎具有支撑和运输等多种重要功能。茎中的导管能够将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而筛管则可以将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根部等其他部位,以满足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需要。所以植物的茎不仅起到支撑作用,还能运输物质。
21.(2025五上·怀集期末)铁生锈是因为铁与水接触,与氧气无关。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生锈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22.(2025五上·怀集期末)物体在水中下沉,是因为它不受浮力。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浮力;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物体在水中下沉,是因为物体受到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而不是不受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只要物体浸在水中,无论它是下沉、上浮还是悬浮,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23.(2025五上·怀集期末)淡水鱼不能在海水中生存是因为海水太咸。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淡水鱼不能在海水中生存,主要原因并非仅仅是海水太咸,而是涉及到渗透压等多方面的生理机制差异。 淡水鱼的细胞内盐分浓度高于周围的淡水环境,它们通过肾脏等器官不断排出多余的水分,并摄取水中的盐分来维持体内的渗透压平衡。而海水的盐分浓度远高于淡水鱼体内的盐分浓度,当淡水鱼进入海水后,鱼体内的水分会不断通过鳃和体表细胞渗透到海水中,同时,海水中过多的盐分又会进入鱼体,导致鱼体的渗透压平衡被破坏,进而影响鱼的正常生理功能,最终导致淡水鱼无法在海水中生存。
24.(2025五上·怀集期末)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同时进行的。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不是同时进行的。具体分析如下: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因为光反应阶段需要光能来激发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和还原氢,从而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植物细胞在酶的作用下,将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它不需要光,在白天和黑夜都能进行。
25.(2025五上·怀集期末)轻的物体一定浮在水面,重的物体一定沉入水底。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浮力;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而不是仅仅由物体的轻重决定。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如果物体排开的水的重力大于物体本身的重力,物体就会浮在水面;如果物体排开的水的重力小于物体本身的重力,物体就会沉入水底。
26.(2025五上·怀集期末)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首先蜡烛受热熔化,由固态变为液态,这个过程中只是蜡烛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接着,蜡烛燃烧时,石蜡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这一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所以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27.(2025五上·怀集期末)地下水都是可以直接饮用的。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虽然地下水相对地表水而言,受污染的程度可能较低,但并非所有地下水都可以直接饮用。一些地下水可能含有过高的矿物质,如铁、锰、氟化物等,长期饮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还有些地下水可能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含有重金属污染物,如汞、铅、镉等,这些物质具有很强的毒性,会危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此外,地下水也可能因人类活动而受到污染,如农业面源污染(农药、化肥的渗漏)、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等,导致水中含有细菌、病毒、有机物等有害物质,直接饮用会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地下水通常需要经过处理和检测
28.(2025五上·怀集期末)植物的花对植物的繁殖没有作用。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花的结构、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的花在植物繁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生生殖细胞:花中的雄蕊产生花粉,花粉里包含精子,是植物的雄性生殖细胞;雌蕊的子房内有胚珠,胚珠里含有卵细胞,是植物的雌性生殖细胞。 传粉与受精:通过风、昆虫等媒介,花粉从雄蕊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传粉。传粉后,花粉在柱头上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沿着花柱生长进入子房,将精子输送到胚珠中,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 发育成果实和种子: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果实可以保护种子,并有助于种子的传播,从而使植物能够繁衍后代。
29.(2025五上·怀集期末)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它在水中的沉浮。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浮力;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取决于物体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从而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进而影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例如,把一块橡皮泥捏成实心球放入水中,它会下沉,因为此时它排开的水的体积较小,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但如果把这块橡皮泥捏成船的形状,它就能漂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捏成船形后,橡皮泥排开的水的体积变大了,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所以就能浮在水面上。
30.(2025五上·怀集期末)所有的物理变化都不会产生新物质。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发生改变,但物质的本质组成和化学性质并未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无论是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汽化),还是水蒸气变成冰(凝华),或者冰融化成水,都是水这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变,物质本身始终是水,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再如,将铁丝弯曲,只是改变了铁丝的形状,铁丝的化学成分依然是铁,没有新物质产生。所以 “所有的物理变化都不会产生新物质” 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31.(2025五上·怀集期末)把植物的器官与功能相连。
【答案】
【知识点】根;茎的作用;叶的作用;花的结构、作用
【解析】【分析】根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它通过根毛等结构与土壤紧密接触,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各种矿物质营养元素。
茎 ——运输水分和养分。茎具有输导组织,能够将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叶片等地上部分,同时也能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根部等其他部位,起到运输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叶 ——制造有机物。叶片中含有叶绿体,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这个过程称为光合作用,所以叶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花 ——繁殖后代。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通过传粉、受精等过程,完成有性生殖,最终发育成果实和种子,实现植物的繁殖后代。
32.(2025五上·怀集期末)将物质变化与例子相连。
【答案】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 水蒸发: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冰块融化:冰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其本质还是水,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水蒸发: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冰块融化:冰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其本质还是水,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33.(2025五上·怀集期末)现有一块木头、一块铁块和一块塑料块,它们的体积相同。把它们放入水中,木头漂浮,铁块下沉,塑料块悬浮。
(1)铁块下沉是因为它的密度比水( )。
A.大 B.小 C.相等
(2)木头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 )它自身的重力。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3)如果把塑料块切成两半,放入水中会( )。
A.上浮 B.下沉 C.仍悬浮
【答案】(1)A
(2)B
(3)C
【知识点】浮力;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所受重力大于浮力,物体就会下沉。铁块在水中下沉,所以铁块的密度比水大。
(2)当物体漂浮在液体表面时,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物体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木头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自身的重力。
(3)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塑料块原来悬浮在水中,说明塑料块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当把塑料块切成两半后,其密度不变,仍然等于水的密度,所以放入水中后仍会悬浮。
34.(2025五上·怀集期末)小明做了一个关于物质变化的实验,他把白糖放在锅里加热。
(1)白糖加热过程中先融化成液体,这是( )变化。
A.物理 B.化学 C.生物
(2)继续加热,白糖变成黑色物质,这是( )变化。
A.物理 B.化学 C.生物
(3)这个实验说明白糖加热过程中( )。
A.只有物理变化
B.只有化学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答案】(1)A
(2)B
(3)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1)白糖加热融化成液体,只是物质的状态由固态变为液态,其本质还是白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这种仅涉及物质状态或形状改变,而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继续加热白糖,白糖变成黑色物质,这一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如碳等,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3)白糖加热过程中,首先是由固态变为液态,这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之后继续加热,白糖变成黑色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白糖加热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1 / 1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1.(2025五上·怀集期末)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为植物提供( )。
A.氧气 B.能量 C.二氧化碳
2.(2025五上·怀集期末)下列物体放入水中,会沉在水底的是 ( )。
A.装满空气的密封塑料瓶
B.木块
C.石头
3.(2025五上·怀集期末)水结成冰,体积( )。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4.(2025五上·怀集期末)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 )。
A.冰川
B.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C.深层地下水
5.(2025五上·怀集期末)植物生长需要的阳光主要是为了( )。
A.提高温度 B.进行光合作用 C.促进水分吸收
6.(2025五上·怀集期末)把盐放入水中搅拌后,盐不见了,这是因为盐( )。
A.蒸发了 B.溶解了 C.与水发生反应了
7.(2025五上·怀集期末)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方向是 ( )。
A.向上 B.向下 C.向四周
8.(2025五上·怀集期末)海水不能直接饮用,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 )。
A.微生物 B.盐分 C.泥沙
9.(2025五上·怀集期末)植物的根在生长过程中,具有( )的特性。
A.向光性 B.向水性 C.背地性
10.(2025五上·怀集期末)一块橡皮泥,捏成实心球会沉入水底,捏成小船会浮在水面,这是因为( )。
A.橡皮泥变轻了
B.小船排开的水量变大了
C.水的密度变大了
11.(2025五上·怀集期末)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酒精挥发 B.纸张燃烧 C.玻璃破碎
12.(2025五上·怀集期末)河流最终流入大海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球引力 B.地势高低 C.风力作用
13.(2025五上·怀集期末)植物的叶子通过 ( )散失水分。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14.(2025五上·怀集期末)相同体积的铝块和铁块,在水中( )受到的浮力大。
A.铝块 B.铁块 C.一样
15.(2025五上·怀集期末)下列哪种物质变化是不可逆的 ( )。
A.水的汽化 B.铁生锈 C.蜡烛融化
16.(2025五上·怀集期末)植物的生长不需要空气。 ( )
17.(2025五上·怀集期末)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系。 ( )
18.(2025五上·怀集期末)物质溶解后就不能再分离出来了。 ( )
19.(2025五上·怀集期末)地球上的水是循环的,所以不会缺水。 ( )
20.(2025五上·怀集期末)植物的茎只起到支撑作用,不能运输物质。 ( )
21.(2025五上·怀集期末)铁生锈是因为铁与水接触,与氧气无关。 ( )
22.(2025五上·怀集期末)物体在水中下沉,是因为它不受浮力。 ( )
23.(2025五上·怀集期末)淡水鱼不能在海水中生存是因为海水太咸。 ( )
24.(2025五上·怀集期末)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同时进行的。 ( )
25.(2025五上·怀集期末)轻的物体一定浮在水面,重的物体一定沉入水底。 ( )
26.(2025五上·怀集期末)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 )
27.(2025五上·怀集期末)地下水都是可以直接饮用的。 ( )
28.(2025五上·怀集期末)植物的花对植物的繁殖没有作用。 ( )
29.(2025五上·怀集期末)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它在水中的沉浮。 ( )
30.(2025五上·怀集期末)所有的物理变化都不会产生新物质。 ( )
31.(2025五上·怀集期末)把植物的器官与功能相连。
32.(2025五上·怀集期末)将物质变化与例子相连。
33.(2025五上·怀集期末)现有一块木头、一块铁块和一块塑料块,它们的体积相同。把它们放入水中,木头漂浮,铁块下沉,塑料块悬浮。
(1)铁块下沉是因为它的密度比水( )。
A.大 B.小 C.相等
(2)木头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 )它自身的重力。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3)如果把塑料块切成两半,放入水中会( )。
A.上浮 B.下沉 C.仍悬浮
34.(2025五上·怀集期末)小明做了一个关于物质变化的实验,他把白糖放在锅里加热。
(1)白糖加热过程中先融化成液体,这是( )变化。
A.物理 B.化学 C.生物
(2)继续加热,白糖变成黑色物质,这是( )变化。
A.物理 B.化学 C.生物
(3)这个实验说明白糖加热过程中( )。
A.只有物理变化
B.只有化学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为植物提供能量,具体过程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为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答案】C
【知识点】浮力;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物体在水中会下沉;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体在水中会上浮;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时,物体在水中会悬浮。石头的密度通常大于水的密度,所以石头放入水中会沉在水底。
3.【答案】C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但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4.【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储存在冰川、江河湖泊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等多种水体中。其中,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是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因为它们分布广泛,开发利用相对容易,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而 A 选项的冰川虽然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但多分布在两极和高山地区,开发利用难度大;C 选项的深层地下水埋藏深,开采成本高,且补给困难,也不易直接利用。
5.【答案】B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阳光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主要是因为植物需要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这一过程为植物提供了生长所需的能量和物质基础,是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关键。
6.【答案】B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盐放入水中搅拌后消失,是因为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均匀地分散到了水中,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这个过程叫做溶解。
7.【答案】A
【知识点】浮力;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方向相反,这是因为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了浮力,而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所以浮力方向是向上的。
8.【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平均盐度约为 3.5%。如果直接饮用海水,会导致人体摄入过多的盐分,使人体细胞内的水分被 “吸” 出来,造成细胞脱水,进而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9.【答案】B
【知识点】根
【解析】【分析】植物的根在生长过程中具有向水性,即根会向着水分充足的地方生长,这有助于植物更好地吸收水分,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10.【答案】B
【知识点】浮力;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当橡皮泥捏成小船时,其形状发生改变,排开的水量变大,受到的浮力也增大。当浮力大于橡皮泥自身重力时,小船就会浮在水面上。
1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A、酒精挥发是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玻璃破碎只是玻璃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12.【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势存在高低差异,河流在重力作用下,从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最终汇聚到大海。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产生的,但在这里地球引力不是直接使河流流向大海的原因,而是通过形成地势高低差,让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低处流动。
13.【答案】B
【知识点】叶的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表面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叶子上有许多微小的气孔,水分主要通过这些气孔散失。
14.【答案】C
【知识点】浮力;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相同体积的铝块和铁块浸没在水中时,它们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水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也是固定值,所以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质量等因素无关,只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15.【答案】B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的过程,铁锈无法通过简单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再变回原来的铁,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空气对于植物的生长是至关重要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从而获得生长所需的能量和物质。同时,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以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维持植物的正常生理活动。此外,空气的流通还能帮助植物传播花粉、种子,调节植物周围的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所以,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空气。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浮力;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当物体的质量较大,重力大于其受到的浮力时,物体下沉;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较大,使得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例如,相同体积的铁块和木块,铁块质量大,重力大,在水中下沉,木块质量小,重力小,在水中上浮。而相同质量的实心铁球和空心铁球,空心铁球体积大,排开的水多,受到的浮力大,可能会上浮,实心铁球体积小,排开的水少,受到的浮力小,会下沉。所以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系。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物质溶解后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再分离出来的。例如,对于食盐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可以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将水蒸发掉,使食盐重新结晶析出;对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可利用它们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变化差异,通过降温结晶等方法来分离。此外,还有蒸馏、萃取、过滤等多种分离方法可用于将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分离出来,具体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 “物质溶解后就不能再分离出来了”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虽然地球上的水是循环的,通过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但是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在全球范围内,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有的地区水资源丰富,有的地区则极度缺水。同时,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许多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这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因此,不能因为水是循环的就认为不会缺水。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茎的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的茎具有支撑和运输等多种重要功能。茎中的导管能够将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而筛管则可以将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根部等其他部位,以满足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需要。所以植物的茎不仅起到支撑作用,还能运输物质。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生锈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22.【答案】错误
【知识点】浮力;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物体在水中下沉,是因为物体受到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而不是不受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只要物体浸在水中,无论它是下沉、上浮还是悬浮,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23.【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淡水鱼不能在海水中生存,主要原因并非仅仅是海水太咸,而是涉及到渗透压等多方面的生理机制差异。 淡水鱼的细胞内盐分浓度高于周围的淡水环境,它们通过肾脏等器官不断排出多余的水分,并摄取水中的盐分来维持体内的渗透压平衡。而海水的盐分浓度远高于淡水鱼体内的盐分浓度,当淡水鱼进入海水后,鱼体内的水分会不断通过鳃和体表细胞渗透到海水中,同时,海水中过多的盐分又会进入鱼体,导致鱼体的渗透压平衡被破坏,进而影响鱼的正常生理功能,最终导致淡水鱼无法在海水中生存。
24.【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不是同时进行的。具体分析如下: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因为光反应阶段需要光能来激发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和还原氢,从而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植物细胞在酶的作用下,将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它不需要光,在白天和黑夜都能进行。
25.【答案】错误
【知识点】浮力;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而不是仅仅由物体的轻重决定。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如果物体排开的水的重力大于物体本身的重力,物体就会浮在水面;如果物体排开的水的重力小于物体本身的重力,物体就会沉入水底。
26.【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首先蜡烛受热熔化,由固态变为液态,这个过程中只是蜡烛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接着,蜡烛燃烧时,石蜡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这一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所以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27.【答案】错误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虽然地下水相对地表水而言,受污染的程度可能较低,但并非所有地下水都可以直接饮用。一些地下水可能含有过高的矿物质,如铁、锰、氟化物等,长期饮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还有些地下水可能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含有重金属污染物,如汞、铅、镉等,这些物质具有很强的毒性,会危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此外,地下水也可能因人类活动而受到污染,如农业面源污染(农药、化肥的渗漏)、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等,导致水中含有细菌、病毒、有机物等有害物质,直接饮用会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地下水通常需要经过处理和检测
28.【答案】错误
【知识点】花的结构、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的花在植物繁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生生殖细胞:花中的雄蕊产生花粉,花粉里包含精子,是植物的雄性生殖细胞;雌蕊的子房内有胚珠,胚珠里含有卵细胞,是植物的雌性生殖细胞。 传粉与受精:通过风、昆虫等媒介,花粉从雄蕊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传粉。传粉后,花粉在柱头上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沿着花柱生长进入子房,将精子输送到胚珠中,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 发育成果实和种子: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果实可以保护种子,并有助于种子的传播,从而使植物能够繁衍后代。
29.【答案】正确
【知识点】浮力;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取决于物体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从而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进而影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例如,把一块橡皮泥捏成实心球放入水中,它会下沉,因为此时它排开的水的体积较小,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但如果把这块橡皮泥捏成船的形状,它就能漂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捏成船形后,橡皮泥排开的水的体积变大了,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所以就能浮在水面上。
30.【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发生改变,但物质的本质组成和化学性质并未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无论是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汽化),还是水蒸气变成冰(凝华),或者冰融化成水,都是水这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变,物质本身始终是水,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再如,将铁丝弯曲,只是改变了铁丝的形状,铁丝的化学成分依然是铁,没有新物质产生。所以 “所有的物理变化都不会产生新物质” 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31.【答案】
【知识点】根;茎的作用;叶的作用;花的结构、作用
【解析】【分析】根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它通过根毛等结构与土壤紧密接触,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各种矿物质营养元素。
茎 ——运输水分和养分。茎具有输导组织,能够将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叶片等地上部分,同时也能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根部等其他部位,起到运输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叶 ——制造有机物。叶片中含有叶绿体,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这个过程称为光合作用,所以叶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花 ——繁殖后代。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通过传粉、受精等过程,完成有性生殖,最终发育成果实和种子,实现植物的繁殖后代。
32.【答案】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 水蒸发: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冰块融化:冰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其本质还是水,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水蒸发: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冰块融化:冰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其本质还是水,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33.【答案】(1)A
(2)B
(3)C
【知识点】浮力;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所受重力大于浮力,物体就会下沉。铁块在水中下沉,所以铁块的密度比水大。
(2)当物体漂浮在液体表面时,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物体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木头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自身的重力。
(3)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塑料块原来悬浮在水中,说明塑料块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当把塑料块切成两半后,其密度不变,仍然等于水的密度,所以放入水中后仍会悬浮。
34.【答案】(1)A
(2)B
(3)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1)白糖加热融化成液体,只是物质的状态由固态变为液态,其本质还是白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这种仅涉及物质状态或形状改变,而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继续加热白糖,白糖变成黑色物质,这一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如碳等,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3)白糖加热过程中,首先是由固态变为液态,这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之后继续加热,白糖变成黑色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白糖加热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