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第六单元第5课时19小英雄雨来 教案 统编版四下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任务式】第六单元第5课时19小英雄雨来 教案 统编版四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8 16:1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课题:小英雄雨来
内容分析: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战争爆发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百姓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保卫祖国家园与日本鬼子进行顽强的斗争。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少年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了解雨来的故事,感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英勇无畏,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英雄精神。 语言运用: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体会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思维能力:学习用小标题概括课文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的结构,培养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欣赏文中描写雨来与敌人斗争的精彩情节,感受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体会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创造性地表达对雨来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 通过列小标题的方式了解各部分的内容,并能借助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聚焦重点段落,多角度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
情境导入: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感受古代少年勤勉刻苦、坚持不懈的求学精神;认识抗日小英雄雨来;一起讨论小男子汉的标准是什么?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穿越古今,阅读成长故事集齐成长勋章。 活动流程:上节课我们一起穿越到古代,认识了囊萤夜读的车胤,拜访了铁杵磨针的老媪在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勤奋与坚持,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枚“勤学徽章”,现在我们坐着时光车一起走进抗日战争时期,结识一位晋察冀抗日小英雄雨来,看一看在这里我们又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什么美好品质,收集到什么样的特殊徽章呢?” 聆听,优秀少年成长路——走进“红特工训练营”。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初探英雄形象。
1.教师引导:欢迎大家来到雨来特工训练营。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小“英雄”雨来勇斗日寇,机智又果敢。今天,让我们来到晋察冀边区的小村庄,去看一看雨来生活的地方,感受曾经惊心动魄的时刻。讲好雨来故事,获取雨来忠勇徽章。 2.质疑课题师:同学们,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例①: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 例②:雨来具有哪些小英雄品质? 学生自由谈一谈自己心中英雄的样子。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①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②通过列小标题的方式了解各部分的内容,并能借助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了解写作背景:简介作者:管桦(1922-2002年),原名鲍化普,作家、诗人。河北省丰润县人。他1940年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曾做过随军记者。主要作品:《小英雄雨来》《将军河》等。 简介写作背景:管桦从小目睹了年长他几岁的本村儿童团团长,带领一群天真无邪的儿童,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瞭望,捕捉敌情。从军后,他以这些童年伙伴为原型,创作了《雨来没有死》,后来更名为《小英雄雨来》。 揭示课题,说一说自己心中英雄的形象。了解写作背景,激发内心反对侵略的爱国情感,为下面的快速阅读做情感铺垫。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解释课题以感知全文。引导小学生理解“英雄”的意思,激发学生反对侵略的爱国情感,为下面的快速阅读做情感铺垫。
第二节:梳理情节脉络
1.引导学生观察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跟以前学过的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学生预设:生1:篇幅较长 生2:有序号标注 生3:有泡泡框阅读提示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泡泡形状的学习提示,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同学们,这么长的文章,读起来理解起来还真有点难度呢,你从泡泡框中得到了哪些提示。 (1)学生讨论交流 (2)教师总结:边读边想,前后联系 3.概括内容:那现在你能运用刚学到的阅读方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人公是谁?大概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总结:本文主要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少年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4.难理解字词:我们刚刚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课文中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词语: 睁眼瞎:比喻不识字的人;文盲。 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劫难:灾难。 晋察冀边区:“晋”是陕西省的简称,“察”是民国时期察哈尔省的简称,“冀”是河北省的简称。晋察冀边区是我抗日根据地之一。 5.绘制“雨来成长地图” (1)教师导入:同学们,雨来从一个顽皮的孩子成长为抗日小英雄,他的每一步成长都像一朵小“浪花”一样。现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他成长的第一朵“浪花”请你默读课文第一个序号内容,说一说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讨论交流:请同学们看一看课后第二题列举了第一部分的小标题,说一说这个小标题有什么特点。 生1:小标题很短 生2:小标题的内容非常精简。 (3)教师引导:那我们如何把较长内容变成简短的小标题或者词组呢? 生1:可以提炼关键信息 生2:可以根据主要内容缩句。 第一部分主要是围绕雨来“游泳本领高”来写的。以雨来为主体。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非常棒!首先我们可以先找到关键人物和事件,再概括大意,最后通过提炼关键信息,浓缩语言变成精简的小标题。当然还可以选用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作为小标题。 合作探究:接下来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方法来给课文其他部分拟写小标题。找到他成长的五个关键阶段,用‘浪花卡’图案标注,并说明他的变化。 小组讨论,填写“情节梯”表格。 每组发放表格模板,按“事件+雨来的表现+成长关键词”填写。 6.引导学生利用小标题小组内复述课文。“我们认识了小标题,也学会了拟写小标题,那你能借助小标题来复述课文吗 ” 教师出示思维导图,小组内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7.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小英雄雨来,攻克了长文阅读难关,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深究这位“小英雄”。接下来让我们去攻克了生字难关。 学生观察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跟以前学过的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学生关注课文中泡泡形状的学习提示,说一说自己知道了哪些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任务: ① 分工讨论:组员轮流分享自己找到的雨来成长事件,讨论并确定五个核心阶段。 ② 填写表格:按“事件名称+文中关键句+雨来的表现+成长关键词”整理信息 小组展示与讲解 任务: 分工汇报:每组派代表讲解1个成长阶段小标题,说明“雨来的变化”及对应的成长关键词。 根据思维导图,小组内练习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归纳小标题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难的,学生很难一步到位。所以,这里提示了学生方法。这样,可以多角度地培养小学生的概括能力。也能让学生在多种表述中感受提炼小标题的方法。
第二节:扫清识字障碍。
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些词语,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晋察冀 柳絮 扭身 姥姥 吧嗒 塞在怀里 呜哩哇啦 糠皮 枪栓 捆绑 劫难 枪毙 扒开 尸首 (1)开火车读词语,同学间纠正读音,注意标红词语的拼读,前鼻音“晋”“捆”,后鼻音“绑 ”,翘舌音“栓”“尸”等。开火车读,再齐读。 (2)掌握识字方法: 形近字辨析:(“梆bāng”和“绑bǎng”,“趴pā”和“扒bā”) 趣味识记:出示谜语: 左边‘去’,右边‘力’,合在一起表危机。强盗用它抢东西,天灾人祸也能提。劫难,抢劫,劫持 生活识记:(“栓shuān”门栓)。 注意多音字: “吧”两个读音分别是“bā”,组词“吧嗒吧嗒”和“ba”,组词“好吧”。“哇”两个读音分别是“wā”,组词“呜哩哇啦”和“wa”,组词“走哇”。 “塞”在这里读“sāi”,意为“堵入空隙,填入”,比如“把书塞在怀里就往外跑”,还有两个读音分别是“sài”,组词为“边塞”,意为“边界上的险要地方”和“sè”,组词“堵塞”,意为“塞sāi,用于某些合成词或成语中”。 重点字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晋”:上部两竖平行,第二横长;下部“日”与上部对正。 “膊”:“膊”左窄右宽,三部分组成“月+甫+寸”。注意右边的部分写得扁一些。 “劫”:笔画相互避让。“去”撇折往右上倾斜,“力”写得倾斜而不歪倒。 认读生字,注意读音。掌握认字方法。 1.按照正确的姿势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2.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4.严格按笔顺描写。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包括解决生字词和理解词语,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多音字,理解重点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