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课题:小英雄雨来
内容分析: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战争爆发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百姓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保卫祖国家园与日本鬼子进行顽强的斗争。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少年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了解雨来的故事,感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英勇无畏,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英雄精神。 语言运用: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体会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思维能力:学习用小标题概括课文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的结构,培养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欣赏文中描写雨来与敌人斗争的精彩情节,感受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体会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创造性地表达对雨来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 通过列小标题的方式了解各部分的内容,并能借助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聚焦重点段落,多角度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
情境导入: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感受古代少年勤勉刻苦、坚持不懈的求学精神;认识抗日小英雄雨来;一起讨论小男子汉的标准是什么?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穿越古今,阅读成长故事集齐成长勋章。 活动流程:上节课我们一起穿越到古代,认识了囊萤夜读的车胤,拜访了铁杵磨针的老媪在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勤奋与坚持,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枚“勤学徽章”,现在我们坐着时光车一起走进抗日战争时期,结识一位晋察冀抗日小英雄雨来,看一看在这里我们又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什么美好品质,收集到什么样的特殊徽章呢? 聆听,优秀少年成长路——走进“红特工训练营”。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深挖英雄精神,链接现实生活
1.回顾旧知,梳理文章 (1)快问快答: 《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讲述了什么时期的故事?课文中主人公叫什么名字?他掩护的人叫什么?雨来最擅长的本领是什么? 快速浏览课文第一部分,圈画出文中体现雨来的游泳本领高的语句。 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很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 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 2.研读事迹,提炼品质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说雨来是个小英雄?最能表现雨来是小英雄的是哪些部分呢? 带着这个问题尝试用最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预设: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志勇斗鬼子 英雄品质主要依据
3.学习第三节:掩护李大叔 (1)教师引导:同学们继续默读这一部分,看看雨来是如何掩护李大叔的,圈出相对应的动词,体会他英雄气概的表现。 (2)指名学生分享。 (3)预设1:他“撒腿就往后院跑”、“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这些跑的动作说明了什么? (4)教师引导:雨来为什么要往后院跑去呢? 预设2:是为了保护李大叔,想把敌人吸引到后院去。 (5)教师提问:当雨来被敌人抓住时,敌人是如何对待雨来的,找出描写敌人的动词,这些动词都体现了敌人什么特点。 预设3:“拧、捆绑、推推搡搡”这些动词都体现出敌人的凶恶。 4.学习第四节:智勇斗鬼子。 (1)默读第四小节,边读边思考,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鄙手段?雨来又是怎样应对的? (2)角色体验朗读: 分角色朗读“鬼子审问雨来”片段: ① 鬼子(凶狠语气):“小孩,问你话,不许撒谎!” ② 雨来(假装害怕):“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③ 旁白(紧张语调):“扁鼻子军官气得抽出刀……” (3)教师提问:雨来总共说了几次“没看见”这句话呢? 学生汇报交流:雨来三次说“没看见”。 (4)教师继续引导学生:雨来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三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第一次:鬼子假装很温和,叫人给雨来松绑,还雨来的头。面对鬼子的哄骗,雨来没有上当,嘟嘟囔囔地说话,降低敌人的防备。也说得含混小声,麻痹鬼子。教师引导:你感受到了怎样的雨来 (机智) 预设:第二次:扁鼻子军官掏出糖块和金戒指给雨来。金戒指利诱雨来,雨来没有理睬他。 教师引导:你感受到了怎样的雨来 (立场坚定、毫不动摇) 预设:第三次:“鬼子的诡计落空,显露出凶恶的本质。他们凶狠地毒打雨来,并把雨来拉出去准备枪毙。”教师引导:鬼子撕破伪装,毒打、威胁雨来,雨来两眼冒金花,鼻子流着血,可是他还是不屈服。你感受到了怎样的雨来 (勇敢) 教师总结:你们看,“没看见”三个字是多么简单,但它又掷地有声、震耳欲聋,同学们,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她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机智、立场坚定、有志气勇敢的小英雄。 教师提问:鬼子是怎样毒打雨来的 谁来读一读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呢? 出示语句: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教师质疑:为什么作者把敌人描写得如此凶残,把这个场景写得这样血腥 学生汇报交流: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把敌人的凶残体现的淋漓尽致。用敌人的残暴反衬雨来的坚强不屈。 我们的小雨来多坚强啊,不管敌人如何利诱、残暴,雨来自始至终都是坚定地回答“没看见”,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坚定、勇敢。 (6)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力量,让年少的雨来在敌人的毒打之下依然态度坚决绝不屈服 预设A:“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教师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 师生合作引读: (教师)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星,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学生)“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教师)上夜校时,雨来坐在昏暗的教室里,大声地跟着老师念道:(学生)“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教师)当雨来被敌人哄骗、利诱、威胁时,雨来的耳畔萦绕着那句话:(学生)“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当雨来被敌人摧残得遍体鳞伤、脸色苍白、鲜血直流时,还是那句话在支撑着他:(学生)“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教师总结:这就是雨来毫不动摇,坚贞不屈的原因。是他对祖国深深的爱。当老师在夜校领着同学们读这句话的时候,就为小雨来的心里播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这颗种子一点点萌发、生长、成熟,最终变成了雨来勇敢面对强敌的强大力量。 (师生共读)让我们放开声音,大声读这句话——“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5.紧扣课题: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了吗 预设:雨来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小英雄,是因为他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同鬼子进行了顽强地斗争,不管鬼子如何哄骗、威吓甚至毒打,他始终不动摇,他具有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英雄品质,他是一位真正的小英雄。 人们把雨来叫作“小英雄”,你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哪些英雄的品质? 预设:坚强不屈、机智勇敢、无私爱国 6.链接生活:聚焦“平凡英雄” 视频素材: 案例1:地震来临瞬间,郭庆他转身背起了腿脚不便的同学,共同进退! 案例2:宁夏固原师生冒着风雨徒步108里祭英烈,有的同学走得腿疼却坚持不坐保障车。 教师提问:同学们,这些孩子是“英雄”吗?为什么?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小组讨论,提炼英雄品质 任务单: 和平年代的英雄不需要流血牺牲,他们可以______。 例如:(人物)做了(事),体现了______(品质)。 关键词提示:助人为乐、爱护环境、诚实守信、坚持正义、保护弱小、勤奋学习…… 教师总结:英雄不仅是拯救世界的人,更是每天做出正确选择的普通人。你的一句鼓励、一次伸手,也能成为别人的英雄。 学生找出描写雨来与敌人作斗争的段落,重点品读。 通过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雨来在敌人面前的勇敢和机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雨来的英雄品质。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口头表达:举手分享观点(如“是英雄,因为他冒着危险救人”或“不完全是英雄,因为只是做了小事”)。 倾听与思辨:聆听他人观点,对比自身想法,修正或补充判断(如虽然没流血,但救人也需要勇气) (1)任务单填写: 补全句子: ① 和平年代的英雄不需要流血牺牲,他们可以______。 ② 例如:(人物)做了(事),体现了______(品质)。 ③汇报分享:汇报员简述本组案例及品质。
设计意图:意在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来概括人物品质,体会人物形象
第二节:探究景色,挖掘作用
对比朗读,感知情感变化。 课文中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找出来对比读一读,再说一说写这些景色有什么作用。 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探讨: 第一组(战斗前): 选段:“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 指导重点:语调轻柔舒缓,想象芦花飞舞的宁静画面。 第二组(战斗后): 选段:“鲜血染红了几根芦花,…风吹着苇叶沙沙地响,像是有人在低声哭泣。” 指导重点:语速放慢,声音低沉,突出“鲜血”“哭泣”等词的沉重感。 教师提问:同样的芦苇荡,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词语?读完后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课文第六部分“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教师提问:这一段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 预设:这一段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大家深深地怀念雨来,暗示雨来没有死。 教师小结:为了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情节更加吸引人,作者往往会加入景物描写来烘托气氛。因此,景物描写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推动起着积极的作用。 仿写小练笔:同学们课后可以学以致用,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自己在上学路上不同的内心感受。 课堂回顾总结:教师提问:同学们,请你想一想我们都学了哪些阅读长课文的小妙招?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预设:一边读一边想。 预设:内容前后联系。 预设:列小标题。 4.迁移运用: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小英雄雨来》,还可以用在其他课文的学习中。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阅读精彩故事,汲取榜样优秀品质! 学生朗读关于景色描写的段落。体会环境描写对故事发展有什么作用?感受环境描写是如何“渲染了故事的氛围,为雨来的英雄事迹做铺垫”“突出了雨来的家乡美丽而宁静,与敌人入侵形成鲜明对比”等。 个人回顾,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方法。 小组讨论后,记录员整理小组的共同方法。 代表发言: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分享小组总结的方法。 补充提问: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提问,教师记录关键点
2、阅读课外书《小英雄雨来》,将这本书的其他故事讲给身边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