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4-2025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1.(2025五上·金东期末)在井底(无水)中央有只青蛙,它可以看到的天空范围合理的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在井底(无水)中央的青蛙,由于光沿直线传播,井口限制了青蛙的视野范围,井口就如同一个边界,从青蛙的位置向井口边缘连线,这些连线所围成的范围就是青蛙能看到的天空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光线可以进入青蛙的眼睛,超出这个范围的光线会被井壁阻挡,青蛙看不到。所以在无水的情况下,青蛙看到的天空范围相对较小,是通过井口所呈现的一个类似锥形的空间对应的天空部分。
2.(2025五上·金东期末)小科用手电筒和不透明的管子进行了以下操作,可以从管子的另一端看到明亮的光的是 (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选项C中,管子是直的,手电筒发出的光可以沿直线通过管子,能从管子的另一端看到明亮的光。
3.(2025五上·金东期末)小科为制作一个潜望镜,画了以下三幅设计图,你认为合理的图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工作的,通过两块平面镜将光线两次反射,使观察者能看到高于自身视线的物体。C符合题意。
4.(2025五上·金东期末)在《玄贞子》中记载了唐朝张志和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背日喷水,成霓虹状”。想要制造彩虹或彩色光带,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彩虹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反射后形成的色散现象。选项C中,用三棱镜可以使太阳光发生折射,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形成彩色光带,这是可行的方法。
5.(2025五上·金东期末)从岸上看到河里有一条鱼,那么这条鱼的实际位置大致在( )
A.在A点 B.在B点 C.在C点
【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鱼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从岸上看到河里鱼的实际位置大致在A 点。
6.(2025五上·金东期末)发生地震时,在教室的我们该如何自救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马上收拾书包
B.快速离开教室
C.跑到空旷的操场避灾
【答案】A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发生地震时,时间紧迫,应迅速采取紧急避险措施,而马上收拾书包会浪费宝贵的逃生时间,可能导致被掉落的物体砸伤等危险,所以A做法错误。
7.(2025五上·金东期末) 被誉为“小邹鲁”的金华,周围被高山环绕,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三面环山夹一川”是金华地貌的基本特征。这样的地形特点属于 ( )
A.高原 B.盆地 C.平原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盆地的地形特征是四周高、中间低,与题目中描述的金华 “周围被高山环绕,地势南北高、中部低,‘三面环山夹一川’” 的特点相符。高原是海拔较高、地面较为平坦或起伏较小的广阔地区;平原是地势平坦、起伏很小的地区,这两者均与金华的地形特点不符。
8.(2025五上·金东期末)“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要从外洞进内洞“仰面擦崖逆水入,有惊无险称一绝”。双龙洞的形成是 ( )
A.地球内部运动 B.风的作用 C.流水的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双龙洞属于喀斯特地貌,是由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的。其形成过程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透到石灰岩地层中,溶解了大量的碳酸钙,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溶洞和各种奇特的景观。所以双龙洞的形成主要是流水的作用。
9.(2025五上·金东期末)右图是婺江的一段弯道,此处水流湍急,河道两岸侵蚀比较严重的地方是 ( )
A.A 处 B.B 处 C.两处侵蚀情况一样
【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在河流弯道处,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使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而凸岸水流速度慢,以堆积作用为主。图中B处为凹岸,A处为凸岸,所以河道两岸侵蚀比较严重的地方是B 处。
10.(2025五上·金东期末) 小科假期去游览了金华九峰山,看到山上岩石裸露,层峦叠嶂,美得犹如水墨画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山上没有植被,侵蚀严重
B.山上风大,侵蚀严重
C.岩石坚硬不会被侵蚀
【答案】C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虽然岩石相对比较坚硬,但长期受到风化、流水、风力等自然因素的作用,岩石也会逐渐被侵蚀,发生破碎、剥落等现象,所以C选项说法错误。
11.(2025五上·金东期末)为研究地震成因,小科将多条毛巾叠放在桌面,然后把手放在毛巾上,用力向中间挤压,毛巾的中间凸起来(如图所示)。毛巾模拟的是 ( )
A.岩层 B.地幔 C.地核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在这个模拟实验中,毛巾被用来模拟地球内部的岩层。当用力向中间挤压毛巾时,毛巾中间凸起来,这类似于地球内部的岩层在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时,发生变形、隆起等现象,是地震形成过程中岩层受力变化的一种直观模拟。而地幔是地球内部的一个圈层,处于岩石圈之下,地核则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它们都不是毛巾所直接模拟的对象,故本题选 A。
12.(2025五上·金东期末)测试如右图的水钟后发现,该水钟不能保持匀速滴水。上方塑料瓶中水位与时间的变化关系最有可能的是 (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水钟上方塑料瓶的水位会随着滴水的过程逐渐下降,而且下降的速度会越来越慢。因为随着水位的降低,水的重力势能减小,水压变小,滴水的速度会逐渐变慢。
13.(2025五上·金东期末)我国古代,巡夜人打击手持的梆子或锣巡夜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巡夜人晚上不能睡觉,要守着 ( )才能把握时间。
A.日晷 B.圭表 C.滴漏
【答案】C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滴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它通过水或其他液体的缓慢滴漏来计量时间,能够较为准确地在夜间持续计时,不受光线等因素影响,适合巡夜人使用来把握时间。日晷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的,晚上没有太阳,无法使用日晷计时。圭表主要是通过测量日影长度来计算时间和节气等,同样依赖于太阳光,夜间也无法发挥作用。
14.(2025五上·金东期末)如图所示,摆摆动一次运行轨迹正确的是 ( )
A.A→B→C B.A→B→C→B→A C.C→B→A
【答案】C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摆的运动是左右摆动的,从一侧的最高点开始,摆向另一侧的最高点,再摆回来。图中摆从 A 点开始摆动,先摆到 B 点,再摆到 C 点,然后又摆回 B 点,最后回到 A 点,这是摆动一次的完整轨迹。所以 A→B→C→B→A 是正确的,应选 B。
15.(2025五上·金东期末)如图支架上的摆,摆绳材料和长度相同,只是摆锤不同。这两个摆( )
A.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
B.1个小重物摆动快
C.3个小重物摆动快
【答案】A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单摆的等时性原理,在摆绳材料和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单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长有关。所以这两个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本题选 A。
16.(2025五上·金东期末)精确计时对我们生活具有特殊的意义,高铁运行的时刻表需要精确计时到 ( )
A.小时 B.分钟 C.秒
【答案】C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高铁运行速度快、车次多,为了保证高铁的安全、高效运行,其时刻表需要精确计时到秒。精确到秒可以更精准地安排列车的出发、到站时间,合理调度,避免列车之间的冲突,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也方便旅客准确掌握出行时间。如果只精确到小时或分钟,对于高铁这种大运量、高密度的交通运输方式来说,时间精度不够,可能会导致运行秩序混乱等问题。
17.(2025五上·金东期末)通过挤压或松开吸耳球来做模拟实验,下列表示心脏收缩和舒张时血液流动情况的是 (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收缩时,将血液泵出,就像挤压吸耳球使液体流出一样;心脏舒张时,血液回流到心脏,如同松开吸耳球使液体被吸入一样。选项 A 中,挤压吸耳球时液体流出,模拟心脏收缩泵血;松开吸耳球时液体流入,模拟心脏舒张回血,符合心脏收缩和舒张时血液流动情况。
18.(2025五上·金东期末)人手触碰到仙人掌刺时,神经系统做出反应的正确顺序是 ( )
①到达中枢神经 ②传入神经 ③传出神经 ④触碰仙人掌刺,感受到刺激
⑤人体做出反应,把手缩回
A.④②①③⑤ B.④③①②⑤ C.⑤②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人手触碰到仙人掌刺时,神经系统做出反应的过程是:首先④触碰仙人掌刺,感受到刺激,这是整个反射弧的起始环节,感受器感受到刺激;然后②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接着①到达中枢神经,中枢神经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之后③传出神经将中枢神经的指令传递给效应器;最后⑤人体做出反应,把手缩回。所以正确顺序是④②①③⑤。
19.(2025五上·金东期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青少年时期是骨骼、肌肉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B.经常参加运动,身体会变得更强壮,免疫力也会增强
C.人体中的关节非常多,它们的活动方式是相同的
【答案】C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A.青少年时期是骨骼、肌肉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正确;
B.经常参加运动,身体会变得更强壮,免疫力也会增强,正确;
C、人体中的关节非常多,它们的活动方式是相同的,错误;各关节活动方式不同,结构的特点也各不相同,比如有的关节既可以屈伸也可以旋转,但是有的关节只能屈伸。
20.(2025五上·金东期末)拿破仑说过“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 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下列调控情绪的做法可取的是 ( )
A.受到嘲笑,小志便挥拳相向
B.课上被老师批评,倩倩委屈地跑出教室
C.比赛前,静静通过散步缓解紧张心情
【答案】C
【知识点】情绪管理
【解析】【分析】选项 C 中静静在比赛前通过散步缓解紧张心情,是一种合理的调控情绪的方法,属于通过运动来转移注意力,从而调节情绪,是可取的。
21.(2025五上·金东期末)当用手电筒水平照射竖直放置的书本,很难看清书本后面的物体,说明书本是 ,也说明光是沿 传播的。
【答案】不透明物体;直线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当用手电筒水平照射竖直放置的书本时,很难看清书本后面的物体,是因为书本是不透明物体,光线不能透过书本。同时,这一现象也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因为如果光不是沿直线传播,而是可以弯曲绕过书本,那么就能看到书本后面的物体了。
22.(2025五上·金东期末)科学课上,我们做了“模拟火山喷发实验”,用 模拟岩浆,用 模拟火山。
【答案】番茄酱;土豆泥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在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中,通常用番茄酱模拟岩浆,因为番茄酱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黏稠度,加热后会像岩浆一样喷发出来;用土豆泥模拟火山,可将土豆泥堆成火山的形状,中间挖一个洞,用于放置番茄酱,以模拟火山口。
23.(2025五上·金东期末)我们的家乡金华,南有南山,北有北山,北山上岩石多是石灰岩。从成因上来说,石灰岩属于 (选填:岩浆岩;沉积岩)。
【答案】沉积岩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石灰岩按成因可划分为粒屑石灰岩(由流水搬运、沉积形成)、生物骨架石灰岩和化学、生物化学石灰岩。绝大多数石灰岩的形成与生物作用有关,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石灰岩有珊瑚石灰岩、介壳石灰岩、藻类石灰岩等,总称生物石灰岩。湖海中所沉积的碳酸钙,在失去水分以后,紧压胶结起来也会形成石灰岩。
24.(2025五上·金东期末)通过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大小、摆绳长短、摆幅大小的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同一个摆,摆的快慢与 和 无关,与 有关。
【答案】摆锤质量大小;摆幅大小;摆绳长短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通过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大小、摆绳长短、摆幅大小的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同一个摆,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和摆幅大小无关,与摆绳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摆动越慢;反之摆绳越短,摆摆动越快。
25.(2025五上·金东期末)我们吸入的氧气,进入血液后,通过心脏、 等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维持生命活动。在休息状态下氧气的需求量 ,心脏会得到较多的休息。
【答案】血管;较少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我们吸入的氧气,进入血液后,通过心脏、血管等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维持生命活动。血管是运输血液的通道,与心脏共同构成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在休息状态下,身体的代谢活动相对缓慢,对氧气的需求量较少,心脏的负担相对较轻,会得到较多的休息。
26.(2025五上·金东期末)将图中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平原 、盆地 、丘陵 、山地 、高原 。
【答案】⑤;④;②;①;③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平原:地势较为平坦,起伏很小,通常海拔较低。如果图中有大面积平坦区域,且海拔较低,符合这些特征的区域序号可填在平原对应的横线上。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若图中有被高山或高地环绕,中间为低洼地带的地形,其对应序号可填在盆地后的横线上。
丘陵:坡度一般较缓,海拔相对不高,有一定的起伏但不如山地剧烈。图中符合此类特征的区域序号填在丘陵后的横线上。
平原:地势较为平坦,起伏很小,通常海拔较低。如果图中有大面积平坦区域,且海拔较低,符合这些特征的区域序号可填在平原对应的横线上。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若图中有被高山或高地环绕,中间为低洼地带的地形,其对应序号可填在盆地后的横线上。
丘陵:坡度一般较缓,海拔相对不高,有一定的起伏但不如山地剧烈。图中符合此类特征的区域序号填在丘陵后的横线上。
27.(2025五上·金东期末)请将简易摆的相关部分名称填在括号内。
【答案】A—摆绳;B—摆角;C—摆锤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摆线:连接摆锤和支架的线,一般为柔软且长度可测量的细线,它决定了摆的摆动周期和幅度,在图中是悬挂摆锤的线条部分。
摆锤:是摆的重物部分,通常为一个质量较大的物体,如小球、小石块等,在重力作用下带动摆做往复摆动,在图中是位于摆线下方的重物。
摆角:摆角是指摆线与竖直方向所成的夹角。
28.(2025五上·金东期末)如右上图所示,描述的是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是 ,心脏的作用是 。
【答案】肺;推动血液循环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 肺是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通过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通过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出,推动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为身体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废物。
29.(2025五上·金东期末)光的思考
学习了光单元后,小科拿着妈妈刚买的不锈钢碗,在碗里观察到了自己的像(如图甲),他思考这个像是怎么形成的呢 小美拿来爷爷看书用的放大镜,发现放大镜是中间凸起边缘比较薄的玻璃体,和三棱镜是不是也有关系呢 他俩查阅资料发现:这个碗形状可以看作是一个凹面镜,也和平面镜一样是会反光的;放大镜是可以看作两个三棱镜和透明方形玻璃体的组合(如图乙)。观察下面两幅图,结合题意完成下列练习。
(1)阳光照射到图甲物体时会发生 现象(选填:反射;折射)。阳光照射到图乙物时会发生 现象(选填:反射;折射)。
(2)奥运会圣火火种就是利用了图 这样的工具从奥运会发源地——希腊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前点燃取得的。
(3)医生带的额镜就是利用了图 原理制作而成的,让光进入耳道,能看到患者耳道里的情况。
(4)太阳光在经过图甲和图乙后都会起到会聚光线的作用,形成 (选填:高温; 低温) 。
【答案】(1)反射;折射
(2)凹面镜
(3)凹面镜
(4)高温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阳光照射到图甲的不锈钢碗时,因为不锈钢碗表面光滑,像平面镜一样,会发生反射现象,所以小科能在碗里看到自己的像。阳光照射到图乙的放大镜时,由于放大镜是玻璃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会发生折射现象,放大镜正是利用折射原理对光线进行会聚等作用,从而能成像或放大物体。
(2)奥运会圣火火种是利用凹面镜从奥运会发源地 —— 希腊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前点燃取得的。 采集圣火时,将太阳光集中在凹面镜的中央,产生高温引燃火种,这是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圣火点燃后,火种置于一个古老的火盆中由女祭司带到古代奥运会场内的祭坛,点燃第一名火炬手手中的火炬,随后开始前往奥运会举办城市的行程。
(3)医生带的额镜是利用了图中凹面镜的原理制作而成的。 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医生通过额镜将光线会聚到患者的耳道内,增加耳道内的亮度,这样就能更清楚地看到患者耳道里的情况。
(4)图甲中的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将平行的太阳光会聚于一点,使该点的能量集中,温度升高。图乙中的放大镜是凸透镜,对光线也有会聚作用,太阳光经凸透镜会聚后,在焦点处形成高温。所以太阳光经过图甲和图乙后都会起到会聚光线的作用,形成高温。
30.(2025五上·金东期末)地球表面的变化
下表是我国某一地区植树造林前后水土流失状况对比表。
时期 水土流失面积
植树造林前 200000平方米
植树造林后 80000平方米
植树后增减数 减少120000平方米
(1)根据上面的资料,你认为:引起这个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坡度大小
B.植物覆盖面积的多少
C.雨量的大小
(2)比较植树造林前后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水土流失的越多。
A.土地坡度越小 B.植物覆盖面积越多 C.植物覆盖面积越少
(3)上图是同学们做的一个“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模拟实验,为了实验的严谨性,他们在研究时应该控制不变的因素是 ( )
A.土地的坡度、雨量的大小
B.有无植被、土地的坡度
C.雨量的大小、有无植被
(4)在这个实验中,喷水时最先被冲走的是 ( )
A.细小的泥沙 B.小石子 C.植被
(5)在这个实验中,甲容器内没有植物覆盖,乙容器内有植物覆盖,实验时“流下来的水”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A.甲比较干净, 乙比较浑浊
B.甲比较浑浊, 乙比较干净
C.两个都一样
【答案】(1)B
(2)C
(3)A
(4)A
(5)B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植树造林前后,其他条件未提及改变,仅植物覆盖面积因植树造林发生了变化,而水土流失面积也随之有显著变化,由 200000 平方米减少到 80000 平方米,减少了 120000 平方米。这表明植物覆盖面积的多少对水土流失有重要影响,植物覆盖面积增加,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减少,所以引起这个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植物覆盖面积的多少。而表格中没有关于土地坡度大小和雨量大小的相关信息及变化,无法得出这两个因素与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关系。
(2)从表格数据可知,植树造林前植物覆盖面积相对较少,此时水土流失面积为 200000 平方米;植树造林后植物覆盖面积增加,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 80000 平方米。这说明植物覆盖面积越少,水土流失的越多。而选项 A 中土地坡度在题目所给信息中未涉及,选项 B 与实际数据体现的规律相反。所以选 C。
(3)在这个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模拟实验中,若要研究植被对土地侵蚀的影响,就需要控制土地的坡度和雨量的大小这两个因素不变,只改变有无植被这一因素,这样才能准确地探究出植被与土地侵蚀之间的关系。如果土地坡度或雨量大小也发生变化,就无法确定是植被因素还是其他因素导致的土地侵蚀变化,所以应该控制土地的坡度和雨量的大小不变,选 A。
(4)在实验中,细小的泥沙颗粒较小、重量轻,与地面的附着力相对较弱。而小石子体积和重量较大,植被有根系固定在土壤中,相比之下,细小的泥沙更容易在喷水的冲击作用下最先被冲走。
(5)在实验中,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乙容器内有植物覆盖,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同时植物的枝叶还能减缓水流速度,使水流携带的泥沙等杂质较少,所以流下来的水比较干净;而甲容器内没有植物覆盖,土壤缺乏保护,在水流冲击下容易被侵蚀,大量泥沙会被冲进 “流下来的水” 中,导致水比较浑浊。
31.(2025五上·金东期末)摆的研究
科科、聪聪和小明对学习过的摆很感兴趣,他们决定自己设计一个实验再次验证摆的特点。
实验材料: 绳子(10cm、20cm、30cm) 、圆球(50g、100g)、铁架台、秒表、LED 灯、记录笔、记录板
实验名称:设计一个实验再次验证摆的特点
实验步骤:a.科科和聪聪在制作的摆上放置了一个 LED灯,影子的形状反映摆动的情况(提示:影子长度反映摆动幅度),具体操作如图一所示。b.三人用相同的摆进行实验,记录1分钟后摆动次数。c.记录三人的摆锤影子轨迹,箭头表示来回摆动方向。
1 分钟内摆动次数
科科 小明 聪聪
第一次 30次 27次 30次
第二次 30次 27 次 30次
第三次 30次 27 次 30次
(1)结合图中摆锤的影子轨迹和上表中的数据,小明的实验结果 (选填:准确;不准确),你的理由是 。
(2)结合实验步骤a的提示,对比科科和聪聪的摆锤影子轨迹长度和摆动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答案】(1)不准确;小明的实验数据与其他两人差距过大。
(2)摆的摆动幅度与摆动次数无关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科科和聪聪使用相同的摆进行实验,多次测量的结果都是 1 分钟摆动 30 次,结果具有重复性和稳定性,而小明的实验结果是 1 分钟摆动 27 次,与科科和聪聪的结果不同,且三人使用的是相同的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摆的摆动次数应该是相近的,所以小明的实验结果不准确,可能是在实验过程中存在操作不当等问题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2)科科和聪聪的摆锤影子轨迹长度不同,说明二者的摆动幅度不同,但他们的摆动数据均为 1 分钟 30 次,摆动次数相同。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摆的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摆的摆动幅度大小不影响摆动次数。
32.(2025五上·金东期末)心脏和血液
小科和同学准备了以下实验材料:洗耳球1个、橡胶管1根、水槽1个、秒表1个,做一个“模拟心脏工作原理”的实验。
(1)在这个实验中洗耳球模拟 ,橡胶管模拟 ,输送的水模拟 。
(2)在实验中,用力挤压洗耳球,是在模拟 ,挤压后松开洗耳球是在模拟 ,液体流动模拟 。
(3)在模拟实验中,我们应该用秒表记录 时间连续挤压洗耳球的次数。
【答案】(1)心脏;血管;血液
(2)心脏收缩;心脏舒张;血液循环
(3)1分钟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1)在该模拟实验中,洗耳球通过挤压和放松来控制水的流动,就像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流动一样,所以洗耳球模拟心脏。橡胶管是水流动的通道,这与血管作为血液运输的通道相类似,因此橡胶管模拟血管。而在实验中被输送的水,其在整个系统中的流动过程与血液在人体心血管系统中的流动过程相似,所以输送的水模拟血液。
(2)在人体中,心脏通过收缩将血液泵出,输送到全身各处,用力挤压洗耳球时,水被挤出,模拟的就是心脏收缩向外泵血的过程。而心脏舒张时,会使血液回流到心脏,挤压后松开洗耳球,水会流入洗耳球,这就类似于心脏舒张让血液回流的过程。整个实验中,液体在洗耳球和橡胶管中的流动,就如同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所以液体流动模拟的是血液循环。
(3)通常在模拟心脏工作的实验中,用秒表记录 1 分钟时间内连续挤压洗耳球的次数,这样可以模拟心脏在单位时间内的跳动频率,便于与真实心脏的工作情况进行类比和分析。
1 / 1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4-2025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1.(2025五上·金东期末)在井底(无水)中央有只青蛙,它可以看到的天空范围合理的是( )
A. B. C.
2.(2025五上·金东期末)小科用手电筒和不透明的管子进行了以下操作,可以从管子的另一端看到明亮的光的是 ( )
A. B. C.
3.(2025五上·金东期末)小科为制作一个潜望镜,画了以下三幅设计图,你认为合理的图是( )
A. B. C.
4.(2025五上·金东期末)在《玄贞子》中记载了唐朝张志和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背日喷水,成霓虹状”。想要制造彩虹或彩色光带,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
A. B. C.
5.(2025五上·金东期末)从岸上看到河里有一条鱼,那么这条鱼的实际位置大致在( )
A.在A点 B.在B点 C.在C点
6.(2025五上·金东期末)发生地震时,在教室的我们该如何自救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马上收拾书包
B.快速离开教室
C.跑到空旷的操场避灾
7.(2025五上·金东期末) 被誉为“小邹鲁”的金华,周围被高山环绕,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三面环山夹一川”是金华地貌的基本特征。这样的地形特点属于 ( )
A.高原 B.盆地 C.平原
8.(2025五上·金东期末)“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要从外洞进内洞“仰面擦崖逆水入,有惊无险称一绝”。双龙洞的形成是 ( )
A.地球内部运动 B.风的作用 C.流水的作用
9.(2025五上·金东期末)右图是婺江的一段弯道,此处水流湍急,河道两岸侵蚀比较严重的地方是 ( )
A.A 处 B.B 处 C.两处侵蚀情况一样
10.(2025五上·金东期末) 小科假期去游览了金华九峰山,看到山上岩石裸露,层峦叠嶂,美得犹如水墨画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山上没有植被,侵蚀严重
B.山上风大,侵蚀严重
C.岩石坚硬不会被侵蚀
11.(2025五上·金东期末)为研究地震成因,小科将多条毛巾叠放在桌面,然后把手放在毛巾上,用力向中间挤压,毛巾的中间凸起来(如图所示)。毛巾模拟的是 ( )
A.岩层 B.地幔 C.地核
12.(2025五上·金东期末)测试如右图的水钟后发现,该水钟不能保持匀速滴水。上方塑料瓶中水位与时间的变化关系最有可能的是 ( )
A.
B.
C.
13.(2025五上·金东期末)我国古代,巡夜人打击手持的梆子或锣巡夜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巡夜人晚上不能睡觉,要守着 ( )才能把握时间。
A.日晷 B.圭表 C.滴漏
14.(2025五上·金东期末)如图所示,摆摆动一次运行轨迹正确的是 ( )
A.A→B→C B.A→B→C→B→A C.C→B→A
15.(2025五上·金东期末)如图支架上的摆,摆绳材料和长度相同,只是摆锤不同。这两个摆( )
A.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
B.1个小重物摆动快
C.3个小重物摆动快
16.(2025五上·金东期末)精确计时对我们生活具有特殊的意义,高铁运行的时刻表需要精确计时到 ( )
A.小时 B.分钟 C.秒
17.(2025五上·金东期末)通过挤压或松开吸耳球来做模拟实验,下列表示心脏收缩和舒张时血液流动情况的是 ( )
A. B. C.
18.(2025五上·金东期末)人手触碰到仙人掌刺时,神经系统做出反应的正确顺序是 ( )
①到达中枢神经 ②传入神经 ③传出神经 ④触碰仙人掌刺,感受到刺激
⑤人体做出反应,把手缩回
A.④②①③⑤ B.④③①②⑤ C.⑤②①③④
19.(2025五上·金东期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青少年时期是骨骼、肌肉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B.经常参加运动,身体会变得更强壮,免疫力也会增强
C.人体中的关节非常多,它们的活动方式是相同的
20.(2025五上·金东期末)拿破仑说过“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 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下列调控情绪的做法可取的是 ( )
A.受到嘲笑,小志便挥拳相向
B.课上被老师批评,倩倩委屈地跑出教室
C.比赛前,静静通过散步缓解紧张心情
21.(2025五上·金东期末)当用手电筒水平照射竖直放置的书本,很难看清书本后面的物体,说明书本是 ,也说明光是沿 传播的。
22.(2025五上·金东期末)科学课上,我们做了“模拟火山喷发实验”,用 模拟岩浆,用 模拟火山。
23.(2025五上·金东期末)我们的家乡金华,南有南山,北有北山,北山上岩石多是石灰岩。从成因上来说,石灰岩属于 (选填:岩浆岩;沉积岩)。
24.(2025五上·金东期末)通过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大小、摆绳长短、摆幅大小的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同一个摆,摆的快慢与 和 无关,与 有关。
25.(2025五上·金东期末)我们吸入的氧气,进入血液后,通过心脏、 等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维持生命活动。在休息状态下氧气的需求量 ,心脏会得到较多的休息。
26.(2025五上·金东期末)将图中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平原 、盆地 、丘陵 、山地 、高原 。
27.(2025五上·金东期末)请将简易摆的相关部分名称填在括号内。
28.(2025五上·金东期末)如右上图所示,描述的是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是 ,心脏的作用是 。
29.(2025五上·金东期末)光的思考
学习了光单元后,小科拿着妈妈刚买的不锈钢碗,在碗里观察到了自己的像(如图甲),他思考这个像是怎么形成的呢 小美拿来爷爷看书用的放大镜,发现放大镜是中间凸起边缘比较薄的玻璃体,和三棱镜是不是也有关系呢 他俩查阅资料发现:这个碗形状可以看作是一个凹面镜,也和平面镜一样是会反光的;放大镜是可以看作两个三棱镜和透明方形玻璃体的组合(如图乙)。观察下面两幅图,结合题意完成下列练习。
(1)阳光照射到图甲物体时会发生 现象(选填:反射;折射)。阳光照射到图乙物时会发生 现象(选填:反射;折射)。
(2)奥运会圣火火种就是利用了图 这样的工具从奥运会发源地——希腊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前点燃取得的。
(3)医生带的额镜就是利用了图 原理制作而成的,让光进入耳道,能看到患者耳道里的情况。
(4)太阳光在经过图甲和图乙后都会起到会聚光线的作用,形成 (选填:高温; 低温) 。
30.(2025五上·金东期末)地球表面的变化
下表是我国某一地区植树造林前后水土流失状况对比表。
时期 水土流失面积
植树造林前 200000平方米
植树造林后 80000平方米
植树后增减数 减少120000平方米
(1)根据上面的资料,你认为:引起这个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坡度大小
B.植物覆盖面积的多少
C.雨量的大小
(2)比较植树造林前后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水土流失的越多。
A.土地坡度越小 B.植物覆盖面积越多 C.植物覆盖面积越少
(3)上图是同学们做的一个“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模拟实验,为了实验的严谨性,他们在研究时应该控制不变的因素是 ( )
A.土地的坡度、雨量的大小
B.有无植被、土地的坡度
C.雨量的大小、有无植被
(4)在这个实验中,喷水时最先被冲走的是 ( )
A.细小的泥沙 B.小石子 C.植被
(5)在这个实验中,甲容器内没有植物覆盖,乙容器内有植物覆盖,实验时“流下来的水”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A.甲比较干净, 乙比较浑浊
B.甲比较浑浊, 乙比较干净
C.两个都一样
31.(2025五上·金东期末)摆的研究
科科、聪聪和小明对学习过的摆很感兴趣,他们决定自己设计一个实验再次验证摆的特点。
实验材料: 绳子(10cm、20cm、30cm) 、圆球(50g、100g)、铁架台、秒表、LED 灯、记录笔、记录板
实验名称:设计一个实验再次验证摆的特点
实验步骤:a.科科和聪聪在制作的摆上放置了一个 LED灯,影子的形状反映摆动的情况(提示:影子长度反映摆动幅度),具体操作如图一所示。b.三人用相同的摆进行实验,记录1分钟后摆动次数。c.记录三人的摆锤影子轨迹,箭头表示来回摆动方向。
1 分钟内摆动次数
科科 小明 聪聪
第一次 30次 27次 30次
第二次 30次 27 次 30次
第三次 30次 27 次 30次
(1)结合图中摆锤的影子轨迹和上表中的数据,小明的实验结果 (选填:准确;不准确),你的理由是 。
(2)结合实验步骤a的提示,对比科科和聪聪的摆锤影子轨迹长度和摆动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32.(2025五上·金东期末)心脏和血液
小科和同学准备了以下实验材料:洗耳球1个、橡胶管1根、水槽1个、秒表1个,做一个“模拟心脏工作原理”的实验。
(1)在这个实验中洗耳球模拟 ,橡胶管模拟 ,输送的水模拟 。
(2)在实验中,用力挤压洗耳球,是在模拟 ,挤压后松开洗耳球是在模拟 ,液体流动模拟 。
(3)在模拟实验中,我们应该用秒表记录 时间连续挤压洗耳球的次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在井底(无水)中央的青蛙,由于光沿直线传播,井口限制了青蛙的视野范围,井口就如同一个边界,从青蛙的位置向井口边缘连线,这些连线所围成的范围就是青蛙能看到的天空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光线可以进入青蛙的眼睛,超出这个范围的光线会被井壁阻挡,青蛙看不到。所以在无水的情况下,青蛙看到的天空范围相对较小,是通过井口所呈现的一个类似锥形的空间对应的天空部分。
2.【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选项C中,管子是直的,手电筒发出的光可以沿直线通过管子,能从管子的另一端看到明亮的光。
3.【答案】C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工作的,通过两块平面镜将光线两次反射,使观察者能看到高于自身视线的物体。C符合题意。
4.【答案】C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彩虹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反射后形成的色散现象。选项C中,用三棱镜可以使太阳光发生折射,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形成彩色光带,这是可行的方法。
5.【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鱼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从岸上看到河里鱼的实际位置大致在A 点。
6.【答案】A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发生地震时,时间紧迫,应迅速采取紧急避险措施,而马上收拾书包会浪费宝贵的逃生时间,可能导致被掉落的物体砸伤等危险,所以A做法错误。
7.【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盆地的地形特征是四周高、中间低,与题目中描述的金华 “周围被高山环绕,地势南北高、中部低,‘三面环山夹一川’” 的特点相符。高原是海拔较高、地面较为平坦或起伏较小的广阔地区;平原是地势平坦、起伏很小的地区,这两者均与金华的地形特点不符。
8.【答案】C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双龙洞属于喀斯特地貌,是由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的。其形成过程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透到石灰岩地层中,溶解了大量的碳酸钙,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溶洞和各种奇特的景观。所以双龙洞的形成主要是流水的作用。
9.【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在河流弯道处,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使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而凸岸水流速度慢,以堆积作用为主。图中B处为凹岸,A处为凸岸,所以河道两岸侵蚀比较严重的地方是B 处。
10.【答案】C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虽然岩石相对比较坚硬,但长期受到风化、流水、风力等自然因素的作用,岩石也会逐渐被侵蚀,发生破碎、剥落等现象,所以C选项说法错误。
11.【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在这个模拟实验中,毛巾被用来模拟地球内部的岩层。当用力向中间挤压毛巾时,毛巾中间凸起来,这类似于地球内部的岩层在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时,发生变形、隆起等现象,是地震形成过程中岩层受力变化的一种直观模拟。而地幔是地球内部的一个圈层,处于岩石圈之下,地核则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它们都不是毛巾所直接模拟的对象,故本题选 A。
12.【答案】B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水钟上方塑料瓶的水位会随着滴水的过程逐渐下降,而且下降的速度会越来越慢。因为随着水位的降低,水的重力势能减小,水压变小,滴水的速度会逐渐变慢。
13.【答案】C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滴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它通过水或其他液体的缓慢滴漏来计量时间,能够较为准确地在夜间持续计时,不受光线等因素影响,适合巡夜人使用来把握时间。日晷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的,晚上没有太阳,无法使用日晷计时。圭表主要是通过测量日影长度来计算时间和节气等,同样依赖于太阳光,夜间也无法发挥作用。
14.【答案】C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摆的运动是左右摆动的,从一侧的最高点开始,摆向另一侧的最高点,再摆回来。图中摆从 A 点开始摆动,先摆到 B 点,再摆到 C 点,然后又摆回 B 点,最后回到 A 点,这是摆动一次的完整轨迹。所以 A→B→C→B→A 是正确的,应选 B。
15.【答案】A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单摆的等时性原理,在摆绳材料和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单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长有关。所以这两个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本题选 A。
16.【答案】C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高铁运行速度快、车次多,为了保证高铁的安全、高效运行,其时刻表需要精确计时到秒。精确到秒可以更精准地安排列车的出发、到站时间,合理调度,避免列车之间的冲突,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也方便旅客准确掌握出行时间。如果只精确到小时或分钟,对于高铁这种大运量、高密度的交通运输方式来说,时间精度不够,可能会导致运行秩序混乱等问题。
17.【答案】A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收缩时,将血液泵出,就像挤压吸耳球使液体流出一样;心脏舒张时,血液回流到心脏,如同松开吸耳球使液体被吸入一样。选项 A 中,挤压吸耳球时液体流出,模拟心脏收缩泵血;松开吸耳球时液体流入,模拟心脏舒张回血,符合心脏收缩和舒张时血液流动情况。
18.【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人手触碰到仙人掌刺时,神经系统做出反应的过程是:首先④触碰仙人掌刺,感受到刺激,这是整个反射弧的起始环节,感受器感受到刺激;然后②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接着①到达中枢神经,中枢神经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之后③传出神经将中枢神经的指令传递给效应器;最后⑤人体做出反应,把手缩回。所以正确顺序是④②①③⑤。
19.【答案】C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A.青少年时期是骨骼、肌肉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正确;
B.经常参加运动,身体会变得更强壮,免疫力也会增强,正确;
C、人体中的关节非常多,它们的活动方式是相同的,错误;各关节活动方式不同,结构的特点也各不相同,比如有的关节既可以屈伸也可以旋转,但是有的关节只能屈伸。
20.【答案】C
【知识点】情绪管理
【解析】【分析】选项 C 中静静在比赛前通过散步缓解紧张心情,是一种合理的调控情绪的方法,属于通过运动来转移注意力,从而调节情绪,是可取的。
21.【答案】不透明物体;直线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当用手电筒水平照射竖直放置的书本时,很难看清书本后面的物体,是因为书本是不透明物体,光线不能透过书本。同时,这一现象也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因为如果光不是沿直线传播,而是可以弯曲绕过书本,那么就能看到书本后面的物体了。
22.【答案】番茄酱;土豆泥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在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中,通常用番茄酱模拟岩浆,因为番茄酱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黏稠度,加热后会像岩浆一样喷发出来;用土豆泥模拟火山,可将土豆泥堆成火山的形状,中间挖一个洞,用于放置番茄酱,以模拟火山口。
23.【答案】沉积岩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石灰岩按成因可划分为粒屑石灰岩(由流水搬运、沉积形成)、生物骨架石灰岩和化学、生物化学石灰岩。绝大多数石灰岩的形成与生物作用有关,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石灰岩有珊瑚石灰岩、介壳石灰岩、藻类石灰岩等,总称生物石灰岩。湖海中所沉积的碳酸钙,在失去水分以后,紧压胶结起来也会形成石灰岩。
24.【答案】摆锤质量大小;摆幅大小;摆绳长短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通过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大小、摆绳长短、摆幅大小的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同一个摆,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和摆幅大小无关,与摆绳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摆动越慢;反之摆绳越短,摆摆动越快。
25.【答案】血管;较少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我们吸入的氧气,进入血液后,通过心脏、血管等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维持生命活动。血管是运输血液的通道,与心脏共同构成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在休息状态下,身体的代谢活动相对缓慢,对氧气的需求量较少,心脏的负担相对较轻,会得到较多的休息。
26.【答案】⑤;④;②;①;③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平原:地势较为平坦,起伏很小,通常海拔较低。如果图中有大面积平坦区域,且海拔较低,符合这些特征的区域序号可填在平原对应的横线上。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若图中有被高山或高地环绕,中间为低洼地带的地形,其对应序号可填在盆地后的横线上。
丘陵:坡度一般较缓,海拔相对不高,有一定的起伏但不如山地剧烈。图中符合此类特征的区域序号填在丘陵后的横线上。
平原:地势较为平坦,起伏很小,通常海拔较低。如果图中有大面积平坦区域,且海拔较低,符合这些特征的区域序号可填在平原对应的横线上。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若图中有被高山或高地环绕,中间为低洼地带的地形,其对应序号可填在盆地后的横线上。
丘陵:坡度一般较缓,海拔相对不高,有一定的起伏但不如山地剧烈。图中符合此类特征的区域序号填在丘陵后的横线上。
27.【答案】A—摆绳;B—摆角;C—摆锤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摆线:连接摆锤和支架的线,一般为柔软且长度可测量的细线,它决定了摆的摆动周期和幅度,在图中是悬挂摆锤的线条部分。
摆锤:是摆的重物部分,通常为一个质量较大的物体,如小球、小石块等,在重力作用下带动摆做往复摆动,在图中是位于摆线下方的重物。
摆角:摆角是指摆线与竖直方向所成的夹角。
28.【答案】肺;推动血液循环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 肺是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通过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通过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出,推动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为身体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废物。
29.【答案】(1)反射;折射
(2)凹面镜
(3)凹面镜
(4)高温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阳光照射到图甲的不锈钢碗时,因为不锈钢碗表面光滑,像平面镜一样,会发生反射现象,所以小科能在碗里看到自己的像。阳光照射到图乙的放大镜时,由于放大镜是玻璃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会发生折射现象,放大镜正是利用折射原理对光线进行会聚等作用,从而能成像或放大物体。
(2)奥运会圣火火种是利用凹面镜从奥运会发源地 —— 希腊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前点燃取得的。 采集圣火时,将太阳光集中在凹面镜的中央,产生高温引燃火种,这是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圣火点燃后,火种置于一个古老的火盆中由女祭司带到古代奥运会场内的祭坛,点燃第一名火炬手手中的火炬,随后开始前往奥运会举办城市的行程。
(3)医生带的额镜是利用了图中凹面镜的原理制作而成的。 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医生通过额镜将光线会聚到患者的耳道内,增加耳道内的亮度,这样就能更清楚地看到患者耳道里的情况。
(4)图甲中的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将平行的太阳光会聚于一点,使该点的能量集中,温度升高。图乙中的放大镜是凸透镜,对光线也有会聚作用,太阳光经凸透镜会聚后,在焦点处形成高温。所以太阳光经过图甲和图乙后都会起到会聚光线的作用,形成高温。
30.【答案】(1)B
(2)C
(3)A
(4)A
(5)B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植树造林前后,其他条件未提及改变,仅植物覆盖面积因植树造林发生了变化,而水土流失面积也随之有显著变化,由 200000 平方米减少到 80000 平方米,减少了 120000 平方米。这表明植物覆盖面积的多少对水土流失有重要影响,植物覆盖面积增加,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减少,所以引起这个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植物覆盖面积的多少。而表格中没有关于土地坡度大小和雨量大小的相关信息及变化,无法得出这两个因素与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关系。
(2)从表格数据可知,植树造林前植物覆盖面积相对较少,此时水土流失面积为 200000 平方米;植树造林后植物覆盖面积增加,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 80000 平方米。这说明植物覆盖面积越少,水土流失的越多。而选项 A 中土地坡度在题目所给信息中未涉及,选项 B 与实际数据体现的规律相反。所以选 C。
(3)在这个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模拟实验中,若要研究植被对土地侵蚀的影响,就需要控制土地的坡度和雨量的大小这两个因素不变,只改变有无植被这一因素,这样才能准确地探究出植被与土地侵蚀之间的关系。如果土地坡度或雨量大小也发生变化,就无法确定是植被因素还是其他因素导致的土地侵蚀变化,所以应该控制土地的坡度和雨量的大小不变,选 A。
(4)在实验中,细小的泥沙颗粒较小、重量轻,与地面的附着力相对较弱。而小石子体积和重量较大,植被有根系固定在土壤中,相比之下,细小的泥沙更容易在喷水的冲击作用下最先被冲走。
(5)在实验中,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乙容器内有植物覆盖,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同时植物的枝叶还能减缓水流速度,使水流携带的泥沙等杂质较少,所以流下来的水比较干净;而甲容器内没有植物覆盖,土壤缺乏保护,在水流冲击下容易被侵蚀,大量泥沙会被冲进 “流下来的水” 中,导致水比较浑浊。
31.【答案】(1)不准确;小明的实验数据与其他两人差距过大。
(2)摆的摆动幅度与摆动次数无关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科科和聪聪使用相同的摆进行实验,多次测量的结果都是 1 分钟摆动 30 次,结果具有重复性和稳定性,而小明的实验结果是 1 分钟摆动 27 次,与科科和聪聪的结果不同,且三人使用的是相同的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摆的摆动次数应该是相近的,所以小明的实验结果不准确,可能是在实验过程中存在操作不当等问题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2)科科和聪聪的摆锤影子轨迹长度不同,说明二者的摆动幅度不同,但他们的摆动数据均为 1 分钟 30 次,摆动次数相同。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摆的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摆的摆动幅度大小不影响摆动次数。
32.【答案】(1)心脏;血管;血液
(2)心脏收缩;心脏舒张;血液循环
(3)1分钟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1)在该模拟实验中,洗耳球通过挤压和放松来控制水的流动,就像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流动一样,所以洗耳球模拟心脏。橡胶管是水流动的通道,这与血管作为血液运输的通道相类似,因此橡胶管模拟血管。而在实验中被输送的水,其在整个系统中的流动过程与血液在人体心血管系统中的流动过程相似,所以输送的水模拟血液。
(2)在人体中,心脏通过收缩将血液泵出,输送到全身各处,用力挤压洗耳球时,水被挤出,模拟的就是心脏收缩向外泵血的过程。而心脏舒张时,会使血液回流到心脏,挤压后松开洗耳球,水会流入洗耳球,这就类似于心脏舒张让血液回流的过程。整个实验中,液体在洗耳球和橡胶管中的流动,就如同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所以液体流动模拟的是血液循环。
(3)通常在模拟心脏工作的实验中,用秒表记录 1 分钟时间内连续挤压洗耳球的次数,这样可以模拟心脏在单位时间内的跳动频率,便于与真实心脏的工作情况进行类比和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