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课题:我们家的男子汉
内容分析: 本篇课文虽然篇幅较长,但结构清晰,主题鲜明。除了开头和结尾,课文中间部分以小男孩的性格特点为线索,把他成长过程中的众多事件分成了三个板块,每个板块一个小标题。每个板块内容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关联,有序地写出了男子汉的成长历程。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理解"男子汉"精神内涵,培养独立担当意识,传承中华优秀品格。 语言运用:通过表格梳理文本结构,学习小标题提炼技巧,提升信息整合能力。 思维能力:对比《小英雄雨来》结构差异,培养比较分析能力;通过事例推理人物品质,发展逻辑思维。 审美创造:品味作者风趣细腻的语言风格,感受人物成长中的精神美。
【教学重点】 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情境导入: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感受古代少年勤勉刻苦、坚持不懈的求学精神;认识抗日小英雄雨来;一起讨论小男子汉的标准是什么?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穿越古今,阅读成长故事集齐成长勋章。 活动流程: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战火纷飞的年代,结识了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跟鬼子斗智斗勇的小英雄雨来,雨来的智勇双全、坚强不屈的精神令我们十分感动和钦佩,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枚“忠勇”徽章,下一站我们将去往“男子汉成长营”聊一聊你心中的男子汉是什么样?讨论怎样才算一名合格的男子汉。 聆听,优秀少年成长路——走进“男子汉成长营”。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结构探秘·对比发现
1.教师出示课题:“我们家的男子汉”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心中的男子汉是什么样? 预设:身体强壮、坚强勇敢、敢于担当…… 2.介绍称呼的由来: 教师引导:男子汉的由来源于西汉时期汉朝将士的勇猛形象,经过历史演变成为对有志气、有作为男性的尊称,民族阳刚气质的象征。 教师质疑:那么,文中的“男子汉”是什么样子的呢?他和我们印象中的男子汉一样。 3.了解作品:《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作家王安忆写孩子成长的一篇叙事散文,首发于1984年的《文汇报》,原文内容分五个部分,入选课文时,选取了其中三个部分的内容。同学们课余时间可以拓展阅读剩余的“他对父亲的崇拜”“他的眼泪”两个部分内容。 4.阅读提示:(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随文认读生字。一边读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和《小英雄雨来》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2)围绕小标题作者列举了哪些细节和事例?边默读边批注。梳理课文内容。 小标题细节或事例人物表现关键词他对食物的兴趣(1)什么都吃,(2)为了活而吃蔬菜,(3)对所有的滋味都有兴趣,(4)为了去少林寺愿意在吃上做出牺牲。执着有毅力他对独立的要求(1)不愿让人牵他的手,(2)他要自己买东西,(3)拿汽水瓶去换橘子水。独立要强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1)接受去托儿所的现实,(2)勇敢地爬上火车。沉着重感情
思考:三个小标题之间是什么关系?(并列式结构呈现不同维度)这样列小标题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1)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2)凸显重点,区分段落。 5.对比探究·发现不同。 对比《小英雄雨来》: 雨来特有:长章节、时间顺序、战斗场景 第一人称亲历 共有:塑造人物形象 男子汉特有:主题式小标题、生活琐事、成人视角 找出文中描写男子汉所做的事情、经历的事件等。 划出对人物的直接或间接表达品质、性格等的评价的句子。 合作填表:学生分组合作,根据第一环节中标注的信息,填写表格。表格内容可能包括人物事例、评价语句、人物品质等,通过填写表格梳理人物形象。 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小标题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如让文章结构更清晰,适合多角度塑造人物等。
设计意图:作家根据人物性格特点列小标题的形式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理解小标题的作用,让学生了解通过列小标题来组织材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第二节:品质解码·情感体悟
(1)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①课文写了一个从出生到四岁的小男孩,为什么作者称这个男孩子为“男子汉”呢? ②快速默读课文,结合三个小标题,从文中找出表现“男子汉”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第一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 ①当我对他说“不吃青菜会死的”的时候,他便吃了,吃得很多。他为了能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能改变自己,这是男子汉的特点。 ②他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可以耐心地等上三刻钟。三刻钟是45分钟,一节课的时间,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有耐心,这是男子汉的特点。 ③他为了能去少林寺,可以不吃肉汤拌饭,不吃棒冰,牺牲自己吃的乐趣,可见他是个男子汉。 (3)汇报第二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 ① “他不愿让人牵他的手”,从他那挣扎的状态,可见他想要独立的愿望很强,这是男子汉的特点。 ②买东西时,“不要,不要,我自己说”“你不要讲话啊”“勇敢地开口了”,说明他对独立的要求很强烈,这也是男子汉的特点。 ③在换橘子水时,“他是一定要自己去的”,假如我跟在后面,他就说:“你回去,回去嘛!”他努力要求自己去完成一件事情,是男子汉的特点。 ④ “他满头大汗地、耐心地等待着”,他总是想摆脱大人的帮助,为了独立而坚持着,这是男子汉的特点。 (4)汇报第三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教师相机点拨。 ①送他去托儿所时,“他一声不吭,很镇静地四下打量着”;他虽然不喜欢托儿所,但当他明白不得不去时,就坦然接受现实。他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不安与慌张,很冷静镇定,坦然接受,这是一个男子汉的沉着。 ②在托儿所里,能够迅速地熟悉起来,开始交朋友,打架。可见他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环境的变化,这是男子汉的特点。 ③在送他去安徽坐火车时,我安慰他:“上不去,就不去了。”他仍然很着急,认为自己是非走不可的。他虽然不想离开我们,但知道自己是非走不可时,便着急起来,可见他变得很理智。 ④“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他推开那些妨碍他的手”,这里说明他已经有了足够的胆量,真的能独立了。 (5)讲讲小男子汉的故事。结合小标题,抓住要点,连起来讲讲小男子汉的故事。 3.欣赏小男子汉。 (1)课文写了“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独立的要求”“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三个内容,快速浏览课文,这三个内容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这三个部分写作的顺序不能颠倒,随着小男孩的成长,他身上男子汉的特点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 (2)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对小男孩有着怎样的情感。 ①随着他一点儿一点儿长大,他身上男子汉的特点越来越明显,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成长的过程。是对“他”的“男子汉”气概的高度概括,饱含了对小男孩逐步成为“男子汉”的赞许和惊叹。 4.尝试给文章换新标题。 同学们,请你想一想,《小英雄雨来》一课,概括小标题的方法都有哪些。 概括主要内容 借助课文词句 引用人物语言 提炼人物品质 请你尝试用以上方法给这篇课文换个新标题。 概括主要内容:对吃饭感兴趣、买山楂片与换橘子水、上托儿所与爬窗上车。 引用课文词句:“吃得极有滋味”“勇敢地开口”“接受这个事实”。 引用人物语言:“不吃青菜会死的”“我自己说”“我怎么办呢” 提炼人物品质:率直执着的男子汉 、自立自主的男子汉 、沉着勇敢的男子汉 答案不要唯一,要求也不要过高,学生能说出理由即可。 你认为本文的小男孩是男子汉吗?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1:我认为本文的小男孩是男子汉,因为他执着有毅力、独立自主、沉着勇敢,符合男子汉的标准 预设2:《小英雄雨来》课文中说“有志不在年高”,我认为他和小英雄雨来一样都是男子汉。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非常正确。不论年龄长幼、地位尊卑,只要勇敢、积极的追求自己人生目标的人都应当被视为男子汉。文中小男孩的成长经历也正是一个男子汉的成长经历,所以说他就是一个男子汉。 快速回读课文,用荧光笔标注直接描写小主人公的动作、语言的句子(如“攥着钱”“小心地问”) 总结体现出他具有(品质)__句式做批注 小组轮读:组内依次朗读找到的句子,汇总典型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