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太空一日》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太空一日》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9 15:3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太空一日
文学的殿堂是美丽的,科学的大厦是迷人的,文学与科学是相通的,科学和文学应该开出并蒂之花。爱华校七年级某班准备举办一次主题为“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我们来参加。
太空一日




杨利伟
太空一日
学科素养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借助小标题快速梳理内容;
1
分析人物形象,学习科学家精神;
2
品味语言,感知航天事业的艰辛与航天员的奉献精神;
3
理解航天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理解科学精神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4
太空一日
借助小标题梳理内容,理解航天飞行的科学细节;剖析杨利伟的人物品质与文本情感表达。
重点
教学重难点
理解航天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理解科学精神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难点
太空一日
第一课时
面对面
知太空之难
1
太空一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开启一场特殊的课堂之旅,一起走进神秘的太空世界。在正式学习课文《太空一日》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特别的嘉宾——杨利伟!
太空一日
1.作者简介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太空一日
2.时空连线
有请小记者,向杨利伟叔叔提问。
记者小语:杨利伟叔叔,您好!我特别好奇,神舟五号作为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意义重大,它是什么时候发射升空的呢?飞船的运行轨道有什么特点?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发射升空。它在距离地面343公里的近地轨道运行 ,一圈约90分钟。
太空一日
2.时空连线
有请小记者,向杨利伟叔叔提问。
记者小语:神舟五号的成功对中国航天意味着什么呢?
这标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开启我国载人航天新篇章。
太空一日
2.时空连线
有请小记者,向杨利伟叔叔提问。
记者小文:太震撼了!请您讲讲写作《太空一日》的背景。
你好!2003年10月15日,我搭乘神舟五号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太空一日,从发射震撼、太空见闻,到返回时的惊险,都让我难忘。这次飞行不只是我的经历,更是中国航天重要里程碑。我想把经验、感受分享出去,让大家了解背后故事和航天人的付出,回来就着手整理,花两年写完自传《天地九重》,《太空一日》就节选自此。
太空一日
2.时空连线
有请小记者,向杨利伟叔叔提问。
记者小华:杨利伟叔叔,“神舟五号”这个名字很有深意,您能讲讲它的来历吗?
“神舟”寓意神奇的天河之舟,“神舟”谐音“神州”,象征飞船是代表中国探索宇宙的航船,承载民族的飞天梦想,这名字饱含对中国航天事业的美好期许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历经多次无人飞行试验,神舟五号作为首次载人飞船,意义重大。
太空一日
初读知
知太空之难
2
太空一日
1.朗读课文
炽( )热 
chì
轮廓( )  
kuò
模拟( ) 
mó nǐ
遨( )游  
áo
严谨( )
jǐn
稠( )密
chóu
瞬( )间
shùn
概率( )

太空一日
1.梳理事件
本文运用四个小标题,分别是:
小标题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
归途惊心动魄
(1)根据小标题的划分,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太空一日
2.梳理事件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17段):描述火箭起飞时“我”的紧张心理,以及火箭产生共振时“我”所承受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18段至第29段):叙述“我”在飞船上观察到的地球上的景致,以及太空中类似棉絮状的物体,展示了“我”作为航天员的科学和严谨态度。
第三部分(第30段至第39段):描述“我”在太空中遇到的困难和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第40段至第67段):叙述“我”回航时的惊心动魄过程。
太空一日
2.梳理事件
(2)研读小标题,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找出关键词句,完成下面的表格。
小标题 主要事件 作者的反应/感受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
归途惊心动魄
太空一日
2.梳理事件
(2)研读小标题,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找出关键词句,完成下面的表格。
小标题 主要事件 作者的反应/感受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
归途惊心动魄
起飞阶段共振导致剧烈不适
痛苦、坚持记录时间
观察地球、未找到长城等
客观描述,科学严谨
不明声音的困扰
冷静观察、配合调查
舷窗裂纹、降落冲击
紧张但理性判断
太空一日
小结
本文采用小标题,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全过程,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太空一日
小组探·
探太空之险
3
太空一日
1.探究细节
(1)文中有哪些细节体现了太空飞行的“不可预测性”?请根据原文中的句子,举例说明。
提示:可以按照“上升——飞行——返回”三个阶段。
1. 火箭上升阶段:
3. 返回阶段:
2. 太空飞行阶段:
太空一日
1.探究细节
1. 火箭上升阶段:
3. 返回阶段:
2. 太空飞行阶段:
火箭上升过程中,出现低频共振,“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这种未知的剧烈不适让杨利伟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返回时,遇到新的技术难题,“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如果舷窗破裂,后果不堪设想。
太空中,听到神秘的敲击声,“很像有人用一把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咚……”,无法确定声音来源。
太空一日
2.拓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也会遇到一些类似太空飞行“不可预测性”的突发状况,请你说说。
考试突发状况:考试时笔突然写不出字,而备用笔也出现问题;或者答题卡印刷模糊,影响填涂,打乱答题节奏,担心影响成绩。
学习资料丢失:临近考试,复习资料、笔记丢失,重新整理时间紧迫,十分焦虑。
活动意外:班级文艺汇演排练时,搭档意外受伤无法参加,节目编排被打乱,担心演出效果。
太空一日
2.拓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也会遇到一些类似太空飞行“不可预测性”的突发状况,请你说说。
突发身体不适:在进行体育测试、课堂演讲时,突然肚子疼、头晕,难以正常发挥,还担心影响考核结果。
时间冲突:准备参加社团活动,却突然接到老师通知要临时加课,两边都很重要,不知如何抉择。
太空一日
2.拓展延伸
(2)学了这一课,我们如何运用获得的启示解决这些问题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保持冷静理智:考试时笔出问题,不要慌乱,先举手向老师求助,而非自乱阵脚影响考试心态。
提前做好准备:我们考试前应多备几支笔、检查文具;重要资料要保管好,避免学习资料丢失后无法挽救。
太空一日
2.拓展延伸
(2)学了这一课,我们如何运用获得的启示解决这些问题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灵活调整计划:班级汇演搭档受伤,可及时调整节目内容,安排替补或修改表演形式。
积极沟通解决:面对突发状况,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身体不适时,向老师、同学说明情况;时间冲突时,和老师、社团负责人诚恳交流,说明难处,寻求协调解决办法。
太空一日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听闻了航天英雄杨利伟对自己进入太空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描述,感受到了中国航天工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希望今天这一番对话,能在大家心中种下探索科学的种子,激励大家在未来勇敢逐梦,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
太空一日
布置作业
摘抄3处体现科学精神的语句并批注。
1
搜集整理中国航天最新成就(如天宫空间站),下节课分享。
2
太空一日
第二课时
品语言·
言英雄品质
4
太空一日
1.品味语言
《太空一日》从遣词造句到情感抒发,这篇文章都独具魅力。请同学们从用词、语言风格、句式特点等角度分析下面语句的精妙之处。
(1)“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请从用词角度分析。
“类似棉絮状”准确勾勒物体形态;“飘过”生动展现其在太空失重下的动态;“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用常见事物作比,精准体现物体大小差异,使描述具体可感。
太空一日
1.品味语言
《太空一日》从遣词造句到情感抒发,这篇文章都独具魅力。请同学们从用词、语言风格、句式特点等角度分析下面语句的精妙之处。
(2)“火箭逐渐加速,我感到压力在不断增强。因为这种负荷我在训练时承受过,变化幅度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所以我身体的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请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分析。
语言直白易懂,如实叙述火箭加速时身体感受,体现作者冷静专业,拉近与读者距离,增强真实感。
太空一日
1.品味语言
《太空一日》从遣词造句到情感抒发,这篇文章都独具魅力。请同学们从用词、语言风格、句式特点等角度分析下面语句的精妙之处。
(3)文中多处使用短句,如“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这样的句式有怎样独特的表达作用?
短句节奏明快,快速传递关键信息,且情感层层递进,有力抒发完成任务的喜悦、自豪与爱国之情。
太空一日
2.点评人物
小组活动:结合下面的语句归纳并分析杨利伟的“英雄”特质。
(1)飞船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压力。……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勇敢无畏。面对飞船减速产生的巨大过载,杨利伟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压力,但他依然坚持,没有丝毫退缩,体现出他勇敢无畏的精神品质。
太空一日
2.点评人物
小组活动:结合下面的语句归纳并分析杨利伟的“英雄”特质。
(2)在这个情况下,没别的办法,只有完全靠意志克服这种错觉。想象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
严谨认真。当遇到飞船飞行中产生的错觉时,杨利伟没有慌乱,而是凭借着严谨认真的态度,依靠在地面训练时的经验和意志去努力克服,展现出他对待航天任务一丝不苟的精神。
太空一日
2.点评人物
小组活动:结合下面的语句归纳并分析杨利伟的“英雄”特质。
(3)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因为地球的半径有6000多公里,而飞船的飞行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是343公里左右。我们平常在地理书上看到的球形地球照片,是由飞行轨道更高的同步卫星拍摄下来的。
高度的责任感。杨利伟在太空飞行中,即使处于复杂的环境中,仍不忘观察记录太空现象,为科学研究提供准确信息,体现了他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太空一日
2.点评人物
小组活动:结合下面的语句归纳并分析杨利伟的“英雄”特质。
(4)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但我还是坚持着。
坚韧顽强。尽管身体承受着极大的痛苦,杨利伟依然凭借顽强的意志坚持着,不放弃,不退缩,展现出坚韧顽强的精神品质。
太空一日
思辨论·
论科学精神
5
太空一日
1.知识链接
万户原名陶成道,是明朝官员、发明家 。他对火器研究颇深,因在战事里巧用火器立功,获封“万户”。当时人们渴望翱翔天际,万户受此驱使,将47支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上去,手持风筝试图飞天,想以火箭推力与风筝升力实现梦想。可惜最终火箭爆炸,他付出生命。他虽未成功,却是探索太空的先驱,被尊为“世界航天第一人”。
同学们,你们知道万户吗?
太空一日
2.拓展思辨
万户以无畏勇气开启个人飞天尝试,哪怕粉身碎骨;杨利伟承载国家使命,代表中国实现载人航天重大跨越。在你的眼中,谁更厉害?
太空一日
3.跨时空对话
后生,你竟真的实现了飞天,这是怎样做到的?
万户前辈,托无数先辈和当代科研人员的努力,我们制造出强大火箭和航天器,才有了这次太空之旅。
太空一日
3.跨时空对话
我当年点火升空,虽未成功,可一直盼着有后人能飞天,如今终于看到了。
前辈的梦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如今我们已踏入太空,未来还会走得更远!
太空一日
4.传承精神
从精神传承看,万户无畏开启飞天梦,杨利伟肩负家国使命,把个人探索融入全民族探索,激发宇宙探索热情,二者精神一脉相承。成果上,万户是精神象征,杨利伟带回数据助力航天发展。他们虽处不同时代、面临不同挑战,但都是为飞天梦拼搏的英雄,开拓与实现梦想,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太空一日
课堂小结
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止,航天英雄杨利伟孤身冲破引力,迈向太空,用勇敢在宇宙留下中国人的印记。太空一日惊心动魄,火箭升空、飞行遇险、安全返回,桩桩件件都牵动着国人的心。今天的“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探索精神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未知”,勇敢逐梦!
太空一日
布置作业
以“致航天英雄的一封信”为题,表达敬意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