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 学期
七年级语文课堂练习(三)参考答案
一
、
1. (1)双袖龙钟泪不干
(2)万里赴戎机 寒光照铁衣
(3)谁家玉笛暗飞声
(4)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5)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2. (1)胸脯 (2)醒悟 (3)鞠躬尽瘁
3. C 4. A
5. 示例:体育 , 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体育 , 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6. (1)删去“对”。
(2)让我们在多彩体育中强健身体 , 磨炼意志 , 健康成长吧! 二、(一)
7. C
8. (1)你也懂射箭吗 我射箭的本领难道不精湛吗 (2)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
9. 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10.【甲】文中的卖油翁通过自己高超的技艺来教导陈尧咨要谦虚 ,【乙】文中的陈夫人通过“杖之”的 形式来提醒儿子 , 为政一方要忠孝和勤勉 , 不能沉溺于匹夫小技 , 玩物丧志。
11. 从【甲】文的“善射 , 当世无双”“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可以看出 , 陈尧咨射技纯熟;“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可以看出陈尧咨傲慢无礼 。从【乙】文的“ 日有宴集 , 尧咨每以弓矢为乐 , 坐客 罔不叹服”可以看出 , 陈尧咨贪图享乐。
【乙文参考译文】
陈尧咨擅长于射箭 , 百发百中 , 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 , (陈尧咨)常常 自称为“ 小由基”。等到 驻守荆南回到家中 , 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 ”陈尧咨说:“荆南位处要冲 , 白天有宴会 , 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 , 在座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 孝来报效国家 , 而今你不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 , 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 意 吗 ”(于是)用棒子打他 , 摔碎了他的金鱼佩饰。
七年级语文课堂练习(三)参考答案 第 1 页
(二) 12. D
13. 举例论证 , 列举了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对接的例子 , 论证了以文化创意、数字技术等不断赋能 传统节日 , 为传统节日注入更多时代气息、文化元素 , 能让古老节日焕发全新魅力。
14. 示例:我不认同这种观点。虽然洋节的传入对我国传统节日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 但传统节日 所蕴含的文化和精神内涵是不可替代的。 对待传统节日 , 我们要守护其精神内涵 , 也要创新 激活它的时代生命。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革新 , 可以让文化创意、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节 日 , 为传统节日注入新的文化气息、时代气息。让传统节日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 吸引更多人 参与 , 从而使其得到传承和发展 , 让古老的节日绽放全新的魅力。
(三)
15. (1)老马喝糖水 , 谢众人 (2)得意
16. (1)“ 出溜”是“滑”的意思 , 这里形象地写出了老马又冷又饿、不由自主晕倒的状态。
(2)“老者像是乐”, 是因为他晕倒后得到了大家的关心和帮助 , 感到很温暖;“又像是哭”, 是因 为自己虽努力拉车却但生活依然艰难贫苦 , 对生活感到很无奈。
17. 掌柜处理车夫晕倒的状况很有经验 , 说明了掌柜常常救助这样的车夫 , 体现了掌柜的善良;也说 明了车夫因冷、饿晕倒的现象较常见;还说明了底层人民普遍生活很贫苦。
18. 小马病死在老马的怀里;老马被迫改行 , 孤独而凄凉地度过余生。 老马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 作用有:揭示了勤苦而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劳动者的共同命运;揭露了不让好人有出路 的黑暗社会现实;成为祥子人生态度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 19. C
20. 示例一:希望能让人勇敢活下去 , 没了希望 , 人也就毁灭了。 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 , 想通过劳 动改变自己的命运 , 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 , 这是祥子的希望。 烈日下拉车 , 暴雨中拉车 , 祥子 一直用他的勤劳和坚韧在等待新生活的开启。 然而“三起三落”的经历、小福子的去世 , 让祥 子希望落空 , 他开始自暴自弃 , 成为了一具行尸走肉 , 他的人生从此失去意义。
示例二:希望有时决定了人的选择 , 但没了希望 , 有时就得放弃。 由于当时的中国人被称为东 亚病夫 , 鲁迅认为是中国人的身体太过于弱 , 而当时的日本医学发达 , 所以鲁迅便前往日本学 医 , 希望可以挽救中国人 , 使他们身体变强。但到日本后的一次看电影事件 , 让鲁迅深刻认识 到:中国人真正虚弱的是精神 , 因此要救国 , 必须先唤醒沉睡的国人 , 中国才会有希望。 于是 鲁迅毅然决定弃医从文。
三、21. 略
七年级语文课堂练习(三)参考答案 第 2 页2024 — 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语文课堂练习(三)
(考查范围:第三单元)
题号 一 二 三 成绩
得分
一、积累运用(21分)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2) ,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 , 。(《木兰诗》)
(3)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草树知春不久归, ,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5)“歌以咏志,诗以传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 , ”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岑参《逢入京使》中的“
”抒写了诗人远涉边塞时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王 维《竹里馆》中的“ ”传达出诗人与自然对话、与
,
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 题 。( 7 分 )
我读鲁迅的高洁,面对黑暗中来自四面八方的诘难,他从不屈服,他是“彷徨”在黑暗中拍着 xiōngpú“呐喊”的勇士;我读鲁迅的 ,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对不公之事,他深恶痛疾;我读鲁迅的奉献,他少年时为 人民于危难之中,三改志愿, 一 生笔耕不辍。他不仅有作为革命家的明智,更有作为文学家的长远眼光。“正人君子”之流在他 面前无所遁形。为了“铁屋子”里的人们及时 xǐngwù, 他一生“俯首甘为孺子牛” ,jūgōng-jìncuì, 临终前依然不改“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
读金庸、琼瑶的小说,或可斜倚床头,信手一翻;读巴金、冰心的文集,则须备上香茗,月下品 读;然而读鲁迅,则要 ,宁心静气地细细咀嚼。我愿这样读鲁迅,直到他的所有作品被我 读懂为止。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1)xiōngpú( ) (2)xǐngwù( ) (3)jūgōng-jìncuì( )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坚强 解救 诚惶诚恐 B. 坚强 拯 救 诚惶诚恐
C. 坚 韧 拯救 正襟危坐 D. 坚 韧 解救 正襟危坐
七年级语文课堂练习(三)第1页
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他不仅有作为文学家的明智,更有作为革命家的长远眼光。
B.他不是有作为文学家的明智,而是有作为革命家的长远眼光。
C.他不仅有作为革命家的长远眼光,更有作为文学家的明智。
D. 他不是有作为革命家的明智,而是有作为文学家的长远眼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 题。(4分)
材料
同 学 们 , 校 园 体 育 节 即 将 拉 开 帷 幕 , 【 甲 】对 这 场 盛 会 , 值 得 我 们 期 待 。 !
_, ! 体育,让我们的生命更精彩!我们既可以在短跑中感受速度与激情,也可以 在体操中体验律动与美感,既可以在足球运动中增进团结与协作,也可以在棋类活动中培养思维与 心性……多彩体育,总有一款适合你。【乙】我们在多彩体育中强健身体,磨炼意志,健康成长。
5.根据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仿写排比句,突出体育的意义。(2分)
6. (1)【甲】处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请将【乙】处画横线的句子改成祈使句,使它更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2分)
二、阅读(4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8分)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 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 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卖油翁》)
【 乙 】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 典 郡②有何异政 ”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 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③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 ”杖之,碎其金鱼⑤。
(选自《碎金鱼》)
[注]①由基:养由基,春秋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仁化:仁慈的教化。④伎:通假 字,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公亦以此自矜/世以为神
B.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常自号曰“小由基”
C. 及守荆南回/及鲁肃过寻阳
D. 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康肃笑而遣之
七年级语文课堂练习(三)第2页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2)汝典郡有何异政
9.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荆 南 当 要 冲 日 有 宴 集 尧 咨 每 以 弓 矢 为 乐 坐 客 罔 不 叹 服 10.根据【甲【乙】两篇选文,说说卖油翁和母亲分别教导陈尧咨的道理。(4分)
11.结合【甲【乙】两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0分)
让传统节日更好浸润时代人心
①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我们迎来又一个中秋佳节。诵读诗词,做月饼、品月饼,体验传统民 俗活动,在看花灯、猜灯谜、饮桂花酒中领略文化魅力……中秋节到来之际,我们重温熟悉的味 道、借助多彩的形式,共同感受这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时刻。
②传统节日,是特殊的时间节点,也是文化基因的表征。中秋的一轮圆月,承载着人们对“花 好月圆人团圆”的美好希冀,饱含着中国人对故土的思念、对亲友的眷恋、对幸福的追寻。花间月 影、诗词神话等造就的浪漫格调,生活理想、审美追求等融汇而成的丰富内涵,让中秋节成为独特 的文化符号、厚重的精神寄托。千百年来,中秋文化赓续绵延、代代流传,浓缩于其乐融融的团聚 时光中,展现在多姿多彩的民俗仪式上,成为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情感认同。
③岁月流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但传统节日丰富的文化意涵,始终具有浸润人心的作用。 习近平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 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就像中秋节,即便这一天无法与亲友 相聚相守,但一轮明月下的“天涯共此时”,仍能给人带来心灵的慰藉;“花好月圆”的美好期许,也 总能鼓舞人们前行的动力。对待传统节日,我们要以虔敬之心守护其精神内核,也要以创新之力 激活其时代生命。惟其如此,才能让传统节日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更好浸润时代人心,为人们 提供精神的滋养。
④如何让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对接 今天,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升级,为传统节日传承发展 打开了广阔空间。比如, 一些网络平台借助直播技术,实时呈现多地皓月升空的过程,并进行音
七年级语文课堂练习(三) 第 3 页
诗画等创意表演,让天南海北的人们可以一起赏月抒怀、畅游文海,于方寸之间展现过节“新姿 态”。比如,有文化馆打造沉浸式户外“剧本游”活动,游客可以与“穿越”而来的李白、张九龄、苏 轼等古代文化名人“不期而遇”,共同探索中秋故事与风俗,在互动性演绎中收获节日新体验。这 些实践生动说明,以文化创意、数字技术等不断赋能传统节日,为传统节日注入更多时代气息、文 化元素,能让古老节日焕发全新魅力。
⑤今年,中秋假期与国庆假期相遇,与杭州亚运会赛期相叠,让这个中秋不仅有家的韵味,更 有国的情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对于中国人而言,家国一体、家国同心,始终是流淌于 血脉里的文化基因。中秋节,我们在体味充满烟火气的习俗中,倾听文化的召唤;也在深悟家国 文化的厚重中,凝聚前行的力量。在这个祈愿人间万般圆满的节日里,品味文化韵味,厚植家国 情怀,为更美好的明天不懈奋斗,我们必将收获更多幸福时刻。
⑥“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中秋节是团圆的象征、情感的寄托、文化的纽带。让 我们共同感受中秋意蕴,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的精神、价值与能量,更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在赓续传统中走向未来。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9月29日第四版)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节日是文化基因的表征,其丰富的文化意涵,始终具有浸润人心的作用。
B. 以文化创意、数字技术等不断赋能传统节日,为传统节日注入更多时代气息、文化元素,能 让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更好地对接。
C. 品味文化韵味,厚植家国情怀,能让传统节日更好地浸润时代人心。
D. 对待传统节日,我们要以虔敬之心守护其时代生命,也要以创新之力改变其精神内核。
13.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14.当下,洋节的传入使我国传统节日面临着严峻挑战,越来越多的洋节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而 传统节日的仪式感以及仪式所代表的文化和精神内涵正逐步淡化,传统意义的节日正离我们 远去。就这种情况,你有什么看法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5分)
车夫老马
老 舍
大家正说到热闹中间,门忽然开了,进来一阵冷气。大家几乎都怒目地往外看,看谁这么不
七年级语文课堂练习(三) 第 4 页
得人心,把门推开。
门外的人进来了,也是个拉车的。看样子已有五十多岁,穿着件短不够短,长不够长,莲蓬篓 儿似的棉袄。两个耳朵冻得通红,红得像要落下来的果子。惨白的头发在一顶破小帽下杂乱的 髭髭着;眉上、短须上都挂着些冰珠。一进来,摸住条板凳便坐下了,挣扎着说了句:“沏一壶。”
茶还没有沏来,老车夫的头慢慢地往下低,低着低着,全身都出溜下去。
大家马上都立了起来:“怎啦 怎啦 ”说着,都想往前跑。
“别动!”茶馆掌柜的有经验,拦住了大家。他独自过去,把老车夫的脖领解开,就地扶起来, 用把椅子戗(qiàng, 支撑)在背后,用手勒着双肩:“白糖水,快!”
糖水刚放在老车夫的嘴边上,他哼哼了两声。
“喝点水!”掌柜的对着他耳朵说。
“啊 ”老车夫睁开了眼,看见自己是坐在地上,腿蜷了蜷,想立起来。
“先喝点水,不用忙。”掌柜的说。
大家几乎都跑了过来。
“哎!哎!”老车夫向四围看了一眼,双手捧定了茶碗, 一 口口地吸糖水。
慢慢地把糖水喝完,他又看了大家一眼:“哎,劳诸位的驾!”说得非常的温柔亲切,绝不像是 由那个胡子拉碴的口中说出来的。说完,他又想往起立,过去三四个人忙着往起搀他。他脸上有 了点笑意,又那么温和地说:“行,行,不碍!我是又冷又饿, 一阵儿发晕!不要紧,不要紧!劳诸 位哥儿们的驾!"
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和那个破帽头与棉袄,都像发着点纯 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祥子始终 没言语,呆呆地立在那里。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地跑出去,飞似地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 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 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
“哎!”老者像是乐,又像是哭,向大家点着头。 “到底是哥儿们哪!拉座儿,给他卖多大的力 气,临完多要一个子儿都怪难的!”说着,他立了起来,要往外走。
“吃呀!”大家几乎是一齐地喊出来。
“我叫小马儿去,我的小孙子,在外面看着车呢!”
一个中年的车夫开了点门缝:“小马儿!小马儿!你爷爷叫你哪!”
老者用手摸了好几回包子,始终没往起拿。小马儿刚进门,他拿起来一个:“小马儿,乖乖,给你!”
小马儿也就是十二三岁,脸上挺瘦,身上可是穿得很圆,鼻子冻得通红,挂着两条白鼻涕,耳 朵上戴着一对破耳帽儿。
立在老者的身旁,右手接过包子来,左手又自动地拿起来一个,一个上咬了一 口。
“哎!慢慢的!"老者一手扶在孙子的头上, 一手拿起个包子,慢慢地往口中送。“爷爷吃两个 七年级语文课堂练习(三) 第 5 页
就够,都是你的!吃完了,咱们收车回家。”
小马儿对着包子点了点头,吸溜了一下鼻子:“爷爷吃三个吧,剩下都是我的。我回头把爷爷 拉回家去!”
“不用!”老者得意地向大家一笑,“回头咱们还是走着,坐在车上冷啊。”
老者吃完自己的份儿,等着小马儿吃净了包子,立起来,绕着圈儿向大家说:“劳诸位哥儿们 的驾啦!”伸手去拉小马儿。
祥子呆呆地立在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
在小马儿身上,他似乎看见了自己的过去;在老者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选自《骆驼祥子》,有改动)
15.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2分)
情节 人物特征
老马一进茶馆就晕倒 老马生活很贫苦
(1) 老马待人很谦和
老马把包子省给孙子吃 老马对孙子很疼爱
爷孙吃包子,谢别众人 老马因孙子孝顺而(2)
16.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出溜”是北京方言,请联系上下文推断其含义,并说说运用这个词 的好处。(2分)
老车夫的头慢慢地往下低,低着低着,全身都出溜下去。
(2)结合上下文,分析为什么老马会有“像是乐,又像是哭”的表情。(2分)
“哎!”老者像是乐,又像是哭,向大家点着头。
17.茶馆掌柜处理老车夫忽然晕倒的状况很有经验,这说明了什么 (4分)
18.在《骆驼祥子》中,老马和小马最终的命运如何 老马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 (5分)
七年级语文课堂练习(三)第6页
(四)按要求完成 19~2 0 题 。( 6 分 )
19.语段描述的是祥子的心理活动,下列填入横线处的人物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恶人都会遭报,都会死,那抢他车的 ,不给仆人饭吃的杨太太,欺骗他压迫他的 ,轻看他的 ,诈他钱的 ,愚弄他的陈二奶奶……都会死,只有忠诚 的祥子活着,永远活着!”
A. 大兵 刘四 虎妞 孙侦探 B. 孙侦探 大兵 虎妞 刘四
C. 大兵 虎妞 刘四 孙侦探 D. 孙侦探 刘四 虎妞 大兵
20.有人说:“生活之所以前进,是因为有希望在;没了希望,绝望就会把生命毁掉。”请结合下面任 意一部名著的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4分)
(1)《骆驼祥子》(2)《朝花夕拾》
三、作文(50 分 )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照片,可以定格住当下的悲喜,可以记录下我们的过去,这或许也是留住时光的一种方 式。照片里的故事,有绍兴城市的变迁,更有属于你的独特记忆。
请以“照片里的故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语言通顺,情感真挚;(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 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七年级语文课堂练习(三) 第 7 页
七年级语文课堂练习(三) 第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