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练 化学平衡常数及计算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6届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2练 化学平衡常数及计算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6届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5-08 16:4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2练 化学平衡常数及计算
一、 单项选择题
                                  
1. (2025·南师附中高三下月考)硫及其化合物有着广泛的作用。硫元素具有多种化合价,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相互转化。不同温度下硫单质的状态和分子结构不同,S8环状分子的结构为。合理应用和处理含硫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意义。利用甲烷可以除去SO3,反应为8SO3(g)+6CH4(g)S8(g)+6CO2(g)+12H2O(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8分子中硫原子采用sp3杂化
B. 上述反应的ΔS<0
C. 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D. 及时分离出H2O(g),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 (2024·如皋一模)工业上用CH4催化还原NO2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反应原理为:CH4(g)+2NO2(g)?N2(g)+CO2(g)+2H2O(g) ΔH=-867.0 kJ·mol-1。不同的催化剂催化该反应的最佳活性温度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述反应平衡常数K=
B. 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单位时间,NO2去除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平衡常数变大
C. 其他条件不变,在低温下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提高CH4的平衡转化率
D. 反应中若采用高分子分离膜及时分离出水蒸气,可以使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3. (2024·南通一模)反应2C2H4(g)+6NO(g)+3O2(g)===4CO2(g)+4H2O(g)+3N2(g)可用于去除氮氧化物。Cu+催化该反应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过程中,Cu+参与反应,降低了反应的焓变
B.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C. 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NO的平衡转化率下降
D. 步骤Ⅲ中每消耗1 mol Cu+(NO2),转移电子数目为4×6.02×1023
二、 非选择题
4. (2025·海安中学高三下月考)进一步从浸出液中提取铜并使(NH4)2S2O8再生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已知,Ka1(H2C2O4)=5.6×10-2,Ka2(H2C2O4)=1.5×10-4,Ksp(FeC2O4)=3.2×10-7。
滤液A中加草酸的反应为Fe2++H2C2O4===FeC2O4↓+2H+,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
5. (2024·南通高三下二调)HCO能与H2S反应:HCO+H2S===HS-+H2CO3。已知:Ka1(H2CO3)=4×10-7,Ka1(H2S)=1×10-7。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
6. (2025·石榴中学高三下月考)除去废水中Cr(Ⅵ)的方法有多种。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室温下,含Cr(Ⅵ)的微粒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H2CrO4(aq)H+(aq)+HCrO(aq) ΔH1
HCrO(aq)H+(aq)+CrO(aq) ΔH2
2HCrO(aq)H2O(l)+Cr2O(aq) ΔH3
(1)室温下,反应2CrO(aq)+2H+(aq)Cr2O(aq)+H2O(l)的ΔH=__________(用含ΔH1、ΔH2或ΔH3的代数式表示)。
(2)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 mol·L-1的Na2CrO4溶液中c(Cr2O)随c(H+)的变化如图。
根据A点数据计算反应2CrO+2H+Cr2O+H2O的K=__________,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加水稀释,平衡正向移动
B. 若达到A点的时间为5 s,则v(CrO)=0.1 mol·L-1·s-1
C. 若升高温度,溶液中Cr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ΔH>0
7. CH4—CO2催化重整是CO2利用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主要反应原理为CH4(g)+CO2(g)2CO(g)+2H2(g)
已知:①C(s)+2H2(g)===CH4(g) ΔH=-75 kJ·mol-1
②C(s)+O2(g)===CO2(g) ΔH=-394 kJ·mol-1
③C(s)+O2(g)===CO(g) ΔH=-111 kJ·mol-1
(1)根据盖斯定律,该催化重整反应的ΔH=__________ kJ·mol-1。
A. +247  B. -247  C. +358  D. -358
写出该催化重整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温度下,在体积为2 L的容器中加入a mol CH4、2a mol CO2以及催化剂进行重整反应,10 min时测得生成的CO是0.5a mol。则0~10 min CH4的平均反应速率v(CH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提高CH4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__________。
A. 高温  B. 高压  C. 使用催化剂  D. 增大CO2浓度
8. (2024·常州教育学会高三上期中监测)银及其化合物在催化与电化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
一定条件下,在银催化剂表面存在反应:2Ag2O(s)===4Ag(s)+O2(g),该反应平衡时体系的压强(Pc)与温度(T)的关系如表:
T/K 401 443 463
Pc/kPa 10 51 100
已知:在平衡体系中,用气体物质的分压替换浓度计算得到的平衡常数称为压强平衡常数,用Kp表示。气体物质X的分压P(X)=×P总。
(1)401 K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__________ kPa。
(2)起始状态Ⅰ中有Ag2O、Ag和O2,经下列过程达到各平衡状态:
已知状态Ⅰ和Ⅲ的固体质量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从状态Ⅰ到状态Ⅱ的过程,ΔS<0 
B. 体系压强:Pc(Ⅱ)>Pc(Ⅲ)
C. 平衡常数:Kp(Ⅱ)>Kp(Ⅳ) 
D. 若体积V(Ⅲ)=2V(Ⅰ),则Q(Ⅰ)=K(Ⅲ)
请补全图中的v逆t图像。__________
(3)某温度下,向恒容容器中加入Ag2O,分解过程中反应速率v(O2)与压强p的关系为v(O2)=k(1-P/Pc),k为速率常数(一定温度下,k为常数)。当固体质量减少4%时,逆反应速率最大。当转化率为14.5%时,v(O2)__________(用k表示)。
9. (2025·淮海中学高三下月考)乙醇是燃料,也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二氧化碳加氢还原制乙醇已成为研究热点,相关的反应如下:
反应ⅰ:2CO2(g)+6H2(g)C2H4(g)+4H2O(g) ΔH1=-127.6 kJ·mol-1
反应ⅱ:2CO2(g)+6H2(g)CH3CH2OH(g)+3H2O(g) ΔH2=-173.5 kJ·mol-1
反应ⅲ:C2H4(g)+H2O(g)CH3CH2OH(g) ΔH3=-45.9 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在一定温度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2(g)和6 mol H2(g),在某催化剂作用下发生上述反应,测得含碳元素物质占比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反应ⅰ为快反应,其平衡的建立可认为不受慢反应ⅱ、ⅲ的影响,即可认为反应ⅰ建立平衡后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1)表示乙烯占比的曲线是__________(填“a”“b”或“c”)。
(2)若选择对反应ⅰ催化效果更好的催化剂,则A点可能移向__________(填“E”“E点上方”或“E点下方”)。
(3)已知C点、D点均为平衡点,则反应ⅲ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设反应ⅰ和反应ⅱ的化学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适当升温后,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无法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024·苏州高三下三模)油气开采、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业废气普遍含有的硫化氢,需要回收处理并加以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Ⅰ:H2S(g)S2(g)+H2(g) ΔH1=+90 kJ·mol-1
反应Ⅱ:CH4(g)+S2(g)CS2(g)+2H2(g) ΔH2=+81 kJ·mol-1
①反应ⅢCH4(g)+2H2S(g)CS2(g)+4H2(g)的ΔH3=__________。
②反应Ⅱ自发的条件是__________(填“低温”“高温”或“任何温度”)。
③CH4、CS2和H2S三种分子的键角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
(2)投料比n(H2S)∶n(CH4)=2∶1,并用N2稀释:在100 kPa,不同温度条件下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H2和CS2体积分数如下表:
温度/ ℃ 950 1 000 1 050 1 100 1 150
H2的体积分数/% 0.5 1.5 3.6 5.5 8.5
CS2的体积分数/% 0.0 0.0 0.1 0.4 1.8
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 其他条件不变时,用Ar替代N2对实验结果几乎无影响
B. 恒温恒压下,增加N2的体积分数,CS2的浓度升高
C. 由实验数据推出H2S中S—H键弱于CH4中的C—H键
D. 由实验数据推出,温度越高,H2S的平衡转化率越高
②在1 000 ℃,100 kPa下,保持通入H2S的体积分数不变,提高投料比n(H2S)∶n(CH4),H2S的转化率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反应过程中存在副反应CH4(g)C(s)+2H2(g)。研究发现,温度高于1 500 ℃时继续升温,H2S的转化率不会增大反而会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T ℃、100 kPa反应条件下,将n(H2S)∶n(CH4)∶n(N2)=3∶3∶2的混合气进行反应Ⅲ,达到平衡时,CS2分压与H2S的分压相同。则反应Ⅲ的标准压强平衡常数K=__________。(已知:分压=总压×该组分物质的量分数,对于反应dD(g)+eE(g)gG(g)+hH(g),K=,其中pΘ=100 kPa,pG、pH、pD、pE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
第52练 化学平衡常数及计算
1. A 解析:S8分子中每个硫原子形成2个σ键,有两个孤电子对,故采用sp3杂化,A正确;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熵变大于零,B错误;由方程式可知,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C错误;及时分离出H2O(g),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是生成物浓度减小,正反应速率先不变后减小,D错误。故选A。
2. C 解析:上述反应水为气体参与反应,固体和纯液体不写入表达式,所以平衡常数K=,故A错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故B错误;其他条件不变时,在低温下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CH4的平衡转化率,而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更快达到平衡,故C正确;采用高分子分离膜及时分离出水蒸气,反应体系中水蒸气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NO2去除率增大,但是温度不变,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C。
3. D 解析:反应过程中,Cu+为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但不改变焓变,A错误;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比上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所以K=,B错误;增大一种反应物的量,可以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则NO的转化率增大,C错误;由反应Ⅰ可知,1 mol Cu+结合1 mol O2,转移4 mol电子,所以转移电子数目为4×6.02×1023,D正确。故选D。
4. 26.25
解析:滤液A中加草酸的反应为Fe2++H2C2O4===FeC2O4↓+2H+,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为=eq \f(c2(H+),c(Fe2+)×\f(c2(H+)×c(C2O),Ka1×Ka2))===26.25。
5. 0.25
解析:HCO+H2S=HS-+H2CO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eq \f(c(HS-)·c(H2CO3),c(HCO)·c(H2S))===0.25。
6. (1)ΔH3-2ΔH2 (2)1.0×1014 B
解析:(1)已知:Ⅱ. HCrO(aq)H+(aq)+CrO(aq) ΔH2;Ⅲ. 2HCrO(aq)??H2O(l)+Cr2O(aq) ΔH3,由盖斯定律,反应Ⅲ-2×Ⅱ,得2CrO(aq)+2H+(aq)Cr2O(aq)+H2O(l),则ΔH=ΔH3-2ΔH2;
(2)从图看出A点时,c(H+)=1.0×10-7 mol·L-1时Cr2O为0.25 mol·L-1,由原子守恒得CrO为(1.0-0.25×2)mol·L-1=0.5 mol·L-1。则K=eq \f(c(Cr2O),c2(CrO)·c2(H+))==1.0×1014。
加水稀释溶液中的Q>K,平衡逆向移动,同时没有改变温度,K值不变,A项错误;A点Cr2O为0.25 mol·L-1,由原子守恒得溶液中的CrO为(1.0-0.25×2)mol·L-1=0.5 mol·L-1,则v(CrO)= mol·L-1·s-1=0.1 mol·L-1·s-1,B项正确;升温CrO转化率减小即平衡逆向移动,说明逆向为吸热反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C项错误。故选B。
7. (1)A 
(2)0.012 5a mol·L-1·min-1 AD
解析:(1)将题目给出的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为序号①、②、③,则将③×2-①-②就得出催化重整的反应,因此催化重整反应的ΔH=-111 kJ·mol-1×2+394 kJ·mol-1+75 kJ·mol-1=+247 kJ·mol-1;根据平衡常数定义,表达式为K=
(2)v(CO)==a mol·L-1·min-1,同一反应,不同物质表达的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成正比,故v(CH4)=v(CO)=0.012 5a mol·L-1·min-1;根据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且该反应的正反应是一个吸热、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所以高温低压有利于反应正向移动,选AD。
8. (1)10 (2)AC 图见解析 (3)0.75k
解析:(1)401 K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P(O2)=10 kPa;
(2)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平衡状态Ⅱ到状态Ⅲ的平衡正向移动,固体质量减小,而状态Ⅰ和Ⅲ的固体质量相等,则状态Ⅰ到状态Ⅱ的过程中固体质量增大,即反应逆向进行,则从Ⅰ到状态Ⅱ的过程ΔS<0,A正确;反应Ag2O(s)2Ag(s)+O2(g)的平衡常数Kp=P(O2),Kp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则Kp不变,即Pc(Ⅱ)=Pc(Ⅲ),B错误;反应Ag2O(s)2Ag(s)+O2(g)的平衡常数Kp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故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Kp越大,即平衡常数:K(Ⅱ)>K(Ⅳ),C正确;状态Ⅰ和Ⅲ的固体质量相等,则n(O2)相等,但V(Ⅲ)=2V(Ⅰ),则压强P(Ⅰ)=2P(Ⅲ),即浓度商Q(Ⅰ)=P(Ⅰ),K(Ⅲ)=P(Ⅲ),所以Q(Ⅰ)=2K(Ⅲ),D错误。故选AC;起始状态Ⅰ在恒温恒容条件下逆向移动达到平衡状态Ⅱ,则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状态Ⅱ在温度不变、体积增大瞬间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正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状态;平衡状态Ⅲ在体积不变、温度降低的瞬间,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减小,达到平衡状态Ⅳ,所以v逆t图像为;
(3)设起始时恒容容器中加入Ag2O的质量为m g,当固体质量减少4%时,逆反应速率最大,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n(O2)== mol,反应2Ag2O(s)4Ag(s)+O2(g),若转化率为14.5%时生成n(O2)=× mol,即==,则v(O2)=k(1-)=k(1-)=0.75k。
9. (1)b (2)E (3)5.7
(4)增大 反应ⅰ-反应ⅱ得:CH3CH2OH(g)+3H2O(g)C2H4(g)+4H2O(g) ΔH=+45.9 kJ·mol-1,平衡常数K=,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K增大,所以增大
解析:(1)根据反应可知,生成的C2H4又会被消耗,所以b为乙烯占比的曲线,a为CO2占比的曲线,c为C2H5OH占比的曲线;
(2)若选择对反应ⅰ催化效果更好的催化剂,则达到平衡的时间变短,但是平衡转化率不变,A点可能移向E;
(3)C点、D点均为平衡点,则C2H5OH占比80%,乙烯占比10%,CO2占比10%,根据碳原子守恒,总的碳原子为2 mol,则C2H5OH为0.8 mol,C2H4为0.1 mol,CO2为0.2 mol,根据三段式有:

则反应ⅲ的平衡常数K==5.7;
(4)反应ⅰ和反应ⅱ的化学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反应ⅰ-反应ⅱ得:CH3CH2OH(g)+3H2O(g)C2H4(g)+4H2O(g) ΔH=+45.9 kJ·mol-1,平衡常数K=,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K增大,所以增大。
10. (1)①+261 kJ·mol-1 ②高温 ③CS2>CH4>H2S
(2)①AC ②在1 000 ℃只发生反应Ⅰ,CH4不参与反应,相同分压H2S经历相同时间,转化率相同 ③甲烷裂解产生的C覆盖在催化剂表面,使得催化剂的活性降低
(3)1.28
解析:(1)①根据盖斯定律,ΔH3=2ΔH1+ΔH2=+261 kJ·mol-1;②反应自发需ΔH-TΔS<0,ΔH>0,ΔS>0,则在高温条件下自发进行;③CS2中C为sp杂化,CH4中C和H2S中S均为sp3杂化,CH4无孤对电子,H2S有两个孤电子对,故键角CS2>CH4>H2S;
(2)①Ar为稀有气体,不参与反应(与氮气相同,作为稀释气体),A正确;恒温恒压下,增加N2的体积分数,体积增大,CS2的浓度降低;B错误;由实验数据可知1 000 ℃之前,产物中不含CS2,说明只有H2S分解,CH4未参与反应,推知CH4中的C—H键更稳定,C正确;实验数据是在不同温度下反应相同时间,不确定反应是否平衡,故D错误。答案选AC;②在1 000 ℃只发生反应Ⅰ,CH4不参与反应,相同分压H2S经历相同时间,转化率相同。③甲烷裂解产生的碳覆盖在催化剂表面,使催化剂的活性降低;
(3)设n(H2S)=3 mol,列三段式

到达平衡时,CS2分压与H2S的分压相同即有3-2x=x,求解x=1,平衡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2 mol+1 mol+1 mol+4 mol+2 mol=10 mol,则K==1.2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