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练 化学工艺流程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6届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3练 化学工艺流程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6届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5-08 16:5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3练 化学工艺流程
一、选择题
                                  
1. (2024·海门高三上期末)锑(Sb)可用作阻燃剂、电极材料、催化剂等物质的原材料。一种以灰锑矿(主要成分为Sb2S3,还有Fe2O3,Al2O3,MgO等)为原料提取锑的工艺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解”时可加入Na2CO3粉末以促进水解
B. “还原”的目的是防止Fe3+在后续水解生成Fe(OH)3,影响产品纯度
C. “滤液”中含有的主要金属阳离子有:Fe2+、Al3+、Mg2+
D. “溶浸”时Sb2S3转化为SbCl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b2S3+Fe3++6Cl-===2SbCl3+Fe2++3S↓
2. 工业上常以天青石(主要成分为SrSO4,含少量BaSO4)为原料制取SrCl2·6H2O,生产流程如下:
已知:SrCl2·6H2O易溶于水,微溶于无水乙醇和丙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高温焙烧”时,若0.2 mol SrSO4完全反应转移了1.6 mol电子,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SrSO4+4CSrS+4CO↑
B. “反应Ⅰ”中,应使用过量的H2SO4来提高锶元素的利用率
C. 为除去SrCl2·6H2O晶体表面杂质,可使用无水乙醇洗涤
D. 为得到无水SrCl2,可直接加热SrCl2·6H2O脱去结晶水制得
3. 利用某钒废渣(主要成分为V2O4以及铁、铝、硅的氧化物)制备V2O5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Ⅰ. V2O4溶于酸后以VO2+的形式存在;过量H2O2可氧化VO2+;Ⅱ. VO2++2HR(有机层)VOR2(有机层)+2H+;Ⅲ. 溶液中VO与VO可相互转化:VO+H2OVO+2H+。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化1”中,不适宜用升温的方式加快转化速率
B. “滤渣2”的成分为Fe(OH)3
C. 有机萃取剂可循环使用
D. “沉钒”时还需通NH3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4. 一种利用废铜渣(主要成分为CuO,及少量的Fe2O3,SiO2等杂质)制备超细铜粉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酸浸”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为H2SiO3
B. 向“沉铁”后的滤液中加入乙醇,析出的深蓝色晶体为Cu(OH)2
C. “沉铜”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SO2是还原剂
D. “转化”后的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为NH和H+
5. (2024·南通高三下模拟预测)工业利用钒渣(主要成分为FeV2O4,杂质为Al2O3)制备V2O5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焙烧”的产物之一为NaV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焙烧”时,n(氧化剂)∶n(还原剂)=5∶4
B. “调pH”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铝元素转化为Al(OH)3而除去
C. 不选用HCl“调pH”的原因可能与VO的氧化性较强有关
D. “沉钒”后的溶液中c(VO)·c(NH)6. 三氯化铁浸出硫化锑(Sb2S3)精矿提取锑的工艺流程如下,已知:Ⅰ. 氧化性:Sb3+>Fe2+;Ⅱ. 电解过程中无气体放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矿渣”中含有硫单质
B. “浸出”过程中加稀盐酸的目的是防止Sb3+和Fe2+水解
C. “试剂X”最好选择CO
D. “电解”得到的溶液A可循环利用
7. (2025·无锡高三下模拟预测)以炼铁厂锌灰(主要成分为ZnO,并含少量的CuO、MnO2、Fe2O3等)为原料制备氧化锌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浸取过程中ZnO转变为[Zn(NH3)4]2+的离子方程式为:ZnO+3NH3·H2O+HCO+NH===[Zn(NH3)4]2++CO+4H2O
B. 过滤1所得滤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Zn(NH3)4]2+、Cu2+、HCO
C. 蒸氨所得NH3用水吸收后可循环至浸取工序循环使用
D. 一种ZnO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胞中Zn2+数为2
8. (2024·高邮中学高三上月考)镀锌铁皮可用于制备七水合硫酸锌(ZnSO4·7H2O),其流程如图(已知ZnSO4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80 100
溶解度g/100 mL 41.6 47.2 53.8 61.3 70.5 73.2 75.4 71.1 60.5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镀锌铁皮的镀层被破坏后铁的腐蚀比生铁快
B. “氧化”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H++H2O2===2Fe3++2H2O
C. “调pH”后所得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Zn2+、SO、Fe3+、H+
D. 从“过滤2”所得滤液中获取晶体的操作为:蒸发滤液至有大量晶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9. (2024·前黄中学高三上月考)一种利用有机胺(TBA)联合生产碳酸氢钠和二氯乙烷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制碱过程”后通过加热蒸发结晶得到NaHCO3
B. 该工艺原子利用率100%
C. “氯化过程”每生成1 mol C2H4Cl2,总反应中消耗0.5 mol O2
D. “胺再生过程”反应为4CuCl+O2+4TBA·HCl===4CuCl2+4TBA+2H2O
10. 废旧锌锰电池处理后的废料[含MnO2、MnOOH、Zn(OH)2、Fe等]制备Zn和MnO2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Mn的金属活动性强于Fe,Mn2+在pH大于5.5时易被氧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还原焙烧”时Mn元素被还原
B. “酸浸”过程中适当加热,主要目的是加快浸取速率
C. “净化”时MnCO3的作用是调节溶液的pH,使Fe3+形成Fe(OH)3沉淀而除去
D. “电解”时阳极反应式为Mn2+-2e-+4OH-===MnO2+2H2O
第63练 化学工艺流程(选择题)
1. D 解析:Sb3+发生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Sb3++Cl-+H2O??SbOCl+2H+,可加入Na2CO3粉末以促进水解,故A正确;加入Sb,Sb将Fe3+还原为Fe2+,是防止Fe3+在后续水解生成Fe(OH)3,故B正确;辉锑矿(主要成分为Sb2S3,还含有Fe2O3、Al2O3、MgO等)中加入盐酸、FeCl3溶液溶浸,加入Sb,Sb将Fe3+还原为Fe2+,所以“滤液”中含有的主要金属阳离子有:Fe2+、Al3+、Mg2+,故C正确;Sb2S3“溶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b2S3+6FeCl3===3S+2SbCl3+6FeCl2,所以离子方程式为Sb2S3+6Fe3+===2Sb3++6Fe2++3S↓,故D错误;故答案选D。
2. B 解析:高温焙烧时,0.2 mol SrSO4完全反应转移了1.6 mol电子,说明S元素的化合价由+6降低为-2,化学方程式为SrSO4+4CSrS+4CO↑,A正确;“反应Ⅰ”中,使用过量的H2SO4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Ba2+,生成BaSO4沉淀,B错误;SrCl2·6H2O易溶于水,微溶于无水乙醇和丙酮,故除去SrCl2·6H2O晶体表面杂质可使用无水乙醇洗涤,C正确;SrCl2是强酸强碱盐,不水解,可以直接加热SrCl2·6H2O脱去结晶水制得无水SrCl2,D正确。
3. B 解析:“氧化1”中,过氧化氢不稳定受热会分解,所以不适宜用升温的方式加快转化速率,A正确;加入Na2CO3调节pH的目的是使Fe3+和Al3+沉淀,因此“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Fe(OH)3和Al(OH)3,B错误;反萃取分离出有机萃取剂,因此有机萃取剂可循环使用,C正确;溶液中存在平衡VO+H2O??VO+2H+,通入氨气结合H+,使该平衡正移,尽可能多的生成VO,因此“沉钒”时还需通NH3调节溶液的酸碱性,D正确。故选B。
4. C 解析:废铜渣(主要成分CuO,及少量Fe2O3、SiO2等杂质)“酸浸”时CuO、少量Fe2O3与H2SO4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铁,SiO2不溶于H2SO4,所以滤渣的成分是SiO2,滤液中加过量氨水沉铁除去Fe3+,铜离子转化为[Cu(NH3)4]2+,所得滤液通二氧化硫沉铜,过滤出产生的CuNH4SO3沉淀,加稀硫酸转化,+1价铜发生歧化反应,得到Cu2+、和Cu。据分析,“酸浸”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为SiO2,A错误;若向“沉铁”后所得滤液中加入乙醇,析出的深蓝色晶体为Cu(NH3)4SO4,B错误;“沉铜”时含有[Cu(NH3)4]2+和过量氨水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生成CuNH4SO3沉淀,铜元素化合价降低,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是还原剂,C正确;转化时,CuNH4SO3在稀硫酸中发生歧化反应,得到Cu2+、和Cu,结合元素守恒可知,“转化”后所得滤液中含有的主要阳离子:NH、H+、Cu2+,D错误。故选C。
5. D 解析:钒渣(主要成分为FeV2O4,杂质为Al2O3),焙烧过程中FeV2O4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Fe2O3,Al2O3转化为NaAlO2,“焙烧”的产物之一为NaVO3,加入水浸出,Fe2O3成为滤渣;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硫酸,将AlO转化为Al(OH)3,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NH4)2SO4后得到NH4VO3沉淀,焙烧得到产品,据此分析。“焙烧”时,FeV2O4和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O3和NaVO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关系式:5FeV2O4~4O2,O2是氧化剂,FeV2O4是还原剂,n(氧化剂)∶n(还原剂)=5∶4,A正确;由分析可知,“调pH”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铝元素转化为Al(OH)3而除去,B正确;VO的氧化性较强,不选用HCl“调pH”的原因是:VO把Cl-氧化为有毒气体Cl2,C正确;“沉钒”后得到NH4VO3的饱和溶液,c(VO)·c(NH)=Ksp(NH4VO3),D错误。故选D。
6. C 解析:FeCl3具有氧化性,浸出锑,-2价硫易被氧化生成单质硫,生成FeCl2,Sb3+,加入试剂X,为了不生成新的杂质,故试剂X可以为Fe,将Sb从溶液中置换,电解FeCl2溶液,选Fe作阳极,石墨作阴极,得到FeCl2溶液,以此分析;本流程利用FeCl3溶液的氧化性浸出锑,-2价硫易被氧化生成单质硫,A正确;Fe2+、Sb3+,水解生成H+,加入盐酸抑制水解,B正确;CO还原固体使用,根据分析,试剂X为Fe,C错误;过滤母液中主要含有FeCl2溶液,推断电解FeCl2溶液为了氯化铁循环使用,因此电解FeCl2溶液得到FeCl3溶液,可选做阴极:Fe2+-e-===Fe3+,石墨做阳极,2Cl--2e-===Cl2↑,(或Cl2+2Fe2+===2Cl-+2Fe3+),在阳极回收FeCl3溶液,流程中氯化铁溶液可循环使用,D正确。故选C。
7. B 解析:浸取过程中反应物ZnO、NH3·H2O、NH4HCO3,生成物[Zn(NH3)4]2+,离子方程式为:ZnO+3NH3·H2O+HCO+NH===[Zn(NH3)4]2++CO+4H2O,A正确;与Zn2+相似,在浸取过程中Cu2+转变成[Cu(NH3)4]2+,所以过滤1所得滤液中不可能有大量的Cu2+,B错误;NH3溶于水得氨水,可用于“浸取”工序,C正确;根据均摊法,该晶胞中Zn2+数为8×+1=2,D正确。故选B。
8. B 解析:镀锌铁皮加入稀H2SO4溶解,Zn、Fe分别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硫酸亚铁,过滤除去不溶于硫酸的杂质,滤液中加入H2O2,将Fe2+氧化为Fe3+,再加入ZnO调节pH,除去Fe3+,使其转化为氢Fe(OH)3沉淀,过滤除去,得到含有ZnSO4的滤液,再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ZnSO4·7H2O。镀锌铁皮的镀层被破坏后,形成原电池,锌作负极,铁被保护,则铁的腐蚀比生铁慢,故A错误;由分析知,“氧化”时,过氧化氢将Fe2+氧化为Fe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H++H2O2===2Fe3++2H2O,故B正确;“调pH”时将Fe3+转化为Fe(OH)3沉淀,故“调pH”后所得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有Fe3+,故C错误;从“过滤2”所得滤液中获取晶体的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故D错误。故选B。
9. A 解析:NaHCO3热稳定性差,加热易分解,应通过降温结晶得到NaHCO3,故A错误;从生成工艺流程图可以看出,反应物全部转化成产物,该工艺原子利用率100%,故B正确;“氯化过程”的方程式为C2H4+2CuCl2===C2H4Cl2+2CuCl,再结合胺再生过程方程式4CuCl+O2+4TBA·HCl===4CuCl2+4TBA+2H2O,可得C2H4Cl2~2CuCl~0.5O2,所以每生成lmol C2H4Cl2,总反应中消耗0.5 mol O2,故C正确;结合图示物质及转化关系,可得“胺再生过程”反应为4CuCl+O2+4TBA·HCl===4CuCl2+4TBA+2H2O,故D正确。故选A。
10. D 解析: “还原焙烧”中,MnO2、MnOOH中的Mn元素被还原,A正确;“酸浸”过程中适当加热,能加快浸取速率,B正确;“净化”时MnCO3的作用是调节溶液的pH,将杂质Fe3+转化为Fe(OH)3沉淀,过滤除去,C正确;“电解”时,阳极反应式为Mn2+-2e-+2H2O===MnO2+4H+,D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