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甲子镇2025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检测试卷
1.(2025·陆丰模拟)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榛子(zhēn) 掺和(chān huo) 呜咽(yàn)
B.蒙古包(měng) 忐忑不安(tǎn) 承载(zài)
C.哪吒闹海(né) 汤匙(shi) 沧海一粟(sù)
D.戛然而止(jiá) 花圃(fǔ) 剑拔弩张(nǔ)
【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呜咽” 的 “咽” 应读 “yè” ,读 “yàn” 时表示吞食,如 “咽唾沫” ,该选项读音错误;
B.正确;
C.“哪吒闹海” 的 “哪” 读 “né” ,“沧海一粟” 的 “粟” 读 “sù” 正确,但 “汤匙” 的 “匙” 应读 “chí” ,读 “shi” 时如 “钥匙” ,该选项读音有误;
D.“戛然而止” 的 “戛” 读 “jiá” ,“剑拔弩张” 的 “弩” 读 “nǔ” 正确,“花圃” 的 “圃” 应读 “pǔ” ,该选项读音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汉字读音的准确掌握,重点考查多音字和易读错字的读音,通过对各选项中加点字读音的正误判断,检验对字词读音细节的把握能力。
2.(2025·陆丰模拟)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悬灯结彩 阴谋诡计 天涯海角 滔滔不绝
B.通霄达旦 一丝不苟 拔得头筹 千锤百炼
C.震天动地 别出心裁 完美无暇 得意扬扬
D.自做自受 不可思议 衣衫褴褛 万象更新
【答案】A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悬灯结彩”“阴谋诡计”“天涯海角”“滔滔不绝” 这几个词语中均没有错别字;
B.“通霄达旦” 错误,应为 “通宵达旦” ,“宵” 指夜晚;
C.“完美无暇” 错误,应为 “完美无瑕” ,“瑕” 指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
D.“自做自受” 错误,应为 “自作自受” ,“作” 有从事某种活动的意思。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的准确掌握,重点考查常见错别字的辨析,通过对各选项中词语字形的判断,检验对字词书写规范的把握能力。
3.(2025·陆丰模拟)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学会从细微的现象中不断地解决问题并发现问题。
B.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C.我们班同学都参加了拔河比赛,只有小明因为生病没来。
D.习作水平的高低,关键取决于能否做到持之以恒地阅读与练笔。
【答案】D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逻辑错误,应先 “发现问题” ,然后才能 “解决问题” ,原句语序不当;
B.“通过…… 使……” 同时使用,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 “通过” 或 “使” ;
C.前后矛盾,前面说 “都参加了拔河比赛” ,后面又说 “小明因为生病没来” ,表述不一致;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能力,通过分析各选项句子的语法结构、逻辑关系等方面,考查对常见语病类型(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前后矛盾等)的识别和判断能力。
4.(2025·陆丰模拟)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班同学都喜欢阅读《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名著。
B.“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C.普罗米修斯——这位敢于从天上“盗”取火种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
D.“噗……”锅内又叹了声气。
【答案】B
【知识点】标点符号运用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提示语 “桑娜说” 在引语中间,此时 “说” 后面应该用逗号,而不是冒号 ,所以该句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正确使用的判断能力,通过分析不同语境中各标点符号的运用,考查对常见标点符号(顿号、冒号、破折号、省略号等)使用规则的掌握程度。
5.(2025·陆丰模拟)下列古诗都与传统节日有关,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绘了寒食节时长安城花开柳拂的迷人景象,寒食节有禁火、吃冷食等习俗。
B.“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借牛郎织女的传说,反映的是七夕节,这一天人们有乞巧等习俗。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写的是中秋节,中秋节的习俗有赏月、吃月饼,此句中“秋思”仅指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述的是重阳节,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等习俗,诗中的“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
【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BD.正确;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秋思” 不仅仅指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它是一种广义的思乡思亲之情,包含了对亲人、朋友以及故乡的深深眷恋,并不局限于家乡这一个方面。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中传统节日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对不同古诗中涉及的传统节日习俗、诗句含义等内容的考查,综合检验对传统文化和古诗的理解能力。要求对各个传统节日的特点、习俗以及相关古诗的内涵有准确的把握,能够细致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和涉及的文化元素。
6.(2025·陆丰模拟)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表达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校运会上,小明在跳远比赛中拔得头筹,我也要在拔河运动中争金夺银。
B.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在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
C.节日期间,景点迎来大批客人,天安门人头攒动,长城摩肩擦踵。
D.花园里,各色月季欣然怒放,美丽的海棠吐露芬芳,到处花香醉人。
【答案】A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拔得头筹” 和 “争金夺银” 都有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的意思,但 “拔得头筹” 更强调获得第一名,而 “争金夺银” 强调争取金牌和银牌,并不一定特指第一名,两者意思不完全相同;
B.“一律” 和 “清一色” 都表示全部、毫无例外的意思,在这里都形容灯的材质全部是某种类型,表达意思相同;
C.“人头攒动” 和 “摩肩擦踵” 都形容人很多,拥挤的场面,表达意思相同;
D.“欣然怒放” 和 “吐露芬芳” 都描绘了花朵开放的状态,在这里都形容花朵盛开,散发香气,表达意思相近。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辨析能力,通过对不同语境中词语的分析,考查对近义词细微差别的把握,以及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表意的理解。
7.(2025·陆丰模拟)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周末的市中心,街道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B.这场前所未有的科技展览,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
C.这几位科学家团结协作,攻克难题,绝不是乌合之众。
D.大家都在认真听讲,只有他一个人在滔滔不绝地开小差。
【答案】D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 选项“车水马龙”:意思是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该成语用于形容周末市中心街道上车辆和行人众多、热闹繁华的场景非常贴切,使用恰当。
B 选项“前所未有”:指从来没有过的。这个成语强调了科技展览的独特性和创新性,说明此次展览在以往是没有出现过的,所以能够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参观,使用合理。
C 选项“乌合之众”:指像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这里将科学家们与 “乌合之众” 进行对比,突出了科学家们团结协作、有组织有纪律的特点,使用恰当,通过对比更加强化了表达效果。
D 选项“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一般是用来形容人说话连续不断,而 “开小差” 是指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分散,与 “说话” 这一行为没有直接关系,用 “滔滔不绝” 来形容 “开小差” 不符合成语的含义和使用习惯,属于搭配不当,使用不恰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成语的正确运用。通过设置不同语境,考查对 “车水马龙”“前所未有”“乌合之众”“滔滔不绝” 等成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看能否准确判断成语在具体句子中使用的恰当与否,以检测对成语含义、适用范围等的掌握程度。
8.(2025·陆丰模拟)下面这段话中的“她”是谁?判断正确的是( )
她在那个奇妙的世界里,遇到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人和事。那只揣着怀表、匆匆忙忙的兔子,让她毫不犹豫地追了上去,从此开启了一段不可思议的冒险旅程。
A.《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星期五
B.《骑鹅旅行记》中的尼尔斯
C.《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贝琪
D.《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的爱丽丝
【答案】D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A.“星期五” 是《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荒岛上救下的野人,不是题干中描述的女性角色,也没有经历这样的冒险旅程;
B.尼尔斯是《骑鹅旅行记》的主人公,是个男孩,他骑着鹅在瑞典各地旅行,与题干中描述的情节和人物特征不符;
C.贝琪是《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的人物,她和汤姆一起经历了一些冒险,但与题干中追着兔子开启冒险旅程的情节不同;
D.《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爱丽丝跟着一只揣着怀表、匆匆忙忙的兔子掉进了兔子洞,从而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遇到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人和事,符合题干描述。所以 “她” 是爱丽丝。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经典文学作品中人物及情节的熟悉程度,通过对特定情节的描述,考查对不同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故事内容的准确识别与判断能力。
9.(2025·陆丰模拟)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鲁滨逊乘坐的船在航行途中zāo yù 了可怕的风暴,瞬间被páo xiào 的海浪卷入险境,船帆破碎,只能在大海上随波逐流,最后飘到一座荒岛上。初上岛,他倍感jì mò ,可他并没有chuí tóu sàng qì ,他忙着fáng yù 野兽,还常gào jiè 自己要冷静,要lǐ zhì 地面对困难。
【答案】遭遇;咆哮;寂寞;垂头丧气;防御;告诫;理智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遭遇” 表示碰上、遇到(敌人、不幸的或不顺利的事等),符合船遇到风暴的语境。“咆哮” 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可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这里用来形容海浪,生动地表现出海浪的汹涌“寂寞” 指孤单冷清,鲁滨逊独自在荒岛上,这种心情很贴切。“垂头丧气” 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与鲁滨逊在困境中不气馁的状态形成对比,突出他的坚强。“防御” 指抗击敌人的进攻,在荒岛上,鲁滨逊需要防御野兽的袭击。“告诫” 指警告劝诫,鲁滨逊常告诫自己要冷静面对困难,符合他在荒岛上自我激励的情境。“理智” 指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在困难面前,鲁滨逊需要理智地应对。
故答案为:遭遇;咆哮;寂寞;垂头丧气;防御;告诫;理智
【点评】本题考查对汉语拼音的认读和汉字书写能力,以及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给出的拼音,考查对常用词汇的掌握程度,要求准确书写出符合语境的汉字词语。
(2025·陆丰模拟)积累填空。
10.老师在课堂上分享了一个独特的解题思路,让同学们瞬间恍然大悟。课后,大家纷纷表示:“ , ,老师这一番讲解,比我们自己琢磨好久都有用。”
11.人们常用“ , ”来表达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看清人心的好坏。
12.《长歌行》中劝人珍惜时间,努力奋进的诗句是:“ , 。”
13.《十五夜望月》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描绘月光皎洁的诗句是“ , 。”
14.《迢迢牵牛星》中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和织布动作的诗句是“ , 。”
【答案】10.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1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4.芊芊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运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俗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具体的情境,考查对俗语含义的把握,检验在合适的语境中准确运用俗语来表达情感和想法的能力。
(2)本题考查对俗语内涵的理解以及在恰当情境中的运用能力,通过对俗语所表达的主旨的把握,考查对生活哲理的感悟和语言表达能力。
(3)本题考查对古诗中经典诗句的理解和记忆能力,通过对古诗主旨的把握,考查对珍惜时间这一主题相关诗句的积累和运用,检验对古诗内涵的领悟程度。
(4)本题考查对古诗中相似意境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通过对比不同古诗中描写月光的诗句,考查对诗歌意境的感受和语言表达的细腻程度,检验对古诗的积累和理解能力。
(5)本题考查对古诗中具体诗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描写人物动作和特征诗句的解读,考查对古诗语言的赏析能力,检验对古诗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
10.“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意思是听了对方一番话,比自己读十年书还有收获,很符合同学们听了老师独特解题思路后恍然大悟、觉得收获很大的情境,准确地表达了对老师讲解的认可和赞扬。
故答案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1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意思是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这句俗语正好表达了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看清人心好坏的意思。
故答案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2.《长歌行》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再悲伤也没用了,明确地劝人珍惜青春时光,努力奋进,不要虚度光阴,符合题目中劝人珍惜时间、努力奋进的要求。
故答案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 “中庭地白” 描绘出月光洒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的景象,与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都通过描写月光皎洁来营造出清冷的氛围,有异曲同工之妙。
故答案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4.“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中 “纤纤” 写出了织女手的纤细,“素手” 描绘出手的白皙,“札扎” 是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弄机杼” 写出了织女织布的动作,准确地描写了织女手的特征和织布动作。
故答案为:芊芊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2025·陆丰模拟)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5.班里正在开展“保护地球”的环保主题活动,请你为活动设计一句宣传语。
16.“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读句子,仿照加点部分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从“安静、期盼、热、”这几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17.在街上玩耍,路遇电视台采访,记者让你谈谈对“小学生带手机去学校”的看法。
【答案】15.珍惜水资源,地球展笑颜。
16.安静:校园里安静极了,连树叶落到地面上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17.我不支持小学生带手机去学校。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我们的自制力不强,带手机去学校,就老想着玩手机,这样会耽误学习。再说,长时间看手机,对自己的视力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知识点】仿写;畅谈想法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围绕特定主题创作宣传语的能力,检验对主题的理解、语言的组织以及修辞手法运用的能力,要求创作的宣传语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能有效传达环保理念。
(2)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模仿给定句子的夸张手法,考查对夸张这一修辞手法的掌握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的灵活运用,检验对语言表达技巧的学习效果。
(3)本题考查针对特定话题发表观点的能力,考查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语言逻辑组织能力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能力,要求能够清晰、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给出合理依据。
15.宣传语 “珍惜水资源,地球展笑颜” 围绕 “保护地球” 的环保主题,强调了珍惜水资源这一重要环保行为对地球的积极影响。“地球展笑颜”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地球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保护水资源能让地球环境更好,使宣传语更具感染力和号召力,易于让人记住并重视环保行动。
故答案为:珍惜水资源,地球展笑颜。
16.原句 “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时间过得极快。仿写句 “校园里安静极了,连树叶落到地面上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通过对安静程度的极度夸张描述,将校园的安静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符合题干要求,从侧面突出了 “安静” 这一特点。
故答案为:安静:校园里安静极了,连树叶落到地面上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17.回答从两个关键方面阐述了对 “小学生带手机去学校” 的看法。首先从学习任务角度,指出小学生应以学习为主,由于自身自制力不足,带手机易分心耽误学习;接着从健康角度,说明长时间看手机对视力有很大影响。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地表达了不支持的态度。
故答案为:我不支持小学生带手机去学校。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我们的自制力不强,带手机去学校,就老想着玩手机,这样会耽误学习。再说,长时间看手机,对自己的视力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2025·陆丰模拟)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北京的春节(片段)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8.片段的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摘录文中的句子回答。
19.文中说“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语句,写下来。
20.文段中对除夕、初一习俗的描写,分别属于详写和略写,这种写作手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18.除夕真热闹。
19.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20.详写除夕,将准备年菜、贴对联等习俗细致展现,突出除夕在北京春节中的热闹与重要地位;略写初一,勾勒拜年等场景,使文章详略得当,让读者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段主要内容的概括和提炼能力,通过让找出能够体现文段核心内容的句子,考查对文段结构和关键信息的把握,检验对文段主旨的理解能力。
(2)本题考查对文段中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通过寻找体现初一和除夕光景不同的语句,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细致阅读和理解,检验对文本中对比描写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分析详写和略写在描写除夕和初一习俗时的运用,考查对写作技巧的认识和把握,检验对文章整体结构和作者情感表达的理解能力。
18.第一自然段围绕 “除夕真热闹” 展开,详细描述了家家赶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一系列活动,这些都是对 “除夕真热闹” 的具体阐述,所以该段的主要内容就是 “除夕真热闹” 这句话,它起到了总领全段的作用。
故答案为:除夕真热闹。
19.文中明确指出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紧接着就说明了具体的不同之处,即 “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通过对比除夕的热闹拥挤和初一的全城休息,鲜明地展现出了初一和除夕在景象上的差异。
故答案为: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20.详写除夕,是因为除夕是春节中非常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日子,众多的习俗活动体现出了浓浓的节日氛围,把这些习俗细致地展现出来,能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除夕的热闹和其在北京春节中的重要地位。略写初一,重点勾勒了拜年等主要场景,避免了内容的繁琐。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使文章层次分明,既突出了重点,又能让读者全面了解北京春节不同时段的习俗特点,同时也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北京春节这一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2025·陆丰模拟)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格列佛游记(梗概)
1699年,外科医生格列佛随“羚羊号”出航,不幸遇上海难,漂到了利立浦特(小人国)。当时,另一小人国不来夫斯古帝国准备入侵利立浦特,格列佛把敌舰拖回利立浦特的港口,立了大功。但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来夫斯古帝国,国王很不高兴。这时,王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撒尿把火扑灭,却惹恼了王后。小人国君臣准备除掉格列佛,于是他逃往不来夫斯古帝国,后来平安回到英国。
不久,格列佛又随“冒险号”再次出海,不幸又遇上风暴,船被刮到布罗卜丁内格(大人国)。格列佛在该国的第三年,陪同国王巡视边疆。由于思乡心切,他假装生病,来到海边。但他住的箱子意外掉
进海里,被一艘船发现。获救后,格列佛乘船回到英国。
一段时间后,格列佛又随“好望号”出海。途中遭贼船劫持,格列佛侥幸逃脱,逃到一座叫“勒皮他”的飞岛。飞岛上住着国王和贵族,百姓则住在其它三座海岛:巴尔尼巴比岛上的“拉格多科学院”研究的全部是些荒诞的课题;巫人岛上的总督能随意召唤任何鬼魂;拉格耐格王国有一种长生不老人。离开飞岛后,格列佛来到日本,然后乘船回到英国。
格列佛回家后五个月,受聘为“冒险号”船长,再次乘船出海。途中水手叛变,把他放逐到“慧骃
国”。马是该国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在“慧骃”马的美德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下。然而“慧骃国”通过决议要消灭“耶胡”——马所圈养的牲畜。无奈之下,格列佛只好打道回府。
21.请结合选文,完成航海历险图。
流落地点 ① 大人国 飞鸟 慧骃国
险境 遇上海难 ② 遭贼船劫持 ③
航船 “羚羊号” ④“ ” “好望号” “冒险号”
22.格列佛十分勇敢,富有探险精神,他们让我想到了( )(可多选)
A.汤姆·索亚 B.骆驼祥子 C.尼尔斯 D.林黛玉
23.请与课文第5课的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进行对比,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两篇小说都以故事主人公的冒险经历作为题目。
B.两篇小说的主人公都历经冒险之旅,最终重返故乡。
C.两篇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流落荒岛,开启了漫长的孤独求生之旅。
D.两篇小说都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复杂的内涵,使阅读充满乐趣。
24.请你为你喜欢的冒险书写一段推荐语,试着从阅读感悟、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角度中选择一至两点进行推荐。
【答案】21.小人国;遇上风暴;水手叛变;冒险号
22.A;C
23.C
24.你渴望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吗?《鲁滨逊漂流记》绝对不容错过!阅读这本书,仿佛置身荒岛,与鲁滨逊一同历经磨难。鲁滨逊坚毅勇敢,面对绝境永不言弃,他在荒岛上努力求生、创造价值的过程令人折服。跟随他的脚步,我们也能学会在困境中保持希望,收获对生活全新的感悟。快来开启这场震撼心灵的冒险之旅吧!
【知识点】《格列佛游记》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通过设置表格填空的形式,要求准确提取与航海历险相关的关键信息,以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发展脉络。
(2)本题考查对不同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对比分析能力,通过将格列佛与其他文学人物进行关联,考查对具有相似特质人物的识别。
(3)本题考查对两部不同冒险题材小说内容的比较分析能力,通过对比两者的异同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尤其注重对关键情节和主题的把握。
(4)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评价与推荐能力,要求能够从特定角度出发,提炼作品的亮点,用生动的语言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体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21.本题需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来完成表格。根据 “漂到了利立浦特(小人国),不幸遇上海难” 可知①处填 “小人国”;由 “船被刮到布罗卜丁内格(大人国),不幸又遇上风暴” 可知②处填 “遇上风暴”;从 “途中水手叛变,把他放逐到‘慧骃国’” 可知③处填 “水手叛变”;从 “不久,格列佛又随‘冒险号’再次出海,船被刮到布罗卜丁内格(大人国)” 可知④处填 “冒险号”。
故答案为:①小人国;②遇上风暴;③水手叛变;④冒险号
22.汤姆 索亚勇敢地探索山洞,经历各种冒险;尼尔斯跟随大雁经历了许多奇妙的冒险。他们都和格列佛一样,具有勇敢和富有探险精神的特点。而骆驼祥子是一个为生活努力拉车的人力车夫,林黛玉是体弱多病、多愁善感的贵族女子,他们的经历与勇敢探险无关。所以答案选 AC。
故答案为:A C
23.《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游历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慧骃国等多个奇特的地方,并非流落荒岛。《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流落荒岛,开启孤独求生之旅。所以 C 选项说法不恰当。A 选项,《鲁滨逊漂流记》以鲁滨逊的冒险经历为题,《格列佛游记》以格列佛的游历冒险为题,说法正确;B 选项,两部小说主人公都历经冒险最终回到故乡,说法正确;D 选项,两部小说情节引人入胜,且都有深刻内涵,让阅读充满乐趣,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24.推荐语从阅读感悟、人物形象等角度进行推荐。强调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能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突出鲁滨逊坚毅勇敢的形象,以及他在荒岛上的经历给人带来的启示,从而吸引读者去阅读。
故答案为:你渴望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吗?《鲁滨逊漂流记》绝对不容错过!阅读这本书,仿佛置身荒岛,与鲁滨逊一同历经磨难。鲁滨逊坚毅勇敢,面对绝境永不言弃,他在荒岛上努力求生、创造价值的过程令人折服。跟随他的脚步,我们也能学会在困境中保持希望,收获对生活全新的感悟。快来开启这场震撼心灵的冒险之旅吧!
25.(2025·陆丰模拟)请你以“童年”为主题,选择一件童年里记忆最深刻的事情写下来。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语句通顺,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让文章更生动。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答案】童年的烤红薯
童年,就像一个装满回忆的五彩盒子,每打开一次,那些美好的往事便如潮水般涌来。而在我的记忆深处,最难忘的就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烤红薯的经历。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金黄的稻田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波浪。我和几个小伙伴相约在田野里玩耍。玩着玩着,我们的肚子开始咕咕叫了起来。这时,机灵的小明提议道:“我们烤红薯吃吧!” 大家一听,都兴奋得跳了起来。
我们分工合作,有的去捡柴火,有的去挖红薯。我和小刚负责在田边找了一个合适的地方,用石头垒起了一个简易的灶。不一会儿,大家都带着 “战利品” 回来了。我们把红薯小心翼翼地放进灶里,然后点燃了柴火。火苗欢快地跳跃着,舔舐着红薯,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我们围坐在灶边,眼睛紧紧地盯着红薯,心里充满了期待。可是,过了一会儿,我们发现火越来越小了。原来,柴火不够了。于是,我们又赶紧去捡柴火。等我们回来的时候,红薯已经被烤得黑乎乎的了。我们有些失望,但还是迫不及待地把红薯从灶里拿了出来。
剥开黑乎乎的外皮,里面露出了金黄色的红薯肉,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我们顾不上烫,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那香甜的味道,一直甜到了心里。我们一边吃,一边笑着、闹着,脸上沾满了黑灰,活像一个个小花猫。
这次烤红薯的经历,虽然没有做出多么美味的食物,但却让我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和纯真。小伙伴们之间的默契合作,还有那无忧无虑的笑声,都成为了我童年中最珍贵的回忆。每当我想起那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想起那香甜的烤红薯,心中就充满了温暖和幸福。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以 “童年” 为主题的命题作文,要求选择童年里记忆最深刻的事情进行写作。重点在于围绕童年经历展开,展现出童年生活的独特性和深刻意义。
【题干分析】
材料意义:“童年” 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充满纯真、欢乐、好奇等情感和经历的阶段,是人生中一段特殊且难忘的时光。关键词 “童年” 代表着过去的时光,“记忆最深刻的事情” 则强调了事件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对自己有着深远的影响。
写作思路:
开头:可以采用回忆式开头,比如 “每当我回首往事,童年的点点滴滴就像繁星般在脑海中闪烁,那件事,如同最耀眼的一颗,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或者用一些与童年相关的诗句、歌曲引入,如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每当听到这首歌,我的思绪就会飘回到童年,想起那件令我难忘的事情” 。中间:重点叙述事件的经过。要详细描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适当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方法,让读者能身临其境。比如写童年捉蝉的经历,描写捉蝉时的紧张心情 “我的心怦怦直跳,眼睛紧紧盯着那只停在树枝上的蝉,大气都不敢出” ,以及动作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手,一点点靠近蝉,生怕它突然飞走” 。还可以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 “那只蝉的翅膀像透明的薄纱,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 ,拟人 “蝉在树上欢快地唱着歌,仿佛在向我挑衅” 。同时,要突出这件事为什么让自己记忆深刻,比如是因为这件事让自己学到了某种道理,或者给自己带来了特殊的情感体验。结尾:可以总结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如 “这件童年的小事,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它却一直留在我的心中,让我明白了只要有耐心和勇气,就能克服困难” ;也可以表达对童年的怀念之情,如 “童年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但那件事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让我怀念那段无忧无虑的日子” 。学生容易出现的误区包括事件描述过于平淡,缺乏细节和生动性;重点不突出,没有体现出事情的深刻意义;感情表达不真挚,过于生硬等。
【立意提取】1.童年的那只纸飞机
2.难忘的童年捉蝉记
3.童年的糖果香
【点评】紧扣主题:文章围绕 “童年的烤红薯” 这一事件展开,生动地描绘了童年与小伙伴一起烤红薯的过程,体现了童年的快乐,紧扣 “童年” 主题。描写生动:运用了动作描写,如 “我们分工合作,有的去捡柴火,有的去挖红薯。我和小刚负责在田边找了一个合适的地方,用石头垒起了一个简易的灶” ,语言描写 “机灵的小明提议道:‘我们烤红薯吃吧!’” ,以及心理描写 “我们围坐在灶边,眼睛紧紧地盯着红薯,心里充满了期待” ,使文章内容丰富,画面感十足。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 “童年,就像一个装满回忆的五彩盒子” ,形象地写出了童年的丰富多彩。情感真挚:结尾处 “这次烤红薯的经历,虽然没有做出多么美味的食物,但却让我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和纯真。小伙伴们之间的默契合作,还有那无忧无虑的笑声,都成为了我童年中最珍贵的回忆” ,真实地表达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1 / 1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甲子镇2025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检测试卷
1.(2025·陆丰模拟)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榛子(zhēn) 掺和(chān huo) 呜咽(yàn)
B.蒙古包(měng) 忐忑不安(tǎn) 承载(zài)
C.哪吒闹海(né) 汤匙(shi) 沧海一粟(sù)
D.戛然而止(jiá) 花圃(fǔ) 剑拔弩张(nǔ)
2.(2025·陆丰模拟)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悬灯结彩 阴谋诡计 天涯海角 滔滔不绝
B.通霄达旦 一丝不苟 拔得头筹 千锤百炼
C.震天动地 别出心裁 完美无暇 得意扬扬
D.自做自受 不可思议 衣衫褴褛 万象更新
3.(2025·陆丰模拟)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学会从细微的现象中不断地解决问题并发现问题。
B.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C.我们班同学都参加了拔河比赛,只有小明因为生病没来。
D.习作水平的高低,关键取决于能否做到持之以恒地阅读与练笔。
4.(2025·陆丰模拟)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班同学都喜欢阅读《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名著。
B.“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C.普罗米修斯——这位敢于从天上“盗”取火种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
D.“噗……”锅内又叹了声气。
5.(2025·陆丰模拟)下列古诗都与传统节日有关,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绘了寒食节时长安城花开柳拂的迷人景象,寒食节有禁火、吃冷食等习俗。
B.“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借牛郎织女的传说,反映的是七夕节,这一天人们有乞巧等习俗。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写的是中秋节,中秋节的习俗有赏月、吃月饼,此句中“秋思”仅指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述的是重阳节,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等习俗,诗中的“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
6.(2025·陆丰模拟)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表达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校运会上,小明在跳远比赛中拔得头筹,我也要在拔河运动中争金夺银。
B.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在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
C.节日期间,景点迎来大批客人,天安门人头攒动,长城摩肩擦踵。
D.花园里,各色月季欣然怒放,美丽的海棠吐露芬芳,到处花香醉人。
7.(2025·陆丰模拟)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周末的市中心,街道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B.这场前所未有的科技展览,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
C.这几位科学家团结协作,攻克难题,绝不是乌合之众。
D.大家都在认真听讲,只有他一个人在滔滔不绝地开小差。
8.(2025·陆丰模拟)下面这段话中的“她”是谁?判断正确的是( )
她在那个奇妙的世界里,遇到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人和事。那只揣着怀表、匆匆忙忙的兔子,让她毫不犹豫地追了上去,从此开启了一段不可思议的冒险旅程。
A.《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星期五
B.《骑鹅旅行记》中的尼尔斯
C.《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贝琪
D.《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的爱丽丝
9.(2025·陆丰模拟)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鲁滨逊乘坐的船在航行途中zāo yù 了可怕的风暴,瞬间被páo xiào 的海浪卷入险境,船帆破碎,只能在大海上随波逐流,最后飘到一座荒岛上。初上岛,他倍感jì mò ,可他并没有chuí tóu sàng qì ,他忙着fáng yù 野兽,还常gào jiè 自己要冷静,要lǐ zhì 地面对困难。
(2025·陆丰模拟)积累填空。
10.老师在课堂上分享了一个独特的解题思路,让同学们瞬间恍然大悟。课后,大家纷纷表示:“ , ,老师这一番讲解,比我们自己琢磨好久都有用。”
11.人们常用“ , ”来表达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看清人心的好坏。
12.《长歌行》中劝人珍惜时间,努力奋进的诗句是:“ , 。”
13.《十五夜望月》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描绘月光皎洁的诗句是“ , 。”
14.《迢迢牵牛星》中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和织布动作的诗句是“ , 。”
(2025·陆丰模拟)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5.班里正在开展“保护地球”的环保主题活动,请你为活动设计一句宣传语。
16.“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读句子,仿照加点部分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从“安静、期盼、热、”这几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17.在街上玩耍,路遇电视台采访,记者让你谈谈对“小学生带手机去学校”的看法。
(2025·陆丰模拟)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北京的春节(片段)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8.片段的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摘录文中的句子回答。
19.文中说“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语句,写下来。
20.文段中对除夕、初一习俗的描写,分别属于详写和略写,这种写作手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025·陆丰模拟)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格列佛游记(梗概)
1699年,外科医生格列佛随“羚羊号”出航,不幸遇上海难,漂到了利立浦特(小人国)。当时,另一小人国不来夫斯古帝国准备入侵利立浦特,格列佛把敌舰拖回利立浦特的港口,立了大功。但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来夫斯古帝国,国王很不高兴。这时,王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撒尿把火扑灭,却惹恼了王后。小人国君臣准备除掉格列佛,于是他逃往不来夫斯古帝国,后来平安回到英国。
不久,格列佛又随“冒险号”再次出海,不幸又遇上风暴,船被刮到布罗卜丁内格(大人国)。格列佛在该国的第三年,陪同国王巡视边疆。由于思乡心切,他假装生病,来到海边。但他住的箱子意外掉
进海里,被一艘船发现。获救后,格列佛乘船回到英国。
一段时间后,格列佛又随“好望号”出海。途中遭贼船劫持,格列佛侥幸逃脱,逃到一座叫“勒皮他”的飞岛。飞岛上住着国王和贵族,百姓则住在其它三座海岛:巴尔尼巴比岛上的“拉格多科学院”研究的全部是些荒诞的课题;巫人岛上的总督能随意召唤任何鬼魂;拉格耐格王国有一种长生不老人。离开飞岛后,格列佛来到日本,然后乘船回到英国。
格列佛回家后五个月,受聘为“冒险号”船长,再次乘船出海。途中水手叛变,把他放逐到“慧骃
国”。马是该国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在“慧骃”马的美德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下。然而“慧骃国”通过决议要消灭“耶胡”——马所圈养的牲畜。无奈之下,格列佛只好打道回府。
21.请结合选文,完成航海历险图。
流落地点 ① 大人国 飞鸟 慧骃国
险境 遇上海难 ② 遭贼船劫持 ③
航船 “羚羊号” ④“ ” “好望号” “冒险号”
22.格列佛十分勇敢,富有探险精神,他们让我想到了( )(可多选)
A.汤姆·索亚 B.骆驼祥子 C.尼尔斯 D.林黛玉
23.请与课文第5课的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进行对比,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两篇小说都以故事主人公的冒险经历作为题目。
B.两篇小说的主人公都历经冒险之旅,最终重返故乡。
C.两篇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流落荒岛,开启了漫长的孤独求生之旅。
D.两篇小说都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复杂的内涵,使阅读充满乐趣。
24.请你为你喜欢的冒险书写一段推荐语,试着从阅读感悟、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角度中选择一至两点进行推荐。
25.(2025·陆丰模拟)请你以“童年”为主题,选择一件童年里记忆最深刻的事情写下来。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语句通顺,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让文章更生动。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呜咽” 的 “咽” 应读 “yè” ,读 “yàn” 时表示吞食,如 “咽唾沫” ,该选项读音错误;
B.正确;
C.“哪吒闹海” 的 “哪” 读 “né” ,“沧海一粟” 的 “粟” 读 “sù” 正确,但 “汤匙” 的 “匙” 应读 “chí” ,读 “shi” 时如 “钥匙” ,该选项读音有误;
D.“戛然而止” 的 “戛” 读 “jiá” ,“剑拔弩张” 的 “弩” 读 “nǔ” 正确,“花圃” 的 “圃” 应读 “pǔ” ,该选项读音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汉字读音的准确掌握,重点考查多音字和易读错字的读音,通过对各选项中加点字读音的正误判断,检验对字词读音细节的把握能力。
2.【答案】A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悬灯结彩”“阴谋诡计”“天涯海角”“滔滔不绝” 这几个词语中均没有错别字;
B.“通霄达旦” 错误,应为 “通宵达旦” ,“宵” 指夜晚;
C.“完美无暇” 错误,应为 “完美无瑕” ,“瑕” 指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
D.“自做自受” 错误,应为 “自作自受” ,“作” 有从事某种活动的意思。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的准确掌握,重点考查常见错别字的辨析,通过对各选项中词语字形的判断,检验对字词书写规范的把握能力。
3.【答案】D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逻辑错误,应先 “发现问题” ,然后才能 “解决问题” ,原句语序不当;
B.“通过…… 使……” 同时使用,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 “通过” 或 “使” ;
C.前后矛盾,前面说 “都参加了拔河比赛” ,后面又说 “小明因为生病没来” ,表述不一致;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能力,通过分析各选项句子的语法结构、逻辑关系等方面,考查对常见语病类型(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前后矛盾等)的识别和判断能力。
4.【答案】B
【知识点】标点符号运用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提示语 “桑娜说” 在引语中间,此时 “说” 后面应该用逗号,而不是冒号 ,所以该句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正确使用的判断能力,通过分析不同语境中各标点符号的运用,考查对常见标点符号(顿号、冒号、破折号、省略号等)使用规则的掌握程度。
5.【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BD.正确;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秋思” 不仅仅指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它是一种广义的思乡思亲之情,包含了对亲人、朋友以及故乡的深深眷恋,并不局限于家乡这一个方面。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中传统节日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对不同古诗中涉及的传统节日习俗、诗句含义等内容的考查,综合检验对传统文化和古诗的理解能力。要求对各个传统节日的特点、习俗以及相关古诗的内涵有准确的把握,能够细致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和涉及的文化元素。
6.【答案】A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拔得头筹” 和 “争金夺银” 都有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的意思,但 “拔得头筹” 更强调获得第一名,而 “争金夺银” 强调争取金牌和银牌,并不一定特指第一名,两者意思不完全相同;
B.“一律” 和 “清一色” 都表示全部、毫无例外的意思,在这里都形容灯的材质全部是某种类型,表达意思相同;
C.“人头攒动” 和 “摩肩擦踵” 都形容人很多,拥挤的场面,表达意思相同;
D.“欣然怒放” 和 “吐露芬芳” 都描绘了花朵开放的状态,在这里都形容花朵盛开,散发香气,表达意思相近。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辨析能力,通过对不同语境中词语的分析,考查对近义词细微差别的把握,以及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表意的理解。
7.【答案】D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 选项“车水马龙”:意思是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该成语用于形容周末市中心街道上车辆和行人众多、热闹繁华的场景非常贴切,使用恰当。
B 选项“前所未有”:指从来没有过的。这个成语强调了科技展览的独特性和创新性,说明此次展览在以往是没有出现过的,所以能够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参观,使用合理。
C 选项“乌合之众”:指像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这里将科学家们与 “乌合之众” 进行对比,突出了科学家们团结协作、有组织有纪律的特点,使用恰当,通过对比更加强化了表达效果。
D 选项“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一般是用来形容人说话连续不断,而 “开小差” 是指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分散,与 “说话” 这一行为没有直接关系,用 “滔滔不绝” 来形容 “开小差” 不符合成语的含义和使用习惯,属于搭配不当,使用不恰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成语的正确运用。通过设置不同语境,考查对 “车水马龙”“前所未有”“乌合之众”“滔滔不绝” 等成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看能否准确判断成语在具体句子中使用的恰当与否,以检测对成语含义、适用范围等的掌握程度。
8.【答案】D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A.“星期五” 是《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荒岛上救下的野人,不是题干中描述的女性角色,也没有经历这样的冒险旅程;
B.尼尔斯是《骑鹅旅行记》的主人公,是个男孩,他骑着鹅在瑞典各地旅行,与题干中描述的情节和人物特征不符;
C.贝琪是《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的人物,她和汤姆一起经历了一些冒险,但与题干中追着兔子开启冒险旅程的情节不同;
D.《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爱丽丝跟着一只揣着怀表、匆匆忙忙的兔子掉进了兔子洞,从而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遇到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人和事,符合题干描述。所以 “她” 是爱丽丝。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经典文学作品中人物及情节的熟悉程度,通过对特定情节的描述,考查对不同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故事内容的准确识别与判断能力。
9.【答案】遭遇;咆哮;寂寞;垂头丧气;防御;告诫;理智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遭遇” 表示碰上、遇到(敌人、不幸的或不顺利的事等),符合船遇到风暴的语境。“咆哮” 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可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这里用来形容海浪,生动地表现出海浪的汹涌“寂寞” 指孤单冷清,鲁滨逊独自在荒岛上,这种心情很贴切。“垂头丧气” 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与鲁滨逊在困境中不气馁的状态形成对比,突出他的坚强。“防御” 指抗击敌人的进攻,在荒岛上,鲁滨逊需要防御野兽的袭击。“告诫” 指警告劝诫,鲁滨逊常告诫自己要冷静面对困难,符合他在荒岛上自我激励的情境。“理智” 指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在困难面前,鲁滨逊需要理智地应对。
故答案为:遭遇;咆哮;寂寞;垂头丧气;防御;告诫;理智
【点评】本题考查对汉语拼音的认读和汉字书写能力,以及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给出的拼音,考查对常用词汇的掌握程度,要求准确书写出符合语境的汉字词语。
【答案】10.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1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4.芊芊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运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俗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具体的情境,考查对俗语含义的把握,检验在合适的语境中准确运用俗语来表达情感和想法的能力。
(2)本题考查对俗语内涵的理解以及在恰当情境中的运用能力,通过对俗语所表达的主旨的把握,考查对生活哲理的感悟和语言表达能力。
(3)本题考查对古诗中经典诗句的理解和记忆能力,通过对古诗主旨的把握,考查对珍惜时间这一主题相关诗句的积累和运用,检验对古诗内涵的领悟程度。
(4)本题考查对古诗中相似意境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通过对比不同古诗中描写月光的诗句,考查对诗歌意境的感受和语言表达的细腻程度,检验对古诗的积累和理解能力。
(5)本题考查对古诗中具体诗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描写人物动作和特征诗句的解读,考查对古诗语言的赏析能力,检验对古诗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
10.“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意思是听了对方一番话,比自己读十年书还有收获,很符合同学们听了老师独特解题思路后恍然大悟、觉得收获很大的情境,准确地表达了对老师讲解的认可和赞扬。
故答案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1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意思是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这句俗语正好表达了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看清人心好坏的意思。
故答案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2.《长歌行》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再悲伤也没用了,明确地劝人珍惜青春时光,努力奋进,不要虚度光阴,符合题目中劝人珍惜时间、努力奋进的要求。
故答案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 “中庭地白” 描绘出月光洒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的景象,与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都通过描写月光皎洁来营造出清冷的氛围,有异曲同工之妙。
故答案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4.“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中 “纤纤” 写出了织女手的纤细,“素手” 描绘出手的白皙,“札扎” 是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弄机杼” 写出了织女织布的动作,准确地描写了织女手的特征和织布动作。
故答案为:芊芊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答案】15.珍惜水资源,地球展笑颜。
16.安静:校园里安静极了,连树叶落到地面上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17.我不支持小学生带手机去学校。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我们的自制力不强,带手机去学校,就老想着玩手机,这样会耽误学习。再说,长时间看手机,对自己的视力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知识点】仿写;畅谈想法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围绕特定主题创作宣传语的能力,检验对主题的理解、语言的组织以及修辞手法运用的能力,要求创作的宣传语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能有效传达环保理念。
(2)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模仿给定句子的夸张手法,考查对夸张这一修辞手法的掌握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的灵活运用,检验对语言表达技巧的学习效果。
(3)本题考查针对特定话题发表观点的能力,考查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语言逻辑组织能力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能力,要求能够清晰、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给出合理依据。
15.宣传语 “珍惜水资源,地球展笑颜” 围绕 “保护地球” 的环保主题,强调了珍惜水资源这一重要环保行为对地球的积极影响。“地球展笑颜”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地球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保护水资源能让地球环境更好,使宣传语更具感染力和号召力,易于让人记住并重视环保行动。
故答案为:珍惜水资源,地球展笑颜。
16.原句 “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时间过得极快。仿写句 “校园里安静极了,连树叶落到地面上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通过对安静程度的极度夸张描述,将校园的安静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符合题干要求,从侧面突出了 “安静” 这一特点。
故答案为:安静:校园里安静极了,连树叶落到地面上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17.回答从两个关键方面阐述了对 “小学生带手机去学校” 的看法。首先从学习任务角度,指出小学生应以学习为主,由于自身自制力不足,带手机易分心耽误学习;接着从健康角度,说明长时间看手机对视力有很大影响。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地表达了不支持的态度。
故答案为:我不支持小学生带手机去学校。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我们的自制力不强,带手机去学校,就老想着玩手机,这样会耽误学习。再说,长时间看手机,对自己的视力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答案】18.除夕真热闹。
19.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20.详写除夕,将准备年菜、贴对联等习俗细致展现,突出除夕在北京春节中的热闹与重要地位;略写初一,勾勒拜年等场景,使文章详略得当,让读者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段主要内容的概括和提炼能力,通过让找出能够体现文段核心内容的句子,考查对文段结构和关键信息的把握,检验对文段主旨的理解能力。
(2)本题考查对文段中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通过寻找体现初一和除夕光景不同的语句,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细致阅读和理解,检验对文本中对比描写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分析详写和略写在描写除夕和初一习俗时的运用,考查对写作技巧的认识和把握,检验对文章整体结构和作者情感表达的理解能力。
18.第一自然段围绕 “除夕真热闹” 展开,详细描述了家家赶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一系列活动,这些都是对 “除夕真热闹” 的具体阐述,所以该段的主要内容就是 “除夕真热闹” 这句话,它起到了总领全段的作用。
故答案为:除夕真热闹。
19.文中明确指出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紧接着就说明了具体的不同之处,即 “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通过对比除夕的热闹拥挤和初一的全城休息,鲜明地展现出了初一和除夕在景象上的差异。
故答案为: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20.详写除夕,是因为除夕是春节中非常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日子,众多的习俗活动体现出了浓浓的节日氛围,把这些习俗细致地展现出来,能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除夕的热闹和其在北京春节中的重要地位。略写初一,重点勾勒了拜年等主要场景,避免了内容的繁琐。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使文章层次分明,既突出了重点,又能让读者全面了解北京春节不同时段的习俗特点,同时也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北京春节这一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答案】21.小人国;遇上风暴;水手叛变;冒险号
22.A;C
23.C
24.你渴望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吗?《鲁滨逊漂流记》绝对不容错过!阅读这本书,仿佛置身荒岛,与鲁滨逊一同历经磨难。鲁滨逊坚毅勇敢,面对绝境永不言弃,他在荒岛上努力求生、创造价值的过程令人折服。跟随他的脚步,我们也能学会在困境中保持希望,收获对生活全新的感悟。快来开启这场震撼心灵的冒险之旅吧!
【知识点】《格列佛游记》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通过设置表格填空的形式,要求准确提取与航海历险相关的关键信息,以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发展脉络。
(2)本题考查对不同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对比分析能力,通过将格列佛与其他文学人物进行关联,考查对具有相似特质人物的识别。
(3)本题考查对两部不同冒险题材小说内容的比较分析能力,通过对比两者的异同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尤其注重对关键情节和主题的把握。
(4)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评价与推荐能力,要求能够从特定角度出发,提炼作品的亮点,用生动的语言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体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21.本题需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来完成表格。根据 “漂到了利立浦特(小人国),不幸遇上海难” 可知①处填 “小人国”;由 “船被刮到布罗卜丁内格(大人国),不幸又遇上风暴” 可知②处填 “遇上风暴”;从 “途中水手叛变,把他放逐到‘慧骃国’” 可知③处填 “水手叛变”;从 “不久,格列佛又随‘冒险号’再次出海,船被刮到布罗卜丁内格(大人国)” 可知④处填 “冒险号”。
故答案为:①小人国;②遇上风暴;③水手叛变;④冒险号
22.汤姆 索亚勇敢地探索山洞,经历各种冒险;尼尔斯跟随大雁经历了许多奇妙的冒险。他们都和格列佛一样,具有勇敢和富有探险精神的特点。而骆驼祥子是一个为生活努力拉车的人力车夫,林黛玉是体弱多病、多愁善感的贵族女子,他们的经历与勇敢探险无关。所以答案选 AC。
故答案为:A C
23.《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游历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慧骃国等多个奇特的地方,并非流落荒岛。《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流落荒岛,开启孤独求生之旅。所以 C 选项说法不恰当。A 选项,《鲁滨逊漂流记》以鲁滨逊的冒险经历为题,《格列佛游记》以格列佛的游历冒险为题,说法正确;B 选项,两部小说主人公都历经冒险最终回到故乡,说法正确;D 选项,两部小说情节引人入胜,且都有深刻内涵,让阅读充满乐趣,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24.推荐语从阅读感悟、人物形象等角度进行推荐。强调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能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突出鲁滨逊坚毅勇敢的形象,以及他在荒岛上的经历给人带来的启示,从而吸引读者去阅读。
故答案为:你渴望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吗?《鲁滨逊漂流记》绝对不容错过!阅读这本书,仿佛置身荒岛,与鲁滨逊一同历经磨难。鲁滨逊坚毅勇敢,面对绝境永不言弃,他在荒岛上努力求生、创造价值的过程令人折服。跟随他的脚步,我们也能学会在困境中保持希望,收获对生活全新的感悟。快来开启这场震撼心灵的冒险之旅吧!
25.【答案】童年的烤红薯
童年,就像一个装满回忆的五彩盒子,每打开一次,那些美好的往事便如潮水般涌来。而在我的记忆深处,最难忘的就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烤红薯的经历。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金黄的稻田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波浪。我和几个小伙伴相约在田野里玩耍。玩着玩着,我们的肚子开始咕咕叫了起来。这时,机灵的小明提议道:“我们烤红薯吃吧!” 大家一听,都兴奋得跳了起来。
我们分工合作,有的去捡柴火,有的去挖红薯。我和小刚负责在田边找了一个合适的地方,用石头垒起了一个简易的灶。不一会儿,大家都带着 “战利品” 回来了。我们把红薯小心翼翼地放进灶里,然后点燃了柴火。火苗欢快地跳跃着,舔舐着红薯,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我们围坐在灶边,眼睛紧紧地盯着红薯,心里充满了期待。可是,过了一会儿,我们发现火越来越小了。原来,柴火不够了。于是,我们又赶紧去捡柴火。等我们回来的时候,红薯已经被烤得黑乎乎的了。我们有些失望,但还是迫不及待地把红薯从灶里拿了出来。
剥开黑乎乎的外皮,里面露出了金黄色的红薯肉,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我们顾不上烫,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那香甜的味道,一直甜到了心里。我们一边吃,一边笑着、闹着,脸上沾满了黑灰,活像一个个小花猫。
这次烤红薯的经历,虽然没有做出多么美味的食物,但却让我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和纯真。小伙伴们之间的默契合作,还有那无忧无虑的笑声,都成为了我童年中最珍贵的回忆。每当我想起那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想起那香甜的烤红薯,心中就充满了温暖和幸福。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以 “童年” 为主题的命题作文,要求选择童年里记忆最深刻的事情进行写作。重点在于围绕童年经历展开,展现出童年生活的独特性和深刻意义。
【题干分析】
材料意义:“童年” 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充满纯真、欢乐、好奇等情感和经历的阶段,是人生中一段特殊且难忘的时光。关键词 “童年” 代表着过去的时光,“记忆最深刻的事情” 则强调了事件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对自己有着深远的影响。
写作思路:
开头:可以采用回忆式开头,比如 “每当我回首往事,童年的点点滴滴就像繁星般在脑海中闪烁,那件事,如同最耀眼的一颗,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或者用一些与童年相关的诗句、歌曲引入,如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每当听到这首歌,我的思绪就会飘回到童年,想起那件令我难忘的事情” 。中间:重点叙述事件的经过。要详细描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适当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方法,让读者能身临其境。比如写童年捉蝉的经历,描写捉蝉时的紧张心情 “我的心怦怦直跳,眼睛紧紧盯着那只停在树枝上的蝉,大气都不敢出” ,以及动作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手,一点点靠近蝉,生怕它突然飞走” 。还可以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 “那只蝉的翅膀像透明的薄纱,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 ,拟人 “蝉在树上欢快地唱着歌,仿佛在向我挑衅” 。同时,要突出这件事为什么让自己记忆深刻,比如是因为这件事让自己学到了某种道理,或者给自己带来了特殊的情感体验。结尾:可以总结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如 “这件童年的小事,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它却一直留在我的心中,让我明白了只要有耐心和勇气,就能克服困难” ;也可以表达对童年的怀念之情,如 “童年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但那件事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让我怀念那段无忧无虑的日子” 。学生容易出现的误区包括事件描述过于平淡,缺乏细节和生动性;重点不突出,没有体现出事情的深刻意义;感情表达不真挚,过于生硬等。
【立意提取】1.童年的那只纸飞机
2.难忘的童年捉蝉记
3.童年的糖果香
【点评】紧扣主题:文章围绕 “童年的烤红薯” 这一事件展开,生动地描绘了童年与小伙伴一起烤红薯的过程,体现了童年的快乐,紧扣 “童年” 主题。描写生动:运用了动作描写,如 “我们分工合作,有的去捡柴火,有的去挖红薯。我和小刚负责在田边找了一个合适的地方,用石头垒起了一个简易的灶” ,语言描写 “机灵的小明提议道:‘我们烤红薯吃吧!’” ,以及心理描写 “我们围坐在灶边,眼睛紧紧地盯着红薯,心里充满了期待” ,使文章内容丰富,画面感十足。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 “童年,就像一个装满回忆的五彩盒子” ,形象地写出了童年的丰富多彩。情感真挚:结尾处 “这次烤红薯的经历,虽然没有做出多么美味的食物,但却让我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和纯真。小伙伴们之间的默契合作,还有那无忧无虑的笑声,都成为了我童年中最珍贵的回忆” ,真实地表达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