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练 卤代烃 醇 酚 醚
1.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装置甲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
B. 用装置乙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C. 用装置丙可证明酸性:苯酚<碳酸
D. 用装置丁实验室制溴苯并检验产物中的HBr
2. 为证明溴乙烷中溴元素的存在,现有以下操作:①加入硝酸银溶液 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③加热 ④加入蒸馏水 ⑤加入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 ⑥加入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下列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操作步骤,其中正确的是( )
A. ④③①⑤ B. ④③⑤①
C. ④③⑥① D. ②③⑤①
3. 卤代烃的制备有多种方法,下列卤代烃不适合由相应的烷烃经卤代反应制得的是( )
4.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物质间的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5. (2025·南京六校联考)环己基乙酸(Ⅳ)是一种香料成分,可通过如图方法合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Ⅰ中所有原子均可共平面
B. Ⅱ中六元环上的一氯代物共有3种
C. Ⅲ可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
D. Ⅳ与Ⅱ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酯化反应
6. 某小组探究1 溴丁烷与NaOH在不同溶剂中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产物。
①将气体a依次通入水、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
②取溶液b,酸化,滴加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物质 1 溴丁烷 1 丁烯 1 丁醇 乙醇
沸点/ ℃ 100~104 -6 118 7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乙醇
B. ①中现象可说明1 溴丁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
C. ②中现象可说明1 溴丁烷与NaOH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
D. 推测溶液a和气体b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7. (2024·江苏高三上第二次百校联考)甲醇是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绿色燃料。利用CO2催化氢化合成甲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醇分子燃烧不排放CO2
B. 合成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C. 甲醇比氢气更易储存和运输
D. 常温常压下甲醇为气体
8. (2025·淮海中学高三下月考)乙醚(C2H5OC2H5)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其沸点为34.5 ℃。实验室制备乙醚的原理为C2H5OHC2H5OC2H5+H2O,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和加热装置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冷凝水应该从a口进,b口出
B. 三颈烧瓶中先加入乙醇,再加入浓硫酸
C. 温度过高容易产生乙烯等副产物
D. 冰水浴收集的液体经过分液即可获得纯乙醚
9. (2024·淮安高三下模拟预测)化合物Z是合成某种抗结核候选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可由下列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化合物X、Y和Z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X分子中不含手性碳原子
B. Y分子中的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C. Z分别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NaOH醇溶液中加热均可发生消去反应且有机产物相同
D. X、Z分别在过量NaOH溶液中加热,均能生成丙三醇
10. (2025·南师附中高三下月考)儿茶素是从茶叶等天然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活性物质,具有抗炎症、抗菌、抗病毒及抗氧化等效用,关于该化合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式为C15H14O6
B. 可发生取代反应
C. 该物质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属于酯类物质
11. (2024·南通三模)一种杯酚的合成过程如图所示。该杯酚盛装C60后形成超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杯酚的合成过程中发生了消去反应
B. 每合成1 mol该杯酚,消耗4 mol HCHO
C. 杯酚盛装C60形成的超分子中,存在范德华力和氢键
D. 该杯酚具有“分子识别”特性,能盛装多种碳单质
12. (2025·南京十三中高三下适应性考试)化合物Y是合成丹参醇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X Y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Y分子存在对映异构体
B. 类似上述反应,可发生
C. Y与HCl以物质的量1∶1发生加成反应时可得4种产物
D. 依据红外光谱可确证X与Y存在不同官能团
13. (2024·南京六校高三上联考)碳酸甘油酯是一种重要的绿色有机化合物,其一种合成方法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环氧丙烷分子不存在手性异构体
B. 碳酸丙烯酯分子中σ键和π键数目比为7∶1
C. 甘油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碳酸甘油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D. 1,2 丙二醇与足量氢溴酸混合共热最多生成2种有机取代产物
14. 3 O 咖啡酰奎宁酸是金银花抗菌、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之一,其分子结构如图:
下列关于3 O 咖啡酰奎宁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分子属于酸类化合物
B. 1个该分子中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
C. 1 mol该分子与H2反应最多消耗6 mol H2
D. 3 O 咖啡酰奎宁酸易被氧化
第69练 卤代烃 醇 酚 醚
1. D 解析:检验溴乙烷中含有的溴元素时,溴乙烷水解液显碱性,为防止碱与硝酸银发生反应,干扰实验结果,应先加稀硝酸中和至酸性后,再加入AgNO3溶液,A错误;导管末端伸入液面,B错误;由于醋酸易挥发,溶液变浑浊是挥发出的醋酸与苯酚钠反应生成的苯酚,还是生成的二氧化碳与苯酚钠反应生成的苯酚,因此图甲不可证明酸性:苯酚<碳酸,C错误;用装置丁制取溴苯时,将液溴加入苯中,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反应,用CCl4吸收HBr中混有的溴蒸气,再用硝酸银溶液检验HBr的存在,从而证明苯与液溴反应为取代反应,D正确。故选D。
2. D 解析:溴乙烷中Br元素以原子形式存在,其中不含溴离子,要检验溴元素的存在,应先使其发生水解反应,然后加酸中和溶液至酸性,最后加硝酸银溶液,过程反应产生浅黄色沉淀,以此来解答。证明溴乙烷中溴元素的存在,先发生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③加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NaBr,再发生⑤加入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最后①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淡黄色沉淀,则证明含溴元素,即操作顺序为②③⑤①。故选D。
3. C 解析:2,2 二甲基丙烷只存在一种H,此有机物可以由2,2 二甲基丙烷取代得到;环己烷中只存在1种化学环境不同的H,此卤代烃可以由环己烷取代得到;2 甲基丙烷中存在2种化学环境不同的H,一氯代物存在同分异构体;2,2,3,3 四甲基丁烷中只存在一种环境的H,一氯代物只有一种,据此解答即可。可以由2,2 二甲基丙烷取代得到,A不选;可以由环己烷取代制得,B不选;2 甲基丙烷中存在2种化学环境不同的H,一氯代物存在同分异构体,故不适合由相应的烃经卤代反应制得,C选;可以由2,2,3,3 四甲基丁烷制得,D不选。故选C。
4. A 解析:苯酚呈酸性,能与Na2CO3反应,生成苯酚钠和NaHCO3,A正确;溴乙烷在氢氧化钠、水、加热的条件下才可以生成乙醇,B错误;1 丙醇催化氧化生成丙醛,C错误;甲苯在光照条件下和溴反应生成CH2Br,D错误。故选A。
5. D 解析:Ⅰ中六元环不是苯环,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A错误;Ⅱ中六元环上的一氯代物共有4种,B错误;Ⅲ是卤代烃,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NaOH醇溶液、加热,C错误;Ⅳ是羧酸,Ⅱ是醇,Ⅳ与Ⅱ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酯化反应,D正确。
6. C 解析:1 溴丁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生成1 丁烯,乙醇易挥发且易溶于水,则①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乙醇,A正确;乙醇已被水吸收,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能证明发生消去反应生成1 丁烯,B正确;1 丁醇和Br-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由于1 溴丁烷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都能生成Br-,故根据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能判断1 溴丁烷一定发生取代反应,C错误;溶液a中的乙醇和气体b中的丁醇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正确。
7. C 解析: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A错误;合成反应反应式为CO2+3H2===CH3OH+H2O,生成两种物质,不是化合反应,故B错误;甲醇为液体燃料,比氢气更易储存和运输,故C正确;常温常压下,甲醇为液体,故D错误。故选C。
8. D 解析:三颈烧瓶中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醚,乙醚的沸点为34.5 ℃,加热蒸馏,用直形冷凝管冷凝乙醚,将b置于冰水浴中冷却降温,便于进一步冷凝乙醚。冷凝管中的冷凝水应采用逆流的方式,即从a口进,b口出,故A正确;乙醇与浓硫酸的加入顺序和操作方法为:先加入乙醇,再将浓硫酸慢慢加入乙醇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放出大量热导致液体飞溅,故B正确;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和脱水剂、170 ℃左右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即温度过高容易产生乙烯等副产物,故C正确;乙醇易挥发,冰水浴收集的液体除了乙醚,还有挥发出来的乙醇,两者互溶,不能经过分液获得纯乙醚,故D错误。故选D。
9. D 解析:
10. D 解析:从儿茶素的结构可以推出分子式为C15H14O6,A正确;儿茶素分子中的苯环、羟基等都能发生取代反应,B正确;该物质有酚羟基,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也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正确;该物质不含酯基,不属于酯类物质,D错误。故选D。
11. C 解析:酚羟基邻位的H原子被取代,为取代反应,故A错误;苯环之间含8个CH2,可知每合成1 mol该杯酚,消耗8 mol HCHO,故B错误;杯酚盛装C60后形成超分子,分子之间存在范德华力,羟基之间形成氢键,故C正确;该杯酚具有“分子识别”特性,空隙大小固定,只盛装C60后形成超分子,故D错误。故选C。
12. C 解析:与CH3MgBr反应生成,发生水解反应得到。对映异构体要满足四种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基团连结,Y()分子存在对映异构体,A正确;类似上述反应,可发生,B正确;Y()与HCl以物质的量1∶1发生加成反应时,发生1,2 加成反应时可得4种产物,发生1,4 加成反应时可得产物,可得2种产物,共可得6种产物,C错误;依据红外光谱可确证X(碳碳双键、羰基)与Y(碳碳双键、羟基)存在不同官能团,D正确。故选C。
13. C 解析:环氧丙烷分子中有手性碳原子:,所以存在手性异构体,A错误;碳酸丙烯酯的结构式为:,σ键和π键数目比为13∶1,B错误;羟基是亲水基团,甘油分子中有更多的羟基,所以甘油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碳酸甘油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大,C正确;1,2 丙二醇与足量氢溴酸混合共热,可发生一取代、二取代,生成的有机取代产物有、、,最多有3种,D错误。故选C。
14. C 解析:该分子属于酸类化合物,故A正确;分子中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标出),故B正确;苯环、碳碳双键、羰基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 mol该分子与H2反应最多消耗5 mol H2,故C错误;3 O 咖啡酰奎宁酸含有羟基、碳碳双键,易被氧化,故D正确。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