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并积累以下词语,学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用:
拘谨 颀长 健谈 熹微 悉意 寥寥可数 干净利落 孔武有力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本文叙述故事、安排情节方面的特点。
3.理解勇气的内涵,体味幸福的深意,感受人性美的光辉。
教学重难点
理解勇气的内涵,体味幸福的深意,感受人性美的光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导引
1?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③读懂义,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充满神奇浪漫想象的文段。
2?导入新课
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登陆战役。登陆前,美、英、法盟军已经完全控制了战争局势,掌握了主动权,开始决定性反攻。英军第6空降师,美军第82空降师、第101空降师被运到22个机场,做好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空降的准备。主战场硝烟弥漫,正义之师势如破竹。和任何风暴来临前一样,登陆的前一天,诺曼底近旁的一个法国小村笼罩在大战前的平静中。一个美国伞兵的降落,惊破了这里的平静。
(二)正音释义
颀(qí)长 熹(xī)微 寥(liáo)寥可数
拘谨:言行过于谨慎、拘束。
悉意:尽心尽意。悉,全,尽。
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量。
(三)诵读活动
1?个人朗读、分小组朗读、全班齐读相结合,诵读全文。
2?诵读要求与策略:
(1)文题是“勇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从全文看,哪些人有勇气 你认为最有勇气的人是谁
(2)你在预习时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已有了初步了解,在诵读时请进一步加深你的感受。
(四)思考活动
1?学生活动要求:
将课前预习和课上朗读的感受结合起来,思考读前老师提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2?教师辅助策略:
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说说自己对小说中某一人物形象的喜好,以体会课文标题的深意。
(五)交流活动
1?从全文看,哪些人有勇气 你认为最有勇气的人是谁
明确:美国伞兵和法国夫妇都很有勇气。
(1)美国伞兵有勇气。
是什么使美国伞兵由“单枪匹马”,完全落在了“敌人控制的土地上”,到最终摆脱了德军的搜捕呢 是勇气。
他孤身陷入险境而能临危不惧,积极求生,向法国妇女求救。在被捕后不绝望,勇敢逃生。在被围捕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不放弃,机智地折回小屋再次向法国妇女求救,连德国士兵也想不到回来搜捕。他最终成功脱险,他的勇敢与智慧令人钦佩。
(2)法国妇女的丈夫有勇气。
当妻子接纳了美国伞兵后,他没有犹豫,“迅速地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旁边的一个大碗橱里”,丝毫没有考虑到此举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3)法国妇女有勇气。
战争是残酷的,生活在德国侵略者铁蹄践踏下的法国土地上的人民,对于德国士兵的凶残、暴力是再清楚不过的了。法国妇女不会不清楚藏匿盟军士兵可能给她的一家带来的严重后果,但她面对美国伞兵的求救毫不犹豫:“哦,当然啦。”这是基于对侵略者的痛恨,对凶残、暴戾的侵略者的蔑视,对正义力量的支持,对正义必胜的坚信。但她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丈夫被杀死,她成了寡妇,三个小孩子成了孤儿。但当她再次面对美国伞兵的求救时,仍然没有犹豫,还是那句质朴的话:“哦,当然啦。快!”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这是何等的无私啊!美国伞兵的勇气带有人求生的本能,当然也不排除“为正义而生存”的因素,但法国妇女身上表现出来的,则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对正义力量无私的支持,同美国伞兵相比,更可贵,更值得崇敬。
出人意料的人物,出人意料的情节,出人意料的结局,表现出了人物超凡的勇气。
2?活动方式
站在孩子角度参与活动,鼓励学生养成敢于质疑、不人云亦云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持之有故、据之有理地阐述观点。见解有创意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促成自由争鸣的“场效应”。
(六)深思探究
1?联系全文看,本文写了几种勇气,它们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两种。一种是美国士兵求生的勇气和智慧,一种是法国妇女为了正义而敢于牺牲的勇气。
2?面对灾难和死亡,这位法国妇女为什么有这样的勇气
明确:对战争的痛恨和必胜的信念给了这位法国妇女以无比的力量。凶残和暴力吓不倒人民,非正义的战争终究会失败,这正是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
(七)设疑激趣
也许会有许多同学认为法国妇女更有勇气,因为她的勇气更崇高、更伟大,也更值得钦佩,她应该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可是文章为什么对法国妇女采用的是略写的手法呢
活动策略:设疑激趣在于启发学生思考,以引出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
第二课时
(一)品析活动
1?浏览课文
要求:边读边圈出描写法国妇女的句子。
思考:从全文看,为什么描写法国妇女的笔墨并不多,却很感人
2?讨论交流
明确:神态:她长得并不漂亮,虽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第一次)
满脸苍白,泪眼模糊(第二次)
语言:哦,当然啦。(第一次)
哦,当然啦。快!(第二次)
动作: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第一次)
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第二次)
作者对法国妇女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课文对人物的描写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却跃然纸上。当美国伞兵问她愿不愿意把他藏起来时,她的回答十分简单而干脆:“哦,当然啦。”而且“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仅仅十几个字就把法国妇女在危急时刻镇定勇敢的精神表现出来了。法国妇女的丈夫刚刚被敌人杀死,这时美国伞兵又一次来到她家请求庇护,她又一次面临生死的考验,可是她“很快打开了门。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说明她已伤心至极。但她此时一点也没有犹豫,甚至“没有向她丈夫的尸体看上一眼”,就立即答应了美国兵的请求,语言同样是那样简洁有力。其实她的语言越是简洁,就越能显出她的勇敢坚强。她的行动同样快捷:“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她一点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危险,可见她勇气之大。
作者抓住典型环境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神态、语言、动作,以简胜繁地描写,把这位法国妇女刻画得光彩照人。
3?活动策略
(1)诵读、感受、比较、交流。
(2)默读品味。
(二)深思探究
1?除了以简胜繁外,本文在叙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篇小说在叙述故事、安排情节方面显得非常独特。通篇采用第一人称,写一次午餐会上遇到美国伞兵,听他讲述自己的经历,故事的主体部分则采用第三人称方式叙述。结尾又转回第一人称叙述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使小说有一种纪实风格,显得真实。这样写还另有深意,就是追求一种质朴无华、冷静与深沉的风格。通观全文,作者用语平静,没有太多的渲染、议论,而是把故事“本色”地呈现给读者,让读者直接去感受。既然故事本身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一切雕琢、渲染反倒显得多余和做作了。同样将主要人物置于暗处,而将次要人物美国伞兵置于强光之下。但法国妇女的光彩丝毫不因着墨不多而黯淡,而美国伞兵虽然占了小说的大部分篇幅,也只是起到陪衬作用,不能与法国妇女平分秋色。作者的这种叙述方式恰恰符合艺术的辩证法。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作诗”,“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
活动策略:可以引导学生做些比较。这样探究,会有阅读上的意义,也有写作上的意义,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表达力。
2?将军为什么说那位法国妇女“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
明确:一个人如果能像法国妇女那样,有信仰、为正义事业敢于牺牲,使人觉得永远可以信赖,那么,他当然就是幸福的人。这是一种高尚的幸福观。
在战争中有了不怕强敌、不怕牺牲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与每一个英勇的战士同在的,是取得胜利的保证。“那位法国妇女的勇气呢,是经常同你在一起,永远不会让你丢脸的”,“永远不会让你丢脸的”是说:一个人如果具备了法国妇女那种敢于为正义而牺牲的勇气,在需要付出牺牲的时候,便不会做出退缩、怯懦等使人丢脸的事来。
活动策略:引导学生抓住将军所说的“那位法国妇女的勇气呢,是经常同你在一起,永远不会让你丢脸的”这句话来理解。学生对这种幸福观只要有所认识,理解到什么程度都可以,不必强求一律。
(三)总结活动
1?活动方式
教师提出课堂总结的方向,放手让学生学会总结。
(1)主题方面:作者通过塑造法国妇女的形象,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2)技巧方面:本文在叙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2?规范结论
(1)主题:凶残和暴力吓不倒人民,非正义的战争终究会失败。
(2)技巧:白描的手法和第一、第三人称交替使用的叙述。
(四)迁移活动
以“幸福”为话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
板书设计
勇气
〔美〕狄斯尼
第一次 第二次
神态 眼光却善良而镇定 满脸苍白,泪眼模糊
语言 哦,当然啦。 哦,当然啦。快!
动作 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 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
白描手法 以简胜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