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卷(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卷(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5-08 18:3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卓越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学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4章,选择性必修3第1章~第2章第1节。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丙包括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
C.丁是生产者,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
D.生产者和分解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2.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野兔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牧草的同化量
B.若鹰增加1千克,则至少需要消耗牧草25千克
C.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D.能量沿着食物链从高营养级到低营养级单向流动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
B.氮循环是指含氮物质在生物群落内的循环
C.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
D.铅等重金属的循环过程与碳的循环过程不同
4.生态足迹指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开车出行相比,步行会增大生态足迹
B.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人均生态足迹小
C.对某些物质回收利用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
D.光伏、风能的推广使用可以增大生态足迹
5.雾灵山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能够固碳供氧、保持水土,近年来发展了美食养生、教学科研等项目。分析其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小于直接价值
B.固碳供氧、保持水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雾灵山有某种不知名的昆虫可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D.美食养生、教学科研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6.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微生物。下列传统发酵食品中,主要利用需氧型原核生物的是( )
A.泡菜 B.酸奶 C.腐乳 D.果醋
7.微生物的纯培养既需要适宜的培养基,又要防止杂菌污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培养皿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浓度过高会引起微生物细胞渗透失水
C.进行微生物纯培养时,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菌种
D.单菌落一般为纯培养物,获得纯培养物的过程就是纯培养
8.某实验小组利用酵母菌菌液进行如图所示的平板划线操作,划线的顺序为①→②→③→④→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分离纯化酵母菌
B.该过程中接种环至少要灼烧5次
C.每次灼烧灭菌的目的不一定相同
D.纯培养物最有可能出现在区域⑤
9.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的细菌的活菌数时,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在30~37 ℃的温度下培养细菌1~2天即可获得菌落
B.同一稀释度下至少涂布3个平板,取平均值可减小实验误差
C.稀释度足够高时,一个菌落一般来源于一个活菌
D.通过该方法统计的菌落数一般多于实际活菌数
10.下图为4种菌落分布图,丙图中有不同大小、颜色的菌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丙、丁图的结果是通过平板划线法得到的
B.获得乙图所示菌落所使用的接种工具是涂布器
C.丙图中不同大小、颜色的菌落可能来自不同菌种
D.若欲统计微生物数量,则丁图的结果符合记录要求
11.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产物的分离、提纯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性状优良的发酵所用菌种都是从自然界中筛选而来的
B.扩大培养能为发酵阶段提供更多所需要的菌种
C.配制培养基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
D.若产品是单细胞蛋白,则应采取适当措施提取、分离和纯化
12.下列关于植物愈伤组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
B.由薄壁细胞组成
C.在一定的激素和营养条件下诱导形成
D.可脱分化形成胚状体
13.下列植物细胞中,不具有全能性的是( )
A.玉米花粉细胞
B.樟树成熟的筛管细胞
C.菊花叶肉细胞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科研人员对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所有消费者的粪便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所示。假设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消费者 甲 乙 丙 丁
粪便中食物残渣来源 水草、藻类、乙 藻类 甲、乙 乙、丙
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B.丁占据第三、四、五营养级
C.甲和丙的种间关系为种间竞争
D.将丙全部移走,丁的数量最终会增加
15.豆豉制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研究人员以黑豆为原料,运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黑豆豉,并检测了游离必需氨基酸含量,结果如表(单位为)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 赖氨酸 苏氨酸 亮氨酸 异亮氨酸 色氨酸 甲硫氨酸 缬氨酸 苯丙氨酸
黑豆 5.94 3.65 7.36 4.46 1.01 1.20 5.03 5.32
黑豆豉 20.4 9.8 20.4 14.1 —— 19.2 21.9 34.8
A.制作豆豉的菌种能产生蛋白酶
B.与黑豆相比,黑豆豉更易于消化吸收
C.由题推测,黑豆豉不能产生非必需氨基酸
D.传统发酵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及半固体发酵为主
16.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配方如表所示,利用此培养基可从土壤中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其中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复合物就无法形成。表中不能为纤维素分解菌提供营养物质的组分是( )
纤维素 KH PO K HPO 尿素 MgSO FeSO ZnSO CaCl 刚果红 琼脂 水
15g 1g 1g 0.5g 0.5g 0.5g 0.5g 0.5g 适量 20g 定容至1L
A.琼脂 B.刚果红 C.纤维素、尿素 D.水,KH PO 等无机盐
17.啤酒是以大麦为主要原料经酵母菌发酵制成的,啤酒工业化生产的流程如图所示,其中发酵分为主发酵和后发酵,糖化阶段需要淀粉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种活化后,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减小
B.消毒能杀死啤酒中的大多数微生物,延长保质期
C.淀粉酶、酒精发酵过程所需要的酶都主要来自酵母菌
D.酵母菌的繁殖在主发酵阶段完成,酒精等代谢物的生成在后发酵阶段完成
18.以基因型为 Aa的玉米植株为亲本,通过图示育种方法得到的4种植株中,基因型可能相同的是( )
A.植株Ⅰ与Ⅱ B.植株Ⅱ与Ⅲ C.植株Ⅲ与Ⅳ D.植株Ⅰ与Ⅳ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
19.(11分)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图中A代表的是________。碳元素在生产者、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之间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传递。
(2)该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由植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1位有效数字)。
(3)该人工鱼塘中种植了许多荷花,花色十分丰富,能吸引不同的昆虫帮助其传粉,荷花的花色为昆虫传递________信息,该事例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的作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过程除了需要信息源、信道,还需要________。
20.(11分)乳酸菌发酵能产生乳酸,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制作泡菜。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泡菜时,不对用于制作泡菜的萝卜、黄瓜、豇豆等原料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原因是________。
(2)制作泡菜的盐水需煮沸,待冷却后再加入泡菜坛内,煮沸是为了防止________,冷却是为了防止________。
(3)乳酸在乳酸菌细胞的________中产生。发酵过程中,泡菜液的pH的变化是________。
(4)某同学制作的泡菜不酸,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21.(13分)利用下表所示配方配制的培养基可以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已知酚红指示剂遇碱性环境会变为红色。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KH2PO4 Na2HPO4 MgSO4·H2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H2O
含量 1.4g 2.1g 0.2g 10.0g 1.0g 15.0g 定容至1000 mL
(1)根据物理形态划分,该培养基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该配方中的________可以维持培养基pH的相对稳定。
(2)该培养基能筛选出尿素分解菌,从组成成分上看,是因为________,而尿素分解菌能合成________,因而能分解、利用尿素。利用该配方表制备培养基的具体操作步骤是________。
(3)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菌种,请简述对所用接种工具的灭菌操作:将涂布器浸在酒精中,然后________;完成接种操作后,待菌液________,再将接种后的平板倒置培养。
(4)对初步筛选出的尿素分解菌进行鉴定,还需要借助生物化学的方法,如在上述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酚红指示剂,若________,则该菌落为目标菌落。
22.(12分)甲种植物具有高产性状但不耐盐,乙种植物具有耐盐性状,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具有甲、乙两种植物优点的杂种植株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①~⑤表示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常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原因是________。过程②常用的化学法包括________ (答出1点)。
(2)A表示的原生质体中,能发育成杂种细胞的原生质体很少,原因是原生质体融合成功的概率低和________。
(3)图中过程③④⑤利用的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被称为________技术。
(4)区别于普通培养基,过程④所用的选择培养基的成分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该过程中需将幼苗移栽到高盐环境中,________植株就是目的植株。
23.(12分)紫草素是从紫草细胞中提取的一种药物和色素,具有抗菌、消炎、抗肿瘤等作用。从完整植物中提取和利用植物细胞培养都可以生产紫草素,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培养是指在离体条件下对单个细胞或________的技术。紫草素属于________ (填“初生代谢物”或“次生代谢物”)。
(2)图中属于脱分化的是________ (填图中序号)。过程①与③中,需要给予适当时间和强度光照的是过程________。过程②中,若生长素用量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高,则更有利于________ (填“根”或“芽”)的分化。
(3)从完整植株的组织中提取紫草素会大量破坏植物资源,且产量较低,结合下表信息分析,利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紫草素,可以大幅提高产量的原因是________。
生产方式 收获时间 细胞中紫草素浓度(干重)/%
完整植株 2~3年 1~2
植物细胞培养 21天 14
(4)为获得紫草素高产突变体细胞株,选择在过程⑥中用射线照射悬浮细胞,原因是________。
生物学试卷参考答案
1.C【解析】丁是生产者,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硝化细菌等,C项错误。
2.D【解析】能量沿着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单向流动,D项错误。
3.B【解析】氮循环是指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B项错误。
4.C【解析】高消费水平、高能耗的生产方式以及大量废弃物的产生会增大人均生态足迹,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人均生态足迹不一定小,C项符合题意。
5.A【解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A项错误。
6.D【解析】制作泡菜、酸奶的乳酸菌属于厌氧型原核生物,制作腐乳的毛霉等属于需氧型真核生物,制作果醋的醋酸菌属于需氧型原核生物,D项符合题意。
7.A【解析】一般对培养皿进行干热灭菌,A项错误。
8.B【解析】图中有5个划线区,划线前、划线结束后以及2次划线之间都要灼烧接种环,因此至少要灼烧6次,B项错误。
9.D【解析】通过该方法统计的菌落数总是少于实际活菌数,D项错误。
10.C【解析】甲、丙、丁图的结果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得到的,A项错误。乙图的结果是通过平板划线法得到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B项错误。丁图中的菌落数少于30,结果不符合记录要求,D项错误。
11.B【解析】性状优良的发酵所用菌种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获得,A项错误。在发酵罐内发酵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C 项错误。单细胞蛋白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微生物菌体,应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分离菌体,D项错误。
12.D 【解析】愈伤组织可再分化形成胚状体,D项错误。
13.B【解析】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没有细胞核,结构不完整,因此不具有全能性,B项符合题意。
14.ABD 【解析】甲和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种间竞争,C项错误。将丙全部移走,丁由第三、四、五营养级变成第三营养级,因食物链缩短而减少了能量消耗,因此丁的数量最终会增加,D项正确。
15.ABD【解析】黑豆豉可能会产生非必需氨基酸,C项错误。
16.AB【解析】琼脂作为凝固剂,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这些菌为中心的透明圈,琼脂和刚果红都不能为纤维素分解菌提供营养物质,A、B项符合题意。
17.ACD【解析】酵母菌种活化后,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增大,A项错误。糖化阶段需要的淀粉酶来自大麦种子,C项错误。酵母菌的繁殖、酒精等代谢物的生成都在主发酵阶段完成,D项错误。
18.AB【解析】植株Ⅰ的基因型为AA或aa,植株Ⅱ的基因型为AA或Aa或aa,植株Ⅲ的基因型为Aa,植株Ⅳ的基因型为AAaa。综上所述,A、B项符合题意。
19.(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成营养结构也可以给分)(2分) 未利用(2 分) 含碳有机物(1 分)
(2)15.6(2分)
(3)物理(1分) 促进生物种群的繁衍(2分) 信息受体(1分)
【解析】肉食性动物从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值为0.25+5.1+2.1+0.05-5=2.5,植食性 动物同化的能量值为9+4+0.5+2.5=16,所以由植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16×100%≈15.6%。荷花的花色为昆虫传递物理信息,该事例说明信息传递具有促进生物种群的繁衍的作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过程需要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
20.(1)原料表面携带(制作泡菜所需的)乳酸菌(2 分)
(2)盐水中的杂菌污染(2分) 高温杀死乳酸菌(2 分)
(3)细胞质基质(1分) 先不断降低,最后维持在较低pH水平(2分)
(4)盐浓度过高(1分) 温度过低(1分)(两空顺序可颠倒,答原料上携带的乳酸菌的量太少或发酵时间过短等也可)
【解析】(1)制作泡菜需利用原料携带的乳酸菌菌种,因此不对泡菜原料进行消毒、灭菌处理。(2)制作泡菜的盐水需煮沸,以防盐水中的杂菌污染。需要待盐水冷却后再加入泡菜坛内,以防高温杀死乳酸菌。(3)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呼吸等代谢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发酵过程中,不论是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有的产生,因此发酵液的pH先不断降低,最后维持在较低pH水平。(4)盐浓度过高会导致乳酸菌渗透失水,温度过低会导致乳酸菌细胞内的酶活性下降,这些都会使乳酸菌发酵受抑制,乳酸量不足,制作的泡菜不酸。
(1)固体培养基(1分) 培养基含有一定量的琼脂(作为凝固剂)(2 分)、(2分)
(2)该培养基以尿素为唯一氮源(2分) 脲酶(1分) 配制培养基→灭菌→倒平板(2 分)
(3)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酒精燃尽(1分) 被培养基吸收(1分)
(4)菌落周围出现红色的圈(1分)
【解析】(1)琼脂是常用的凝固剂,培养基含有一定量琼脂,可制成固体培养基。、等无机盐可作为缓冲物质维持培养基pH的相对稳定。(2)该培养基中,尿素是唯一氮源,能用于筛选出尿素分解菌。(3)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菌种,则所用接种工具是涂布器,对涂布器进行灼烧灭菌时应先将其浸在酒精中,然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即可。完成接种操作后,要待菌液被培养基吸收后,再将平板倒置培养。
(1)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酶具有专一性(答出1点给1分,2分) 聚乙二醇(PEG)融合法,高—高pH融合法(答出1点即可,2分)
(2)原生质体间的融合是随机的(2分)
(3)植物组织培养(2分)
(4)含有高浓度的钠盐(或含0.6%钠盐,合理即可,2分) 高产(2分)
【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原生质体融合成功的概率低,且原生质体间的融合是随机的。得到的原生质体中,除少数杂合的原生质体外,还有甲原生质体、乙原生质体、甲—甲融合原生质体、乙—乙融合原生质体等,因此需要筛选。因为需要培育耐盐植株,所以可以用含有高浓度的钠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幼苗移栽到高盐环境中,高产植株就是目的植株。
23.(1)细胞团进行培养,使其增殖(1分) 次生代谢物(1分)
(2)①(2分) ③(2分) 根(2分)
(3)收获时间(或生产周期)短,紫草素浓度高(2分)
(4)过程④中,细胞一直处于不断增殖的状态,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诱变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突变(2分)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形成过程,即过程①不需要光,形成愈伤组织后,即过程③,需要给予适当时间和强度的光照。植物组织培养的再分化过程中,生长素用量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会影响根和芽的分化,生长素用量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高更有利于根的分化。植物组织(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一直处于不断增殖的状态,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诱变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突变,此时用射线照射悬浮细胞,容易得到突变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