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下8.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一、单选题
罗斯海新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读“南极地区中国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科考站中离南极点最近的是( )
A.长城站 B.罗斯海新站 C.泰山站 D.昆仑站
2.罗斯海新站选择在2月份建设,主要考虑该时间段( )
A.积雪少,降水多 B.有极昼,较温暖
C.有极夜,冰山少 D.冰层厚,风力强
3.下列不是极地(南极和北极)气候特点的是( )
A.酷寒 B.多狂风 C.降水稀少 D.炎热干燥
读南极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4.大洋①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5.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 B.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区
C.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D.世界上跨纬度最多的大陆
读北极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有关北极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冰洋被大洋洲、欧洲、北美洲包围 B.黄河站位于南极圈以内
C.格陵兰岛位于黄河站的正北方 D.黄河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7.为保护极地环境,建议在北极科学考察过程中( )
A.焚烧废弃物 B.运回生活垃圾
C.就地掩埋老旧设备 D.保护企鹅等野生动物
图为“南北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在北极地区不能欣赏到的景观是( )
A.冰雪世界 B.成群企鹅 C.绚丽极光 D.不落太阳
9.近年来,南北两极地区均测出超过20℃的高温。极地“发烧”现象提醒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是( )
A.海洋污染 B.土地荒漠化 C.全球气候变暖 D.水土流失
地理源自于日常生活。下面是某动物园企鹅馆的展示牌,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企鹅的家乡在( )
A.南极地区 B.俄罗斯 C.北极地区 D.中国
11.企鹅拥有厚厚的脂肪和羽毛,有利于( )
A.飞翔 B.防沙 C.防晒 D.御寒
12.海冰是极地研究的重要内容。海冰密集度指海冰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比例。图为近30年北冰洋部分海域5月、6月平均海冰密集度分布图。
与5月相比,6月( )
A.叶尼塞河河口海冰密集度增大 B.勒拿河河口海冰的融化量增大
C.科雷马河河口海冰融化量减小 D.白令海峡北部的海冰没有变化
中国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站工作人员借助LED灯给植物照明,利用嵌入式温室控制系统等技术,让科学考察工作者在南极地区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瓜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在南极地区建设温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烈风 ②暴雨 ③严寒 ④湿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我国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有利于( )
①彰显出我国雄厚的综合实力 ②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③了解南极地区常住人口的分布状况 ④为研究世界气候变化提供重要参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长城站是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读长城站1986-2019年平均气温及其线性变化趋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上图体现了南极地区有___的气候特点( )
A.酷寒 B.干燥 C.烈风 D.缺氧
16.南极地区平均气温线性变化( )
A.只是大自然的周期性变化 B.表明地球将进入到大冰期
C.预示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D.不会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
17.在进行南极地区的开发和利用时,下列行为可取的是( )
A.充分开发利用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 B.进行极地移民,利用极地的土地资源
C.为保护环境,垃圾就地掩埋 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
位于加拿大北部哈得孙湾海域的丘吉尔港被誉为“北极熊之都”,每年都会有千余只北极熊在此聚集并等待哈得孙湾结冰后向北迁徙,此景象吸引众多野生动物爱好者前去观光摄影。下图是“北极熊生存范围示意图和丘吉尔港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北极熊的生存范围缩小,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北极熊生存环境的是( )
A.广泛使用煤炭等燃料 B.大量砍伐森林当木材
C.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 D.提倡出行多开小汽车
19.当丘吉尔港月平均气温由零上转为零下时,哈得孙湾开始结冰,陆地上的北极熊开始聚集,因此观赏北极熊聚集的最佳时间是(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下图是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纬度最高的是( )
A.中山站 B.泰山站 C.昆仑站 D.长城站
21.南极科考站多选择在2月建设,是因为此时南极地区( )
A.正值暖季 B.出现极夜 C.降水丰富 D.风平浪静
22.在南极地区科学考察中,为保护极地环境,建议( )
A.焚烧废弃物品 B.捕捉喂养企鹅 C.运回生活垃圾 D.掩埋老旧设备
北极科考题材纪录片《光语者》记录了我国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的工作和生活。下图为北极地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黄河站工作人员所需果蔬均需外运,这是因为( )
A.该地气候寒冷,无法生产 B.该地没有土地资源
C.为了节省科学考察费用 D.临近海洋,运输便利
24.下列选项中,符合极地保护精神的科考项目是( )
A.记录夏季气温,拟建避暑胜地 B.观测动物迁徙,制定捕猎计划
C.勘探矿产资源,建立工业基地 D.监测海冰动态,研究气候变化
读“南极洲大陆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25.关于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大洋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26.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气候酷寒,多狂风,降水丰富 ②中山站位于东半球
③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适宜进行科学考察 ④长城站位于昆仑站的西北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为纪念100多年前最先到达南极点的两位探险家,位于南极点的科学考察站被命名为阿蒙森—斯科特考察站。图示意阿蒙森和斯科特探险路线。完成下面小题。
27.阿蒙森出发地位于南极点的( )
A.正北 B.东北 C.正南 D.东南
28.阿蒙森从南极点返回出发地的途中,可以观察到地理现象的变化趋势是( )
A.冰层不断增厚 B.气温不断升高
C.人口不断增多 D.森林不断繁茂
29.斯科特的出发地位于五带中的( )
A.北温带 B.南温带 C.北寒带 D.南寒带
30.2021年11月23日,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赴南极考察。结合南极地区图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泰山站
B.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西南方向
C.南极科学考察一般选择在7-8月,正值极昼期
D.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全球气候变化
二、填空题
31.北极地区
A 洋,B 洲,C 洲,
D 洲,E 岛,F 海峡。
32.自然条件
(1)气候:类型——寒带冰原气候;气候特征—— 、 和 。
①“寒极”——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30℃,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9.2℃,被称为世界的“寒极”。
② ——南极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5mm,降水量最小值不足5mm。
③风库——南极地区年平均风速为17—18m/s,是世界上风速 、风力 的地区。
(2)地形地势:南极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素有“ ”之称。
(3)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
33.南极地区
A 洲,B 洋,C 洋,D 洋,E 海峡。
34.结合极地地区的气候相关知识,填空。
(1)南极地区的气候: 、 、 。
①酷寒:南极地区由于地表覆盖着很厚的 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有“ 高原”之称,是地球上最 的地区。南极大陆附近海面上漂浮的 是该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它是南极大陆冰川下滑崩裂漂浮入海形成的。
②干燥:降水少,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被称为“ ”。
③烈风:风力大,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被称为地球上的“ ”。
(2)北极地区的气候:①北极地区虽然不像南极地区那么 ,但大部分地区也是终年冰封。北极地区绝大部分为 ,因此气温不像南极地区那么 。
②北极地区的降水量比南极地区高得 ,一般年降水量在100—250毫米之间。
③北极地区的风速远不及南极地区,北冰洋沿岸的年平均风速仅为10米/秒。
三、解答题
3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北极航道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北极航道被称为“冰上丝绸之路”。下面为北极航道相关信息。
【世界新航线】
北极航道由两条航线构成:加拿大沿岸的“西北航线”和西伯利亚沿岸的“东北航线”。
(1)图甲中示意的是 (选填“西北”或“东北”)航线,处于A 洲和欧洲的北部沿岸,正成为世界新航线。
【通航新纪元】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极海冰大面积融化,北极东北航线可保持季节性通航。
(2)读图乙可知,与1月相比,7月穿过北极东北航线的船舶数量较 ,其自然原因是7月水温较 ,海冰较少,通航里程较长。
36.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北极地区及其周边国家,感受这里的神秘与美丽。上图为冰岛简图,下图为北极及周边地区海冰范围变化示意图。
出发时间 2023年6月
交通工具 破冰船
衣物装备 羽绒服、冲锋衣专业登陆靴(防水防雪)
(1)请你从出发时间、交通工具、衣物装备方面,依照范例,解释原因。
范例:准备防水防滑的专业登陆靴是因为北极地区多冰雪,防水防滑的登陆靴便于冰面行走。
【第一站冰火之国】
冰岛号称是“冰火两重天”的国家。
(2)读图可知,冰岛的“冰”是由于纬度较高, 广布;冰岛的“火”是由于 数量多。
【第二站诺亚方舟】
干燥、低温是保存种子最适宜的环境条件,在零下20℃的恒温环境中,密封瓶中的种子可以保存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人类建有一座全球种子库。图2是斯瓦尔巴群岛气候统计图。
(3)斯瓦尔巴群岛全年 (填气候特征),有利于种子保存。
【第三站世界尽头】
北极点,一个终年被浮冰覆盖的神秘之地,距离最近的陆地至少也有700公里。这里是真正的世界尽头。
(4)考察发现,近些年北极地区海冰范围在不断 (缩小/扩大),其主要人为原因是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的 。
【行程感悟】
“在美丽神秘却也脆弱至极的净土中,邂逅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等待梦幻缥缈的极光,看着平静海面和蓝得醉人的冰山……”北极旅行令无数人向往。
(5)为应对上述(4)的变化、保护地球环境,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D
4.B 5.D
6.D 7.B
8.B 9.C
10.A 11.D
12.B
13.B 14.B
15.A 16.C 17.D
18.C 19.D
20.C 21.A 22.C
23.A 24.D
25.B 26.D
27.A 28.B 29.D
30.D
31. 北冰 北美 亚 欧 格陵兰 白令
32. 酷寒 烈风 干燥 白色荒漠 最大 最强劲 冰雪高原 企鹅
33. 南极 大西 印度 太平 德雷克
34.(1) 酷寒 干燥 烈风 冰 冰雪 冷 冰山 白色荒漠 风库
(2) 严寒 海洋 低 多
35.(1) 东北 亚
(2) 多 高
36.(1)出发时间选择在6月份,因为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北极的暖季或北极正值极昼),北极地区气候较温暖,便于科考;
交通工具选择破冰船,原因是北极地区洋面大多被冰面覆盖;
衣物装备准备羽绒服、冲锋衣、专业登陆靴是因为此区域纬度较高,气温低。
(2) 冰川 火山
(3)寒冷干燥
(4) 缩小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或气温升高)
(5)植树造林;减少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推广清洁能源;废气经环保处理后排放;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环保意识;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