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单元第 1 课 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课时 第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总 课时 授课人
主备教师设计思路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认识垂线,理解互相垂直和垂足的含义,会用符号表示两直线垂直. 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会判断图形中点到直线的距离.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探究归纳垂直的有关性质. 通过折纸、动手操作等活动探究归纳垂直的画法及有关性质,会进行简单的应用. 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垂线的性质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 教学难点:应用垂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合作.
课前自学
自学活动: 观察下面图片,你能找出其中相交的线吗?它们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 2、利用两条硬纸条或吸管,制作两条相交的直线,固定其中一根不动,转到另一根,注意两条直线形成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是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问题2:垂线用什么数学符号表示? 问题3:垂直定义的数学语言描述? 3、自学课本41页,完善上面的问题. 4、下列两图中的直线垂直吗?如果垂直如何表示? C 5、已知四条直线围成一个长方形ABCD,如图2-1-59,说出图中所有互相垂直的直线. 自学质疑:如:我的困难(或问题)是: 。
课上研学
自学反馈 学生反馈自己的自学内容。 聚焦问题 如何作出两条垂直的直线呢?有哪些方法? 垂线有哪些实际的用途呢 三、研究分享 探究活动一:(学生动手操作) 做一做 1.你能借助三角尺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 2.如果只有直尺,你能在图2-6方格纸上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 3.你能用折纸的方法折出互相垂直的直线吗,试试看! 探究活动二: 想一想 1.如图 2-7,点 A 在直线 l 上,过点 A 画直线 l 的垂线,你能画出多少条?如果点 A 在直线 l 外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结论: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如图 2-8,点 P 是直线 l 外一点,PO⊥l,点 O 是垂足.点 A,B,C 在直线 l 上,比较线段 PO,PA,PB,PC 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如图 2-9,过点 A 作 l 的垂线,垂足为 B,线段AB的长度叫做点 A 到直线 l的距离. 探究活动3:议一议 你知道体育课上老师是怎样测量跳远成绩的?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四、深度构建 (一)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困惑呢?谈一谈。 当堂检测 1、任意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用符号表示出来. 2、如图,直线AB上一点C,过点C引两条射线CE,CD,且∠ACE=31°,∠DCB=59°,则CE,CD的位置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1=55°,求∠EOD的度数.
课后拓学
巩固知识 1、课本P43随堂练习. 2、课本P43习题2.2 T1,T2,T3. 二、拓展提升 1、排水管道的铺设:如图2-1-67,污水处理厂A要把处理过的水引入排水沟PQ,应如何铺设管道,才能使排水管道最短,请你在图纸上画出铺设管道的路线.并请你思考为什么这样画. 2、如图所示,O为直线AB上一点,∠AOC=∠BOC,OC是∠AOD的平分线. (1)求∠COD的度数; (2)判断OD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