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化学考前冲刺卷
化学(广东专版) 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K—39、Mn—55、Cu—64、Br—80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华大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对下列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陶鹰鼎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B .红山玉龙的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 C .四羊青铜方尊的主要成分是铜合金 D .凤冠上红宝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A.A B.B C.C D.D
2.下列关于高分子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结构决定性质,线型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塑性,可以反复加热熔融加工
B.酚醛树脂由苯酚和甲醛在碱催化下反应生成,受热不易软化
C.涤纶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缩聚合成,大量用于服装和床上用品
D.可由过缩聚反应得到
3.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和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纳米管,足球烯,石墨炔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
B.84消毒液与双氧水混用,能起到更好的杀菌消毒效果
C.飞船返回舱表层材料中的玻璃纤维(主要成分为等)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煤经干馏,气化和液化等过程,可获得清洁能源,且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4.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工业上可用氨气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其反应原理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的结构式:NN
B.的VSEPR模型:
C.的结构示意图:
D.的电子式:
5.实验室制备少量并探究其性质,下列实验原理与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制备 B .收集 C .验证的还原性 D .吸收尾气
A.A B.B C.C D.D
6.侯氏制碱法制取的原理为。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少量固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向装置Ⅱ洗气瓶中加入饱和溶液以除去中的少量HCl
C.装置Ⅲ中用冰水浴冷却试管内溶液有利于析出固体
D.析出固体的清液中不存在
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
B.与水反应:
C.用氨水吸收:
D.溶于过量浓NaOH溶液中:
8.实验室利用反应制备CO气体(加热及夹持装置略),下列相关原理及装置不正确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备CO B.用装置乙除去挥发出来的甲酸
C.用装置丙收集CO D.此实验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
9.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玻尿酸的反应原理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物X是乙醇的同系物
B.有机物Y的分子式为
C.玻尿酸既可发生取代反应,又可发生消去反应
D.1 mol Y与碳酸钠反应得
10.AlN是一种半导体材料,一种制备方法是,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11.2LCO和的混合气体含中子数目为
B.12 gC(石墨)含非极性键数目为
C.该反应中固体质量每减少28g,转移电子数目为
D.溶于足量盐酸,溶液中的数目为
11.二氧化氯是一种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二氧化氯的制备以及由二氧化氯制备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亚氯酸钠晶体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②纯易分解爆炸。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无隔膜电解槽中,每生成,最多生成
B.在生成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获取的操作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
12.前四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占据四个不同的周期。其中,基态Y原子的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Z的阴离子在同周期元素的阴离子中半径最小;W是不锈钢中除Ni外的主要合金元素。所形成的一种阳离子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基态W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B.X与Y形成的二元分子均为极性分子
C.将Z单质通入水中,放置很长一段时间后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该阳离子中存在配位键,W元素显+2价
13.已知三种一元弱酸的酸性强弱为。时,向浓度均为的,KZ的混合溶液中通入HCl气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随着的增大,溶液中HA与代表三种弱酸,代表其对应的酸根离子)的分布分数[如]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反应的平衡常数大于即认为该反应能够完全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时,的数量级为
B.反应能够完全进行
C.混合溶液中,存在
D.若M、N处对应pH相等,则pH为3.70
14.利用可实现对石膏中S元素的脱除,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
②,
在,和均为1 mol时,若仅考虑上述反应,平衡时各固体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石膏中S元素的脱除效果可用脱硫率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③:的平衡常数
B.图中曲线Z表示平衡时CaO固体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
C.一定温度下,增大和的初始投料比,平衡时脱硫率升高
D.其他条件不变,后,升高温度,平衡时脱硫率升高
15.某小组做如下两组实验:
实验Ⅰ:常温下,测得溶液;
实验Ⅱ:向溶液中加入等体积溶液,有沉淀和少量气泡产生。
已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溶液稀释到,溶液pH几乎不变
B.溶液中存在:
C.实验Ⅱ中主要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D.若想得到更纯净的固体可采用向溶液中加入溶液的方法
16.二次水泥基电池的放电机理如图所示,以为正极活性材料,为负极活性材料,以加入少量短碳纤维和一定量的碱性溶液的水泥砂浆为电解液,电池放电的总反应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极为负极活性材料,B极为正极活性材料
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电池中的离子交换膜可选用阴离子交换膜
D.电子从B极流出沿外电路移向A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6分。
17.溴()是合成化学品的重要原料,可通过图1装置制备(加热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省略)。
已知: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为水),沸点为。
(1)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仪器Y可选用图2中的_____________(填名称),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条)。
(2)仪器Y中液体滴下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加热至发生反应,实验结束的标志为_____________。
(4)向烧瓶收集的液体中加入浓干燥,经_____________操作后,得到目标产物5.6g,则本实验中的产率为_____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5)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的可选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吸附,某树脂的结构如图3。
图3
已知:溶液的颜色越深,吸光度越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
A.该阴离子交换树脂靠与间形成离子键达到离子交换的目的
B.a处的键角大于中的键角
C.可以通过直接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判断反应前后溶液中浓度的变化
D.选择阴离子交换树脂时,应考虑树脂的稳定性,饱和吸附量,解吸能力等因素
18.Cu元素在生命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缺铜会造成贫血,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运动失常等。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制备有机补铜剂——顺式甘氨酸合铜水合物,并测定其组成。
I.制备有机补铜剂——顺式甘氨酸合铜水合物
已知: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反应过程会有反式产物生成,如图2所示。
(1)1mol顺式甘氨酸合铜水合物中配位键数为_______________(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顺式物的极性____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反式产物。
(2)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氨水,先出现蓝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形成深蓝色的溶液。写出此蓝色沉淀溶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沉淀已洗涤干净_______________。
(4)制备有机补铜剂的反应为,从速率及产品纯度角度解释控制反应温度为左右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II.产品中Cu元素含量的测定
称取产品,用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硫酸,配制成100 mL样品溶液;用移液管移取其中20.00 mL溶液到碘量瓶中,加入过量KI固体,在暗处静置5分钟,用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加入适量溶液,剧烈振荡碘量瓶,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用标准溶液继续滴定至终点;再取两份20.00mL溶液进行两次平行实验。
已知:、。
ii.CuI固体能吸附溶液中的少量碘单质。
iii.。
(5)①加入适量溶液,剧烈振荡碘量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②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③若三次实验平均消耗标准溶液20.00mL,则产品中含Cu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
19.在光伏发电,半导体制造,现代信息存储等领域,单晶硅都是重要的基础材料。粗硅氯化后再用氢气还原可以得到高纯硅,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
反应
(1)已知反应,则与反应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反应iv)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m、n、p的代数式表示)。
(2)在和不同温度下,将和加入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只发生反应i和反应ii,测得的转化率及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在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i的标准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已知:分压=总压该组分物质的量分数,对于反应,,其中,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
(2)反应ii中,______________0(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结合计算结果并加以语言描述)
(3)经测定反应iv的速率,其中分别为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若反应物初始浓度不变,温度保持不变,使用更优质的催化剂,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已知单晶硅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1mol晶体硅中平均含有______________键。
②该晶胞中的原子在ABDC面上的投影如图所示,部分原子已给出,试在图中补全其他原子的位置(用 表示)。
(5)用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以石墨为另一电极),电流强度为电解足量的某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后,精确称量电极上析出的金属的质量为。已知一个电子的电荷量,金属X的摩尔质量为,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______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0.化合物F对角蛋白纤维的染色有较好的效果,其人工合成路线如下。
(1)A中含氧官能团有______。
(2)A→B反应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变化:______。
(3)C→D中有一种分子式为的副产物生成,其官能团种类和数目与D相同,该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4)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C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
①含有苯环,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个数比是2:2:2:3;
②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之一能与FeCl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5)已知:。设计以、盐酸甲胺和为原料制备的路线(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A正确;红山玉龙为玉石制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B正确;青铜是铜锡合金,C正确;凤冠上的红宝石的主要成分为,属于无机物,D错误。
2.答案:D
解析:线型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塑性,受热易软化,A正确;苯酚和甲醛在碱催化下反应生成网状结构的酚醛树脂,可用于生产绝缘、隔热材料,受热不易软化,B正确;涤纶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的商品名称,它是由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缩聚反应生成的,是应用最广泛的合成纤维品种,大量用于服装和床上用品,C正确;由生成的过程中没有小分子生成,不是缩聚反应,D错误。
3.答案:A
解析:碳纳米管,足球烯,石墨炔均为碳的单质,为碳的同素异形体,A正确;84消毒液中的NaClO会将氧化生成,自身被还原为,二者混用会大幅度降低杀菌消毒效果,B错误;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C错误;煤经干馏,气化和液化后,得到的物质中碳元素并没有减少,燃烧后产生的也没有减少,对“碳中和”的实现没有推动作用,D错误。
4.答案:B
解析:的结构式为,A错误;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电子对数为1,VSEPR模型为,B正确;的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的电子式为,D错误。
5.答案:C
解析:Cu与稀硫酸不反应,应使用Cu与浓硫酸加热反应制备,A错误;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时,导管应长进短出,B错误;能被酸性溶液氧化,从而使酸性溶液褪色,由此可验证的还原性,C正确;水吸收的效果比较差,实验室通常使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D错误。
6.答案:C
解析:碳酸钙难溶于水,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和HCl都能与饱和溶液反应,除去中的少量HCl要用饱和溶液,B错误;碳酸氢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装置Ⅲ中用冰水浴冷却试管内溶液,有利于固体析出,C正确;析出固体后的清液为混有的饱和溶液,清液中还存在,D错误。
7.答案:B
解析:亚硫酸钠被稀硝酸氧化生成硫酸钠,被还原为NO,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B正确;为弱碱,应写化学式,氨水吸收的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溶于过量浓NaOH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
8.答案:D
解析:根据题给反应,可利用液液加热装置制备CO,为控制反应速率,保证实验安全,应将甲酸滴入热的浓硫酸中,A正确;甲酸易挥发且易溶于水,可用水除去CO中的甲酸,B正确:CO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C正确;此实验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D错误。
9.答案:C
解析:同系物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或n个原子团的有机物,X分子中含有酰胺基和多个羟基,与乙醇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A错误;根据Y的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Y的分子式为,B错误;根据玻尿酸分子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含有羟基和羧基,能发生取代反应,玻尿酸分子中羟基所连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故也可以发生消去反应,C正确;Y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羧基,根据反应转化关系:,与碳酸钠反应,可生成,其质量为22g,D错误。
10.答案:C
解析:、时,11.2LCO和的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注意:标准状况是、],CO与的中子数均为14,故混合气体含有的中子数小于,7错误;石墨中每个碳原子形成3个键,每个键被2个碳原子共用,故每个碳原子平均形成1.5个键,12g石墨中含1mol碳原子,则所含非极性键数目为,B错误;由题给化学方程式知,该反应中每消耗,转移,减少的固体质量为,则固体质量每减少28g,转移电子数目为,C正确;中铝离子数目为,结合铝离子会发生水解,故该溶液中数目小于,D错误。
11.答案:A
解析:电解饱和NaCl溶液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相同,阴极生成时,阳极生成,根据方程式,最多生成,A错误;生成的反应为,是氧化剂,是还原剂,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B正确;“吸收塔”中加入了NaOH溶液,,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根据题给已知信息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故得到应该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D正确。
12.答案:D
解析:前四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占据四个不同的周期→三、四周期,X为H元素或He元素
Y位于第二周期,基态Y原子的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基态Y原子核外价电子排布式为或→Y为C元素或O元素
Z位于第三周期,Z的阴离子在同周期元素的阴离子中半径最小→Z为Cl元素
W位于第四周期,且是不锈钢中除Ni外的主要合金元素→W为Cr元素
结合X、Y、Z、W所形成的一种阳离子的结构简式,可知X为H元素,Y为O元素。第二步,逐项判断。基态Cr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正确;和均为极性分子,B正确;通入水中,生成HCl和,不稳定,见光易分解为HCl和,故长时间放置后溶液为HCl溶液,能使蓝色石苾试纸变红,C正确;根据该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阳离子的化学式为,存在配位键,其中Cr元素显+3价,D错误。
13.答案:A
解析:结合上述分析,分别利用E点、A点、C点的坐标计算的电离平衡常数,则,,,A错误;反应的平衡常数,反应能够完全进行,B正确;在混合溶液中,根据质子守恒有,C正确;,M点时,N点时,若处对应pH相等,则,,D正确。
14.答案:C
解析:反应①:,反应②:,反应③反应①-反应②,则反应③的平衡常数,A正确;温度不变时反应③平衡常数不变,结合选项A可知,不变,则温度不变时二氧化硫的平衡浓度不变,故增大和投料比,脱硫率不变,C错误;由题图可知,以后,升高温度,主要变成CaO,脱硫率升高,D正确。
15.答案:C
解析:溶液显碱性,稀释后碱性减弱,浓度减小,pH减小,A错误;溶液显碱性:,B错误;向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等体积溶液会生成和:,C正确;溶液呈碱性,所以若将溶液加入溶液中会产生杂质,D错误。
16.答案:D
解析:负极区消耗,正极区生成,电池中通过离子交换膜移向A极,离子交换膜可为阴离子交换膜,C正确;A极为电池的负极,电子从A极流出沿外电路移向B极,D错误。
17.答案:(1)直形冷凝管;恒压滴液漏斗;可以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滴下;易挥发,具有腐蚀性,恒压滴液漏斗下端的玻璃磨砂口不易被腐蚀,而分液漏斗需要橡胶塞和烧瓶相连,橡胶会被腐蚀
(2)
(3)冷凝管中无深红棕色液体流下
(4)分液;70
(5)BC
解析:(1)仪器X的名称为直形冷凝管;仪器Y应选择恒压滴液漏斗,恒压滴液漏斗可以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滴下,且具有腐蚀性,恒压滴液漏斗下端的玻璃磨砂口不易被腐蚀,但分液漏斗需要搭配橡胶塞使用,橡胶会被腐蚀。
(2)根据质量守恒,化合价升降守恒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液溴呈深红棕色,实验结束后,冷凝管下端无深红棕色的液体流下。
(4)烧瓶中收集的是深红棕色的液溴,其中含有少量的水,向其中加入浓干燥,液体会分层,可经过分液操作分离出溴。4.0 g的物质的量为,的物质的量为,根据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判断,KBr量不足,则理论产量,的产率。
(5)根据该树脂的结构可知,吸附时,主要依靠与之间形成离子键,A正确;a处碳原子采取杂化,且无孤电子对,中碳原子采取杂化,也无孤电子对,则a处键角小于中的键角,B错误;溶液中没有颜色,吸附前后吸光度没有变化,C错误;选择阴离子交换树脂时,应寻找稳定性强,饱和吸附量大、解吸能力强的树脂,D正确。
18.答案:(1);大于
(2)
(3)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先加稀盐酸,再加氯化钡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已洗涤干净
(4)温度低于,反应速率慢;生成反式产物的活化能大,温度高于,易生成反式产物而引入杂质
(5)①将CuI转化为CuSCN,释放出CuI吸附的;②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③0.64
解析:(1)顺式甘氨酸合铜水合物中铜原子与2个N原子形成配位键,1mol顺式甘氨酸合铜水合物中配位键数为。顺式甘氨酸合铜分子对称性弱,极性强;反式甘氨酸铜分子对称性强,极性弱,顺式甘氨酸合铜的极性大于反式甘氨酸合铜。
(2)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氨水,先出现蓝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形成深蓝色的溶液。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溶解生成氢氧化四氨合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或
(3)沉淀表面会吸附硫酸根离子,证明沉淀已洗涤干净的方案为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先加稀盐酸,再加氯化钡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已洗涤干净。
(4)温度低于,生成顺式产物的反应速率慢,根据图1可知,生成反式产物的活化能大,温度高时,易生成反式产物而引入杂质。
(5)①由题可知CuI固体能吸附溶液中的少量碘单质,而且,所以加入适量溶液,剧烈振荡碘量瓶的目的是将CuI转化为CuSCN,释放出CuI吸附的。②指示剂为淀粉,所以滴定终点现象是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③第一步,找关系式。由离子方程式可知。第二步,计算20.00mL样品溶液中含有的。。第三步,计算产品中Cu元素的质量。产品中含Cu元素的质量为。
19.答案:
(2)①
②>;经过计算时的平衡转化率为,的平衡转化率为,时的平衡转化率为,的平衡转化率为,因为,温度越高,的平衡转化率越大,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即
(3)不变
(4)①2;②
(5)
解析:(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配平可得反应iv为,根据盖斯定律,反应iv反应反应反应i,则。
(2)①设平衡时、分别转化了、,根据题干信息列出三段式:
已知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为,即,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压强成正比,即,联立两式解得,,即体系达到平衡时,,,,,此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则反应i的标准平衡常数。②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为,体系总压强为,计算可得平衡时的转化率为,的转化率为,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为,的平衡转化率为,由反应速率可知[点拨:温度下的转化率增大得快,反应先达到平衡,说明温度较高],说明温度越高,的平衡转化率越大,故反应ii为吸热反应,即。
(3)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即,,若反应物初始浓度不变,温度保持不变,使用更优质的催化剂,平衡不移动,K不变,即不变。
(4)①根据晶胞结构,1个Si原子参与形成4个键,1个键被2个Si共用,则1molSi平均含有键。②根据在ABDC平面的投影关系可知投影图为。
(5)电路中通过的电荷量,析出金属时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电荷量,则,。
20.答案:(1)硝基、(酚)羟基、醚键
(2)杂化变为杂化
(3)
(4)
(5)
解析:(2)A→B反应中—转化为—,-中N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采取杂化,—中N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有1个孤电子对,采取杂化。
(3)C→D中有一种分子式为的副产物生成,其官能团种类和数目与D相同,该副产物的结构简式。
(4)C的同分异构体:①含有苯环,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个数比是2:2:2:3,说明结构具有一定对称性,含有1个甲基;②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之一能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酚酯基,满足条件的结构简式为。
(5)和反应得到,在盐酸甲胺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