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卷__2025届高考化学考前冲刺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卷__2025届高考化学考前冲刺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5-08 21:3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届高考化学考前冲刺卷
化学(重庆专版) 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物品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的是( )
A .广粤刺绣 B .宜兴紫砂壶 C .卯榫结构屋檐 D .青铜神树
A.A B.B C.C D.D
2.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
A.HCl分子中σ键的电子云轮廓图:
B.自由基I·的电子式:
C.反-2-丁烯分子的空间结构模型:
D.脱氧核糖的结构简式:
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相匹配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分别测定浓度均为溶液和溶液的pH pH均等于7 常温下,的NaCl溶液和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等
B 常温下,将50 mL苯与混合 混合溶液体积为101 mL 混合过程中削弱了分子间的氢键,且分子与苯分子间的作用弱于氢键
C 向和混合溶液中加入浓硫酸 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沉淀 +4价和-2价硫可归中为0价
D 取一小块鸡皮置于表面皿上,将几滴浓硝酸滴到鸡皮上 一段时间后鸡皮变黄 鸡皮中含有脂肪
A.A B.B C.C D.D
4.下列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及操作正确的是( )
A.装置甲气体干燥 B.装置乙固液分离
C.装置丙制备 D.装置丁测试pH
5.X、Y、Z、Q、T、W为前36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仅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分占三个周期。基态Y元素原子价层p轨道上的电子数比s轨道多,且第一电离能小于同周期的相邻元素。在同周期元素中,Z的电负性最大。基态W元素原子的4p轨道半充满。Q和T既处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且原子序数T比Q多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基态Y原子核外电子有8种空间运动状态
B.为非极性分子
C.与X形成的简单化合物沸点:YD.有2个未成对电子
6.加热煮沸浓NaOH溶液和白磷反应可制,该过程同时可获得。其中一个反应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沸点:
B.与都是分子晶体
C.制备过程中有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断裂,也有极性键、非极性键的形成
D.的配位能力比强,这是由于配体中的P存在3d空轨道
7.我国科学家最新合成出一种聚醚酯(PM)新型材料,可实现“单体—聚合物—单体”的闭合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M中含有酯基、醚键和羟基三种官能团
B.M形成PM的反应属于缩聚反应
C.合成1 mol PM,理论上需要n mol M和1 mol苯甲醇
D.M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面
8.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A.装置甲制备纯净的
B.装置乙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C.装置丙比较的氧化性
D.装置丁测定锌与硫酸反应的速率(秒表未画出)
9.我国学者开发了一种新型高效的催化剂,大幅度降低了电解所需的电压,同时可将气体变废为宝,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B.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Y电极可选择铜
D.交换膜M为质子交换膜,电解时质子由a流向b
10.科研工作者合成了低温超导化合物M,再利用低温去插层法,获得了一个新化合物N。二者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去插层过程中Cs元素均转化为Cs单质
B.N的化学式为
C.M中与Cs原子最临近的Se原子有2个
D.N中V原子填充了Se原子构成的正八面体空隙
11.已知反应,某温度下,在2L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B,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前4s内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A的平衡转化率为75%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4s末,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D.12s末容器内的压强是初始时容器压强的
12.一种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化合物,其结构如图,其中X、Y、Z、W、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非金属元素,W、R同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一电离能:Z>W>R
B.氢化物的沸点:W>Z>Y
C.原子半径:Y>Z>X
D.X、Z、W三种元素既可形成共价化合物又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13.将NO转化为的途径有如下两种:
无CO时,反应I:
有CO时,反应Ⅱ:
向1 L密闭容器甲中投入0.1 mol NO,向1 L密闭容器乙中投入0.1 mol NO和0.1 mol CO,相同时间内测得NO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反应的均大于0
B.X点时两个容器中的正反应速率相同
C.容器甲达到平衡后,再投入0.1 mol NO,则N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D.Y点时
14.发生水解反应的机理及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①步反应为吸热反应
B.第①步反应的速率比第②步反应的速率快
C.相同条件下,加入适量的NaOH,可以提高的转化率
D.相同条件下,生成的水解反应速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8分。
15.工业上一种利用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成分为,还含有铝箔、炭黑、有机黏合剂等)综合回收钴、锰、镍、锂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基本结构单元如图所示,则据此计算x=__________,y=__________。
(2)“粉碎灼烧”时可除去的杂质为__________。
(3)“碱浸”后滤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已知:。若“酸浸”后溶液中浓度均为,理论计算欲使完全沉淀(离子浓度)而不沉淀,需调节_________;实际“沉钴”时,在加入之前须先加入一定量氨水,推测所加氨水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
(5)“沉锰”过程中加入溶液后,溶液先变为紫红色,一段时间后紫红色又褪去,则溶液变为紫红色的原因为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Mn(Ⅱ)写作即可]。
(6)“沉镍”过程中加入溶液不能过量,原因为__________。
16.和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的制备。将LiOH(强碱)加入煮沸过的蒸馏水配成溶液,在氮气的氛围中,将一定量的溶液与、LiOH溶液中的一种混合,加入三颈烧瓶中如图甲所示,在搅拌下通过滴液漏斗缓慢滴加剩余的另一种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粗产品。
①通入的目的是________,该步骤中为达到相同目的采取的措施还有___。
②与、LiOH反应得到和,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已知。
③在氮气氛围下,粗产品经150 ℃干燥、高温焙烧,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
的正极材料。焙烧时常向其中加入少量活性炭,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
(2)的制备。取一定量比例的铁粉、浓磷酸、水放入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同时加入适量水调节pH,静置后过滤,洗涤,得到,高温煅烧,即可得到。
①其他条件不变时,磷酸与水的混合比例对铁粉溶解速率的影响如图乙所示。当时,随着水的比例增加,铁粉溶解速率增大幅度不大的原因是_________。
②上述制备过程中,为使反应过程中的完全被氧化,下列操作控制不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用调节溶液pH=7
b.加热,使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c.缓慢滴加溶液并搅拌
d.加入适当过量的溶液
③工业上也可以用磷酸亚铁粗产品(混有氢氧化铁)可制备磷酸铁()。其他条件一定,制备时测得Fe的有效转化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丙所示。请设计制备磷酸铁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有溶液,)。
④测定产物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主要步骤如下:
i.取样品,加入过量盐酸充分溶解,再滴加(还原剂)至溶液呈浅黄色。
ii.加入,恰好将i中残余的少量还原为。
iii.用标准溶液滴定,消耗标准溶液。
产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17.二氧化碳是潜在的碳资源,无论是天然的二氧化碳,还是各种炉气、尾气、副产气,进行分离回收和提纯,合理利用,意义重大。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下,将CO 和CO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成为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制取的部分反应如下:
①。
②。
③。
则反应的_____。
(2)若在体积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 mol 和y mol 模拟工业合成甲醇的反应:。
①关于图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该反应为
B.若加倍投料,曲线A不可变为曲线B
C.当,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容器内压强和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均可以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②若,测得在相同时间内,不同温度下的转化率如图乙所示,(c)____(填“>”“<”或“=”)(e)。时,起始压强为10 MPa,则=_____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一定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只进行反应,控制和初始投料比为1:1,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后,的转化率分别为50%、60%、75%,已知反应速率分别为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x为物质的量分数。k正-k逆最大的是温度________(填“”“”或“”)。
(4)利用电化学可以将有效转化为,装置如图所示。装置工作时,阴极除有生成外,还可能生成副产物降低电解效率。阴极生成的副产物可能是_________,标准状况下,当阳极生成的体积为112 mL时,测得阴极区内的,则电解效率为_________。(忽略电解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已知:电解效率=。
18.已知间苯二酚可以合成中草药的活性成分Psoralidin(化合物P),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①2 equiv即加入2倍物质的量的试剂;
②;
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
(2)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3)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下列关于物质F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分子中有1个手性碳原子
B.存在顺反异构体
C.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2种
D.1 mol F最多能与7 mol 发生加成反应
(5)的同分异构体中,既能水解,又能发生银镜反应,还能使溶液显紫色的有______种。
(6)的反应原理如图所示。J的名称为_______。
(7)G→H的过程中分为三步反应。写出K、M的结构简式:_______,K→M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广粤刺绣为纺织品,主要成分不是硅酸盐,A项错误。宜兴紫砂壶为陶瓷,主要成分为硅酸盐,B项正确。卯榫结构屋檐为木材,主要成分为纤维素,C项错误。青铜神树的主要成分为合金,D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HCl分子中的共价键是σ键,Cl的3p轨道与H的1 s轨道以“头碰头”的方式重叠,所以电子云轮廓图为,A项错误。自由基I·没有得失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B项正确。当两个相同基团在碳碳双键同侧时为顺式结构,所以表示顺-2-丁烯,C项错误。脱氧核糖的分子式为,其结构简式为,D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NaCl不水解,中和的水解程度相同,溶液呈中性,但促进水的电离,故常温下,的NaCl溶液和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相等,且前者小于后者,A项错误。常温下,将50 mL苯与50 mL 混合,混合溶液体积为101 mL,说明混合过程中削弱了分子间的氢键,且分子与苯分子间的作用弱于氢键,使得分子间距离增大,从而使混合溶液体积增大,B项正确。向和混合溶液中应加入稀硫酸,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沉淀,说明+4价和-2价硫可归中为0价,离子方程式为,若加入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溶液中出现黄色沉淀可能是浓硫酸氧化生成S,C项错误。滴加浓硝酸鸡皮变黄说明鸡皮中含(带苯环的)蛋白质,但不能证明存在脂肪,D项错误。
4.答案:A
解析:浓硫酸可用于干燥,A项正确。装置乙固液分离的过滤操作中缺少玻璃棒引流,B项错误。与浓盐酸共热反应制备,装置丙中缺少酒精灯加热,C项错误。测定溶液pH时,应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中央,不能插入溶液中,则装置丁不能用于pH测试,D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分占三个周期,则X是H元素,Y在第二周期,Z在第三周期。基态Y元素原子价层p轨道上的电子数比s轨道多,且第一电离能小于同周期的相邻元素,则Y在第VIA族,Y是0元素。Z是第三周期电负性最大的元素,Z是Cl元素。基态W元素原子的4p轨道半充满,W是As元素。Q和T既处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且原子序数T比Q多2,则Q、T均在第四周期第VⅢ族,分别是Fe元素和Ni元素。基态O原子核外电子轨道表示式为,则O原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5种,A项错误。为,中心原子As有一个孤电子对,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为极性分子,B项错误。Y与X形成的简单化合物是,W与X形成的简单化合物是,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其沸点应高于,C项错误。T为Ni元素,价层电子排布式为,则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有2个未成对电子,D项正确。
6.答案:A
解析:原子半径NP—P、N—H>P—H,故热稳定性。分子间可形成氢键,增大其沸点,只存在范德华力,则沸点,A项错误。与都是由分子构成,都是分子晶体,B项正确。制备过程中有中的O—H极性键断裂、中的P—P非极性键的断裂,中有P—H极性键形成、中有P—P非极性键形成,C项正确。利用N的孤电子对与过渡金属配位形成配位键,而的中心原子P既有孤电子对,也有空的d轨道,既能提供配位的电子对,又能提供接受电子对的空轨道,故配位能力<,D项正确。
7.答案:B
解析:由PM的结构简式可知,PM中含有酯基、醚键和羟基三种官能团,A项正确。单体M先水解再发生缩聚反应后得到的产物和苯甲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PM,B项错误。由PM的结构简式可知,理论上,合成1 mol PM需要消耗n mol M和1 mol苯甲醇,C项正确。M中含有结构,故M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面,D项正确。
8.答案:D
解析:受热分解生成和,无水可与结合生成配合物,该装置不能制备,A项错误。简易量热计中不能使用金属作搅拌器,金属搅拌器导热性好,会使测定结果不准,B项错误。浓盐酸与反应制备需要加热,图中缺少酒精灯,C项错误。针筒可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秒表可测定反应时间,因此该装置可测定锌与硫酸反应速率,D项正确。
9.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X电极上得电子变成,作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A项正确。是弱电解质,所以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可拆写成离子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项错误。Y电极是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阳极上转化为而Cu是活性电极,作阳极时会优先放电,所以Y电极不可选择铜,C项错误。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由阳极(b)移向阴极(a),而需与反应,所以交换膜M为质子交换膜,D项错误。
10.答案:B
解析:去插层过程中Cs元素生成CsI,A项错误。根据均摊法计算,N晶胞中含有V原子数为、Se原子数为,O原子数为,则N的化学式为,B项正确。由M的晶胞结构可知,Cs原子位于晶胞的棱上,同时被4个晶胞共有,M中与Cs原子最临近的Se原子有8个,C项错误。由N的晶胞结构可知,N中V原子位于Se原子围成的平面正方形中心,D项错误。
11.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物质A的平衡转化率为75%,A正确;
B.经测定前4s内,则生成C的浓度是,根据图像可知,4s时,消耗A是0.3mol/L,因此a:c=3:2;反应进行到12s时消耗A和B分别是0.6mol/L、0.2mol/L,因此a:b=3:1,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正确;
C.4s末时速率为瞬时速率,无法计算,C错误;
D.12s末容器内A为0.2mol/L×2L=0.4mol,B为0.3mol/L×2L=0.6mol,C为(0.5mol/L-0.3mol/L)×2×2=0.8mol,此时总物质的量0.4mol+0.6mol+0.4mol=1.8mol,开始时气体总物质的量,0.8mol/L×2L+0.5mol/L×2L=2.6mol,则12s末容器内的压强是初始时容器压强的,D正确;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由成键数目可知,X形成1个共价键(可能为H、F、Cl)、W形成2个共价键(可能为O、S)、R形成6个共价键(为S)、Y形成4个共价键(可能为C、Si)、Z形成3个共价键(可能为N、P),W、R同主族且原子序数WO>S,A项正确。C元素可形成多种不同状态的烃,而O形成的两种氢化物()常温下都呈液态,不能得出W、Z、Y的氢化物的沸点高低,B项错误。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C>N(同周期),而所有原子中半径最小的是H,即原子半径C>N>H,C项正确。H、N、O可形成共价化合物和等,也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和等,D项正确。
13.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两个反应中NO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均先增大后减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说明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NO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反应平衡逆向移动,故这两个反应的均小于0,A项错误。两个反应不同,反应的速率方程不同,不能由X点时NO的转化率相同得出两个容器中的正反应速率相同,B项错误。反应I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反应达到平衡后,再投入0.1 mol NO,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则NO的平衡转化率不变,C项错误。Y点反应Ⅱ达到平衡且NO转化率为80%,可列三段式:
则,D项正确。
14.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第①步反应为吸热反应,A正确;
由图可知,第①步反应的活化能大,是总反应的决速反应,第①步反应的速率比第②步反应的速率慢,B错误;
相同条件下,加入适量的NaOH,减少水解产物HBr的浓度,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以提高的转化率,C正确;
溴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半径,则C-Br键能更小,利于C-Br断裂发生反应,D正确。
15.答案:(1);
(2)炭黑、有机黏合剂
(3);
(4);;将转化为稳定配离子,避免“沉钴”时与共沉淀
(5)
(6)防止沉淀,影响和的分离
解析:(1)晶胞为六棱柱,位于顶点,其在1个晶胞中含有的个数均为位于6个顶点,1个晶胞中含的个数为,故。
(2)“粉碎灼烧”时可将炭黑、有机黏合剂彻底氧化,转化为等而除去。
(3)“碱浸”时Al与过量反应生成,所以滤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为和剩余的。
(4)当恰好完全沉淀时,,,,所以只要不沉淀,就一定不沉淀,当恰好不沉淀时,浓度为,,需调节的范围为。
(5)“沉锰”过程中加入溶液后,溶液先变为紫红色是生成的缘故,一段时间后紫红色又褪去是在酸性环境中又参与反应被消耗。
(6)因与结合生成碳酸锂沉淀,所以为防止沉淀,影响和的分离,需控制加入的量。
16.答案:(1)①排除装置中的氧气,防止被氧化;加入煮沸过的蒸馏水;②;③改善成型后的导电性能
(2)①随着水的比例增加,的浓度变小,减小,反应速率减慢,同时反应放热能加快反应速率,前者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略大于后者;②ab;③边搅拌边向磷酸亚铁粗产品中加入至完全溶解,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溶液充分反应,边搅拌边逐滴加入溶液至溶液pH约为1.5,充分反应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洗涤、干燥;④,,产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1)①通入的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氧气,防止被氧化。该步骤中为达到相同目的采取的措施还有加入煮沸过的蒸馏水。②与、LiOH反应得到和,由的电离常数可知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③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应具有导电性,同时注意防止焙烧时发生的氧化,常向其中加入少量活性炭,其主要目的是改善成型后的导电性能。
(2)②用调节溶液pH=7时,会生成沉淀,同时生成沉淀,a项符合题意。加热,使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会大量分解,b项符合题意。缓慢滴加溶液并搅拌,使与充分接触,反应更充分,c项不符合题意。加入适当过量的溶液,确保完全被氧化为,d项不符合题意。③从图丙可以看出,当pH约为1.5时,Fe的有效转化率最高。设计制备磷酸铁的方案时,需考虑加入硫酸保证磷酸亚铁粗产品(混有氢氧化铁)完全溶解,加入并控制溶液的pH在1.5左右,保证被较为完全氧化。
17.答案:(1)-25.1
(2)①BCD;②<;0.62
(3)
(4);80%
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②-③×2-①得,。
(2)①由图甲可知,随温度升高,的平衡转化率降低,则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的<0,A项错误。若加倍投料,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曲线A不可变为曲线B,B项正确。当,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C项正确。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同,压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均为变量,因此当容器内压强和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正确。②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所以。根据图乙可知,时转化率为80%,由题意可列三段式:
平衡时时,起始压强为10 MPa,则平衡时总压强为,则。
(3),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吸热,升高温度,K增大,增大,则温度为时,最大。
(4)该电解装置中,Pt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Pb极为阴极,转化为,还可能生成副产物。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在阴极,水也可能放电,发生电极反应,则阴极生成的副产物可能是。标准状况下,当阳极生成的体积为112 mL时,即生成0.005 mol ,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05 mol×4=0.02 mol,此时阴极区内的,即生成0.008 mol的,需要转移0.016 mol电子,则电解效率为。
18.答案:(1)酚羟基
(2)
(3)
(4)AC
(5)13
(6)丙烯
(7);;消去反应
解析:结合D的结构可知,和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A为;A和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B为;B发生已知信息②中反应生成的C为;D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E为;E和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F为,F一定条件下转化为G,G酸化加热发生已知信息③中反应生成的H为。
(4)F为。分子中有1个手性碳原子(带“*”碳原子),A项正确。碳碳双键有一端碳原子连有2个H原子,则F不存在顺反异构,B项错误。苯环上的碳原子、双键上的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饱和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则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2种,C项正确。苯环、酮羰基,碳碳双键均和氢气加成,所以1 mol F最多能与8 mol 发生加成反应,D项错误。
(5)的同分异构体中,既能水解又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能使溶液显紫色,说明含有酚羟基。当有—OH、—2个取代基时,存在邻、间、对3种位置关系,当有—OH、—OOCH、—3个取代基时,有10种位置关系,则该物质的同分异构体有3+10=13种。
(6)根据反应原理,H与反应生成P和,J的名称为丙烯。
(7)G→H的过程中分为三步反应,G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K为,然后K发生消去反应脱水生成的M为,M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