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一二单元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与相互交流 2025年中考一轮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第一二单元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与相互交流 2025年中考一轮复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08 18:5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一单元 世界文明的
多样性与相互交流
【主题解读】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出多样化的显著特征。古代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与印度河流域,都诞生了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大河文明,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古代欧洲地区的海洋文明,航海业和海上贸易发达,具有外向、开放且崇尚自由的特点。古希腊的城邦文明及其奴隶制民主政治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成为近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罗马重视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各不相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造就了多样的世界古代文明,亚历山大东征、罗马的扩张等促使不同文明之间的发展和演变由相互隔绝逐步走向交融,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
课本目录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世界古代史
欧洲封建时代
亚洲封建时代
世界近代史
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巩固
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
大河文明:
古代埃及、古巴比伦
古代印度、古中国
强有力的君主专制
或严苛的等级制度
海洋文明:
古代希腊文明
独特的雅典民主政治。
为近代西方民主奠定基础。
四大文明古国
思考: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地理位置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它们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对文明的产生有何作用?
特点:大河流域
作用: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大河流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孕育了人类社会的早期文明。
考点一:古埃及文明
1.概括古埃及文明的兴衰过程。
约公元前
3500年
尼罗河下游出现若干个小国家
兴起
公元前
3100年左右
古埃及
初步统一
统一
公元前
15世纪
强大的
军事帝国
强盛
几度分裂 外族入侵
公元前
525年
古埃及被波斯帝国吞并
公元前
332年
亚历山大帝国吞并古埃及
公元前
30年
罗马帝国
占领古埃及
衰亡
考点一:古埃及文明
2.尼罗河与古代埃及文明
古埃及地理位置示意图
《莱茵德纸草书》
太阳历
◆尼罗河定期泛滥,留下肥沃泥土,有利于农业生产。
◆在尼罗河的利用历史中,形成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
希罗多德
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考点一:古埃及文明
领域 成就 地位
天文学
文字
医学
建筑
3.文明概况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太阳历
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解剖学技术
在制作木乃伊的悠久历史中逐渐掌握了高超的医学和解剖学技术,掌握了药物合成和防腐技术
金字塔
埃及文明的象征
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考点二:古代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出现小国
两河流域出现小国
约公元前
3500年
古埃及
初步统一
约公元前
3100年
古巴比伦
建立统一国家
公元前
18世纪
楔形文字泥板
汉谟拉比青铜像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考点二:古代两河流域
2.文明概况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 文明代表 ①文字:楔(xiē)形文字
②天文学:阴历
③数学:60进位制
④法律:《汉谟拉比法典》
考点二:古代两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 地位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实质 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
特征 ①社会等级严格。
②实行家庭奴隶制,男性家长在家中有绝对权威
③商品经济活跃
评价 评价格式:地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局限性
①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②积极: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③局限性:它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其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考点二:古代两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发掘场景
象征权力的权杖
汉谟拉比
太阳神
3.《汉谟拉比法典》
“安努与恩里尔(古巴比伦的神)为人类造福,命令我,荣耀而敬神的国王,汉谟拉比,发扬正义,消灭邪恶不法的人,恃强而不凌弱,使我如同沙马什一样,统治百姓,光耀大地。”
——《汉谟拉比法典》序言
君权神授
考点三:古代印度
1.文明发源
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古代印度示意图
古印度
今天印度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考点三:古代印度
公元前1500年
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900年
恒河流域
尼罗河、两河流域出现小国
约公元前
3500年
古埃及
初步统一
约公元前
3100年
两河流域
初步统一
约公元前
24世纪
印度河流域
出现文明
约公元前23世纪
古巴比伦
统一
公元前
18世纪
雅利安人
进入印度河流域
约公元前
1500年
考点三:古代印度
2.种姓制度
等级名称 代表的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婆罗门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祭司、贵族
掌管祭祀
国王、武士、
官吏
把持军事、行政大权
农民、牧民、
手工业者、商人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被征服者、
贫困破产者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统治阶级
考点三:古代印度
材料一:基于种姓等级的规定,每一个种姓所从事的职业也被固定,并且这种职业是长期的世袭,不得僭越和变更。
材料二:高种姓与低种姓人发生冲突,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的人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材料三:原则上只能在同一种姓集团内通婚,倘若与外种姓通婚,将丧失原有种姓,其后代则降为贱民。 ——《摩奴法典》
①等级世袭
②贵贱分明
③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等级制度
3.种姓制度的特点
考点三:古代印度
这种制度……让印度社会保持了强大的稳定性,更给予了印度人极高的民族认同感,让印度虽然历经侵略和征服,却依然保持印度特色。……甚至印度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莫卧儿帝国长达几百年的伊斯兰教统治也没有让印度伊斯兰化。
——澎湃新闻《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阻碍印度发展的》
(这种制度)扼杀了占人口大多数的低种姓人群的奋斗动力……由于经济贫困、缺乏教育、眼界狭窄……很多低种姓百姓还是像他们的祖祖辈辈一样,守在自己种田、屠宰、理发、掏粪的世袭岗位上等待“来世”。……当占社会大多数的底层没有改变自己处境的动力时,社会怎能不缺乏生机与活力?
——澎湃新闻《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阻碍印度发展的》
积极影响:有利于维护统治及社会安定。
消极影响:制造了种姓隔离、维护社会不公,激化了社会矛盾,对以后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4.种姓制度的特点
考点三:古代印度
5.佛教的创立
释迦牟尼佛像
背景: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时间:
创立者: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纵横对比
项目 古埃及 古巴比伦 古印度 中国
发源
类型 政体 文明成就
共同点 尼罗河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
长江
黄河
农耕文明
奴隶制君主专制
金字塔
象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种姓制度
佛教
青铜器
甲骨文
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农耕文明发达,
都建立奴隶制君主专制制度
考点四:古希腊文明
古希腊文明
海洋文明
四大古国文明
大河文明
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
——黑格尔
古代欧洲文明的发源地—— 古代希腊
1.古希腊地理环境
环海、多山、多岛屿平原面积小。
影响
不利:影响了希腊的统一。
有利: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发展(工商业发达)。
崇尚自由平等、积极进取观念
考点四:古希腊文明
考点四:古希腊文明
2.希腊民主政治
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以下哪些人享有古希腊的民主
成年男性
妇女
儿童
外邦人
奴隶
公民(统治者)
非公民(被统治者)
实质:雅典民主制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是奴隶制民主政治。
考点四:古希腊文明
3.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如何评价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
材料一:苏格拉底是雅典公民。据记载,他最后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的罪名判处死刑。苏格拉底认为,众人往往凭感觉和情绪作出决策,很容易盲目行事,所以多数不一定代表正义。他要求发出不同的声音,从而对雅典简单多数的民主制提出异议。
材料二:在雅典,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但是,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材料三: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积极
对雅典:能激发公民群体的积极性,有利于雅典城邦的发展;
对世界: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消极
少数人的民主:外邦人、奴隶和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权利的滥用与误用:容易使民主称为个人争权夺利的根据,甚至沦为暴民统治
考点四:古希腊文明
人物扫描
亚历山大(前336—前323年在位),马其顿国王,腓力三世之子。当时希腊 “最博学的人”亚里士多德是他的老师。他自幼受希腊文化的影响,特别爱读《荷马史诗》。16岁起,他就随父征战,挥师南下。18岁,他指挥马其顿军右翼,击败希腊联军。20岁,他以马其顿、希腊联军最高统率的身份,组织东侵。据说在远征中,他命令一切人“把世界当做自己的家乡”。
考点四:古希腊文明
4.根据以上材料,评价亚历山大东征。
材料一:亚历山大虽然以解除波斯的奴役为号召,从小亚细亚到埃及一路赢得了当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但一旦遇到抵抗时,他是不惜大动屠刀的。城市被摧毁,幸存者被出卖为奴,财富遭洗劫一空。
材料二:(亚历山大)远征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会,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速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
消极: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积极:
文化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经济上: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亚历山大建造的新城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考点五:古罗马
B.C1000
B.C509
B.C450
B.C3C
B.C2C
B.C73C
B.C27C
B.C27C
2C
375
4C末
罗马城邦兴起
建立
共和国
颁布《十二铜表法》
征服
意大利半岛
征服
地中海
斯巴达克起义打击
屋大维
首创元首制
建罗马帝国
罗马城邦时期
罗马共和国时期
建立
罗马帝国
亚欧非
内湖
日耳曼人入侵
分裂为
两个帝国
(内外因)
罗马帝国时期
罗马共和国
发展历程:
②共和国时代(前509年-27年)
①王政时代(前753年-前509年)
母狼育婴传说
建立:
公元前509年
民主统治形式:
元老院(300名贵族组成)——掌握国家统治的决策权
执政官(2名)
公民大会
保民官(2名)——有权否决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保护平民利益:
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构:
日常事务:
国家统治权:
实质:奴隶制的贵族共和国
考点五:古罗马
考点五:古罗马
《十二铜表法》
时 间:公元前450年左右;
内 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
作 用: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考点六: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地区 类别 代表作品
古 希 腊 文学 希腊神话特点:
雕塑
建筑
哲学
古 罗 马 建筑
法学
历法
“神人同形同性”
《宙斯像》 《掷铁饼者》
雅典帕特农神庙
德莫克利特:“原子论”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学者,逻辑学
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万神庙
习惯法 →→《十二铜表法》→ 公民法 →→ 万民法 →《罗马民法大全》
抗争
扩张
罗马共和国
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
古埃及太阳历→ 凯撒儒略历→ 4C基督教历法
林肯纪念堂
人民大会堂
大竞技场
奴隶制下东西方文明的对比
类别 东方文明(亚非) 西方文明(欧洲)
典型代表
自然起源
经济发展
文明类型
政治制度
民族特性
四大文明古国
古希腊、古罗马
大河流域
地中海
农业为主
工商业为主
农耕文明
海洋文明
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民主政治
封闭、保守
开放、进取、乐观
古代世界文明具有多元化特征!
实战演练
1.根据现有史料可知,人类祖先分别在多个区域创造了古代文明。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域,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它们各有特点,自成体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表明世界古代文明( )
A.在交流与碰撞中发展 B.体现明显的多元特点
C.全部发源于大河流域 D.都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B
2.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真正的法律应该对一切人有效,应该永远有效”。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罗马公民普遍能言善辩 B.体现了所有人都享有基本权利的观点
C.罗马公民重视个人修养 D.说明罗马已拥有非常完善的民主政治
B
实战演练
3.列宁在评价斯巴达克起义时指出:“在许多年间,完全建立在奴隶制上的仿佛万能的罗马,经常受到在斯巴达克领导下武装起来、集合起来并组成一支大军的奴隶的大规模起义的震撼和打击。”这表明斯巴达克起义
A.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B.使罗马帝国开始陷入政治危机
C.最终遭到罗马共和国血腥镇压 D.给罗马帝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4.最强盛时期的罗马曾横跨欧亚非三个大陆,其法律制度因此吸收了广泛的优秀精髓。罗马法经历了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不断完善。以上材料中得出罗马法不断完善的因素是
A.罗马帝国的扩张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罗马平民的不断斗争 D.罗马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需要
A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