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8 22:3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唧唧(jī) 机杼(shù) 鞍(ān)马
B. 军帖(tiē) 辔(pèi)头 溅溅(jiān)
C. 胡骑(qí) 燕(yàn)山 啾啾(jiū)
D. 朔(shuò)气 云鬓(bìn) 霍霍(huò)
2. 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东市/ 买/ 骏马,西市/ 买/ 鞍鞯
B. 不/ 闻爷娘/ 唤女声,但/ 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
C. 将军/ 百战/ 死,壮士/ 十年/ 归
D. 可汗/ 问所欲,木兰/ 不用/ 尚书郎
3. 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唯闻女叹息 B. 旦辞黄河去
C. 对镜帖花黄 D. 火伴皆惊忙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唯闻女叹息 ___________ (2)愿为市鞍马 ___________
(3)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 (4)著我旧时裳 ___________
(5)雄兔脚扑朔___________ (6)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
(7)朔气传金柝 ___________ (8)策勋十二转 ___________
(9)赏赐百千强___________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是 ( )
A. 出郭相扶将 B. 军书十二卷
C. 女亦无所思 D. 双兔傍地走
6.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旦辞黄河去 枕戈待旦 通宵达旦
B. 赏赐百千强 自强不息 弱肉强食
C. 策勋十二转 回心转意 转败为胜
D. 木兰当户织 当之无愧 当务之急
7. 阅读《木兰诗》中花木兰“奔赴战场、十年征战”情节的段落,并根据下列名曲的曲风、旋律或节奏介绍,选一支背景曲进行配乐朗诵。( )
A. 《春江花月夜》,曲风柔婉质朴,旋律流畅。
B. 《十面埋伏》,曲风凄冷悲壮,激昂慷慨。
C. 《阳春白雪》,旋律清新明快,节奏活泼。
D. 《将军令》,曲风宏伟激昂,铿锵有力。
8. 下列属于“朔气传金柝”(《木兰诗》)中的“金柝”的一项是 ( )
9. 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木兰诗》脍炙人口,诗中“愿为市鞍马,①_______________”写出木兰下定决心代父从军;“ ② _______________ ,关山度若飞”表现木兰奔赴战场矫健的英姿;“ 朔气传金柝,③_______________”可见木兰军营生活的艰苦;“策勋十二转,④_______________”可见木兰战功显赫;而木兰却“ ⑤______________ ,送儿还故乡”,这足以看出木兰不贪功名利禄;诗的最后,作者以兔为喻,“双兔傍地走,⑥_________________”这一风趣的结尾道出了作者对木兰的喜爱和赞美。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0、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旦辞爷娘去 旦( )
(2)万里赴戎机 戎( )
(3)出郭相扶将  郭( )
(4)双兔傍地走 傍( )
1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2、《木兰诗》富有北方民歌特色,文中有一些具有民歌情味的语言,如排比句、互文句等,非常有艺术表现力。请从《木兰诗》中选一处分析体会。
13. 关于这首诗歌的主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乙】英烈夫人祠记(节选)
英烈夫人者,韩蕲王妾梁氏也。梁氏祖池州,父祖皆行伍①。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以父罪连坐②没入教坊,梁氏曰:“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此。” 梁氏数战金军于山阳,皆胜。
于是意少懈。八月丁卯,率轻骑袭金人粮道,遇伏。金以精兵十倍围之。梁氏身被数创,腰腹为敌刃割裂,以汗巾裹腹。知不免,乃顾左右曰:“今日报国。”语毕再突敌阵。敌矢如雨,猬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 (有删改)
① 行伍:指军队。② 连坐:旧时一个人犯法,他的家属、亲族、邻居等连带受处罚。
【丙】 王昭君①(其二)
[唐] 李白
昭君拂玉鞍②,上马啼红颊③。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①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汉元帝时,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她自请嫁匈奴。后昭君出塞,单于上书表示愿意永葆塞上边境。②玉鞍:形容华丽的马鞍。③红颊:因悲伤而泛红的脸颊。
参考下表提示的方法,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文言词句 方法借鉴 解释
愿驰千里足 课内积累法 (1)
父祖皆行伍 课内迁移法: 火伴皆惊忙 (2)
于是意少懈 查阅字典法:①意思;②意态,神情;③猜测。 (3)
腰腹为敌刃割裂 成语解词法: 鲜为人知 (4)
15. 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梁氏多力/ 通技击能开/ 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
B. 梁氏多力通技击/ 能开强弓/ 射二百步无不中的
C. 梁氏多力通/ 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
D. 梁氏多力/ 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
16. 下列关于甲、乙、丙三篇诗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甲诗富有北方民歌特色,风格刚健质朴,诗中有多处以书面语化的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
B. 乙文中“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此”传达出梁氏身为女子,却渴望成为男子的心理。
C. 丙诗后两句“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李白是想借此表达对朝廷不识人才的愤慨。
D. 三篇诗文均刻画“女英雄”形象,打破传统认知中“男英雄”的形象定式,表明女性亦可有作为。
17.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
18. 三篇诗文塑造了花木兰、梁氏、王昭君三位巾帼英雄,但在内容、主题思想方面各有异同。甲诗侧重写木兰战后归来与家人团聚的场景,表达了作者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乙文侧重写梁氏与金人作战的激烈画面,刻画了梁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她的赞扬;丙诗前两句李白想描绘的画面是③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发挥联想与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抒发了对王昭君的怜悯之意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答李几仲书(节选)
见足下①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②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 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③耳。
(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
【注释】①足下:敬称,您。②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③日力:岁月。
19.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恨未识足下面耳( )
(2)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 )
(3)所以衰懦不进( )
(4)有亲以为之依归( )
20.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春 秋 未 三 十 若 刻 意 于 德 义 经 术 当 不 止 此 耳
21.选文中黄庭坚指出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他提出的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1、D 2.B 3.C 4.(1)只 (2)为了 (3)越过 (4)穿(衣) (5)动弹 (6)战事 (7)北方 (8)记功 (9)有余 5.C 6.A 7.D 8.B 9.(1)从此替爷征 (2)万里赴戎机 (3)寒光照铁衣 (4)赏赐百千强 (5)愿驰千里足 (6)安能辨我是雄雌 10. 早晨 战事 外城 靠近 11.(1)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2)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战斗十年胜利归来
12、示例:“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四句排比、互文,描述了木兰为出征所做的准备工作,可见其替父从军的主动和坚决。这四句既写出了木兰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准备装备的情景,又暗含了作者对木兰的赞赏之情。
13.示例一:对古代劳动妇女的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的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她是一位巾帼英雄。
示例二:对封建社会中歧视妇女的传统观念的无情嘲弄。木兰是一个“当户织”的劳动妇女,却代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木兰这一英雄形象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
14.(1)赶马快跑 (2)全、都 (3)② (4)被
15.B
16.A
17.梁氏的血浸透了几重铠甲,她冲入敌阵又杀死十几个敌人,最终气力衰竭,落马而死。
18.①向往和平生活/ 厌恶战争 ②英勇善战/ 不怕牺牲/ 甘愿为国捐躯 ③王昭君轻拂着玉鞍,准备上马,她的脸颊上还挂着晶莹的泪珠,她的泪水,仿佛染红了脸颊,让人感受到她心中的悲痛与离别的哀愁
19.(1)遗憾 (2)得到 (3)衰退 (4)归依
20、春 秋 未 三 十/ 若 刻 意 于 德 义 经 术/ 当 不 止 此 耳
21、学业上没有古人优秀 珍惜时间(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