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小升初分层模拟卷一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
一、积累与运用(共34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徘徊(huái) 花圃(pǔ) 锲而不舍(qì) 哄堂大笑(hōng)
B. 勉强(qiǎng) 模样(mó) 卓有成效(zhuó) 载歌载舞(zài)
C. 脊梁(jǐ) 刚劲(jìng) 叱咤风云(zhà) 自作自受(zuò)
D. 气氛(fèn) 提供(gōng) 惟妙惟肖(xiào) 汹涌澎湃(pài)
2.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张灯结采 截然不同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B. 沧海一粟 大步流星 念念有词 忘乎所以
C. 全神惯注 斩钉截铁 居高临下 粉身碎骨
D. 排山到海 威风凛凛 势不可当 暴露无遗
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与这句话包含相同道理的一项是( )(2分)
A.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B.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D. 多行不义,必自毙。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能否努力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C. 我们要及时纠正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D. 他不但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5. 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B.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C.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D.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6. 选择作品名称填在下面相应的括号里。(填序号)(3分)
A. 《童年》 B. 《爱的教育》 C. 《小英雄雨来》 D. 《鲁滨逊漂流记》
(1)他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克服了无数困难,最终回到了英国。( )
(2)这是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记录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 )
(3)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他的童年充满了欢乐和冒险。( )
7. 阅读语段,按要求做题。(7分)
春天,桃花盛开,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红的像火。夏天,绿树成荫,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生命的光芒。秋天,枫叶似火,( )的秋风一吹,便纷纷飘落,如同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冬天,雪花纷飞,大地银装素裹,( )的世界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纯洁。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美,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吧。
(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2分)
(2)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2分)
(3)请你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写春天的其他景物。(3分)
春天, , , 。
8. 按照课文内容填空。(10分)
通过六年的阅读积累,我们欣赏到了不同的风景:“卷地风来忽吹散, ”“ ,水村山郭酒旗风”“ ,两山排闼送青来”。我们体会到了不同的精神:“鞠躬尽瘁, ”“ ,视死忽如归”。我们也明白了一些道理:“ ,事非经过不知难”“树欲静而风不止, ”。
9. 口语交际。(4分)
学校组织了一场关于“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的辩论会,你作为正方代表,观点是“网络对青少年的成长利大于弊”。请你围绕观点至少概括出两点理由进行辩论。
第二部分 阅读积累和运用
二、阅读与实践(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孔君平诣其父( )
(2)乃呼儿出( )
(3)孔指以示儿曰( )
(4)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2. 翻译句子。(4分)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 读了这则文言文,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4分)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老海棠树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②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又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垠的天空。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我买菜做饭,缝缝补补,这还不够呀?”我赶紧声明:“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受累,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又呆呆地张望——从挂满果实的枝头,望向迷茫的远方。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拉——刷拉——”,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一个人在北京,爸和妈都去了干校。我听得见奶奶的喘息声,也听得见她手中扫帚擦过地面的声音。我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奶奶把我赶到屋里,站在海棠树下,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又呆呆地张望——从飘浮的树叶,望向遥远的天边。
⑥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⑦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 文章围绕老海棠树,写了奶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4分)
2.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多次描写奶奶“呆呆地张望”,这表现了奶奶怎样的内心世界?(5分)
4. 对文章的理解,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 文章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表达了“我”对奶奶深深的思念之情。
B. 第②自然段中“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表现了“我”的顽皮和对奶奶的不理解。
C. 文中奶奶的“张望”,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迷茫和无助的表达。
D. 文章通过对奶奶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坚强的奶奶形象。
E. 文章结尾“我”的“痛悔”,是因为“我”没有好好陪伴奶奶,没有理解奶奶的苦心。
5. 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第三部分 习作训练
三、作文(共30分)
时光匆匆,小学六年的生活即将结束。在这六年里,你一定经历过许多难忘的事,有开心的、难过的、感动的……请你以“难忘的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答案:C【解析】A项中“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B项“模样”的“模”应读“mú” ;D项“气氛”的“氛”应读“fēn”。
2. 答案:B【解析】A项“张灯结采”应为“张灯结彩”;C项“全神惯注”应为“全神贯注”;D项“排山到海”应为“排山倒海”。
3. 答案:B【解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强调不追求名利才能明确志向,内心宁静才能实现远大目标,二者都强调对精神层面追求的重视。A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说的是在不同境遇下的处世原则;C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侧重于要有长远打算;D项“多行不义,必自毙”强调不义行为的后果,均与题干句子道理不同。
4. 答案:D【解析】A项中“通过”和“使”并用,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B项“能否”是两面,“取得好成绩”是一面,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C项语序不当,应先“发现”问题,再“纠正”问题。
5. 答案:A【解析】B项正确节奏为“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C项正确节奏为“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D项正确节奏为“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6.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A
7. (1)答案:凉爽 洁白(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答案:比喻 排比
(3)答案示例:春天,油菜花绽放,黄的像金,密的像海,美的像画 。
8. 答案:望湖楼下水如天;千里莺啼绿映红;一水护田将绿绕;死而后已;捐躯赴国难;书到用时方恨少;子欲养而亲不待
9. 答案示例:首先,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各类在线课程、知识平台让我们能便捷地获取知识,拓宽知识面,辅助课堂学习,提升学习效果。其次,网络打破了地域限制,使青少年能结交到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朋友,通过交流互动,锻炼社交能力,培养多元思维。同时,网络还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比如在一些创作平台上分享自己的作品,获得他人的反馈和认可,增强自信心 。
二、阅读与实践
(一)文言文阅读
1. (1)答案:拜访
(2)答案:于是,就
(3)答案:给……看
(4)答案:听说
2. 答案: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3. 答案:杨氏之子是一个聪明机智、思维敏捷、懂礼貌的孩子。从他“应声答曰”可以看出他反应迅速,思维敏捷;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巧妙回应孔君平,既表现出他的聪明机智,又没有让对方感到尴尬,还体现出他懂得礼貌和尊重长辈 。
(二)现代文阅读
1. 答案:①春天,奶奶在老海棠树下糊纸袋;②夏天,奶奶在老海棠树下补花、让“我”帮忙洗菜;③秋天,奶奶早起扫院子,不让从陕北回来的“我”帮忙;④冬天,奶奶在灯下学习,向“我”请教报纸内容 。
2.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海棠树的花瓣比作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瓣洁白、繁多的特点,描绘出春天老海棠树繁花飘落的美丽景象,同时也为下文奶奶在树下劳作营造了美好的氛围,衬托出奶奶勤劳朴实的形象 。
3. 答案:奶奶“呆呆地张望”表现出她内心的孤独、迷茫和对生活的期待。奶奶一生忙碌,做各种活计,但她的付出不被理解,“张望”体现出她内心的孤独;她不知道自己这样忙碌的意义,对生活有些迷茫;同时,“张望”也包含着她对生活的期待,希望能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找到生活的价值 。
4. 答案:BC【解析】B项第②自然段中“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主要表现的是“我”的顽皮,此时“我”还小,不能说对奶奶不理解;C项奶奶的“张望”不仅是迷茫和无助,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期待和内心孤独的体现 。
5. 答案:①奶奶是一个勤劳的人,从春天糊纸袋、夏天补花、秋天扫院子等,一年到头都在忙碌可以看出;②奶奶是一个善良、关爱家人的人,她为家人做饭、缝补,即使自己很辛苦也不抱怨;③奶奶是一个好学、上进的人,冬天在灯下学习,读《扫盲识字课本》、念报纸新闻,还向“我”请教,表现出她对知识的渴望 。
三、作文
12. 参考思路:
补充题目:可以补充难忘的人,如“难忘的同桌”;难忘的事,如“难忘的一次比赛”;难忘的活动,如“难忘的校园运动会”等。
内容构思:若写难忘的人,要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人物的特点和给你留下难忘印象的原因;写难忘的事或活动,要详细描述事情的经过,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重点突出“难忘”之处,如遇到的困难、取得的收获、内心的感受等。注意按照一定顺序叙述,可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使内容具体生动,表达出真情实感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