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项培优】折线统计图应用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专项培优】折线统计图应用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苏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5-08 21:2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折线统计图
1.“九鲤飞瀑天下奇”,九鲤湖与武夷山、玉华洞并称“福建三绝”,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如图是甲、乙两车同时从宁德前往九鲤湖景区的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图。
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前1.75小时,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
   

(2)当甲车到达终点时,乙车离终点还有多少千米?
2.李山和丁阳参加100米短跑训练,下面是两人每周测试成绩统计图。
(1)观察统计图,在第3周的训练中,    的短跑训练成绩比较好。
(2)在第     周李山和丁阳的测试成绩相差最远;第     周两人的成绩一样。
(3)经过8周的训练,李山和丁阳的短跑训练效果怎么样?如果第9周有一场100米短跑比赛,他们两人中你会选择谁参加?请写出理由.
3.下面是A、B两个城市2019年上半年的降水量情况统计图.
(1)A市上半年的降水量总体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2)哪个月这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这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
4.某城市2010﹣2015年生活垃圾中分类垃圾与未分类垃圾质量如图:
(1)2011年分垃圾占垃圾总量的,2015年分类垃圾占垃圾总量的
(2)两种垃圾相差最多的是    年,从    年开始分类垃圾超过了未分类垃圾.
(3)看了这幅图后你有什么感想或建议.
5.如图是某纺织厂2012﹣2015年三、四车间工业产值增长情况统计图.
(1)    车间的工业产值增长较快.
(2)    年两车间的工业产值相差最大.
(3)四车间2015年的工业产值比2014年增长几分之几?
6.下面是乐乐和奇奇第一至第五单元的数学测试成绩统计图.
(1)谁的成绩提高较快?
(2)两人的平均分各是多少?相差多少分?
7.如图是某地区上半年各月份的最高气温统计图.
(1)    月份的最高气温最高,是    ℃;    月份的最高气温最低是    ℃.
(2)    月份的最高气温比上月份的最高气温增加的最多.
(3)从统计图可以看出,这个地区上半年最高气温的变化呈什么趋势?
8.国庆节期间,王老师一家自驾游去了离家380千米的某地,右面是他们离家的距离y(千米)与汽车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关系图.
(1)他们出发30分钟时,离家多少千米?
(2)他们出发3小时时,离目的地还有多少千米?
9.如图的折线图表示的是乌龟和兔子赛跑时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1)前5分乌龟和兔子的速度各是多少?按这样的速度,兔子应比乌龟早到几分?
(2)实际上兔子中途睡了几分?乌龟比兔子早到几分?
10.根据统计图和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①我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差最小的是    年.
②请你分析,我国为什么在2015年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11.“五一”期间,李老师自驾去离家320千米的某地.图是他离家的距离与汽车行驶时间之间的关系图.
(1)他出发30分钟,离家多少千米?
(2)他出发3小时,离目的地还有多少千米?
12.某商场2018年凉鞋的销售情况如图所示.
(1)第一季度共销售    双.
(2)7月份的销售量是5月份的    倍.
(3)图中    月份凉鞋的销售量最高,原因是什么?
(4)这是一幅不完整的折线统计图.请你根据生活实际,完成这幅折线统计图.
13.如图是A、B两市去年上半年降水量情况统计图.
(1)表示A市、B市降水量的分别是哪一条折线?
(2)哪个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
(3)哪两个月A市的降水量低于B市?
14.如图是贸易公司2018年各月利润情况折线统计图,请观察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月的利润最多,是    万元;    月的利润最少,是    万元.
(2)11月和12月的利润相差    万元.
(3)    月到    月的利润持续上升,    月到    月的利润持续下降.
(4)分别求出第一季度每月的平均利润和下半年每月的平均利润.
15.一个漏水的水龙头一天要浪费80kg水.(一个月按30天计算)
(1)请你根据计算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2)若100户家庭各有1个水龙头按这样的速度漏水,则这100户家庭一年要浪费多少吨水?
16.振兴玩具厂1~5月的产值如图所示.
(1)这是一幅     统计图,横轴表示     ,纵轴表示     ,每格代表     .
(2)产值最高的是     月,5月的产值比4月的产值增加了     万元.
(3)该厂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的产值是     .该厂的每月产值是呈     趋势.(填“上升”或“下降”)
(4)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     .
17.看统计图,完成下面各题。
①一班在四年级的时候,有近视的学生     人。
②二班在三年级的时候,有近视的学生     人。
③两个班在     年级的时候,近视人数相差最多,相差     人。
④列式并计算出四年级的时候,一班近视人数是二班近视人数的几分之几?★提示:结果要约分!
18.我国运动员在第24~30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如图:
(1)从第     届到第     届,中国运动员获得的金牌数不断增加。其中,从第     届到第     届增加最多。
(2)从图中你还能想到些什么?
19.平行四边形的底一定,它的面积和高如下表所示.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中描出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和相对应高的点,并把这些点按顺序连起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cm2 10 15 20 25 30
平行四边形的高/cm 2 3 4 5 6
(2)你能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多少厘米吗?
(3)当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cm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0.统计。
如图为甲乙两地2008年上半年月降水量统计图。
(1)    月份甲乙两地降水量相差最小,    月份甲乙两地降水量相差最大。
(2)六月份乙地的降水量比甲地多百分之几?
21.客车从A地开往B地,货车从B地开往A地,它们行驶的情况如图.
(1)观察如图,两车开出多少小时后相遇?
(2)货车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3)客车在距B地多少千米的地方停留了多长时间?停留前后的速度相同吗?
(4)估一估:当货车到达A地时,客车距B地还有多少千米?按照它的行驶速度,到B地还需多少小时?
(5)假若客车不在途中停留,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求出两车开出多少小时后就能相遇.
22.甲、乙两个地区,甲地区绿化较好,乙地区树林和草地遭到破坏.两地近年来降水量如图.
(1)这两地的降水量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23.下面是某商场去年上半年服装和鞋帽销售额统计表.(单位:万元)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服装 17 10 12 14 18 16
鞋帽 13 12 14 11 12 14
(1)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2)比较服装和鞋帽销售情况,用一句话加以总结.
24.某地4月1﹣8日的气温统计如下表.(单位:℃)
日期 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6日 7日 8日
最高气温 18 18 16 19 25 23 25 24
最低气温 11 12 12 13 14 14 15 16
请画出折线统计图,再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几天中,哪天的温差最大?哪天的温差最小?
(2)这几天的最高气温是怎样变化的?最低气温呢?
25.学校气象小组把某星期各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制成下面统计图。
(1)这个星期的最高气温从星期     到星期     保持不变。
(2)星期     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最大,星期     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最小。
(3)这个星期的日平均最低气温是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6.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2018年比2017年台式和手提电脑各增加多少万台?
(2)2018年与2017年相比哪种电脑增长得快一些?
(3)你还知道哪些信息?
27.我会想.(如图小丽上学期语文、数学各单元检测成绩的统计图)
(1)根据上图,你发现小丽哪门学科成绩更稳定一些?
(2)上学期,小丽的语文.数学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分别是多少?
(3)针对小丽上学期语文、数学学习情况,这学期你想对小丽提点什么建议?
28.表是某公司在A,B两地所开的分公司近几年利润情况的统计表.
年份 利润/万元 名称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A分公司 180 170 170 152 141 130
B分公司 75 90 100 110 115 125
(1)根据以上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    年两家分公司利润差距最大,    年最小.
(3)由于产业转型,总公司打算关闭一家分公司,你认为关闭哪一家最合适?为什么?
29.小刚骑车到离家6千米的一个公园游玩.根据折线图解答下列问题.
(1)小刚在公园玩了多长时间?
(2)如果一直骑车,不休息,他什么时候可以到达公园?
30.琪琪把某天神木市的气温变化情况画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
(1)琪琪每隔几时测一次气温?这天12:00神木市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2)这一天神木市8:00~12:00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31.小军到离家6km远的奶奶家看望奶奶,请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小军途中一共休息了     次,共     分钟.
(2)小军从家出发到返回家一共用了     小时.
32.平阳小学2014﹣2018年购买图书情况统计图如图所示,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    年购买图书最多.
(2)从2014年到2018年购买图书的数量是逐年增多的吗?    (填“是”或“不是”)
(3)购买图书的总体趋势是    .(填“增加”或“减少”)
33.小明把一个水仙花球放在装满水的玻璃瓶口,每隔一天观察一次,测量芽和根的长度,并将结果制成了如图的统计图.
小明是第几天开始看到芽的,第几天开始看到根的?根和芽的生长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34.如图是航空模型兴趣小组制作的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飞行中的时间和高度的记录.
(1)分别描述一下两架模型飞机在起飞到落地这段时间里的高度变化情况.
(2)起飞后第10秒,甲、乙两架飞机的高度各是多少?
(3)你认为哪一架模型飞机好?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说明理由.
35.如图是张晓从出生到10周岁的身高变化图,看图回答下面问题。
(1)张晓6岁时的身高是     厘米,9岁时是     厘米,这期间长了     厘米。
(2)张晓     岁至     岁生长速度最快。
36.下面是某市一中和二中篮球队的五场比赛得分情况统计图.
(1)两个学校的篮球队第二场比赛时成绩相差多少分?
(2)哪场比赛两个学校的篮球队成绩相差最大?
37.如图是周阳(男)和赵娟(女)6~12岁平均身高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9岁时,周阳比赵娟高     cm.
(2)    岁时,周阳和赵娟一样高.
(3)    岁时,周阳比赵娟矮3cm.
(4)由上图可以发现男生和女生的身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什么变化规律?
38.如图是某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第     门市部上缴的利润数增长得快。
(2)    年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的数量相差最多。
(3)你从图中还可获得其他信息吗?请写一写。
39.如图是某办公室1﹣5月份收到的普通邮件和电子邮件的数量统计图.
(1)普通邮件和电子邮件分别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2)哪个月普通邮件和电子邮件的数量相差最多?最多相差多少?
40.如图描述的是小明爷爷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与散步所用间的关系,在阅报栏停留了一会,最后走到凉亭就回家了。
(1)小明爷爷走了     分钟到达阅报栏,在阅报栏停留了     钟。
(2)爷爷走的最快的时候速度是     。
(3)小明说爷爷第4分钟与第10分钟都在同一个地方阅报栏,第0分与第18分钟不在同一个地方,你认为呢?
41.如图是某粮店2017年月平均收入情况统计图.
(1)几月份的收入最少,是多少万元?几月份的收入最多,是多少万元?
(2)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收入相比,哪个多?多多少?
42.如图是某汽车厂两款新车销售情况统计图.
根据图中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1)几月份两款新车的销售量差距最大?
(2)B款车在6个月内一共销售多少辆?平均每个月销售多少辆?
43.六年级(1)班从学校出发,乘大巴车去农场进行实践活动,之后返回学校(大巴车行驶速度不变),如图反映的是大巴车行驶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观察图象,进行数据分析,求大巴车离开学校多少小时时,大巴车与农场相距10km.
44.如图所示是希望小学各年级学生近视人数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
(1)根据统计图,你能说说希望小学学生近视人数的变化趋势吗?
(2)六年级近视的人数比五年级多24%,六年级近视的人数是多少?
(3)根据以上信息,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45.如图的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李叔叔从7时到9时,由李庄到张庄骑车行驶的路程。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李叔叔是几时从李庄出发的,几时到达张庄,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李叔叔在中途停留了吗?停留了多长时间?
(3)李叔叔在骑车行驶的最后30分钟行驶了多少千米?比他行驶的第1小时的平均速度快了多少?
(4)李叔叔从李庄到张庄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6.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禁毒知识,认识到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我县一直在组织学生参与观看禁毒宣传影片等活动.下面是我县甲、乙两所学校一到六年级2019年观看禁毒宣传影片的人数统计情况,请看图并回答问题.
单位:人
(1)甲校一年级参加观看禁毒影片的人数是多少?乙校五年级参加观看禁毒影片的人数是多少?
(2)甲、乙两校参加观看禁毒影片的人数各是多少?乙校人数是甲校人数的几分之几?
47.某地区2016﹣2020年度小学新生入学人数情况统计图
(1)近五年该地区城区和乡镇新生入学人数分别呈怎样的变化趋势?
(2)2020年城区人学人数比2016年增加了百分之几?
48.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地区     月降水量最大,是     毫米;     月降水量最小,是     毫米。
(2)从8月到12月,降水量呈     趋势。
(3)如果小刚8月份去该地区旅游,你如何建议?
(4)观察上面的统计图,你还发现了什么?
49.如图是某城市10~15岁男女生平均身高折线统计图。
①当男女生     岁时,男生与女生平均身高一样,15岁时,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     厘米。
②比较男生和女生的身高变化,你能得什么结论?
③把你的身高与平均值作比较,你有什么想法?
50.如是汽车的耗油量与路程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问题.
(1)该汽车行驶20千米要耗油多少升?
(2)这次行程总共耗油多少升?大约行驶了多少千米?
51.第一小学的气象小组把某星期7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
(1)这个星期的最高气温从星期     到星期     保持不变。
(2)星期     的最高气温与前一天比相差最大。
(3)星期     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相差最小。
52.如图是丽丽发热住院期间的体温记录情况统计图.
(1)这种统计图是    统计图.
(2)护士每    小时为丽丽量一次体温;丽丽体温最高是    摄氏度;丽丽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    摄氏度.
(3)从体温看,丽丽的病情是恶化还是好转?为什么?
53.某班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近视人数和未近视人数变化如图:
(1)近视人数和未近视人数相差最多的是     年级,    年级开始近视人数超过了未近视人数。
(2)六年级时近视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     。
(3)    年级至     年级近视人数增加最快。
54.某市甲,乙两所学校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情况统计图如下.
(1)哪﹣年两校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相差最多?相差多少人?
(2)两校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加,请你估计一下2016年甲校参加课外活动的有多少人,乙校参加课外活动的有多少人?
(3)甲校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在哪个时间段上升最多?
55.(1)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A城和B城的气温变化趋势    (填“相同”或“相反”).
(2)“A城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6~8月为夏季,气候炎热”.根据这条信息可以看出,统计图中折线    表示的是A城的气温变化情况,折线    表示的是B城的气温变化情况.
(3)A城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是    月,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月份是    月.
(4)B城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的平均气温是    ℃,这时A城的月平均气温是    ℃.
56.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两个城市分别在哪个月降水量最多?哪个月降水量最少?
(2)两个城市最高降水量的差是多少?降水量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57.下面是红星超市2019年4月至9月收支情况统计表.
月份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收入(万元) 20 25 15 16 18 22
支出(万元) 10 11 5 9 10 12
(1)根据表中的数据信息,绘制复式折线统计表.
(2)    月份的支出最大.    月份的收入和支出相差最大.
(3)从图中信息可知,这个超市是盈利还是亏损?
58.小冬和爸爸爬山游玩,下图是他们两人爬山比赛情况的统计图,认真观察、分析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在途中休息了     分钟。
(2)出发     分钟后,两人在距离起点     m处相遇。
(3)    先到达终点,早     分钟到达。
(4)在比赛的过程中,小冬走过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请你根据图中的数据说明理由。
59.小乐到6千米远的西溪去玩。请你根据折线图回答:
(1)小乐在西溪玩了多少时间?
(2)如果一直走不休息,多少小时到达西溪?
(3)求出返回时小乐骑自行车的速度。
60.下面是甲、乙两辆汽车与七星湖的距离统计图.
(1)如果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路上相向而行,那么点A说明了什么?
(2)你还能从图中知道什么?
折线统计图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九鲤飞瀑天下奇”,九鲤湖与武夷山、玉华洞并称“福建三绝”,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如图是甲、乙两车同时从宁德前往九鲤湖景区的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图。
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前1.75小时,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
  

(2)当甲车到达终点时,乙车离终点还有多少千米?
【答案】(1)。(2)36千米。
【分析】(1)从图中获得信息,用路程÷时间=速度,代入即可。
(2)从图中获得信息,先求从3.5小时到6小时所走的路程除以时间等于从3.5小时到6小时的速度,再用所求的速度乘从5小时到6小时所走的时间就是所求的路程。
【解答】解:(1)甲的速度:
210÷3.5=60(千米/时)
乙的速度:
210÷1.75=120(千米/时)
60÷120。
则前1.75小时,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
(2)(300﹣210)÷(6﹣3.5)×(6﹣5)
=90÷2.5×1
=36×1
=36(千米)
答:当甲车到达终点时,乙车离终点还有36千米。
故答案为:(1)。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观察扇形统计图并且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进行计算、解答即可。
2.李山和丁阳参加100米短跑训练,下面是两人每周测试成绩统计图。
(1)观察统计图,在第3周的训练中, 李山  的短跑训练成绩比较好。
(2)在第  4  周李山和丁阳的测试成绩相差最远;第  7  周两人的成绩一样。
(3)经过8周的训练,李山和丁阳的短跑训练效果怎么样?如果第9周有一场100米短跑比赛,他们两人中你会选择谁参加?请写出理由.
【答案】(1)李山;(2)4,7。
(3)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可知,根据8周的训练结果可以看出,两个人短跑用时呈下降趋势,所以训练的效果非常明显。如果第9周有一场100米短跑比赛,会选择李山参加,因为李山的用时比较少,获胜的可能性大一些。(答案不唯一)
【分析】(1)观察统计图,在第3周的训练中,李山的短跑训练成绩比较好。
(2)在第4周李山和丁阳的测试成绩相差最远;第7周两人的成绩一样。
(3)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可知,根据8周的训练结果可以看出,两个人短跑用时呈下降趋势,所以训练的效果非常明显。如果第9周有一场100米短跑比赛,会选择李山参加,因为李山的用时比较少,获胜的可能性大一些。(答案不唯一)
【解答】解:(1)在第3周的训练中,李山的短跑训练成绩比较好。
(2)在第4周李山和丁阳的测试成绩相差最远;第7周两人的成绩一样。
(3)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可知,根据8周的训练结果可以看出,两个人短跑用时呈下降趋势,所以训练的效果非常明显。如果第9周有一场100米短跑比赛,会选择李山参加,因为李山的用时比较少,获胜的可能性大一些。(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李山;4,7。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关键根据统计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条件,解决问题。
3.下面是A、B两个城市2019年上半年的降水量情况统计图.
(1)A市上半年的降水量总体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2)哪个月这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这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A市上半年的降水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2)6月这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4月这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据此解答.
【解答】解:(1)A市上半年的降水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2)6月这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4月这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主要,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某城市2010﹣2015年生活垃圾中分类垃圾与未分类垃圾质量如图:
(1)2011年分垃圾占垃圾总量的,2015年分类垃圾占垃圾总量的
(2)两种垃圾相差最多的是 2010  年,从 2015  年开始分类垃圾超过了未分类垃圾.
(3)看了这幅图后你有什么感想或建议.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由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2011年未分类的垃圾为12.5万吨,分类的是8万吨,垃圾总量为12.5+8=20.5(万吨),用分类垃圾的吨数除以总吨数;同理,2015年未分类的垃圾为16万吨,分类的是1万吨,垃圾总量为16+11=27(万吨),用分类垃圾的吨数除以总吨数.
(2)由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表示未分类垃圾、分类垃圾的点,2010年距离最大,说明该年两种垃圾相差最多;表示分类垃圾的折线从2015年在表示未分类垃圾折线的上方,说明该年开始分类垃圾超过了未分类垃圾.
(3)垃圾分类处理的好处有:减少占地;减少污染;变废为宝;减少危害.看了这幅图感到人们的环保意识在增强,感到欣慰;建议所有垃圾能够完全分类.
【解答】解:(1)8÷(12.5+8)
=8÷20.5
11÷(16+11)
=11÷27
答:2011年分垃圾占垃圾总量的,2015年分类垃圾占垃圾总量的.
(2)答:两种垃圾相差最多的是 2010年,从 2015年开始分类垃圾超过了未分类垃圾.
(3)答:的感想和建议:看了这幅图感到人们的环保意识在增强,感到欣慰;建议所有垃圾能够完全分类.
故答案为:2010,2015.
【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5.如图是某纺织厂2012﹣2015年三、四车间工业产值增长情况统计图.
(1) 三  车间的工业产值增长较快.
(2) 2015  年两车间的工业产值相差最大.
(3)四车间2015年的工业产值比2014年增长几分之几?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两个车间从2012年的750万元,到2015年,三车间达到2000万元,而四车间只有1500万元,显然三车间增长较快.
(2)2012年相差0万元;2013年相差1250﹣1000=250(万元);2014年相差1500﹣1100=400(万元);2015年相差2000﹣1500=500(万元).由此看出2015年两车间的工业产值相差最大.
(3)就是求2015年比2014年增长的产值占2014年产值的几分之几,用2015年比2014年增长的产值除以2014年的产值.
【解答】解:(1)三车间的工业产值增长较快.
(2)2015年两车间的工业产值相差最大.
(3)(1500﹣1100)÷1100
=400÷1100
答:四车间2015年的工业产值比2014年增长.
故答案为:三,2015.
【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6.下面是乐乐和奇奇第一至第五单元的数学测试成绩统计图.
(1)谁的成绩提高较快?
(2)两人的平均分各是多少?相差多少分?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乐乐的成绩提高较快.
(2)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先分别求出乐乐、奇奇5个单元的总成绩,用总成绩分别除以5求出他们的平均成绩,然后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用减法解答.
【解答】解:(1)乐乐的成绩提高较快.
(2)(60+70+75+80+90)÷5
=375÷5
=75(分)
(60+65+75+80+85)÷5
=365÷5
=73(分)
75﹣73=2(分)
答:乐乐的平均成绩是75分,奇奇的平均成绩是73分,相差2分.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7.如图是某地区上半年各月份的最高气温统计图.
(1) 6  月份的最高气温最高,是 30  ℃; 1  月份的最高气温最低是 5  ℃.
(2) 4  月份的最高气温比上月份的最高气温增加的最多.
(3)从统计图可以看出,这个地区上半年最高气温的变化呈什么趋势?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6月份的最高气温最高,是30℃,1月份的最高气温最低,是5℃.
(2)4月份的最高气温比3月份的最高气温增加的最多.
(3)从统计图可以看出,这个地区上半年最高气温的变化呈上升趋势.据此解答.
【解答】解:(1)6月份的最高气温最高,是30℃,1月份的最高气温最低,是5℃.
(2)4月份的最高气温比3月份的最高气温增加的最多.
(3)从统计图可以看出,这个地区上半年最高气温的变化呈上升趋势.
故答案为:6、30、1、5;4;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8.国庆节期间,王老师一家自驾游去了离家380千米的某地,右面是他们离家的距离y(千米)与汽车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关系图.
(1)他们出发30分钟时,离家多少千米?
(2)他们出发3小时时,离目的地还有多少千米?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把30分钟化成0.5小时,2.5小时行驶了200千米,用200除以2.5求出速度,用速度乘0.5小时就是他们出发30分钟时,离家多少千米.
(2)观察图发现,2.5小时前后的速度不相同,用380千米减去200千米求出从2.5小时到4小时这段时间走的路程,然后再除以(4﹣2.5)小时求出这段时间的速度,再用这段时间的速度乘(3﹣2.5)小时求出(3﹣2.5)小时行驶的路程,再用380千米分别减去200千米和(3﹣2.5)小时行驶的路程就是离目的地还有多少千米.
【解答】解:(1)30分钟=0.5小时
200÷2.5=80(千米)
80×0.5=40(千米)
答:他们出发30分钟时,离家40千米.
(2)(380﹣200)÷(4﹣2.5)×(3﹣2.5)
=180÷1.5×0.5
=60(千米)
380﹣200﹣60
=180﹣60
=120(千米)
答:离目的地还有120千米.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时间与路程关系式的应用,关键是根据2.5小时行驶了200千米求出速度.要注意2.5小时前后的速度不相同.
9.如图的折线图表示的是乌龟和兔子赛跑时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1)前5分乌龟和兔子的速度各是多少?按这样的速度,兔子应比乌龟早到几分?
(2)实际上兔子中途睡了几分?乌龟比兔子早到几分?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分别求出前5分乌龟和兔子的速度各多少米,再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分别求出兔子、乌龟各用多少分钟到达终点,然后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用减法解答.
(2)兔子睡了33﹣5=28分钟,乌龟比兔子早到35﹣30=5分钟,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1)200÷5=40(米/分)
40÷5=8(米/分)
280÷8﹣280÷40
=35﹣7
=28(分钟)
答:兔子的速度是每分钟跑40米,乌龟的速度是每分钟爬8米,按这样的速度,兔子应比乌龟早到24分钟.
(2)33﹣5=28(分钟)
35﹣30=5(分钟)
答:实际上兔子中途睡了28分钟,乌龟比兔子早到5分钟.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0.根据统计图和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①我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差最小的是 2005  年.
②请你分析,我国为什么在2015年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答案】①我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差最小的是2005年。
②答案不唯一。计划生育政策自1980年开始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我国出生人口数量,但近年来,一系列的人口问题使计划生育的目标和理论依据都受到质疑。男女出生比例节节升高,人口结构问题凸显,目前,我国成为老龄人口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上升,独生子女养老负担沉重,而一些家庭的“失独”不仅成家庭灾难,也成社会之痛。因此,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决定:坚持计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全面实施一队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分析】①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我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差最小的是2005年。
②答案不唯一。计划生育政策自1980年开始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我国出生人口数量,但近年来,一系列的人口问题使计划生育的目标和理论依据都受到质疑。男女出生比例节节升高,人口结构问题凸显,目前,我国成为老龄人口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上升,独生子女养老负担沉重,而一些家庭的“失独”不仅成家庭灾难,也成社会之痛。因此,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决定:坚持计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全面实施一队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解答】解:①我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差最小的是2005年。
②答案不唯一。计划生育政策自1980年开始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我国出生人口数量,但近年来,一系列的人口问题使计划生育的目标和理论依据都受到质疑。男女出生比例节节升高,人口结构问题凸显,目前,我国成为老龄人口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上升,独生子女养老负担沉重,而一些家庭的“失独”不仅成家庭灾难,也成社会之痛。因此,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决定:坚持计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全面实施一队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故答案为:2005。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1.“五一”期间,李老师自驾去离家320千米的某地.图是他离家的距离与汽车行驶时间之间的关系图.
(1)他出发30分钟,离家多少千米?
(2)他出发3小时,离目的地还有多少千米?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通过折线统计图可知:2.5小时行驶200千米.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30分钟是0.5小时,然后用行驶的速度乘0.5即可.
(2)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3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然后用全程减去3小时行驶的路程即可,据此列式解答.
【解答】解:(1)30分钟=0.5小时,
200÷2.5×0.5
=80×0.5
=40(千米);
答:离家40千米.
(2)320﹣200÷2.5×3
=320﹣80×3
=320﹣240
=80(千米);
答:离目的地还有80千米.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2.某商场2018年凉鞋的销售情况如图所示.
(1)第一季度共销售 100  双.
(2)7月份的销售量是5月份的 5  倍.
(3)图中 7  月份凉鞋的销售量最高,原因是什么?
(4)这是一幅不完整的折线统计图.请你根据生活实际,完成这幅折线统计图.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1、2、3月份各月凉鞋的销售双数已知,三者相加就是第一季度共销售凉鞋的双数.
(2)用7月份销售凉鞋的双数除以5月份销售凉鞋的双数.
(3)由统计图即可看出,7月份凉鞋的销售量最高.原因:我国处于北半球北温带,7月份气温最高.
(4)8月份开始气温开始下降,凉鞋的销售量也会明显减少,要少于6月份的销售量,9、10月份更低,111月份开始估计停止销售.据此即可完成这幅统计图(答案不唯一).
【解答】解:(1)20+30+50=100(双)
答:第一季度共销售100双.
(2)500÷200=5
答:7月份的销售量是5月份的5倍.
(3)图中7月份凉鞋的销售量最高.原因:7月份气温最高.
(4)完成这幅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100,5,7.
【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13.如图是A、B两市去年上半年降水量情况统计图.
(1)表示A市、B市降水量的分别是哪一条折线?
(2)哪个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
(3)哪两个月A市的降水量低于B市?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通过观察统计图的图例可知,表示A市降水量的用实线,表示B市降水量的用虚线.
(2)3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4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
(3)1月和5月A市的降水量低于B 市.据此解答.
【解答】解:(1)表示A市降水量的用实线,表示B市降水量的用虚线.
(2)3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4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
(3)1月和5月A市的降水量低于B 市.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4.如图是贸易公司2018年各月利润情况折线统计图,请观察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 10  月的利润最多,是 50  万元; 4  月的利润最少,是 20  万元.
(2)11月和12月的利润相差 4  万元.
(3) 四  月到 十  月的利润持续上升, 一  月到 三  月的利润持续下降.
(4)分别求出第一季度每月的平均利润和下半年每月的平均利润.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观察统计图可知,十月份的利润最多,是50万元,四月份的利润最少,是20万元;
(2)运用12月份的利润减去11月份的利润即可求出问题;
(3)观察统计图可知,从四月份到十月份持续增长,一至三月份持续下降;
(4)把1至3月份的利润加起来,再除以3即可求出第一季度每月的平均利润,用7、8、9、10、11、12月份的利润加起来,再除以6即可求出下半年每月的平均利润.
【解答】解:(1)十月的利润最多,是50万元;四月的利润最少,是20万元;
(2)44﹣40=4(万元)
答:11月和12月的利润相差4万元.
(3)四月到十月的利润持续上升,一月到三月的利润持续下降.
(4)(32+25+21)÷3
=78÷3
=26(万元)
(36+40+48+50+40+44)÷6
=258÷6
=43(万元)
答:第一季度的平均利润是26万元;下半年的平均利润是43万元.
故答案为:十,50,四,20;4;四,十,一,三;26,43.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能正确利用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变化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5.一个漏水的水龙头一天要浪费80kg水.(一个月按30天计算)
(1)请你根据计算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2)若100户家庭各有1个水龙头按这样的速度漏水,则这100户家庭一年要浪费多少吨水?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一天浪费的水,求一个月浪费的水:80×30=2400(千克),2400千克=2.4吨,根浪费水量和时间的正比例关系绘制折线统计图即可.
(2)根据一户一个月浪费的水量,求100户一年浪费的水量即可.
【解答】解:80×30=2400(千克)
2400千克=2.4吨
如图所示:
(2)2.4×12×100=2880(吨)
答:100户家庭一年要浪费2880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关键根据浪费水量和时间的关系作图.
16.振兴玩具厂1~5月的产值如图所示.
(1)这是一幅  折线  统计图,横轴表示  月份  ,纵轴表示  产值  ,每格代表  5万元  .
(2)产值最高的是  5  月,5月的产值比4月的产值增加了  5  万元.
(3)该厂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的产值是  14  .该厂的每月产值是呈  上升  趋势.(填“上升”或“下降”)
(4)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  不仅能够反映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趋势.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这是一幅折线统计图,横轴表示月份,纵轴表示产值,每格代表5万元.
(2)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产值最高的是5月份,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解答.
(3)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用第一季度的总产值除以3即可就是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的产值,该厂的每月产值是呈上升趋势.
(4)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不仅能够反映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趋势.据此解答.
【解答】解:(1)这是一幅折线统计图,横轴表示月份,纵轴表示产值,每格代表5万元.
(2)40﹣35=5(万元)
答:产值最高的是5月份,5月份的产值比4月份的产值增加了5万元.
(3)(5+15+22)÷3
=42÷3
=14(万元)
答:该厂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的产值是14万元,厂的每月产值是呈上升趋势.
(4)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不仅能够反映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趋势.
故答案为:折线、月份、产值、5万元;5、5;14、上升.不仅能够反映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趋势.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7.看统计图,完成下面各题。
①一班在四年级的时候,有近视的学生  4  人。
②二班在三年级的时候,有近视的学生  8  人。
③两个班在  五  年级的时候,近视人数相差最多,相差  9  人。
④列式并计算出四年级的时候,一班近视人数是二班近视人数的几分之几?★提示:结果要约分!
【答案】①4;
②8;
③五,9;
④。
【分析】折线统计图横轴表示年级,纵轴表示近视人数,实线表示一班各年级时的近视人数,虚线表示二班各年级时的近视人数;
①实线四年级所对应的近视人数是4人,即一班在四年级时近视人数为4人;
②虚线三年级所对应的近视人数是8人,即二班在三年级时近视人数为8人;
③实线和虚线在五年级时相距最远,表示两个班近视人数相差最多,用两个班在五年级时的近视人数相减,就是相差多少人;
④四年级时一班近视人数4人,二班近视人数10人,求一班近视人数是二班的几分之几,用4除以10。
【解答】解:①一班在四年级的时候,有近视的学生4人;
②二班在三年级的时候,有近视的学生8人;
③14﹣5=9(人)
答:两个班在五年级的时候,近视人数相差最多,相差9人。
④4÷10
答:四年级的时候,一班近视人数是二班近视人数的。
故答案为:4;8;五,9。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读取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
18.我国运动员在第24~30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如图:
(1)从第  24  届到第  29  届,中国运动员获得的金牌数不断增加。其中,从第  28  届到第  29  届增加最多。
(2)从图中你还能想到些什么?
【答案】(1)24,29,28,29。
(2)答案不唯一。
看了这幅统计图,我的想法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人民体质。
【分析】(1)观察统计图,根据折线的走向以及陡缓程度直接填空即可;
(2)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解答】解:(1)(1)从第24届到第29届,中国运动员获得的金牌数不断增加。其中,从第28届到第29届增加最多。
(2)答案不唯一。
看了这幅统计图,我的想法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人民体质。
故答案为:24,29,28,29。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统计图的认识,以及通过统计图获取有用的信息的能力。
19.平行四边形的底一定,它的面积和高如下表所示.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中描出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和相对应高的点,并把这些点按顺序连起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cm2 10 15 20 25 30
平行四边形的高/cm 2 3 4 5 6
(2)你能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多少厘米吗?
(3)当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cm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统计表的中的数据,在图中描出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和相对应高的点,并把这些点按顺序连起来.完成统计图.
(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那么a=S÷h,据此解答.
(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
【解答】解:(1)作图如下:
(2)10÷2=5(厘米)
答: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厘米.
(3)5×1=5(平方厘米)
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0.统计。
如图为甲乙两地2008年上半年月降水量统计图。
(1) 四  月份甲乙两地降水量相差最小, 五  月份甲乙两地降水量相差最大。
(2)六月份乙地的降水量比甲地多百分之几?
【答案】(1)四;五;(2)9%。
【分析】(1)分别求出每个月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差,即可得出相差最小、最大的月份;
(2)用六月份乙地的降水量减去甲地的降水量,再除以甲地的降水量,即可得出六月份乙地的降水量比甲地多的百分率。
【解答】解:(1)245﹣205=40(毫米)
372﹣300=72(毫米)
465﹣400=65(毫米)
481﹣450=31(毫米)
565﹣355=210(毫米)
545﹣500=45(毫米)
31<40<45<65<72<210
答:四月份甲乙两地降水量相差最小,五月份甲乙两地降水量相差最大。
(2)(545﹣500)÷500
=45÷500
=9%
答:六月份乙地的降水量比甲地多9%。
故答案为:四;五。
【点评】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应用,能从图中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21.客车从A地开往B地,货车从B地开往A地,它们行驶的情况如图.
(1)观察如图,两车开出多少小时后相遇?
(2)货车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3)客车在距B地多少千米的地方停留了多长时间?停留前后的速度相同吗?
(4)估一估:当货车到达A地时,客车距B地还有多少千米?按照它的行驶速度,到B地还需多少小时?
(5)假若客车不在途中停留,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求出两车开出多少小时后就能相遇.
【答案】(1)4.4小时;(2)75千米;(3)400千米,1小时,停留前后速度相同;(4)220千米,4.4小时;(5)4小时.
【分析】(1)这两条线的交点就是两车相遇地点.由图知两车开出4.4小时后相遇;
(2)开出4小时后货车距离A地由500千米变为200千米,因此可以求出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2小时至3小时客车行驶路线是水平的,说明处于停留阶段.停留前后的两条线是平行的,可以得出停留前后速度相同;
(4)由图知,当货车到达A地时,客车距B地还有220千米,据此求出它到B地还需的时间;
(5)根据“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做题.
【解答】解:(1)由图知,两车开出4.4小时后相遇.
(2)(500﹣200)÷4=75(千米)
答:货车每小时约行75千米.
(3)500﹣100=400(千米) 3﹣2=1(小时)
答:客车在距B地400千米的地方停留了1小时,由图知停留前后的速度相同.
(4)由图知,当货车到达A地时,客车距B地还有220千米.
220÷50=4.4(小时)
答:按照它的行驶速度,到B地还需4.4小时.
(5)500÷(50+75)=4(小时)
答:假如客车不在途中停留,两车开出4小时后就能相遇.
【点评】做这类题关键要学会根据图形分析问题,实线代表客车行驶情况,虚线代表货车行驶情况,这两条线的交点就是两车相遇地点,2小时至3小时客车行驶路线是水平的,说明处于停留阶段,然后结合图形依次做题.
22.甲、乙两个地区,甲地区绿化较好,乙地区树林和草地遭到破坏.两地近年来降水量如图.
(1)这两地的降水量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甲地降水量呈上升趋势,乙地降水量呈下降趋势.
(2)2018年甲地的降水量是乙地的多少倍?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解答.
【解答】解:(1)甲地降水量呈上升趋势,乙地降水量呈下降趋势.
(2)2018年甲地的降水量是乙地的多少倍?(答案不唯一)
770÷450
答:2018年甲地的降水量是乙地的倍.
【点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3.下面是某商场去年上半年服装和鞋帽销售额统计表.(单位:万元)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服装 17 10 12 14 18 16
鞋帽 13 12 14 11 12 14
(1)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2)比较服装和鞋帽销售情况,用一句话加以总结.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即可.
(2)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分析服装和鞋帽的销售情况即可.
【解答】解:(1)统计图如下:
(2)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服装的销售量变化幅度较大;鞋帽的变化较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关键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4.某地4月1﹣8日的气温统计如下表.(单位:℃)
日期 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6日 7日 8日
最高气温 18 18 16 19 25 23 25 24
最低气温 11 12 12 13 14 14 15 16
请画出折线统计图,再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几天中,哪天的温差最大?哪天的温差最小?
(2)这几天的最高气温是怎样变化的?最低气温呢?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先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分别描出各点,然后顺次连接各点即可.
(1)通过观察统计表可知,5日的温差最大,3日的温差最小.
(2)这几天的最高气温,1日、2日温度相同,3日有所下降,4日到5日气温呈上升趋势,6日有所下降,7日比6日有所上升,8日有下降.最低气温呈逐渐上升趋势.
【解答】解:作图如下:
(1)5日的温差最大,3日的温差最小.
(2)这几天的最高气温,1日、2日温度相同,3日有所下降,4日到5日气温呈上升趋势,6日有所下降,7日比6日有所上升,8日有所下降.最低气温整体看呈逐渐上升趋势.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应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5.学校气象小组把某星期各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制成下面统计图。
(1)这个星期的最高气温从星期  二  到星期  四  保持不变。
(2)星期  四  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最大,星期  六  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最小。
(3)这个星期的日平均最低气温是  26.6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二,四;
(2)四,六;
(3)26.6度
【分析】根据统计图完成题目填空,注意横轴和纵轴要一一对应。
【解答】解:根据统计图显示:
(1)这个星期的最高气温从星期二到星期四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二,四
(2)星期四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最大,星期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最小。
故答案为:四,六
(3)这个星期的日平均最低气温是26.6℃。(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故答案为:26.6℃。
【点评】折线图特点: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26.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2018年比2017年台式和手提电脑各增加多少万台?
(2)2018年与2017年相比哪种电脑增长得快一些?
(3)你还知道哪些信息?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解答.
(2)根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把2018年比2017年台式电脑和手提电脑增加的台数进行比较即可.
(3)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2013年台式电脑的销售量比手提电脑的销售量多,还知道2016年台式电脑和手提电脑的销售量相差最少.据此解答.
【解答】解:(1)3.34﹣2.63=0.71(万台)
3.12﹣2.70=0.42(万台)
答:2018年比2017年台式电脑增加了0.71万台,手提电脑增加了0.42万台.
(2)0.71>0.42
答:2018年与2017年相比台式电脑增长得快一些.
(3)从图中可知,2013年台式电脑的销售量比手提电脑的销售量多,还知道2016年台式电脑和手提电脑的销售量相差最少.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7.我会想.(如图小丽上学期语文、数学各单元检测成绩的统计图)
(1)根据上图,你发现小丽哪门学科成绩更稳定一些?
(2)上学期,小丽的语文.数学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分别是多少?
(3)针对小丽上学期语文、数学学习情况,这学期你想对小丽提点什么建议?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小丽的语文成绩更稳定一些.
(2)语文最高分是93分,最低分是84分,数学最高分是90分,最低分是65分..
(3)根据小丽上学期语文、数学学习情况,这学期我想对小丽提出以下建议:在保证语文成绩的前提下,要侧重数学的学习,上课认真听讲,课下多练习巩固,把数学成绩提上来.
【解答】解:(1)我发现小丽的语文成绩更稳定一些.
(2)语文最高分是93分,最低分是84分,数学最高分是90分,最低分是65分..
(3)根据小丽上学期语文、数学学习情况,这学期我想对小丽提出以下建议:在保证语文成绩的前提下,要侧重数学的学习,上课认真听讲,课下多练习巩固,把数学成绩提上来.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8.表是某公司在A,B两地所开的分公司近几年利润情况的统计表.
年份 利润/万元 名称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A分公司 180 170 170 152 141 130
B分公司 75 90 100 110 115 125
(1)根据以上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 2013  年两家分公司利润差距最大, 2018  年最小.
(3)由于产业转型,总公司打算关闭一家分公司,你认为关闭哪一家最合适?为什么?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先按照统计表中的数据描出各点,然后顺次连接各点完成统计图.
(2)通过观察统计图表可知,2013年两家分公司利润差最大,2018年两家分公司利润差最小.
(3)我认为关闭A分公司,因为到2018年,两家分公司利润差不多,可是A分公司利润呈下降趋势,B分公司利润呈上升趋势.据此解答.
【解答】解:(1)作图如下:
某公司在A,B两地所开的分公司近几年利润情况的统计图
(2)2013年两家分公司利润差最大,2018年两家分公司利润差最小.
(3)我认为关闭A分公司,因为到2018年,两家分公司利润差不多,可是A分公司利润呈下降趋势,B分公司利润呈上升趋势.
故答案为:2013、2018.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应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9.小刚骑车到离家6千米的一个公园游玩.根据折线图解答下列问题.
(1)小刚在公园玩了多长时间?
(2)如果一直骑车,不休息,他什么时候可以到达公园?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图示可知,从9:00到9:30小刚在公园游玩,所以他玩的时间为:9:30﹣9:00=30分钟;
(2)根据图示可知,小刚从8:00到8:20骑车行驶了3千米的路程,所以其速度为:8:20﹣8:00=20分钟,3÷20(千米/分);所以小刚到达公园所需时间为:640(分钟),8:00+40分钟=8:40.
【解答】解:(1)9:30﹣9:00=30分钟
答:小刚在公园玩了30分钟.
(2)8:20﹣8:00=20分钟
3÷20=320(千米/分)
6÷320=40(分钟)
8:00+40分钟=8:40
答:不休息,他8:40可以到达公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关键从统计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条件,解决问题.
30.琪琪把某天神木市的气温变化情况画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
(1)琪琪每隔几时测一次气温?这天12:00神木市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2)这一天神木市8:00~12:00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答案】(1)琪琪每隔1时测一次气温这天12:00神木市的气温是26摄氏度。
(2)这一天神木市8:00~12:00的气温是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分析】(1)将统计图时间轴上相邻的时间相减,即可取出间隔测量的时间。
(2)根据折线上温度的变化,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1)9时﹣8时=1时
答:琪琪每隔1时测一次气温这天12:00神木市的气温是26摄氏度。
(2)这一天神木市8:00~12:00的气温是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点评】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31.小军到离家6km远的奶奶家看望奶奶,请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小军途中一共休息了  2  次,共  30  分钟.
(2)小军从家出发到返回家一共用了  3.5  小时.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通过长折线统计图可知,小军在途中一共休息了2次,第一次休息15分钟,第二次休息了15分钟,根据加法的意义,把两次休息的时间合并起来即可.
(2)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小军7:30从家出发,11:00回到家,用回到家的时刻减去出发的时刻就是一共用的时间,据此列式解答.
【解答】解:(1)15+15=30(分钟)
答:小军在途中一共休息了2次,共30分钟.
(2)11时﹣7时30分=3时30分
3时30分=3.5小时
答:小军从家出发到返回家一共用了3.5小时.
故答案为:2,30;3.5.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2.平阳小学2014﹣2018年购买图书情况统计图如图所示,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 2018  年购买图书最多.
(2)从2014年到2018年购买图书的数量是逐年增多的吗? 不是  (填“是”或“不是”)
(3)购买图书的总体趋势是 增加  .(填“增加”或“减少”)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2018年购买图书最多.
(2)从2014年到2018年购买图书的数量不是逐年增多的,因为2017年比2016年购买的少.
(3)购买图书的总体趋势是增加.据此解答.
【解答】解:(1)2018年购买图书最多.
(2)从2014年到2018年购买图书的数量不是逐年增多的,因为2017年比2016年购买的少.
(3)购买图书的总体趋势是增加.
故答案为:2018;不是;增加.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3.小明把一个水仙花球放在装满水的玻璃瓶口,每隔一天观察一次,测量芽和根的长度,并将结果制成了如图的统计图.
小明是第几天开始看到芽的,第几天开始看到根的?根和芽的生长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小明是第8天开始看到芽的,第4天开始看到根的,根和芽的生长变化情况是随着时间的增加,根和芽都在变长,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由统计图可知,
小明是第8天开始看到芽的;第4天开始看到根的;20天中,根和芽的生长变化情况是随着时间的增加,根和芽都在变长.
【点评】本题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解答问题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4.如图是航空模型兴趣小组制作的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飞行中的时间和高度的记录.
(1)分别描述一下两架模型飞机在起飞到落地这段时间里的高度变化情况.
(2)起飞后第10秒,甲、乙两架飞机的高度各是多少?
(3)你认为哪一架模型飞机好?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说明理由.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图中的数据回答问题即可.
(2)根据统计图可知,10秒时两架飞机的高度分别是:甲20米,乙15米.
(3)从飞行高度和飞行时间两方面总和考虑.
(合理即可.)
【解答】解:(1)甲飞机从起飞后一致上升,高度达到24米时用时15秒,在空中停留了5秒,然后下降,共飞行35秒;
乙飞机从起飞开始,高度达到30米,用时20秒,然后下降到25米,后又上升到30米,然后下降,共飞行40秒.
(2)答:起飞后第10秒,甲飞机的高度是20米,乙飞机的高度是15米.
(3)我认为,乙飞机好,因为第一,飞机飞的时间长,第二,乙飞机飞的高度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关键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做题.
35.如图是张晓从出生到10周岁的身高变化图,看图回答下面问题。
(1)张晓6岁时的身高是  115  厘米,9岁时是  135  厘米,这期间长了  20  厘米。
(2)张晓  0  岁至  1  岁生长速度最快。
【答案】(1)115,135,20;
(2)0,1。
【分析】(1)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张晓6岁以及9岁时的身高分别是多少,用9岁时的身高减去6岁时的身高即可求出这期间长了多少厘米。
(2)张晓在那个时间段生长速度最快,也就是折线上升比较陡直的部分。
【解答】解:(1)135﹣115=20(厘米)
答:张晓6岁时的身高是115厘米,9岁时是135厘米,这期间长了20厘米。
(2)张晓0岁至1岁生长速度最快。
故答案为:115,135,20;0,1。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折线统计图的综合运用.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据的多少,还能看出数据的变化情况。
36.下面是某市一中和二中篮球队的五场比赛得分情况统计图.
(1)两个学校的篮球队第二场比赛时成绩相差多少分?
(2)哪场比赛两个学校的篮球队成绩相差最大?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由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第二场比赛中,一中得48份,二中得53分,用二中所得的分数减一中所得的分数.
(2)第一由复式折线统计图即可看出,第四场表示一中、二中分数的占之间的距离最大,说明此场比赛两个学校的篮球队成绩相差最大.
【解答】解:(1)53﹣48=5(分)
答:两个学校的篮球队第二场比赛时成绩相差5分.
(2)第四场比赛两个学校的篮球队成绩相差最大.
【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37.如图是周阳(男)和赵娟(女)6~12岁平均身高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9岁时,周阳比赵娟高  2  cm.
(2) 10  岁时,周阳和赵娟一样高.
(3) 12  岁时,周阳比赵娟矮3cm.
(4)由上图可以发现男生和女生的身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什么变化规律?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解答.
(2)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10岁时,周阳和赵娟一样高.
(3)12岁时,周阳比赵娟矮3厘米.
(4)由上图可以发现男生和女生的身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呈上升趋势.据此解答.
【解答】解:(1)134﹣132=2(厘米)
答:9岁时,周阳比赵娟高2厘米.
(2)10岁时,周阳和赵娟一样高.
(3)12岁时,周阳比赵娟矮3厘米.
(4)由上图可以发现男生和女生的身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呈上升趋势,6~8岁男生比女生身高增长的快,10~12岁女生比男生增长的快。
故答案为:2;10;12;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8.如图是某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第  二  门市部上缴的利润数增长得快。
(2) 2009  年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的数量相差最多。
(3)你从图中还可获得其他信息吗?请写一写。
【答案】二,2009。
【分析】(1)由统计图可知,用虚线表示的门市部上缴利润的数量增长得快,由此可知,第二门市部上缴利润的数量增长得快;
(2)由统计图可知,2009年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的数量相差最多;
(3)由统计图可以看出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都呈增长趋势。
【解答】解:(1)由统计图可知,第第二门市部上缴的利润数增长得快。
(2)这两个门市部2008年相差20万元,2009年相差30万元,2013年相差20万元,2014年相差20万元,所以2009年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的数量相差最多。
(3)由统计图可以看出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都呈增长趋势(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二,2009。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般用于两者之间比较,主要作用还是看两者之间的增长变化。
39.如图是某办公室1﹣5月份收到的普通邮件和电子邮件的数量统计图.
(1)普通邮件和电子邮件分别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2)哪个月普通邮件和电子邮件的数量相差最多?最多相差多少?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普通邮件呈下降趋势,电子邮件呈上升趋势.
(2)1月份普通邮件或电子邮件的数量相差最多,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解答.
【解答】解:(1)普通邮件呈下降趋势,电子邮件呈上升趋势.
(2)167﹣101=66(封)
答:1月份普通邮件或电子邮件的数量相差最多,相差66封.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主要,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0.如图描述的是小明爷爷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与散步所用间的关系,在阅报栏停留了一会,最后走到凉亭就回家了。
(1)小明爷爷走了  4  分钟到达阅报栏,在阅报栏停留了  6  钟。
(2)爷爷走的最快的时候速度是  50米/分  。
(3)小明说爷爷第4分钟与第10分钟都在同一个地方阅报栏,第0分与第18分钟不在同一个地方,你认为呢?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有图可知,第二段为爷爷在阅报栏阅报的过程,据此进行问题的解答。
(2)线段最陡的一部分(第三段)为爷爷走的最快的时候,速度=路程÷时间。
(3)将题干与图形有机结合,正确理解每个拐点的意义。
【解答】解:(1)10﹣4=6(分)
答:小明爷爷走了4分钟到达阅报栏,在阅报栏停留了6钟。
(3)(450﹣300)÷(13﹣10)
=150÷3
=50(米/分)
答:爷爷走的最快的时候速度是50米/分。
(3)爷爷第4分钟与第10分钟都在同一个地方(阅报栏),第0分与第18分钟也在同一个地方(家)。所以小明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4,6;50米/分。
【点评】此题首先根据问题从图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即可作出解答。
41.如图是某粮店2017年月平均收入情况统计图.
(1)几月份的收入最少,是多少万元?几月份的收入最多,是多少万元?
(2)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收入相比,哪个多?多多少?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7月份收入最少,是0.6万元;11月份收入最多,是1.2万元.
(2)根据加法的意义,把上半年、下半年的收入分别合并起来,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解:(1)7月份收入最少,是0.6万元;11月份收入最多,是1.2万元.
(2)0.7+0.8+0.9+0.78+0.85+0.7=4.73(万元)
0.6+0.9+1.0+1.16+1.2+1.04=5.9(万元)
5.9﹣4.73=1.17(万元)
答:下半年收入多,多1.17万元.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2.如图是某汽车厂两款新车销售情况统计图.
根据图中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1)几月份两款新车的销售量差距最大?
(2)B款车在6个月内一共销售多少辆?平均每个月销售多少辆?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可知:表示两款车销量的折线距离最大的6月,两款车的销量差距最大.
(2)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把B款车六个月的销量求和,然后求平均数即可.
【解答】解:(1)答:6月份两款新车的销售量差距最大.
(2)210+158+260+390+370+340=1728(辆)
1728÷6=288(辆)
答:B款车在6个月内一共销售1728辆;平均每个月销售288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关键根据统计图中所给数据做题.
43.六年级(1)班从学校出发,乘大巴车去农场进行实践活动,之后返回学校(大巴车行驶速度不变),如图反映的是大巴车行驶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观察图象,进行数据分析,求大巴车离开学校多少小时时,大巴车与农场相距10km.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大巴车从学校出发行驶1小时达到农场,学校距离农场40千米,根据时间=路程÷速度,据此列式解答即可.
【解答】解:去时:
10÷40=0.25(小时)
返回时:
3+0.25=3.25(小时)
答:去时大巴车离开学校0.25小时时,大巴车与农场相距10千米;返回时,大巴车离开学校3.25小时时,大巴车与农场相距10千米。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4.如图所示是希望小学各年级学生近视人数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
(1)根据统计图,你能说说希望小学学生近视人数的变化趋势吗?
(2)六年级近视的人数比五年级多24%,六年级近视的人数是多少?
(3)根据以上信息,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答案】(1)上升趋势;
(2)62人;
(3)由于近似人数的上升,想对同学们说,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用眼卫生,保护好我们的视力。(答案不唯一)
【分析】(1)根据统计图中折线的走势说出小学生近视眼变化的趋势;
(2)把五年级近视人数看作单位“1”,六年级比五年级多24%,六年级是五年级的(1+24%),用五年级近视人数乘(1+24%),即可求出六年级近视人数;
(3)根据折线的变化趋势,说出自己的建议,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解答】解:(1)从折线统计图中,折线的趋势可以看出,希望小学学生近视人数的变化趋势是上升趋势。
(2)50×(1+24%)
=50×1.24
=62(人)
答:六年级近视的人数是62人。
(3)由于近视人数的上升,想对同学们说,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用眼卫生,保护好我们的视力。(答案不唯一)
【点评】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实际应用,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问题。
45.如图的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李叔叔从7时到9时,由李庄到张庄骑车行驶的路程。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李叔叔是几时从李庄出发的,几时到达张庄,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李叔叔在中途停留了吗?停留了多长时间?
(3)李叔叔在骑车行驶的最后30分钟行驶了多少千米?比他行驶的第1小时的平均速度快了多少?
(4)李叔叔从李庄到张庄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1)7时,9时,30千米;(2)停留了,停留了30分钟;(3)15千米,15千米/时;(4)15千米/时。
【分析】(1)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李叔叔是上午7时从李庄出发的,9时到达张庄,共行驶30千米;
(2)李叔叔8时至8时30分在途中停留,停留了30分钟;
(3)李叔叔在骑车行驶的最后30分钟行驶了30﹣15=15(千米),比他行驶的第1小时的平均速度快了多少,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分别求出第一小时行驶的速度和最后30分钟行驶的速度进行解答即可。
(4)求平均速度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可。
【解答】解:(1)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李叔叔是上午7时从李庄出发的,9时到达张庄,共行驶30千米;
(2)李叔叔8时至8时30分在途中停留,停留了30分钟;
(3)李叔叔在骑车行驶的最后30分钟行驶了30﹣15=15(千米),
第一小时行驶的速度:15÷1=15(千米/时)
最后30分钟行驶的速度:30分=0.5小时
15÷0.5=30(千米/时)
30﹣15=15(千米/时)
答:比他行驶的第1小时的平均速度快了15千米/时。
(4)李叔叔共行驶了2小时,走了30千米
30÷2=15(千米/时)
答:李叔叔从李庄到张庄的平均速度是15千米/时。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6.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禁毒知识,认识到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我县一直在组织学生参与观看禁毒宣传影片等活动.下面是我县甲、乙两所学校一到六年级2019年观看禁毒宣传影片的人数统计情况,请看图并回答问题.
单位:人
(1)甲校一年级参加观看禁毒影片的人数是多少?乙校五年级参加观看禁毒影片的人数是多少?
(2)甲、乙两校参加观看禁毒影片的人数各是多少?乙校人数是甲校人数的几分之几?
【答案】(1)287、197;
(2)1800、1200、。
【分析】(1)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甲校一年级参加观看禁毒影片的人数是287人,乙校五年级参加观看禁毒影片的人数是197人。
(2)根据加法的意义,把甲、乙两校观看看禁毒影片的各年级人数分别合并起来,再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解答。
【解答】解:(1)甲校一年级参加观看禁毒影片的人数是287人,乙校五年级参加观看禁毒影片的人数是197人。
(2)甲校:287+311+276+289+324+313=1800(人)
乙校:203+182+225+175+197+218=1200(人)
1200÷1800
答:甲校参加观看禁毒影片的人数是1800人,乙校参加观看禁毒影片的人数是1200人,乙校人数是甲校人数的。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7.某地区2016﹣2020年度小学新生入学人数情况统计图
(1)近五年该地区城区和乡镇新生入学人数分别呈怎样的变化趋势?
(2)2020年城区人学人数比2016年增加了百分之几?
【答案】(1)城镇小学新生入学人数呈上升趋势,乡镇小学新生入学人数呈下降趋势。
(2)100%。
【分析】(1)通过察统计图可知,城镇小学新生入学人数呈上升趋势,乡镇小学新生入学人数呈下降趋势。
(2)把2016年城区人学人数看作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解答。
【解答】解:(1)城镇小学新生入学人数呈上升趋势,乡镇小学新生入学人数呈下降趋势。
(2)(2.4﹣1.2)÷1.2
=1.2÷1.2
=1
=100%
答:2020年城区人学人数比2016年增加了100%。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8.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地区  8  月降水量最大,是  220  毫米;  1  月降水量最小,是  20  毫米。
(2)从8月到12月,降水量呈  下降  趋势。
(3)如果小刚8月份去该地区旅游,你如何建议?
(4)观察上面的统计图,你还发现了什么?
【答案】(1)8,220,1,20;(2)下降;(3)降水量太多,不建议去;(4)我发现2月比1月多降水10毫升。(答案不唯一)
【分析】(1)降水量最大,观察折线的最高点,降水量最小,观察折线的最低点;
(2)8月降水量达到顶峰,以后的每个月呈下降趋势;
(3)根据8月降水量较多,所以不建议外出;
(4)根据折线统计图,发现谁比谁多几少几的问题。
【解答】解:(1)该地区 8月降水量最大,是220毫米;1月降水量最小,是20毫米。
(2)从8月到12月,降水量呈下降趋势。
(3)如果小刚8月份去该地区旅游,降水量太多,不建议去。
(4)观察上面的统计图,我发现2月比1月多降水10毫升。(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8,220,1,20;下降。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利用题中已知的信息,结合给出的条件,求得各部分数据解决问题。
49.如图是某城市10~15岁男女生平均身高折线统计图。
①当男女生  11  岁时,男生与女生平均身高一样,15岁时,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  9  厘米。
②比较男生和女生的身高变化,你能得什么结论?
③把你的身高与平均值作比较,你有什么想法?
【答案】①11,9;
②在12之前女生的平均身高高于男生,从13岁到15岁,男生的平均身高高于女生。
③答案不唯一。我是一名男生,今年12岁,身高是154厘米,我的身高比平均身高稍高一些。我的想法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分析】①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当男女生11岁时,男生与女生平均身高一样,再根据求一个数的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解答。
②在12之前女生的平均身高高于男生,从13岁到15岁,男生的平均身高高于女生。
③答案不唯一。我是一名男生,今年12岁,身高是154厘米,我的身高比平均身高稍高一些。我的想法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解答】解:①167﹣158=9(厘米)
答:当男女生11岁时,男生与女生平均身高一样,15岁时,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9厘米。
②在12之前女生的平均身高高于男生,从13岁到15岁,男生的平均身高高于女生。
③答案不唯一。我是一名男生,今年12岁,身高是154厘米,我的身高比平均身高稍高一些。我的想法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故答案为:11,9。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50.如是汽车的耗油量与路程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问题.
(1)该汽车行驶20千米要耗油多少升?
(2)这次行程总共耗油多少升?大约行驶了多少千米?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计算该汽车行驶20千米要耗油多少升.
(2)这次行程总耗油量是20升,大约行驶了150千米.
【解答】解:(1)4÷30×20(升)
答:该汽车行驶20千米要耗油升.
30﹣10=20(升)
20÷(4÷30)=150(千米)
(2)答:这次行程总耗油量是20升,大约行驶了150千米.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51.第一小学的气象小组把某星期7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
(1)这个星期的最高气温从星期  三  到星期  五  保持不变。
(2)星期  三  的最高气温与前一天比相差最大。
(3)星期  日  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相差最小。
【答案】三,五;三;日。
【分析】(1)这个星期的最高气温从星期三到星期五保持不变;
(2)星期三的最高气温与前一天比相差最大;
(3)星期日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相差最小。
【解答】解:(1)这个星期的最高气温从星期三到星期五保持不变;
(2)星期三的最高气温与前一天比相差最大;
(3)星期日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相差最小。
故答案为:三,五;三;日。
【点评】仔细观察统计图,获取准确信息是解答关键。
52.如图是丽丽发热住院期间的体温记录情况统计图.
(1)这种统计图是 折线  统计图.
(2)护士每 6  小时为丽丽量一次体温;丽丽体温最高是 39.5  摄氏度;丽丽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 37.5  摄氏度.
(3)从体温看,丽丽的病情是恶化还是好转?为什么?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这种统计图是折线统计图.
(2)护士每隔6小时为丽丽量一次体温,丽丽体温最高是39.5℃,丽丽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37.5℃.
(3)从体温看,丽丽的病情是好转,因为她的体温逐渐接近正常体温.据此解答.
【解答】解:(1)这种统计图是折线统计图.
(2)护士每隔6小时为丽丽量一次体温,丽丽体温最高是39.5℃,丽丽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37.5℃.
(3)从体温看,丽丽的病情是好转,因为她的体温逐渐接近正常体温.
故答案为:折线;6、39.5、37.5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主要,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53.某班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近视人数和未近视人数变化如图:
(1)近视人数和未近视人数相差最多的是  一  年级, 五  年级开始近视人数超过了未近视人数。
(2)六年级时近视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  75%  。
(3) 五  年级至  六  年级近视人数增加最快。
【答案】(1)一,五;(2)75%;(3)五,六。
【分析】(1)根据图示可知,一年级未近视人数最多,近视人数最少,即一年级近视人数和未近视人数相差最多,五年级开始近视人数超过未近视人数;
(2)近视率=近视人数÷全班人数,据此解答;
(3)分别计算相邻两个年级近视人数的增加情况后比较大小即可作答。
【解答】解:(1)一年级未近视人数最多,近视人数最少,即一年级近视人数和未近视人数相差最多,五年级开始近视人数超过未近视人数;
(2)30÷(30+10)×100%
=30÷40×100%
=75%
答:六年级时近视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75%。
(3)5﹣3=2(人)
12﹣5=7(人)
16﹣12=4(人)
21﹣16=5(人)
30﹣21=9(人)
2<4<5<7<9,即五年级至六年级近视人数增加最快。
故答案为:(1)一,五;(2)75%;(3)五,六。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能读懂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54.某市甲,乙两所学校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情况统计图如下.
(1)哪﹣年两校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相差最多?相差多少人?
(2)两校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加,请你估计一下2016年甲校参加课外活动的有多少人,乙校参加课外活动的有多少人?
(3)甲校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在哪个时间段上升最多?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2015年两校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相差最多,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或少几,用减法解答.
(2)根据甲校2015年比2014年增加700人,由此可以预测2016年甲校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约有2800人;根据乙校2015年比2014年增加250人,由此可以预测2016年乙校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约有1500人.
(3)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甲校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在2015年上升最多.据此解答.
【解答】解:(1)2000﹣1250=750(人)
答:2015年两校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相差最多,相差750人.
(2)根据两校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加的人数,我估计2016年甲校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约有2800人;乙校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约有1500人.
(3)甲校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在2015年上升最多.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55.(1)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A城和B城的气温变化趋势 相反  (填“相同”或“相反”).
(2)“A城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6~8月为夏季,气候炎热”.根据这条信息可以看出,统计图中折线 ②  表示的是A城的气温变化情况,折线 ①  表示的是B城的气温变化情况.
(3)A城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是 7  月,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月份是 1  月.
(4)B城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的平均气温是 24.3  ℃,这时A城的月平均气温是 2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A城和B城的气温变化趋势相反.
(2)“A城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6~8月为夏季,气候炎热”.根据这条信息可以看出,统计图中折线②表示的是A城的气温变化情况,折线①表示的是B城的气温变化情况.
(3)A城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是7月份,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月份是1月份.
(4)B城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的平均气温是24.3℃,这时A城的月平均气温是2℃.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1)A城和B城的气温变化趋势相反.
(2)“A城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6~8月为夏季,气候炎热”.根据这条信息可以看出,统计图中折线②表示的是A城的气温变化情况,折线①表示的是B城的气温变化情况.
(3)A城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是7月份,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月份是1月份.
(4)B城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的平均气温是24.3℃,这时A城的月平均气温是2℃.
故答案为:相反;②、①;7、1;24.3、2.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56.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两个城市分别在哪个月降水量最多?哪个月降水量最少?
(2)两个城市最高降水量的差是多少?降水量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答案】(1)7,南宁11月份,石家庄3月份.
(2)399,降水量的多少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有着极大影响.降水过多会导致洪涝灾害、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与不便;降水过少,则会给生活用水、农田浇灌等带来困难,只有适度的降水量才有益于我们的生产生活.(答案不唯一.)
【分析】(1)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两个城市都是7月份降水量最多.南宁11月份的降水量最少,石家庄3月份的降水量最少.
(2)求两个城市最高降水量的差是多少,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用减法解答;降水量的多少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有着极大影响.降水过多会导致洪涝灾害、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与不便;降水过少,则会给生活用水、农田浇灌等带来困难,只有适度的降水量才有益于我们的生产生活.据此解答.
【解答】解:(1)两个城市都是7月份降水量最多.南宁11月份的降水量最少,石家庄3月份的降水量最少.
(2)462.9﹣63.9=399 (毫米)
答:两个城市最高降水量的差399毫米.降水量的多少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有着极大影响.降水过多会导致洪涝灾害、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与不便;降水过少,则会给生活用水、农田浇灌等带来困难,只有适度的降水量才有益于我们的生产生活.
(答案不唯一.)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把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57.下面是红星超市2019年4月至9月收支情况统计表.
月份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收入(万元) 20 25 15 16 18 22
支出(万元) 10 11 5 9 10 12
(1)根据表中的数据信息,绘制复式折线统计表.
(2) 9  月份的支出最大. 5  月份的收入和支出相差最大.
(3)从图中信息可知,这个超市是盈利还是亏损?
【答案】(1)
(2)9、5;
(3)盈利。
【分析】(1)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先根据统计表的数据分别描出各点,然后顺次连接各点完成统计图。
(2)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9月份的支出最大,5月份的收入和支出相差最大。
(3)根据加法的意义,用加法分别求出总收入、总支出然后进行比较,如果总收入大于总支出,说明盈利,否则就是亏损。
【解答】解:(1)作图如下:
(2)9月份的支出最大,5月份的收入和支出相差最大。
(3)20+25+15+16+18+22=116(万元)
10+11+5+9+10+12=58(万元)
116>58
答:这个超市是盈利。
故答案为:9、5。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应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58.小冬和爸爸爬山游玩,下图是他们两人爬山比赛情况的统计图,认真观察、分析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爸爸  在途中休息了  5  分钟。
(2)出发  15  分钟后,两人在距离起点  300  m处相遇。
(3) 小冬  先到达终点,早  2.5  分钟到达。
(4)在比赛的过程中,小冬走过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请你根据图中的数据说明理由。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爸爸在途中休息了5分钟。
(2)出发后15分钟,两人在距离起点300米处相遇。
(3)小冬先达到终点,早2.5分钟。
(4)因为正比例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由此可知,在比赛的过程中,小冬走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1)爸爸在途中休息了5分钟。
(2)出发后15分钟,两人在距离起点300米处相遇。
(3)小冬先达到终点,早2.5分钟。
(4)因为正比例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由此可知,在比赛的过程中,小冬走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故答案为: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