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新课导入
明朝的奇葩皇帝
朽政回光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壹
哥哥:明熹宗朱由校(天启)
“深度高达手办热爱者”
——名气仅此于鲁班的工匠
爸爸:明光宗朱常洛(泰昌)
“红丸案的一月天子”
——即位一月嗑药而亡
爷爷:明神宗朱翊钧(万历)
“深度肥宅爱好者”
——20年不上朝
我太难了!
明崇祯帝
1.政治腐败表现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壹
腐败表现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到处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于是,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相关史事
王振,权倾朝野,引发土木堡之变
汪直,辽东监军,掌握皇城禁军
刘瑾 “立皇帝”,掌印太监 “八虎”之首
魏忠贤 “九千岁”,秉笔太监 “阉党”首脑
1.政治腐败表现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壹
腐败表现②:宦官专权
材料:明朝末年的党派斗争从明神宗万历中期开始持续了五十多年,一直到南明王朝灭亡。主要有以浙党为首的五党集团和东林党之争、东林党与阉党之争。这些党派之间争权夺利、互相倾轧,造成明朝末年风雨飘摇的局面。
——尹鑫、刘军民《明朝晚期的党派斗争》
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
顾宪成等人组成的“东林党”
1.政治腐败表现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壹
腐败表现③:大臣结党营私,纷争不已。
政治腐败对社会有何影响?
①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官吏贪赃枉法,盘剥民众
周臣《流民图》
材料: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豫变纪略》
2.社会动荡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壹
②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万历年间 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万顷。(1倾=100亩,博外120亩)
天启年间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崇祯年间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材料: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由。——《明清史料》甲编
2.社会动荡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壹
政治腐败对社会有何影响?
在位 皇帝 改革者
主 要 措 施 (1)经济 含义: 意义: (2)其他 结果 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按银两收税,称为“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简化了税收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政府税收增加,取得了积极成效。
整顿吏治、巩固边防
张居正去世后,明朝的改革举措大多废止。
张居正,23岁中进士,后官至内阁首辅。面对政治混乱局面,张居正整顿吏治,赏罚分明,使得朝廷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明史》对他的评价是:“通识时变,勇于任事。”
万历皇帝(明神宗)
张居正
3.张居正改革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壹
政治局面为之一新
改革时期,万历皇帝和张居正,君臣一心,励精图治,国家建设得有模有样,被称为“万历中兴”。
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执政中后期,几乎很少上朝。他处理政事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谕旨的形式向下面传递。礼部主事卢洪春奏曰:朱翊钧“日夜纵饮作乐”。
明神宗20年不上朝
3.张居正改革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壹
闯王覆明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贰
①根本原因:明朝政治腐败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②直接原因: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
材料一:(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豫亦红收》
材料二:自去岁[崇祯元年(1628年)]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计六奇《明季北略》
1.起义原因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贰
姓名:李自成
籍贯:陕北米脂人
生卒:1606-1645年
基本信息
童年:给地主放牛
长大后:当兵
原职业:驿站马卒
性格爱好:英勇善战,不好酒色,与其下属同甘苦
主要社会经历
2.李自成其人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贰
陕西起义
进军河南
攻克西安
攻克北京
政治腐败、赋税严重、陕北连年干旱
提出“均田免粮”口号
1644年,建立大顺政权
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1644年)
最大特点:第一次明确提出对土地的要求
3.起义过程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贰
材料研读: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生,暮求合,迎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明末歌谣
结合教材99页,思考广大民众对李自成起义军的态度如何?为什么?
①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②军纪严明;③明朝政府腐败,不得民心。
态度:
李自成塑像
支持拥护
明朝官府
(民心丧尽)
政治腐败
土地兼并
广大人民
李自成起义军
(赢得民心)
均田免赋
发放钱粮
李自成:闯将、闯王之称
均田免粮
历代农民起义一览表
知识拓展
起义 领导者 口号 影响 特点
秦末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推翻秦的统治 首创精神
东汉黄巾起义 张角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沉重打击东汉统治 利用宗教组织,有组织准备
唐末黄巢起义 黄巢 均平 沉重打击唐朝统治 流动作战
元末农民起义 朱元璋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 推翻元朝统治 —
明末农民起义 李自成 推翻明朝统治 目标明确,规模大,百姓欢迎
明确将土地作为斗争目标,农民起义发展到新的水平
均田免粮
铁骑破关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叁
人物:
定族:
事迹:
皇太极
满洲
①1635年,定族为满洲
②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
清太宗皇太极
人物:
民族:
事迹:
努尔哈赤
女真族
1616年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清太祖努尔哈赤
明朝后期,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人不断发展壮大
1.满洲兴起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叁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了八旗制度,把所属各部编为八个旗,将生产、行政、军事三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兵民合一、军政一体,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大大提高了战斗力。
知识拓展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
明朝灭亡后,农民军是最后的胜利者吗?
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打败李自成的军队。
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机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明清易代与<圆圆曲>》
王炎平
鼎湖当日弃人间,
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
冲冠一怒为红颜。
2.清军入关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叁
明思宗 崇祯帝
朱由检
大顺太祖
李自成
清世祖 顺治帝
爱新觉罗·福临
2.清军入关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叁
1644年,正值大明、大顺、大清政权交替。
1644年李自成入主北京,崇祯皇帝自尽,明朝灭亡,随后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清朝最终取得天下。
问题探究:满洲入主中原是偶然的吗?谈谈你的看法。
明朝后期的腐朽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局限性都注定其失败,清政权正处于充满生机的发展期。
吴三桂为了个人利益投降,打开山海关让清军入关。
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他们没有统筹全局的观念,没有高屋建瓴的政治智慧与政治谋划……
必然
偶然
2.清军入关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叁
清驭九州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肆
迁都
统一全国
巩固统治
1644年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以北京为都城
清军南下,消灭明朝残余势力与各地反清力量,逐步建立对全国的统治。
①政治制度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上的大一统;
②思想文化上,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传统文化。
作用:清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巩固了统治。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努尔哈赤
皇太极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肆
康 乾 盛 世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满洲兴起清兵入关
入关:
兴起:
原因:
口号:
发展: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均田免粮
1644年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努尔哈赤、皇太极
张居正“一条鞭法”
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
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根本);陕北连年灾荒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失败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思想:
政治: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推崇儒家学说
课堂小结
1.(2025.云南模拟) 从明武宗开始,明朝屡出昏君。由于君主不理政事,奸臣和宦官把持朝政,打击正直朝臣和士人,掠夺百姓,贪污受贿,无恶不作。这反映出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日益腐败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民起义频发 D.遭遇连年灾荒
2.(2023·海南·中考真题)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主要讲述明朝的灭亡及其原因,以供后人借鉴。此文主要是纪念( )
A.戚继光抗倭 B.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C.李自成起义 D.清军入关
A
C
中考链接
3、明朝末年,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闯王李自成在崇祯二年(1629年)率领农民起义并且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该口号的提出主要针对( )
A.土地兼并,赋税沉重 B.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C.连年旱荒,农民暴动 D.政治腐败,贪污成风
4、明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所有统一国家中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覆亡。标志着明帝国灭亡的是( )
A.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B.李自成指挥百万大军占领北京城
C.努尔哈赤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D.皇太极指挥的清军人关入主中原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