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9 15:5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主张“无为”,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
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作者简介
《庄子》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为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讲述哲理,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作品介绍
初读感知
北冥有鱼
北冥(mínɡ)/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xié)》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xǐ)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yé)?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疏通文意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 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表示判断,是
迁移
形作名,怪异的事物
叫作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

疏通文意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 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 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主谓之间,取独
凭借
离开
尽头

《谐》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翔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名作状,往下
课文讲了几层意思,简单概括层意。
三层
1.写了由鲲到鹏的变化和鲲、鹏的外形
(开头——其翼若垂天之云)
2.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
(是鸟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作者仰望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天之苍苍——结尾)
思考探究
思考探究
作者笔下的鲲鹏具有怎样的形象?
硕大无比(比喻、夸张)
力大无穷(水击三千里)
志存高远(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善借长风(去以六月息者也)
本文节选自《逍遥游》,“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资料链接
“鹏”“野马”“尘埃”有没有达到这种自由呢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探鹏之寓意
没有。鲲鹏奋飞,必须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野马”“尘埃”的飘浮,也要靠气息相吹。
说明世间万物无论大小,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大鹏在几万里高空俯瞰地面,也如同地面上的人仰望高空,只见莽莽苍苍,难辨其“正色”。说明世间万物对事物的认识都是有局限的。
作者说大鹏视下如同人视苍穹说明了什么?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探鹏之寓意
本文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的宏大形象,通过写大鹏凭借风的力量飞往南海的故事,说明了万事万物都是有所凭借、都有局限的道理。
主旨归纳
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战国乱世。诸侯征战不已,暴君佞臣杀人如麻。同时代的孟子所说的“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庄子的志向抱负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无法获得生命的自由,于是,他便探求个人在黑暗沉重的社会中如何实现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的方法,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纷乱的现实,希望在精神上无所羁绊,让精神的生活去解放作为形体的生命,从而达到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之境。
背景补充
思考探究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上李邕
(唐)李白
yōng
孔子
呈上
即使
激起

特殊的论调
思考探究
李白以“大鹏”自比,表达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远志向,以及不被世俗认同的伤感,并希望得到像李邕这样的名士的赏识和引荐。
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
即使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世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1)《北冥有鱼》中以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大鹏振翅而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冥有鱼》一文想象奇特,其中描写大鹏拍打水面,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高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运用对比手法,将大鹏与细微的生物对比,借以说明任何事物都要凭借外力的句子是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运用夸张手法写鹏鸟脊背巨大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____;
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野马也 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随堂检测
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鹏程万里:
鲲鹏之志:
鲲鹏展翅:
扶摇直上:
指传说中的大鸟能飞行万里,比喻前程远大。
形容人志向远大。
指施展抱负,实现宏伟的理想,创造一番事业。
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比喻仕途得意。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