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在今天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公庙”,马来西亚有“三宝山”,印度尼西亚有“三宝庙”“三宝井”“三宝洞”。“三宝”是明朝航海家郑和的小名。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为什么用郑和的名字来命名地名和庙宇呢?
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庙
是历史上中国与印尼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课标:知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援朝战争、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等明朝对外关系的史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 16 课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
郑和下西洋
一、郑和下西洋
【人物扫描】
郑和,原姓马,云南人。12岁丧父,在明军攻克云南时被俘,送进皇宫当了宦官。后来跟随燕王朱棣,靖难之役中屡建战功。明成祖即位后,十分器重他,提拔他为首领太监,并赐姓郑。郑和小名“三宝” ,所以人称“三宝太监”。
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一、郑和下西洋
2、目的
1、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世界上的强国。
明成祖
(明)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郑和)先后七奉使……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zī)。
——《明史·郑和传》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②提高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
①寻找建文帝
③推动中外贸易发展
一、郑和下西洋
3、概况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时间
人物
次数
到达地区
最远到达
1405-1433年
明成祖 郑和
七次
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交往方式:访问当地首领,赠送礼品,进行商品交易
非洲东海岸
红海沿岸
印度尼西亚
伊朗
马来西亚
斯里兰卡
印度
沙特阿拉伯
索马里
肯尼亚
坦桑尼亚
越南
泰国
柬埔寨
孟加拉国
5、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和平友好
一、郑和下西洋
【相关史事】
郑和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郑和的船队有严整的编队,船只分工明确,分别承担载人、载货、运粮、装淡水等任务,还有战船护航。仅首次下西 洋时,就有27000多人,其中有使臣、官兵、航海技术人员、宗教人士、翻译、医生、厨师、工匠等。郑和的船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海技术,能够准确地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
规模大
航海技术水平高超
航海知识先进与丰富
一、郑和下西洋
【材料研读】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qú)者。 ——天妃灵应之记碑文
译:观看海洋,波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们船队的风帆高悬,日夜不停地赶路,经过狂风巨浪,却像走在平坦的路上一样。
说说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天妃灵应之记碑拓片
①明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
②造船与航海技术先进
③政府支持
④郑和个人才能
《榜葛剌进麒麟图》(局部)
郑和下西洋时曾到访过榜葛剌,双方建立了友好关系。永乐时,榜葛剌的国王遣使送来长颈鹿。当时的人们将长颈鹿视为瑞兽麒麟。
一、郑和下西洋
7、影响
6、地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影响:①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
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
③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二、
戚继光抗倭
二、戚继光抗倭
1、概念
1、概念: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称为“倭寇”。
材料一:防倭战船年久失修,存者仅十之一二。倭寇如入无人之境,官兵一触即溃。 ——《明史》
材料二: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 ——《明史》
根据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期倭患严重的原因。
2、原因:①明朝中期,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
②明朝政治腐败,海防松懈;
③倭寇与我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
戚继光
二、戚继光抗倭
3、戚家军
3、戚家军:明朝年轻将领戚继光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戚继光大力整顿军 队,并招募农民和矿工,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他统领的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誉为 “戚家军”。
二、戚继光抗倭
4、平定倭患
戚继光抗倭
福建
广东
浙江
台(tāi)州九战九捷
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
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消灭当地倭寇。
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5、性质: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二、戚继光抗倭
5、评价戚继光
戚继光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妄为负年华。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评价: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材料三:和戚继光同时代的武人,没有人能够建立如此辉煌的功业。他从来不做不可能做到的事,但是在可能的范围内,他已经做到至矣尽矣。为此,他得到了武官所能得到的各种荣誉。——《万历十五年》
课后活动
1. 结合本课所学,完成表格。
明朝对外关系主要人物表
人物 活动区域 主要事迹 主要作用
郑和
戚继光
西洋
东南沿海
七下西洋
抗击倭寇
①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
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
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郑和勇于探索、不畏艰难,忠贞爱国、热爱和平的精神。
戚继光以国家安危为已任、抗击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三、
援朝战争
阅读P95教材,指出明朝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方式?
三、援朝战争
1、方式
明朝
藩属国
册封
纳贡称臣、贸易
琉球
日本冲绳县
三、援朝战争
2、经过 3、影响
2、经过:明朝万历年间,日本权臣 丰臣秀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明朝应朝鲜请求,两次出兵援助,都取得了胜利。
3、影响:
①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政治军事势力
②明朝的国力因此也受到削弱;
③东亚政治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援朝明军提督
李如松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四、
葡萄牙人攫(jué)取
在澳门的租住权
四、葡萄牙人攫(jué)取在澳门的租住权
16世纪
1553年
葡萄牙殖民者几次侵入我国广东、福建、浙江地区
葡萄牙殖民者借口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买通广东地方官员,得以在澳门上岸
葡萄牙殖民者将500两白银改交明朝地方政府,获得澳门租住权
1573年
被我国军民赶走
每年白银500两
明政府在澳门设置守澳官,驻扎军队,加强对澳门的管理。
中国始终拥有澳门的主权,在文化上一脉相承,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组成。
明朝前期
明中后期
国力强盛
郑和下西洋
和平交往
戚继光抗倭
援朝战争
葡萄牙人
攫取在澳门
的租住权
国力减弱
反抗侵略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启示:①奉行对外开放,友好往来的政策;
②面对外来侵略,要勇于反抗,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1、“中国人对海洋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汉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形成;到元朝时,海上贸易空前活跃,它们为明代早期的对外交流奠定了基础,最终产生了世界航海史上更璀璨的奇迹。”材料中的“奇迹”指的是()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D
2、清朝周家禄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大功在备倭,城郭依然,公去苍茫谁嗣者;明诏使防海,风波未已,吾来宏济愧前贤。”其赞美的人物是( )
A.黄巢
B.明成祖
C.郑和
D.戚继光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