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大家一定都见过枣核吧?
现在有一个枣核大小的人,大家想见一见吗?
枣核有多大呢?大家用手比量一下。
本文是一个民间故事,“枣核”是故事的主人公。他生下来只有枣核大小,而且一年又一年不见长。可是,他却聪明勤快、英勇无畏,战胜了不顾百姓死活的衙役和县官。枣核到底是怎样打败恶势力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文导入
28 枣 核
RJ 三年级下
学习目标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1. 认识“枣、核”等生字,读准多音字“折、涨、嚷”。
字词学习
核
枣核
hé
妻
夫妻
qī
爹
老爹
diē
犁
扶犁
lí
聪
聪明
cōng
枣
红枣
zǎo
折
折腾
zhē
困
贫困
kùn
牲
牲畜
shēng
府
官府
fǔ
罢
罢工
bà
涨
头昏脑涨
zhàng
嚷
叫嚷
rǎnɡ
折
zhē
zhé
折腾
打折
涨
zhàng
zhǎng
涨红
涨潮
店主决定把这些商品打折(zhé)处理,折(zhē)腾了好几天,还是折(shé)了本。
看到自己买的股票大涨(zhǎng),他激动得涨(zhàng)红了脸。
shé
折本
嚷
rāng
rǎng
嚷嚷
叫嚷
别嚷(rāng)嚷了,小宝宝会被你的叫嚷(rǎng)声吵醒的。
塞
sài
边塞
塞车
这里位于边塞(sài)地区,地广人稀,很少塞(sāi)车。
sāi
【勤快】 手脚勤,爱劳动。 造句:他从小就是个勤快的孩子,经常帮妈妈做家务。
【本领】 技能;能力。
【争辩】 争论;辩论。造句:关于这个问题,他们争辩了许久,最终也没有得出结果。
【折腾】 翻过来倒过去。
【善罢甘休】 好好地了结纠纷,不闹下去(多用于否定式)。 造句:如果你不给他个合理的解释,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大摇大摆】 形容走路挺神气、满不在乎的样子。
本领—— 争辩—— 聪明—— 折腾—— 善罢甘休——
欢喜—— 勤快—— 聪明——
本事
争论
聪慧
息事宁人
懒惰
愚笨
闹腾
悲伤
大摇大摆 一心一意 自由自在 自吹自擂
自言自语 人来人往 人山人海 百发百中
十全十美 各种各样 实话实说 无边无际
大模大样 半信半疑 不知不觉 惟妙惟肖
词语扩展
你还知道哪些ABAC式的词语?
同学们边默读课文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整体感知
(1)本文共分为几部分?
(2)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1):
讲述“枣核”名字的由来,“枣核”
真的只有枣核那么大。
第二部分(2—3):
写夫妻两人为长不大的枣核发愁,但枣核很勤快,学会了很多本领。
第三部分(4—13):
写枣核机智战胜县官。
课文解读
1.怎样理解课文的题目?
“枣核”是故事的主人公。因为这个孩子生下来只有枣核大小,所以起名叫“枣核”。
(2)一年又一年,一点儿也不见长。
2.枣核有什么奇异之处?
(1)生下来只有枣核大小。
3.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4.枣核的勤快体现在哪些地方?
枣核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
5.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枣核的聪明?
为救牲口半夜用巧计折腾衙役们,以及第二天机智地惩治恶官等内容,都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机智聪明的少年小英雄形象。
6.枣核的小身体给他带来了哪些优势?
(1)能蹦进县衙门,救出牲口;
(2)能从铁链缝里蹦出来,不被绑住;
(3)能躲开衙役的棍子,不被打到;
(4)能抓着县官的胡子荡秋千,引县官挨打。
7.你觉得枣核是一个怎样的人?
枣核是一个勤快、聪明、有本领、敢作敢当的人。
8.复述这个故事时,可以运用什么方法?
方法一: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枣核出生,学了一身本领。
衙役牵走牛、驴。
枣核抢回牲口。
官府捉人,枣核敢作敢当。
衙役棍打枣核,打不着。
枣核蹦到县官胡子上。
方法二:填写下面的表格,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内容 人物表现
衙役 枣核 县官
牵走牲口 牵走牛、驴 让大伙儿不用愁,说自己有办法 派衙役向庄稼人要官粮
智赶牲口 拿着大刀长枪到处搜人,搜不着 蹦到驴耳朵里大声吆喝着赶驴 带着衙役去捉人
勇担责任 拿出铁链来绑枣核 从铁链缝里蹦出来 让人把枣核塞进钱褡里,背到大堂里打
智惩县官 打不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 到处乱蹦,蹦到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 让人狠狠地打枣核,自己的牙被打了下来
方法三:记住关键的词句,复述故事。
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以及写枣核表现的句子。读一读,用心记一记,再连起来说一说。
△(白天)
枣核说:“大家都不用愁,我有办法!”
△到了晚上
(枣核)一蹦蹦进院子里……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
△天一亮
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
(枣核)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
9.枣核走后,又会发生什么事?试着续编一下这个故事。
县官想:“我堂堂一个县官怎么能让一个枣核大小的孩子耍弄?这个仇一定要报!”
示例:
于是,第二天县官亲自带着衙役去抓枣核的爹娘。他对枣核说:“要想让你的爹娘活命,你就自己送上门来,当着我的面蹦进油锅里。”
枣核的爹娘流着泪说:“孩子,不要管我们,县官不会放过你的,你凭着自己的本事赶快远走高飞吧!”
枣核也流着泪说:“爹,娘,你们
放心,我一定会救你们出去的!”
县官把枣核的爹娘关进大牢里。
枣核来到衙门,对县官说:“咱们说定了,只要我蹦进这个油锅里,你就得放了我爹娘。”
县官说:“说话算数!”
枣核给爹娘磕了三个响头,就要蹦进油锅里。乡亲们非常气愤,就一起反抗,把县官扔进了油锅里。
本文讲述了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村民夺回牲口、惩治恶官的故事,歌颂了枣核英勇无畏、敢于同恶势力斗争的精神,表达了人们惩恶扬善的美好愿望。
主题归纳
①枣核出生,学了一身本领
②衙役牵走牛、驴
③枣核抢回牲口
④官府捉人,枣核敢作敢当
⑤衙役棍打枣核,打不着
⑥枣核蹦到县官胡子上
英勇无畏
惩恶扬善
文章结构
枣 核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随堂练习
枣核( hé hú )
折腾( zhē zhé )
罢工( qù bà )
A.时代久远。
B.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C.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D.语言通俗、生动、明快。
2.这是一个民间故事。对民间故事的认识正确的是( )
ABCD
A.人们生活无聊,胡乱编出这样的人物和故事解闷儿。
B.封建社会,老百姓处于被剥削被奴役的社会地位,对封建统治阶级不满,又没有办法对抗,所以想象出具有超能力的人物来战胜人间的恶势力。
B
3.很明显,文中的“枣核”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人们为什么想象出这样一个人物?( )
课外积累
3.勇敢征服一切:它甚至能给血肉之躯增添力量。
——奥维德
关于勇敢的名人名言
1.有德必有勇,正直的人绝不胆怯。
—— 莎士比亚
2.勇气是衡量灵魂大小的标准。
—— 卡耐基
6.为其所应为,这样的人才是勇敢的。
——列夫·托尔斯泰
4.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能被人剥夺。 ——雨果
5.我唯一能信赖的,是我的狮子般的勇气和不可战胜的从事劳动的精力。 —— 巴尔扎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