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09 07:4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新课导入
郑和,原姓马,宦官,跟随燕王朱棣屡建奇功,被赐姓郑,因他小名“三宝”,所以人称“三宝太监”
西洋,地理概念,在不同时期含义有所不同。通常把当时东海及其以外的海域称为“东洋”,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②经济目的:
一、郑和下西洋★
教材P91
推动中外贸易发展
1.目的:
2.概况:
①时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1405—1433年
材料一: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弄城,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永乐、宣德间屡下西洋收买黄金珍珠宝石诸物。 ——《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八十七
①政治目的:
提高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
③寻找建文帝
②次数:
③到达范围:
④活动方式:
七次
赠送礼品,表达通好的意愿,进行商品交易
刘家港
1405—1433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下西洋的范围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区分: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
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姓名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地点 下西洋 到达美洲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人数 27800人 1000-1500人 160人
船数 大号宝船62艘(共百余艘) 17艘 4艘
船只大小 大号宝船 长151.8米 宽61.6米 长24.5米 宽6米 120吨
100吨
50吨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
评价: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中外友好交往的使者。
特点:
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范围广
和平友好
材料研读P9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说支持郑和船队“涉彼狂澜,若履通衢”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天妃灵应之记碑文
①经济基础:
②技术保障:
③政府支持:
④郑和本人的知识储备和领导才能,吃苦耐劳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全体船员团结协作。
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根因);
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超;
统治者(明成祖)支持;
②对外交流:
一、郑和下西洋★
教材P92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
3.影响:
消极影响:
作出了伟大贡献。
①交通:
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
③人类航海事业:
郑和下西洋花销巨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对明朝国力有所损耗。
中国航海日
中国航海日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
2005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7月11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作为国家的重要节日固定下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中国的实施日期。
并规定全国所有船舶鸣笛挂彩旗,系取郑和首次下西洋日期1405年7月11日。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之于海。”——郑和
②倭寇:
二、戚qī继光抗倭wō★
教材P94
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的海盗武装集团
1.概念:
③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
①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
①倭:
日本
2.原因:
②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
倭寇在岸边集结,准备打家劫舍
百姓慌忙避乱,跑掉鞋子
二、戚qī继光抗倭wō★
教材P94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3.人物:
戚继光
4.概况:
爱国精神
戚继光南下浙江,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大力整顿军队,”戚家军”)
1561年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地区倭患
与其他抗倭将领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鸳鸯阵”
台州九战九捷
福建
广东
性质: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问题思考
戚继光抗倭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大肆毁掠,……杀人无算(计算)。 ——《倭变事略》
材料二: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中国历史》
材料三: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戚继光《止止堂集》
材料四:......,见卫所军不习战,......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戚家军”名闻天下。
—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二百一十二《戚继光传》
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人民的支持与协作(军民配合)
戚继光杰出的军事和指挥才能
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想一想:岳飞和戚继光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戚继光
问题思考
岳飞
相同之处:
①都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正义的。
②所领导的军队都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③本人都具有杰出的军事和指挥才能。
④都不计较个人得失。
不同之处:岳飞是抗金英雄,但不是抵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三、援朝战争
教材P95
1.处理周边关系的方式:
①对日本②对明朝③对东亚政治军事格局
明朝万历年间,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
2.背景:
两次出兵援助,都取得了胜利
册封
纳贡称臣,贸易
中国
周边国家
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
3.结果:
4.意义:
四、葡萄牙人攫jué取在澳门的租住权
教材P95
1.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租住权的过程:
葡萄牙殖民者几次侵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都被我国军民赶走。
葡萄牙殖民者借口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他们买通了广东地方官员,得以在澳门上岸
葡萄牙殖民者将500两白银改交明朝地方政府
2.机构:
16世纪开始
1553年
1573年
在澳门设置守澳官,驻扎军队,加强对澳门的管理
妈祖阁
我国始终拥有澳门的主权,澳门是统一多民族国家重要的组成部分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
①戚继光抗倭
②援朝战争
③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
友好交往
冲突战争
国力强盛
国力减弱
课堂小结
启示: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是由其国力决定的。我们应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1、郑和的舰队最远到达的是(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古里和锡兰 
C.苏门答腊岛和满刺加  
D.占城
A
课堂练习
2、郑和描述舰队远航的情景时曾说过有关夜晚航行的内容,郑和的舰队能在黑夜中辨识航向是因为(  )
A.郑和舰队的庞大 
B.明朝造船技术的先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水手有高超的驾驶技术
C
课堂练习
3.“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贵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 ( )
A.郑和下西洋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郑和下西洋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D.郑和下西洋传播了和平和友谊
A
课堂练习
4、“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戚继光的名言。据此,我们应主要学习他(  )
A.忠君思想 B.拒官态度 
C.军事才能 D.爱国精神
D
课堂练习
5、对郑和下西洋的评论中,正确的是( )
①探寻新路,寻找黄金②友好往来,促进交流③和平使者,扬威异域④殖民先驱,海盗鼻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课堂练习
6、如果你是明朝皇帝,为防止倭寇的骚扰,你会下令加强下列哪些省份的海防?( )
①河北 ②浙江 ③福建 ④广东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D
课堂练习
7、明初,郑和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明朝中期,我国沿海各地遭到严重“倭患”,同时葡萄牙人攫取了在我国澳门的租住权。这说明( )
A.国家政策制约国际关系
B.国际关系决定国家政策
C.国家实力影响对外关系
D.国际关系提升国家实力
C
课堂练习
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
《凯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止止堂集》
表现了戚家军面
对侵略者誓死捍
卫国家安全,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坚强意志。
戚继光
民族英雄
抗倭名将
材料研读
说一说:这些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
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和平定东南沿海倭寇的抱负。
课后活动
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文集《止止堂集》中有200多篇诗作。下面是其中的一些诗句: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②经济目的:
一、郑和下西洋★
教材P91
推动中外贸易发展
1.目的:
2.概况:
①时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1405—1433年
①政治目的:
提高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
③寻找建文帝
②次数:
③到达范围:
④活动方式:
七次
赠送礼品,表达通好的意愿,进行商品交易
时间长
和平友好
规模大
次数多
范围广
远航特点:
②对外交流:
一、郑和下西洋★
教材P92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
3.影响:
消极影响:
启示:
作出了伟大贡献。
①交通:
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
我们应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和平交往,构建和谐世界。
③人类航海事业:
郑和下西洋花销巨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对明朝国力有所损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