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模拟测试卷(一)-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虽与之俱学 为是其智弗若与 B.思援弓缴而射之 缴械投降
C.载渴载饥 载入史册 D.蛮横无理 天降横财
2.下面的词语,全部含有“看”的意思一组是( )
A.远眺 察看 俯视 探望 B.目送 观察 环视 希望
C.仰视 鸟瞰 观众 考虑 D.眼疾 观看 探讨 巡视
3.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微不足道 多愁善感 足智多某
B.风吹雨打 伶牙利齿 千钧一发
C.一日三秋 怒发冲冠 口若悬河
D.锋拥而来 行善绩德 见微知著
4.一位外国学生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表达了他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赞叹,请你选择一组更贴切的词语替换“漂亮”一词。( )
中国的诗词很漂亮________,语言漂亮________,内容漂亮________,读完的感觉也很漂亮________。
A.精致 含蓄 优雅 回味无穷
B.精美 含蓄 丰富 回味无穷
C.精致 多彩 丰富 无穷无尽
D.精美 多彩 优雅 无穷无尽
5.以下诗词名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B.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C.江雨霏霏江草齐,依旧烟笼十里堤。 D.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二、填空题
6.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shū jí( )是人生的指南针,它让我们不断成长和chāo yuè( )。读《鲁滨逊漂流记》,我了解到:鲁滨逊在荒岛上处境相当艰难:食物quē fá( ),野兽 qīn xí( ),没人liáo tiān( ),孤独jì mò( ),恐惧qī liáng( )。但是鲁滨逊的勇敢和顽强让他战胜了挑战。他的经历让我深感rén xìng( )的伟大力量,也让我更加坚定了面对kùn jìng( )的信念。
7.根据语境填空。
(1)当疫情再度袭来,各级政府第一时间,以人为本,选择最有效的方法抗疫,真可谓“苟利于民, ;苟周于事, ”;面对困难,年轻人用《竹石》中的“ , 。”
(2)习近平主席强调:改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的改革正在进行,不能停步,要“ ”《礼记》。
(3)小学六年,我们学会了很多;面对长者的忠告,我们要谨记“ , ;与智者交谈,常让我们有“听君一席话, ”的感慨。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故事,完成下面小题。
孟母三迁
邹①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②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③。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戏为贾人④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⑤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为揖让进退⑥之事。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
(选自《列女传》,有删改)
【注释】①邹:邹国。②舍:房屋。③墓间之事:下葬、哭丧一类的游戏。④贾人:商人。⑤徙(xǐ):搬家。⑥揖(yī)让进退:学习礼仪,知道谦让。
8.下列加点字与“复徙舍学宫之旁”一句中“复”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终身不复鼓琴 (出自《伯牙鼓琴》)
B.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出自《守株待兔》)
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出自《黄鹤楼》)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出自《游山西村》)
9.与文中画“_________”句子意思一致的选项是( )。
A.此处不是我的,所以不能居住。 B.此处非常适合我,就住在这里。
C.这里不该是我带孩子住的地方。 D.这里非常适合我和孩子的居住。
10.对这篇文言文内容的概括,以下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知错能改 B.择邻而居 C.事不过三 D.知子莫如母
11.你从《孟母三迁》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夹竹桃
①住在乡下的母亲,尤其喜欢养花。我家的小院,四季花开不断。
②那年春天,邻居送给母亲一株夹竹桃,只有一拃(zhǎ)多高,纤细瘦弱。我说这花肯定栽不活,太弱小了。母亲说不见得,夹竹桃没那么娇气,要不也不会从春开到秋的。
③母亲找了一个小号的花盆,仔细把夹竹桃栽好,放在院子里的背阴处。每天晚上,吃过晚饭,母亲都要去看一看那棵夹竹桃。母亲说白天要下地干活儿,但是晚上有空,一定要看看夹竹桃,夹竹桃知道有人关心它,会很高兴,就会努力缓过来的。小小的我,惊异于一棵夹竹桃也需要人的呵护。母亲看着我充满疑惑的神情,摸摸我的头,笑笑说:“这世间的万物,都是有灵性的,你对它好,它也会对你好的。”
④夹竹桃在母亲的目光里,抽芽纹绿,夏天到来的时候,就长成了饱满的一盆。秋天来临,我对母亲说:“这央竹桃今年不会开花了吧?”
⑤母亲说:“那要看夹竹桃攒够了力量没有。”
⑥“没有力量就不会开花吗?”母亲总是让我好奇。
⑦“嗯,就像小孩子,没有长大之前,是不会做出漂亮的事的。”
⑧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一年直到冬天,夹竹桃都没有长出花苞。
⑨第二年春天,母亲把夹竹桃栽植到一个大盆里,说:“不用多久,夹竹桃就会开花。”我瞪大眼睛,却一点儿也没看到夹竹桃花苞的影子。
⑩开学后,我很少关注夹竹桃,只有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在晚上去看看夹竹桃,说夹竹桃叶子长得很茂盛,说夹竹桃鼓出花苞了。
那一天放学归来,我一进门就看到夹竹桃上面好像燃了火,走近一看,原来是夹竹桃开花了!我惊喜地呼喊着母亲,母亲说:“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是花,总是要开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母亲平时那么关注夹竹桃,而在它开花的时候却表现得这样冷漠。母亲说,夹竹桃今年会花开不断的,一直到秋天,它都会开。我观望着夹竹桃,它那火红的花瓣,像一团火,仿佛在展示自己为了开花、不惧风雨的决心。
果然,夹竹桃从春天一直开到了秋天,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静悄悄地展露着独特的风姿。迎春花败了,它还开着;菊花黄了,它还开着……因为它的存在,院子仿佛一直都在春天里。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为了让夹竹桃能存活,把它放在院子背阴处。
B.母亲为了让夹竹桃更好生长,前后换了两次花盆。
C.母亲的夹竹桃生命力旺盛,一年四季都花开不断。
D.母亲栽的夹竹桃花色火红,热烈奔放,风姿独特。
13.根据夹竹桃的生长过程,“我”的内心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你在相应的方框内写一写。
14.下列对第 自然段画线句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每天都观察夹竹桃,所以十分清楚夹竹桃开花的情况。
B.母亲看惯小院四季花开不断,所以夹竹桃开花她也不惊喜。
C.我平常很少关注夹竹桃,母亲委婉地对此表示遗憾和不满。
D.母亲爱花也用心栽花,因此熟知夹竹桃开花的时间和规律。
15.读读第⑦自然段画线句子,联系生活写一写你对“漂亮的事”的理解。
16.文章结尾写道:“因为它的存在,院子仿佛一直都在春天里。”结合全文写一写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阅读《在那颗星子下》一文,完成问题习题。
在那颗星子下(有删改)
舒婷
①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夹荫。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学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红殷般的花雨梦中。
②我哭过、恼过,在学校的合唱队领唱过,在恶作剧之后笑得喘不过气来,等我进入中年后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③高中时,我们有那么多学科,只要把功课表上所有的课程加起来就够吓人的,有十一门课。当然,包括体育和周会。仅那个绷开线的大书包,就把我们勒得跟登山运动员那样善于负重。我私下又加了近十门课;看电影、读小说、钓鱼、上树……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读书当玩了,还是把玩当作读书。
④学校规定,除了周末晚上,学生们不许看电影。老师们要以身作则,所以我每次大摇大摆屡屡犯规,都没有被当场逮住。
⑤英语学期考试前夕,是星期一晚上,我撺掇了另外三个女同学去看当时极轰动的《五朵金花》。我们咂着冰棍儿东张西望,一望望见了我们的英语老师。我努力想推测她看见了我们没有,因为她的脸那么红,红得那么好看。
⑥电影还没散场,我身边的三个座位一个接一个空了。我的三个“同谋犯”或者由于考试的威胁,或者受到良心的谴责,把决心坚持到底的我留在一片惴惴然的黑暗之中。
⑦在出口处,我和林老师悄悄对望了一眼。我撮起嘴唇,学吹一支电影里的小曲。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她一定觉得歉疚。
⑧第二天我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老外婆舍不得开电灯。守着一盏捻小了的油灯打瞌睡,却不忍叫醒我起来早读。我跌足大呼,只好一路长跑,幸好离上课时间还有十分钟。
⑨翻开书,眼前像骑自行车在最拥挤的中山路,脑子立即做出判断,哪儿人多,哪儿有空档可以穿行,自然而然有了选择。我先复习状语、定语、谓语这些最枯燥的难点,然后是背单词。上课铃响了,b-e-a-u-t-i-f-u-l,beautiful,美丽的。“起立!”“坐下。”赶快,再背一个。老师讲话都没听见,全班至少有一半人嘴里像我一样咕噜咕噜。
⑩考卷发下来,我发疯似的赶着写,趁刚才从书上复印到脑子的字母还新鲜,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撵到纸上去。这期间,林老师在我身旁走动的次数比往常多,停留的时间似乎格外长。以致我和她,说不准谁先扛不住,就那样背过气去。
成绩发下来,你猜多少分?满分120,我竟然考了113分!真的,附加两题,每题10分,我全做出来了。虽然beautiful这个单词还是错了,被狠狠扣了七分,从此我也把这个叛逃的单词狠狠地揪住了。
那一天,别提走路时我的膝盖抬得有多高。
慢!
过几天是考后评卷,我那林老师先把我夸一通,然后要我到黑板示范,只答一题,我便像根木桩戳在讲台边不动了。她微笑着,惊讶地。仿佛真不明白似的,在五十双眼睛前面,把我刚刚得了全班第一名的考卷,重新逐条考过。你猜,重打的分数是多少?47分。
放学后,林老师来教室门口等我,递给我成绩单,英语一栏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优”。
她先说:“你的强记能力,连我也自叹不如。以前,我在这一方面也是很受我的老师称赞的。”沉默了一会儿,只听见一群相思鸟在教室外的老榕树上幸灾乐祸。她又说:“要是你总是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会疲累的。那时,你的脑子里还剩了些什么?”
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永远闪烁在我记忆的银河中。
17.下列都属于我高中功课表上课程的是哪一项( )
A.体育 周会 读小说 B.体育 英语 钓鱼
C.体育 周会 英语 D.英语 周会 看电影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本文采用顺叙的手法,记叙了“我”中学时代的一件事,思路清晰。
B.电影院入口处,“我”和林老师的偶遇,林老师因没有以身作则而有些尴尬。
C.第 段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因考试成绩优异而自鸣得意的心情。
D.文中第 段林老师邀请“我”到黑板示范,这一举动是故意而为之。
19.“翻开书,眼前像骑自行车在最拥挤的中山路,脑子立即做出判断,哪儿人多,哪儿有空档可以穿行,自然而然有了选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我对厦门中山路十分熟悉,能快速找到捷径。
B.运用对比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我对厦门中山路十分熟悉,能快速找到捷径。
C.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我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紧张心理,情急之下紧急进入了复习状态。
D.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考试前能快速进入复习状态,抓住复习重难点。
20.本文记叙了作者读书时的一件小事,情节设计一波三折,请将下面结构图补充完整。
21.本文的开头描写颇有特色,请你简要评析其作用。
22.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划线的句子的理解。
五、书面表达
23.习作。
题目:《那一刻,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
要求:
1.补充完整题目,围绕关键词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深入表达你在那一刻感受到的情感体验,以及它对你的影响。还可以运用动作描写、神态等描写,展现人物内心。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不得抄袭、套作。字数不少于450字。
《小升初模拟测试卷(一)-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D A D B C
1.D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
A.与:yǔ/yú;
B.缴:zhuó/jiǎo;
C.载:zài/zǎi;
D.横:都读hèng;
故选D。
2.A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A.全部正确;
B.有误,希望:指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没有看的意思;
C.有误,考虑:指思索问题,以便做出决定。没有看的意思;
D.有误,探讨:研究讨论。没有看的意思。
3.D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识记。
A.足智多某——足智多谋;
B.伶牙利齿——伶牙俐齿;
D.锋拥而来——蜂拥而来,行善绩德——行善积德。
故选D。
4.B
【详解】考查词语的运用。
精美:形容精致而美好。
精致:多指工艺品,精彩多指演出。
此处用于形容诗词,故用“精美”最贴切。
含蓄:表达得委婉,耐人寻味。
多彩:形容样子或颜色有很多种。
中国的诗词语言精炼,内容委婉,此空选择“含蓄”更为贴切。
丰富:充裕的,很多的;涉及面广的。
优雅:(指物)优美雅致。 如优雅动听、环境优雅;(指人)优美高雅。如姿态优雅、举止优雅。
“丰富”在形容诗词时重点突出的是诗词的内容博大精深,蕴意丰富。
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无穷无尽: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这里指诗词让人越回味越觉得有意思。用“回味无穷”。
故选B。
5.C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词的积累与背诵。
C.“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出自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咏史怀古诗《台城》,意思是江上春雨霏霏岸边青草离离,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在历史感慨之中即暗寓伤今之意。
故选C。
6. 书籍 超越 缺乏 侵袭 聊天 寂寞 凄凉 人性 困境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籍、越、侵袭、恐惧、聊、寂寞、凄、性、镜”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7. 不必法古 不必循旧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胜读十年书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知识积累。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是: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书写时注意“必”“循”“劲”“尔”的正确写法。
(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激励人们不断革新,不断进步。
书写时注意“苟”“新”的正确写法。
(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书写时注意“药”“逆”“胜”的正确写法。
8.D 9.C 10.B 11.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环境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孟母为了让孟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惜三次搬家。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重视环境对自己的影响。比如,在学习上,如果周围的同学都积极向上、勤奋努力,那么我们也会受到感染,更加努力地学习。如果生活在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中,我们也会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解析】8.本题考查字的解释。
“复徙舍学宫之旁” 意思是:又搬家到学堂旁边。“复” 是 “又、再” 的意思。
A.“终身不复鼓琴” 意思是:一辈子不再弹琴了。“复” 也是 “再” 的意思。
B.“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意思是: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复” 是 “再次” 的意思。
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意思是: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复” 是 “再” 的意思。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复” 是 “许多的、重复” 的意思,与前面几个句子中的 “复” 意思不同。
故选D。
9.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的意思是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居住的地方。
故选C。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这篇文章讲述了孟子小时候,他家一开始在墓地附近,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的样子,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看到后觉得这个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就带着孟子搬到了集市旁边。到了集市旁,孟子又学商人做生意的事,因为这个环境也不好,这次搬到了学堂附近,在这里孟子开始变得懂礼貌,孟母这才满意。这个故事强调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和教育的重要性,默默为了给孟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而不断选择合适的居住场地。故选B。
11.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阐述孟母三迁的故事内容和主要意义。从环境、父母教育责任、教育价值等角度分析故事带来的启示。结合生活实际中的例子,进一步说明这些启示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总结自己的观点,强调孟母三迁故事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比如: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重大。如在良好学习氛围的环境中,人更易积极向上。
父母对孩子教育责任重大。应像孟母一样为孩子创造好环境,以身作则。
凸显教育的价值。教育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基石,要珍惜教育机会。
【点睛】参考译文: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他们的家靠近墓地。孟子年少的时候,嬉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孟母说:“这里不是我应该带着孩子居住的地方。” 于是离开那里,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又嬉戏玩耍着学商人卖东西。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应该带着孩子居住的地方。” 又搬家到学堂旁边。孟子嬉戏玩耍的是学习礼仪,懂得谦让进退之事。孟母说:“这里真的可以让我的孩子居住了。” 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12.C 13.好奇 很少关注 惊喜 14.D 15.夹竹桃攒够了力量才能开出漂亮的花朵,小孩还没有长大,积蓄的力量还不够,所以还不能干出更成熟,更精彩的事情。在生活中的艺术、体育等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才能,比如在绘画平台中获奖,在运动会上打破纪录。 16.夹竹桃花期长、开的多、开的艳,不无惧风雨和清冷,让整个院子充满生机,充满希望。
【解析】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结合第③自然段的句子“母亲找了一个小号的花盆,仔细把夹竹桃栽好,放在院子里的背阴处。”可知,母亲把夹竹桃放在背阴处是为了让夹住华能够存活。故说法正确。
B.结合第③自然段的句子“母亲找了一个小号的花盆,仔细把夹竹桃栽好,放在院子里的背阴处。”和结合第⑨自然段的句子“第二年春天,母亲把夹竹桃栽植到一个大盆里”可知,母亲将夹竹桃换了两次花盆。故说法正确。
C.结合第 自然段的句子“夹竹桃从春天一直开到了秋天,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可知,夹竹桃不是一年四季都开花的。故题干的表述是错误的。
D.结合第 自然段的句子“我观望着夹竹桃,它那火红的花瓣,像一团火,仿佛在展示自己为了开花、不惧风雨的决心。”可知,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选C。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
结合第④自然段的句子“夹竹桃在母亲的目光里,抽芽纹绿,夏天到来的时候,就长成了饱满的一盆。秋天来临,我对母亲说:‘这央竹桃今年不会开花了吧?’”和结合第⑥自然段的句子“‘没有力量就不会开花吗?’母亲总是让我好奇。”可知,夹竹桃抽芽纹绿时,“我”是非常好奇的。
结合第⑩自然段的句子“开学后,我很少关注夹竹桃,只有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在晚上去看看夹竹桃,说夹竹桃叶子长得很茂盛,说夹竹桃鼓出花苞了。”可知,“我”对夹竹桃关注很少,我夹竹桃却谷出花苞了。
结合第 自然段的句子“那一天放学归来,我一进门就看到夹竹桃上面好像燃了火,走近一看,原来是夹竹桃开花了!我惊喜地呼喊着母亲”可知,当“我”看到夹竹桃开花了,“我”非常的惊喜。
14.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结合第 自然段的句子“我不知道为什么母亲平时那么关注夹竹桃,而在它开花的时候却表现得这样冷漠。”可知,目前爱花也用心栽花,无知夹竹桃花的时间和规律,母亲早就看到“夹竹桃鼓出花苞了”预料到它快开花了,所以对夹竹桃开花并不感到惊奇。而且夹竹桃的花期很长,之后可以一直看到它开花随母亲的“冷漠”则是因为了解夹竹桃。
故选D。
15.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及开放性作答。
结合第⑦自然段的句子“嗯,就像小孩子,没有长大之前,是不会做出漂亮的事的。”可知,把夹竹桃比作小孩子,这句话写的是小孩子还没有长大,就不会做出具有显著成就,令人赞赏或有价值的行动或成果。
在生活中,“漂亮的事”可能是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比如重要考试中的名列前茅。可能在品德方面表现出色,比如经常帮助他人,关心弱势群体。
16.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结合第 自然段的句子“夹竹桃从春天一直开到了秋天,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静悄悄地展露着独特的风姿。迎春花败了,它还开着;菊花黄了,它还开着……”可知,夹竹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持续开放的特点。夹竹桃这种不断的开花状态,给院子带来了持续的生机和活力,仿佛让院子一直保持着春天那种万物蓬勃、充满生机的氛围。它的存在让院子没有因为其他花卉的凋谢而失去春天的气息。所以作者说因为他的存在,院子里仿佛一直都是在春天里。
17.C 18.D 19.D 20.考前抱佛脚,英语意外考了高分 试卷重考,意外只得47分 21.开头部分运用诗意的语言寓情于景,把对美好中学生活的深切怀念之情寄托在一片梦境般的景色描写之中,并引出下文回忆中学林老师教诲“我”的事件。并且其中“捋”字在此把海风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活泼,使文章也更为生动形象。 2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师比作星星,因为林老师在“我”犯错时,用正确的方向引导了“我”,就像黑夜里的星星能够指引方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林老师在“我”的成长中所起到的关键的引领作用,表达了“我”对她的思念以及爱戴感激之情。也说明在学习中充满了关爱和严格的教育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解析】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文中第③自然段“高中时,我们有那么多学科,只要把功课表上所有的课程加起来就够吓人的,有十一门课。当然,包括体育和周会。”可以明确得知体育和周会属于功课表上的课程。
同时,文中第④自然段“学校规定,除了周末晚上,学生们不许看电影。”以及文中对于读小说和钓鱼的描述,都表明这些不是功课表上的正式课程。
而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在考试、复习等情节中都有提及,可判断其是功课表上的课程。
故选C。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
A.本文采用的是倒叙的手法,先回忆中学时代的一件小事,然后具体叙述,并非顺叙。
B.在电影院入口处“我”和林老师的偶遇,文中并没有表明林老师因没有以身作则而尴尬。
C.第 段“那一天,别提走路时我的膝盖抬得有多高”运用动作描写,而非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因考试成绩优异而自鸣得意的心情。
故选D。
19.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A.说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我对厦门中山路十分熟悉,能快速找到捷径”,重点偏离了对复习状态的描述,不正确。
B.说运用对比的手法是错误的,这里明显是比喻的手法。
C.说运用对比的手法错误,而且说写出了“临时抱佛脚的紧张心理”不够准确,主要是体现能快速进入复习状态并抓住重点。
故选D。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从第 自然段“成绩发下来,你猜多少分?满分120,我竟然考了113分!真的,附加两题,每题10分,我全做出来了”可知第二个意外是“考前抱佛脚,英语意外考了高分”。
从第 自然段“过几天是考后评卷,我那林老师先把我夸一通,然后要我到黑板示范,只答一题,我便像根木桩戳在讲台边不动了。她微笑着,惊讶地。仿佛真不明白似的,在五十双眼睛前面,把我刚刚得了全班第一名的考卷,重新逐条考过。你猜,重打的分数是多少?47分”可知第三个意外“试卷重考,意外只得47分”。
21.本题考查对开头段的赏析。
分析开头描写的特色,需要从其描写的内容、手法、营造的氛围和对下文的作用等方面来考虑。首先,关注描写的内容,比如文中开头对母校门口的柏油马路和凤凰木的描写。其次,思考运用的手法,如环境描写等。然后,体会所营造的氛围和情境。最后,思考其对下文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等方面的作用。
示例:本文开头运用了环境描写,描绘了母校门口笔直的柏油马路和两旁的凤凰木,展现出美丽而富有诗意的校园环境,为下文回忆中学时代的故事营造了温馨、美好的氛围,同时也勾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为后文的叙事做了铺垫。
2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首先,需要仔细研读文章最后一段划线的句子,理解其字面意思。然后,联系文章的上下文,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语境和深层含义。接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在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或感受,从而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句话所表达的情感、道理或启示。
示例:这句话用生动的比喻,将老师比作最亮的星星。意味着老师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如星星般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给“我”指引方向,对“我”产生了深远且积极的影响。在生活实际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这样如明灯般的老师,他们的教诲和关爱,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让我们铭记在心,不断激励着我们前行。
23.例文: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温暖
在我的记忆中,有许多温暖的时刻,但那一刻,却让我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寒冬的傍晚,风呼呼地吹着,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因为刚刚结束的考试,我考得很不理想,心里充满了自责和失落。
突然,我感觉脚下一滑,整个人向前扑了出去。我重重地摔倒在地上,手掌和膝盖擦破了皮,鲜血直流。疼痛让我几乎无法动弹,我试图站起来,却又再次摔倒。
就在我感到无助的时候,一双温暖的手伸了过来。我抬起头,看到了一位陌生的阿姨。她关切地问我:“孩子,你没事吧?” 我摇摇头,说不出话来。阿姨轻轻地扶起我,帮我拍去身上的尘土,看到我流血的伤口,她皱起了眉头。“这可不行,得赶紧处理一下。” 阿姨说着,从包里拿出了纸巾,为我擦拭伤口。她的动作那么轻柔,仿佛我是她最珍贵的宝贝。她一边处理伤口,一边安慰我:“别担心,一会儿就会好的。”
那一刻,我望着阿姨慈祥的面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关爱和担忧,让我在这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
处理好伤口后,阿姨又把我送回了家。当我向她道谢时,她微笑着说:“孩子,加油!一次考试失利不算什么,只要努力,一定会好起来的。”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温暖。这份温暖不仅来自阿姨的帮助,更来自她的鼓励和关爱。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总会想起那个寒冷的傍晚,想起那位陌生阿姨温暖的笑容和鼓励的话语,它让我有了勇气和力量去面对一切。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审题:
题目中的 “那一刻” 是一个特定的时间点,需要明确指出具体的时刻。 “我感受到了” 强调是自己的亲身感受,所补充的内容是这种感受的具体对象,如 “温暖”“幸福”“孤独”“喜悦” 等。
立意:
通过描述 “那一刻” 的经历和感受,表达某种情感、价值观或者成长的领悟。 可以是积极向上的,如感受到爱、勇气、坚持带来的力量;也可以是负面的,如感受到失落、痛苦后的反思与成长。
提纲:
开头:引出主题,简要介绍背景或者铺垫情绪。
中间: 详细描述 “那一刻” 发生的事情,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如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展现自己在 “那一刻” 的真实感受。 适当穿插环境描写,烘托氛围,增强情感的表达。
结尾: 总结 “那一刻” 的感受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升华主题,表达对生活、人生的更深层次的思考或感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