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第1-6单元阶段练习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第1-6单元阶段练习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5.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8 22:0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单元阶段练习卷-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书写
1.看拼音,写汉字。
二、填空题
2.拼一拼,写一写。
(1)他qíng bù zì jīn( )地诉说着长久以来对故乡的深深juàn liàn( ),并wěi tuō( )我wèi wèn( )那里的亲友们。
(2)面对这个复杂的问题,他心中充满yí huò( ),但xiōng táng( )里那份对知识的zūn zhòng( )让他冷静下来,以shú liàn( )的技巧去寻找答案,并最终chéng rèn( )了自身的不足。
3.选词填空。
矗立 挺立 屹立 耸立
(1)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 )的一种树。
(2)在这一整片建筑群中,国际金融中心像城堡般( )在海天之间。
(3)战士们( )于校场,战鼓声响彻天地。
启示 启迪
(4)他从大鹏种菜得到( ),就搞了这个油布棚。
(5)用快乐的音符,( )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拥有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
4.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一( )见( ) 神( )妙( ) 兴致( )( )
( )( )不吭 半( )三( ) 离乡( )( )
不由( )( )
(1)当同学们( )地来到足球场地之后才发现比赛已经结束了。
(2)诸葛亮(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3)为了生活,父辈( ),南下广东辛勤地工作。
(4)看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观众们( )地鼓掌了。
5.查字典填空。
(1)“矛”用部首查字典法先查 ,再查 ,用音序查字典法先查 ,再查 ,在字典中的意思有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①兵器:矛头。②盾。
自相矛盾中“矛”指的是
(2)“誉”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它的形近字有 , 组词 。在字典中“誉”的意思有:①名誉;②称赞。“誉”在“信誉”一词中的解释是( ),在“誉之曰”一词中的解释是( )。
(3)“耀”用音序查字法先查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再查 画。“耀”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光线强烈地照射; ②张扬;显示出来;③ 光荣;④光芒。
在下列句子里“耀”应选择哪种解释?(填序号)
耀眼( )夸耀( )荣耀( )光耀( )
6.诗文积累与运用。
(1)诗人眼中的童趣,是范成大笔下“童孙 , ”的天真;是诗人杨万里眼中“ , 碎地声”的意外;是诗人雷震所羡慕的“牧童 , ”那般悠闲自在。
(2)诗人心中的家国情怀:在王昌龄诗中,我们看到的是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 ”,在陆游诗中,我们听到的是他为遗民呼号,对当朝不满:“ , ”。
(3)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友人 ,在充满诗意的景象描写中表达了一片深情:“ , 。”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文段阅读: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 )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 )。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 )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 )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 )。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成,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节选自课文《景阳冈》)
7.选择恰当的动词“按、揪、打、提、踢”填入选段中的括号里。这几个动词的作用是: 。
8.对选段的理解,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一场面的描写主要凸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概。
B.选文中对老虎的描写,是为了衬托出武松勇武过人的形象。
C.武松打虎时不仅喝醉了,而且十分慌张,只顾乱踢、乱打,毫无章法可言。
D.从武松打虎的动作能看出他力气很大,勇武过人。
阅读。
《刷子李》(节选)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9.节选语段写了刷子李的哪些规矩?请用“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10.为什么曹小三“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11.作者为什么只写刷子李刷屋顶,不写刷四面墙?
12.节选的第一自然段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写刷子李刷墙本领高的?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翠鸟移巢
翠鸟先高作巢以避①患②。及③生子,爱之,恐坠④,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⑤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注释】①避:避免。②患:灾祸。③及:到了……的时候。④坠:落,掉下。⑤益:更加。
13.结合文章内容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恐坠: (2)又更下巢:
14.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5.翠鸟“稍下作巢”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结果怎样?(用自己的话回答)
16.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只会害了孩子。
B.我们要懂得变通,要随着外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C.母爱是伟大的,我们要懂得感恩。
D.父母要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经历成长。
五、书面表达
1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天的新绿,故乡的圆月,陌路上的相视一笑,困难时的热情相助……在生活中,美随处可见,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感悟。而最美,又是美的升华,它令人刻骨铭心,令人心驰神往。
你心中一定有一个“最美”,关于“最美”,你一定有所感悟。请自拟一个包含“最美”这个词语的题目,从不同方面或用不同事例写下你的感悟。不少于500字。
《第1-6单元阶段练习卷-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衷”“崭”“调”“疑”“蜓”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 情不自禁 眷恋 委托 慰问 疑惑 胸膛 尊重 熟练 承认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眷、恋、慰、疑、惑、胸、尊、 熟、承”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3. 挺立 耸立 屹立 启示 启迪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矗立:高耸地立着,一般用于形容高大且庄重的建筑物等。
挺立:直立,侧重于表示物体直立而不弯曲,常用来形容树木、人等具有挺拔姿态的事物。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可用于形容人或物,更多用于具有象征意义的场合。
耸立:高高地直立,强调物体的高度,通常用于形容山峰、高楼等高大的物体。
(1)句中形容树在风雪压迫下仍保持倔强的姿态,用“挺立”更能体现树的挺拔不屈,故填“挺立”。
(2)国际金融中心是高大的建筑物,在海天之间应是高耸地立着,故填“耸立”。
(3)战士们在校场,用“屹立”更能体现战士们坚定稳固、不可动摇的形象,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故填“屹立”。
启示: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通过启发提示而领悟的道理。
启迪:开导、启发,侧重于引导、启发,使明白事理,通常用于较为抽象的思想、心灵等方面。
(4)“从大鹏种菜得到……”,是通过种菜这件事得到启发提示从而明白一些道理,用“启示”更合适,故填“启示”。
(5)“孩子们的心灵”是抽象的,用“启迪”更能体现对心灵的开导启发,让孩子们在思想上有所领悟,故填“启迪”。
4. 针 血 机 算 勃 勃 一 声 夜 更 背 井 自 主 兴致勃勃 神机妙算 离乡背井 不由自主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补全和选词填空。
一针见血: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形容医生医术十分高明。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智慧超群,谋划高明。
兴致勃勃:形容人的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涨的样子。
一声不吭: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
半夜三更: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也就是半夜十二点左右。该词指深夜。
离乡背井:离开家乡到外地,常指被迫远离家乡谋生。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强调行为或情感不受主观意志的支配。
(1)句子描述同学们来到足球场地的状态,“兴致勃勃” 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涨的样子,符合同学们去参加足球比赛时应有的积极状态。故填“兴致勃勃”。
(2)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神机妙算” 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智慧超群,谋划高明,非常符合对诸葛亮的描述。故填“神机妙算”。
(3)“离乡背井” 意思是离开家乡到外地,常指被迫远离家乡谋生,父辈为了生活南下广东工作,符合 “离乡背井” 的情境。故填“离乡背井”。
(4)“不由自主” 意思是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强调行为不受主观意志的支配。观众们看到激动人心的一幕时,情不自禁地鼓掌,用 “不由自主” 很合适。故填“不由自主”。
5. 矛 0/零 M máo ① Y yù 言 六/6 誊 誊写 ① ② Y yào 光 14/十四 ① ② ③ ④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查字典、多义字。
(1)“矛”:独体结构,读音为:máo,笔顺:共5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M,再查音节:máo。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矛(5画),再查除去部首剩余笔画数:0画。“自相矛盾”的意思是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自相矛盾中“矛”指的是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故选①。
(2)“誉”:上下结构,读音为:yù,笔顺:共13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Y,再查音节:yù。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言(3画),再查除去部首剩余笔画数:6画。“誉”的形近字有:眷、誊。“眷”组词:眷恋、家眷、亲眷、女眷、眷属。“誊”组词:誊写、誊清、誊录、誊抄。“信誉”的意思是诚实守信的声誉。根据“誉”在字典中的解释可知,“信誉”中的“誉”指名誉,故选①。
“誉之曰”的意思是称赞它说。根据“誉”在字典中的解释可知,“誉之曰”中的“誉”指称赞,故选②。
(3)“耀”:左右结构,笔顺:共20画,读音为:yào。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Y,再查音节:yào。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光(6画),再查除去部首剩余笔画数:14画。部首是:光。“耀眼”:强烈的光线,使人目眩。根据“耀”在字典中的意思,“耀眼”中“耀”的意思是光线强烈地照射。故选①。
“夸耀”:向人炫耀自己的长处、优势、功劳等。根据“耀”在字典中的意思,“夸耀”中“耀”的意思是张扬,显示出来。故选②。
“荣耀”:应得或能够赢得崇高称誉,光荣;光彩或赞赏的习性。根据“耀”在字典中的意思,“荣耀”中“耀”的意思是光荣。故选③。
“光耀”:光亮;光辉。耀眼的光。根据“耀”在字典中的意思,“光耀”中“耀”的意思是光芒。故选④。
6. 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 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孟浩然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名言警句、名篇名句理解和默写。
(1)书写时注意“解”“耕”“傍”“桑”“敲”“磬”“璃”“横”“笛”的正确写法。
(2)出自《从军行七首 其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意思是在黄沙漫天的战场上,将士们身经百战,身上的铠甲都被磨穿了,但他们的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的敌人,就绝不返回家乡。
出自《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其二》“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意思是中原的百姓在金人的统治下,眼泪都流干了,他们年年盼望南宋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伐,收复失地,可年年都失望。
书写时注意“黄”“破”“遗”“望”的正确写法。
(3)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友人孟浩然。李白敬重孟浩然,在黄鹤楼这一胜地为其送行,通过写友人乘船远去之景,表达出不舍之情与真挚友情。
出自《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思是,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书写时注意“影”“碧”“唯”“流”的正确写法。
7.揪、踢、按、提、达;表现出武松的勇猛、力气大/武艺高强/勇武过人。 8.C
【导语】这段文字生动再现了武松打虎的经典场景,通过一连串精准的动作描写(揪、按、踢、提、打),展现了武松的勇猛与沉着。老虎的凶猛咆哮与武松的果断应对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英雄的胆识与力量。文中动词运用极具张力,如“纳定”“揪住”等,既体现武松的武艺高超,又暗示人兽搏斗的激烈。结尾“锦布袋”的比喻,以反衬手法强化了胜利的彻底性。整体描写张弛有度,既有紧张的动作场面,又有从容的细节刻画,充分展现了古典小说白描手法的艺术魅力。
7.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个空:根据上下文“把大虫顶花皮( )住”,最合适的动词是“揪”(揪住皮毛的动作更准确)。第二个空:“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 )”,应填“踢”(用脚攻击的动作)。第三个空:“武松把那大虫嘴直( )下黄泥坑里去”,应填“按”(向下压的动作)。第四个空:“( )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应填“提”(提起拳头的动作)。第五个空:“尽平生之力,只顾( )”,应填“打”(连续击打的动作)。这些动词生动刻画了武松打虎时的连贯动作和激烈场面,突出其勇猛果敢的形象,同时增强叙事的动态感和紧张感。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错误。原文中武松虽醉酒但动作果断(如“就势揪住”“尽平生之力”),并非“慌张无章法”。
故选C。
9.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10.这身黑衣服上无一个粉点,就是师傅技艺高超的见证。因而,他觉得那身黑衣服具有一种威慑力量。实际上,是师傅凭着高超的技艺在徒弟心中树立了权威。 11.因为刷屋顶的难度要比刷墙的难度大得多,刷子李刷屋顶都能如此随心所欲,一滴不掉,更别提四面墙了。这样写详略得当,既突出了人物的特点,又不显拖沓。 12.从刷浆的动作、刷后的效果及曹小三的心理活动来写,突出了刷子李本领的高超。
【解析】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
文中写“规矩”的句子是第二段的“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说明第一段还有个规矩: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写他第二个规矩的句子就在这句话的后面,即: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这句话是曹小三在师傅刷完墙后,身上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时的内心感受,他觉得那身“黑衣服”具有一种威慑力,实际上是师傅凭着高超的技艺在他心中树立了权威。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根据第一段的句子“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知刷屋顶的难度要比刷墙的难度大得多,刷子李刷屋顶都不掉一点分点,刷墙面就更不会掉了。这样写详略得当,既突出了人物的特点,又不显拖沓。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作者运用两种描写方式、三 方面来写刷子李技艺高超,一种直接描写,写他刷浆时的动作,墙面刷后的效果,正面体现他技艺的高超;二是通过间接描写,从曹小三的动作、心理活动来衬托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文章的从刷浆的动作、刷后的效果及曹小三的心理活动来写,突出了刷子李本领的高超。
13. 担心 更加 14.翠鸟在高处筑巢来躲避祸患。 15.原因:及生子,爱之,恐坠(原文)。结果:小翠鸟被人抓走了。(自己的话) 16.A
【导语】这篇《翠鸟移巢》是一则富有哲理的寓言小品。文章通过翠鸟三次下移巢穴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母爱与生存智慧的矛盾冲突。作者运用递进式结构(“先高作巢”→“稍下作巢”→“更下巢”),层层推进地揭示过度保护带来的恶果。注释与习题设计精当,第4题选项A与D形成辩证呼应,引导读者思考教育中的"度"的问题。文言简洁有力,“恐坠”"益爱"等词精准刻画了母鸟的心理变化,最终"人得取之"的结局发人深省。
13.本题考查词语解析。
结合“及生子,爱之,恐坠”可知,该句的意思是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们,害怕小鸟从巢里掉落,故“恐”是害怕的意思。
结合“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可知,该句的意思是就又把巢筑得更低,于是人们就能够轻易地把小翠鸟捉走了。其中“又更下巢”中“更”的意思是更加。
1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句子“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以及注释“避:避免。患:灾祸。”可知,该句的意思是翠鸟先在高处筑巢来避免灾祸。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们,害怕小鸟从巢里掉落,就稍稍把巢筑低了些。故翠鸟“稍下作巢”的原因是“及生子,爱之,恐坠”,结果人们能够轻易地把小翠鸟捉走了。
16.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文章中翠鸟因为过度溺爱孩子,不断把巢建低,最终导致孩子被人获取,体现了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只会害了孩子。故选A。
【点睛】参考译文:翠鸟先是在高高的地方筑巢,用来躲避灾祸。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们,害怕小鸟从巢里掉落,就稍稍把巢筑低了些。小鸟长出羽毛后,翠鸟更加喜爱它们了,就又把巢筑得更低,于是人们就能够轻易地把小翠鸟捉走了。
17.例文:
最美的逆行者
在生活的画卷中,美,宛如繁星闪烁,点缀着我们的世界。然而,有一种美,却如璀璨的北极星,在黑暗中指引方向,令人刻骨铭心,那便是“最美的逆行者”之美。
2020年,新冠疫情如风暴般席卷而来,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恐惧与不安在空气中弥漫,人们纷纷居家隔离,试图远离病毒的威胁。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逆行,向着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奔去,他们就是医护人员。
医院,成为了这场没有硝烟战争的前线战场。医护人员们,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脸上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深深的痕迹。他们在病房中忙碌穿梭,悉心照料每一位患者。长时间的工作,让他们疲惫不堪,但他们眼中的坚定从未消失。为了节省防护服,他们常常一整天不喝水、不上厕所;为了安抚患者的情绪,他们耐心倾听、温柔鼓励。在病毒的阴影下,他们用自己的身躯为患者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钟南山院士,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疫情爆发之初,就不顾个人安危,乘坐高铁奔赴武汉。他在餐车上疲惫却专注地研究资料的照片,感动了无数人。他的每一次发声,都如定海神针,给人们带来希望和信心。还有那些年轻的护士,为了方便穿防护服,毅然剪掉了自己心爱的长发。她们笑着说,头发剪了还能再长,现在救人要紧。那一头头短发,在阳光下闪烁着别样的光芒。
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在危险面前,他们毫不退缩;在责任面前,他们勇于担当。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人间大爱。他们的美,不仅仅在于外表,更在于那颗炽热的、为人民服务的心。他们的身影,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
题目要求自拟包含“最美”的题目,需围绕生活中令人刻骨铭心、心驰神往的美来写作,可从自然景象、生活小事等方面挖掘素材,要突出“最美”的感悟。
二、立意
通过对心中“最美”的事物、场景、人物等的描述,展现人性的光辉、情感的珍贵、自然的魅力等,传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珍视。
三、提纲
开头:开篇点题,引出心中“最美”的话题,如“生活中,美如繁星,而那一抹最美,常萦绕心间”。
中间:列举不同事例体现“最美”,可写春天新芽破土展现的顽强生命力之美,也可写陌生人雨中为他人撑伞的善意之美,从不同角度阐述。
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强调要善于发现身边的最美,珍惜这些美好瞬间,让生活充满更多的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