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内容分析:《人物描写一组》的三个片段分别以“摔跤”“他像一颗挺脱的树”“两茎灯草”为小标题,塑造了小嘎子、祥子和严监生三个人物。第一个片段主要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进行摔跤比赛的情形,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小嘎子的机灵;第二个片段主要写了初入行的年轻后生祥子的外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了祥子的生命力;第三个片段选自《儒林外史》,主要写了严监生临死时的场景,他因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而硬撑着不肯咽气,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严监生的极度吝啬。
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默读课文,感受小嘎子、骆驼祥子、严监生这三个人物的形象。 ②语言运用:会认“嘎、绊、揪”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监”,会写“跤、搂、仗”等15个字,会写“摔跤、手疾眼快”等10个词语。 ③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 ④审美创造:组织学生充分阅读,细细品味,将个人独立思考与全班合作交流有机结合,从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重、难点: 重点:感受小嘎子、骆驼祥子、严监生这三个人物的形象。 难点:将个人独立思考与全班合作交流有机结合,从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任务一:与经典为友——发现大千世界众生相 活动流程:活动一:漫步人物长廊 活动二:走进作家笔下的人物 活动三:近距离看一场摔跤比赛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一:漫步人物长廊
1.谈话导入。 师: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谁留给你的印象最深? 2.教师小结: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今天,我们将走进一组描写人物的课文,去感受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特点。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人物描写一组) 3.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4.今天我们要在这一组课文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5.观看《小兵张嘎》。 6.自主交流本课生字的识记方法及书写要点。 出示评价表: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描写片段,并用喜爱的方式读给小伙伴听。正确正确、响亮正确、响亮、有感情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勇武过人的武松,多愁善感的林黛玉……) 学生齐读课题,并且一起板书课题。 学生回答:(我们将要学习一组描写人物的课文) 打开书阅读。 观看视频。
活动意图:创设古典名著中特点鲜明的人物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并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二:走进作家笔下的人物
1.回忆人物描写的方法:我们学过不少写人的文章,你知道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预设: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2.回忆一下:以往阅读课文时,自己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文中人物的性格、品质等特点的? 3.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的三个片段主要写了哪些人物?文中的主要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小组交流:文中三个片段分别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主要人物? 预设:《摔跤》主要用了动作描写,《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是外貌描写,《两茎灯草》主要是动作描写。 5.根据不同片段的描写方法进行归类,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同是运用动作描写的第一和第三个片段。 小组交流思考问题。 自由朗读课文。 交流反馈课文人物。 自习归类人物描写方法。
活动意图: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内容,勾起回忆的同时复习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
活动三:近距离看一场摔跤比赛
1.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片段——《摔跤》。 (板书:摔跤) 2.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 3.默读《摔跤》,找出相关人物的动作,填一填。 4.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把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反复读一读,在旁边写上批。 5.全班交流。 (1)出示第二自然段。 这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胖墩儿的?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板书:语言 动作) 从他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中分别体会到他的什么特点? 预设:我从语言描写中体会到小胖墩儿的憨厚率直,也说明他对战胜小嘎子有十足的把握;从 “跳”“退”“闪”“脱”、“叉”这几个动词中,可以发现他的动作敏捷。 ( 板书:憨厚率直 动作敏捷) (2)课件出示句子一。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 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小嘎子的什么特点? 预设:从“一向” “手疾眼快” “从不单凭力气”等词语可以发现他清楚两人在体型上的差距,认识到“单凭力气”是无法胜过“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的胖墩儿,于是很自然地选择了“随便摔”,体现了小嘎子的聪明、富有心计。(板书:聪明机智 富有心计)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架似的对起阵来。
(3)课件出示句子二。 ①结合图片,体会动词前加修饰--“虎势儿”“公鸡鹐架似的”表达的效果。 ②像这样在动词前加上比喻的修辞,有什么好处呢?去掉这两个比喻词,再对照原文,体会描写的生动。 ③小结。在动作描写时,用上恰当的修辞,让动词更加生动、鲜活,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突出。 (4)课件出示句子三,相机出示文中插图。 (5)课件出示句子四。 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 露一点儿破绽。
预设:从“塌着腰” “合了裆,鼓着眼珠子”这些动作描写中,可以感受到小胖墩儿的经验丰富、沉着稳重。(板书:沉稳) (6)课件出示句子五。 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
①在这段话中,可以发现小嘎子和小胖墩儿都在小心地试探对方。通过这里的动作描写,再次感受到了小嘎子的争强好胜。 ②作者不仅用词准确,还善于在动作描写时用上恰当的修辞,显得生动,有画面感,更能凸显嘎子机灵、好胜的性格特点。 ③总结写法。作者正是运用了动作分解的方法,把“摔跤”的画面写具体,巧用恰当的修辞,凸显人物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个性立体的嘎子。 (7)课件出示句子五。 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 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从这里的心理描写可以感受到小嘎子对长时间不能取胜的不耐烦,有点急躁了,说明他求胜心切。从他的动作描写中又看出他很机敏。相对而言,小胖墩儿则显得更沉稳,以实力胜对手。 (板书:心理) 6.小结写法。 大家发现了吗?作者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得极为细致,用了这么多各不相同的动词,把小嘎子这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这正如老舍先生所说的: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 7.(出示学习单)进行仿写,全班交流。 请你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来写一写起床的情景。 我( )开被子,( )下床来,( )过衬衣,( )上鞋子,几步 ( )进洗手间,( )出牙刷,( )上牙膏,在口中胡乱( )几下,然后( )下毛巾,在脸上( )了几下,飞快( )出屋子。
8.拓展总结 (1)出示《摔跤(第二回合)》。 小嘎子对这次比赛很不服气,提出了三局两胜制。看,这是第二回合的比赛,请大家默读这个片段,想一想作者着重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体现小嘎子的特点。 预设:小嘎子靠咬人这一不光彩的动作取得胜利,这也正表现了他的淘气、顽皮、争强好胜。 (2)推荐阅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还可以到网上去看看电影《小兵张嘎》,相信你一定会和小主人公成为朋友的! 学习《摔跤》了解作者。 学生边浏览边画线。 学生自由讨论 学生汇报:(小嘎子聪明、富有心计、争强好胜、机敏、爱动脑筋、有智谋) 朗读《摔跤》这个片段,边读边想象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时的情景。 默读课文,同桌之间试着把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的情景表演出来学生自由交流
活动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汇报,自读自悟《摔跤》这个片段,并交流这个片段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作业: 亲爱的同学们,快去读读课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填一填下面的表格。 课 题主要人物主要内容人物印象《摔 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