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14 驿路梨花
彭荆风
导入新课
初春时节,天气微寒,梨花却已开满山坡,我们喜欢她,给我们带来了春的消息。我们来欣赏一下她们美丽的容颜吧。
初读感知
1、本文以“驿路梨花”为题有什么妙处?
1、文中“驿路”,指过往行人走的路。本文指作者在边疆行走的道路。
2、标题中的梨花既指梨花姑娘,也指小茅屋周围的梨花。同时象征代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3、标题与主题,梨花的自然美与人物的心灵美巧妙结合,“驿路梨花”出自陆游诗句,增添文化韵味。
走近作者
籍贯
雅称
成就
彭荆风,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
现代作家
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与《芦笙恋歌》,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绿色的网》,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等。
初读感知
2、找出课文的叙事线索,并根据这线索简述文章的故事情节。
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
线索
初读感知
“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
瑶族老人借住送米
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
解放军建造小茅屋
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课文顺序
时间顺序
解放军建造小茅屋
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十多年前解放军建造小茅屋
妹妹接替照看小茅屋
瑶族老人借住送米
“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
1、老人打猎迷路夜宿小屋
2、梨花姐妹照料小屋
3、解放军盖茅屋
插叙:插叙法是原定的叙述线索适当的地方,插入某些情况的介绍,交代某些关系,或对某些矛盾作侧面说明
插叙
初读感知
第一部分(1-8)
第二部分(9-12)
第三部分(13-27)
写“我”和老余发现小屋。
写“我”和老余的猜测小屋主人。
写"我们"和老猎人之间的误会。
3、读课文,划段落。
第四部分(28-36)
主要写梨花妹讲出小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37)
点题点人
误会一
误会二
“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
“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
两次误会
新课讲解
悬念一
悬念二
有屋没有人,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以为老人是小屋主人,却不是。那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悬念三
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
三次悬念
新课讲解
悬念即在文章中设置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对故事情节、人物命运急切期待与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
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情节起伏,激发阅读兴趣
新课讲解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第4自然段)
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6自然段)
这是自然界的梨花
一写梨花
研读课文
点题,为下文作铺垫
营造美好的意境
二写梨花
研读课文
这是写人
原来对面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族小姑娘,……(第24自然段)
景物“梨花”和人物“梨花”建立关联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27自然段)
三写梨花
先写花,后写人
新课讲解
作者为什么要写梦?他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要借梦境表达自己能在舒适的地方睡觉的喜悦之情和对小茅屋主人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虚实映衬,营造意境 推动情节发展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37自然段)
四写梨花
驿路梨花双关花和人,实际上赞颂的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新课讲解
升华主题,首尾呼应
我和老余
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瑶族老人
专门运粮食。
一群小姑娘
照管小屋。
解放军叔叔
砍树割草盖小屋。
梨花姑娘
照料小屋。
五件好事
新课讲解
主题探究
1、小茅屋的主人究竟是谁?
小茅屋没有真正的主人,所有具有为人民服务精神的人,都可以算是小茅屋的主人,包括“我”、老吴、猎人、梨花、梨花妹妹以及解放军战士。
2、作者为什么要设计我们修葺小茅屋这一情节?
3、齐读文章结尾,想想,作者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作者以花喻人,以花写人,以梨花美景来衬托美丽的梨花姑娘,既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引用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作结,一语双关,歌颂雷锋精神到处都在发扬光大。
作者是为了体现梨花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因为我们为梨花的精神所感动,所以我们决定为小茅屋做些事情。
主旨归纳
驿路梨花通过记叙哀牢山密林深处一座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生根,开花的动人情景,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精神。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2、我们这个年代的人,都会唱这样一首歌:“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人民忠于党……”现在也有人认为 现代社会雷锋精神过时了,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思想?
1、如果小茅屋出现在现代社会,你认为它会以什么形式存在?
雷锋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爱岗敬业、艰苦奋斗、钉子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雷锋精神的核心,意味着一切行动都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有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利益和自我发展,雷锋精神显得有些过时。也有人认为,雷锋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虽然物质文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精神文明建设同样重要。雷锋精神所倡导的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等价值观,仍然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应当继续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让它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精神动力。